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751发布日期:2020-05-26 17:2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



背景技术:

旋转阀又叫旋转供料器、旋转给料器、星型给料机、关风器、卸灰阀、锁气器或叶轮给料机,其主要由箱体、转子和传动机构组成,转子为转动安装在箱体内,并由电机经传动机构驱动转子作旋转运动,箱体上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从箱体进料口导入后,经转子(叶轮)旋转分批导出至出料口;

目前旋转阀内转子的叶片与转子腔内壁之间的缝隙通常控制在0.2mm,以适应旋转阀锁气的要求,防止转子腔内的气流逆向流动,从而控制旋转阀进料口与出料之间的压差;然而正是因为叶片与转子腔内壁之间的缝隙较小,会导致物料随叶片转动时容易卡在叶片与转子腔之间,例如在处理大规格活性炭颗粒时,通常就会出现活性炭颗粒卡在叶片与转子腔内壁之间,而一旦出现物料卡塞之后,如果该物料是属于硬度较高的颗粒物,将造成电机长时间负载运行,导致电机烧毁,如果该物料是属于是易碎的颗粒物,则容易出现颗粒物被剪切破碎;

综上所述,由于旋转阀锁气的要求,因此是无法通过增大转子的叶片与转子腔之间的间隙来解决物料卡塞的问题,鉴于此,如何解决旋转阀的物料卡塞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阀在处理颗粒物料时容易出现卡塞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包括旋转阀本体及安装有转动辊筒的卸料箱,所述卸料箱配置在旋转阀本体的上方,且卸料箱的出口与旋转阀本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卸料箱上设有进料通道;

所述辊筒转动时能够利用其自转将进料通道内的物料可控的输送至卸料箱内,并落入到卸料箱的出口。

本方案中利用在卸料箱的配置,使物料可控的流入到旋转阀本体内,使转子上的储料槽不会被装满,且可定量给料,并以此避免储料槽在装满时物料被挤进叶片与转子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中,从而防止出现物料卡塞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的转速<旋转阀本体内转子的转速。

为了减小物料沿进料通道到达辊筒轮面时的冲击力,以避免物料发生破碎及对辊筒的冲刷磨损,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被设置呈其内的物料倾斜的流入到辊筒的轮面上;从而可由进料通道分担一部分倾斜流入至辊筒的物料的重力,以此减缓物料对辊筒的冲击。

为了便于调节物料进入到旋转阀本体的流速,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的底端开口位于辊筒的上方,且底端开口与辊筒的轮面接触,所述进料通道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可相对辊筒靠拢或远离;通过移动第一调节板相对辊筒远离,可在第一调节板与辊筒的轮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进料通道的底端开口处的物料只能从第一调节板与辊筒的轮面之间的间隙流出,而移动第一调节板可实现改变该间隙大小,从而也可控制物料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板上通过螺钉固定在进料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的底端开口一端低另一端高,且底端开口的高端及低端均位于辊筒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板位于底端开口的高端。

为了防止进料通道与第一调节板相对的一侧被辊筒磨损至出现间隙后,物料从该间隙处流出,导致物料的流速不可控,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通道的底端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板可相对辊筒靠拢或远离;从而使进料通道的底端通过第二调节板与辊筒接触,在第二调节板被磨损出现间隙后,可重新将第二调节板移动至与辊筒的轮面接触,从而防止出现物料流速不可控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进料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清理口,所述第一清理口处盖设有第一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箱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清理口,所述第二清理口处盖设有第二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阀本体的进料口位于其内转子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阀本体的进料口位于其内转子的上方,且旋转阀本体的进料口与转子相互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巧妙的在旋转阀本体上配置卸料箱,并通过辊筒及进料通道的设置实现对进入到旋转阀本体内物料流速的控制,使转子上的储料槽不会被装满,且可定量给料,并以此避免储料槽在装满时物料被挤进叶片与转子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中,进而既可防止物料卡塞,又可避免因物料卡塞而出现的物料被剪切破碎的现象,还可减少物料对旋转阀本体的冲刷磨损,提高给转子提供动力的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确保气密性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的示意图。

图中:1、旋转阀本体,1-1、进料口,1-2、转子腔,2、卸料箱,2-1、出口,3、辊筒,3-1、轮面,4、进料通道,4-1、底端开口,5、第一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7、第一封盖,8、第二封盖,9、转子,9-1、叶片,9-2、储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包括旋转阀本体1及安装有转动辊筒3的卸料箱2,所述卸料箱2配置在旋转阀本体1的上方,且卸料箱2的出口2-1与旋转阀本体1的进料口1-1连通,所述卸料箱2上设有进料通道4;

所述辊筒3转动时能够利用其自转将进料通道4内的物料可控的输送至卸料箱2内,并落入到卸料箱2的出口2-1。

所述辊筒3的转速<旋转阀本体1内转子9的转速。

所述进料通道4被设置呈其内的物料倾斜的流入到辊筒3的轮面3-1上;从而可由进料通道4分担一部分倾斜流入至辊筒3的物料的重力,以此减缓物料对辊筒3的冲击。

所述进料通道4的底端开口4-1位于辊筒3的上方,且底端开口4-1与辊筒3的轮面3-1接触,所述进料通道4的底端开口4-1处设置有第一调节板5,所述第一调节板5可相对辊筒3靠拢或远离;通过移动第一调节板5相对辊筒3远离,可在第一调节板5与辊筒3的轮面3-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进料通道4的底端开口4-1处的物料只能从第一调节板5与辊筒3的轮面3-1之间的间隙流出,而移动第一调节板5可实现改变该间隙大小,从而也可控制物料的流速。

所述第一调节板5上通过螺钉固定在进料通道4上;具体可为,第一调节板5上开设有条形孔,第一调节板5上的螺钉穿过该条形孔,并螺纹连接在进料通道4上,以便在松开螺钉时,可移动第一调节板5相对辊筒3靠拢或远离。

所述进料通道4的底端开口4-1一端低另一端高,且底端开口4-1的高端及低端均位于辊筒3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调节板5位于底端开口4-1的高端;以实现辊筒3在未转动时,物料全部停留在进料通道4内。

所述进料通道4的底端开口4-1处还设置有第二调节板6,所述第二调节板6与第一调节板5相对设置,实际上就是第二调节板6位于底端开口4-1的低端,所述第二调节板6可相对辊筒3靠拢或远离;从而使进料通道4的底端通过第二调节板6与辊筒3接触,在第二调节板6被磨损出现间隙后,可重新将第二调节板6移动至与辊筒3的轮面3-1接触,从而防止出现物料流速不可控的现象。

所述第二调节板6通过螺钉固定在进料通道4上;具体可为,第二调节板6上开设有条形孔,第二调节板6上的螺钉穿过该条形孔,并螺纹连接在进料通道4上,以便在松开螺钉时,可移动第二调节相对辊筒3靠拢或远离。

所述卸料箱2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清理口,所述第一清理口处盖设有第一封盖7。

所述卸料箱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清理口,所述第二清理口处盖设有第二封盖8。

本实施例中的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旋转阀本体1,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阀本体1的进料口1-1位于其内转子9的正上方;如图1所述旋转阀本体1的进料口1-1位于其内转子9的上方,且旋转阀本体1的进料口1-1与转子9相互错开,即该旋转阀本体1的转子9与其进料口1-1偏心设置。

本实施例中,旋转阀本体1为现有技术中的旋转阀,其包括转子腔1-2及转动设置在转子腔1-2内的转子9,转子9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叶片9-1,相邻两个叶片9-1之间形成储料槽9-2。

本实施例中,旋转阀本体1的转子9及辊筒3均由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电机可经减速机减速后驱动转子9及辊筒3转动,转子9及辊筒3可分别采用不同电机进行驱动,也可采用同一电机经不同减速比减速后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的圆辊锁气组合式旋转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物料从进料通道4倾斜的流入到辊筒3的轮面3-1处后,只能从第一调节板5与辊筒3的轮面3-1之间的间隙处流出,在辊筒3转动时,物料利用其与辊筒3之间的摩擦力,随辊筒3从第一调节板5与辊筒3的轮面3-1之间的间隙处流出,进入到卸料箱2内,并从卸料箱2的出口2-1落入到旋转阀本体1中的储料槽9-2内。

其中,通过控制辊筒3的转速<旋转阀本体1内转子9的转速,使转子9上的储料槽9-2不会被装满,且可定量给料,并以此避免储料槽9-2在装满时物料被挤进叶片9-1与转子腔1-2内壁之间的间隙中,进而既可防止物料卡塞,又可避免因物料卡塞而出现的物料被剪切破碎的现象。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