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9370发布日期:2020-10-17 00: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属于码垛机领域。



背景技术:

码垛机是将已装入容器的纸箱,按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栈板(木质、塑胶)上,进行自动堆码,可堆码多层,然后推出,便于叉车运至仓库储存。本设备采用plc+触摸屏控制,实现智能化操作管理,简便、易掌握。可大大地减少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码垛机是输送机输送来的料袋、纸箱或是其它包装材料按照客户工艺要求的工作方式自动堆叠成垛,并将成垛的物料进行输送的设备。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201820013020.6的一种码垛机。该码垛机包括:机架组件、横向组件、纵向组件、移动组件、抓手组件、控制组件以及位置检测组件。其中,控制组件分别与移动组件和位置检测组件连接,横向组件水平设置在机架组件上,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横向组件上,纵向组件可移动地垂直设置在移动组件上,抓手组件连接至纵向组件的底端。控制组件在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目标托盘位于码垛机的待码垛位时,控制移动组件沿着横向组件的横向方向移动和/或控制移动组件带动纵向组件沿着纵向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控制组件控制抓手组件吸取和/或放下目标托盘。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垛机实现了目标托盘的自动码垛,不仅提高了码垛效率同时节省了码垛成本。

但是,现有技术的砌块码垛机是采用底板提升的形式,通过一个大型液压臂支撑,一层一层地用推板将砌块工件推下落到下层工件的上表面,这样传统的结构一是大型液压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机械损伤程度大寿命低,二是推板推动工件底部的承接板长时间滑动摩擦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和磨损,整机的磨损大、寿命低,故障几率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砌块码垛机是采用底板提升的形式,通过一个大型液压臂支撑,一层一层地用推板将砌块工件推下落到下层工件的上表面,这样传统的结构一是大型液压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机械损伤程度大寿命低,二是推板推动工件底部的承接板长时间滑动摩擦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和磨损,整机的磨损大、寿命低,故障几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其结构包括左护罩、驱动轴、右护罩、升降驱动箱、运输板、支柱、运出流水线、出料板,所述左护罩和右护罩分别嵌套在驱动轴的左右两侧的顶端,所述驱动轴贯穿左护罩联动左护罩和右护罩内部的传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箱固定在左护罩外侧并且与驱动轴传动啮合连接,所述运输板、出料板两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柱的中间,所述出料板设于运输板下方,所述运出流水线固定连接在支柱底部;所述左护罩内部设有张紧链轮、弹性调整支架、动力链条、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平衡滚链、小配重块、大配重块,所述张紧链轮设有2个,通过动力链条通过弹性调整支架固定在左护罩底部,并且与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形成如图2的回环啮合连接,所述平衡滚链、小配重块、大配重块设有两套,如图2一套呈u型环绕啮合在主动链轮,一套呈u型环绕啮合在从动链轮,所述平衡滚链一端固定连接小配重块另一端固定连接大配重块,所述小配重块与运输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大配重块间隙配合设置在支柱内部;所述运输板设有运输板机架、双向长气缸、夹手、运输板滑块、承接板滚座、承接板,所述运输板机架环抱连接运输板两端,所述双向长气缸设置在运输板顶部,所述夹手锁定在双向长气缸两端,所述运输板滑块锁定在运输板机架两侧并且运输板通过运输板滑块与支柱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滚座固定在运输板机架底部,上方与承接板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的上方整齐铺设从砌块机推出的成品砌块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手设置在砌块工件的宽度两侧,并且夹手的结构是长条形的结构,长度大于砌块工件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左护罩与右护罩内部的结构相同,并且驱动轴两端各自连接左护罩与右护罩的主动链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箱是伺服电机和变速箱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是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小配重块重量远小于大配重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承接板移动的方式,在砌块机生产完成并且推出砌块工件到承接板上,承接板移动到运输板下方插入,并且升降采用配重块和链轮配合的方式平衡砌块工件的重量,到达底部释放的方式采用夹手夹取,腾空后抽出承接板然后再精准放置,码垛的精准度高,工件损坏的程度低,而且码垛的过程电机的工作强度低,工作时间短,承接板的不需要承担滑动摩擦带来的磨损,整机的工作磨损小,机器寿命长,故障几率小且较为节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砌块机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图中:左护罩-1、驱动轴-2、右护罩-3、升降驱动箱-4、运输板-5、支柱-6、运出流水线-7、出料板-8、张紧链轮-10、弹性调整支架-11、动力链条-12、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4、平衡滚链-15、小配重块-16、大配重块-17、运输板机架-50、双向长气缸-51、夹手-52、运输板滑块-53、承接板滚座-54、承接板-55、砌块工件-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的方案:一种高位精准码垛机,其结构包括左护罩1、驱动轴2、右护罩3、升降驱动箱4、运输板5、支柱6、运出流水线7、出料板8,所述左护罩1和右护罩3分别嵌套在驱动轴2的左右两侧的顶端,所述驱动轴2贯穿左护罩1联动左护罩1和右护罩3内部的传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箱4固定在左护罩1外侧并且与驱动轴2传动啮合连接,所述运输板5、出料板8两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柱6的中间,所述出料板8设于运输板5下方,所述运出流水线7固定连接在支柱6底部;所述左护罩1内部设有张紧链轮10、弹性调整支架11、动力链条12、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4、平衡滚链15、小配重块16、大配重块17,所述张紧链轮10设有2个,通过动力链条12通过弹性调整支架11固定在左护罩1底部,并且与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4形成如图2的回环啮合连接,所述平衡滚链15、小配重块16、大配重块17设有两套,如图2一套呈u型环绕啮合在主动链轮14,一套呈u型环绕啮合在从动链轮13,所述平衡滚链15一端固定连接小配重块16另一端固定连接大配重块17,所述小配重块16与运输板5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大配重块17间隙配合设置在支柱6内部;所述运输板5设有运输板机架50、双向长气缸51、夹手52、运输板滑块53、承接板滚座54、承接板55,所述运输板机架50环抱连接运输板5两端,所述双向长气缸51设置在运输板5顶部,所述夹手52锁定在双向长气缸51两端,所述运输板滑块53锁定在运输板机架50两侧并且运输板5通过运输板滑块53与支柱6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滚座54固定在运输板机架50底部,上方与承接板55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55的上方整齐铺设从砌块机推出的成品砌块工件a。

所述夹手52设置在砌块工件a的宽度两侧,并且夹手52的结构是长条形的结构,长度大于砌块工件a的宽度。

所述左护罩1与右护罩3内部的结构相同,并且驱动轴2两端各自连接左护罩1与右护罩3的主动链轮14。

所述升降驱动箱4是伺服电机和变速箱的组合。

所述支柱6是空心结构。

所述小配重块16重量远小于大配重块17。

使用时与砌块机配合,砌块机生产完成并且推出砌块工件到承接板上,承接板移动到夹手下方,运输板整体下降到出料板的上方,升降过程采用配重块和链轮配合的方式平衡砌块工件的重量,然后夹手整体夹紧砌块工件,承接板抽出,夹手放置砌块工件于出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左护罩-1、驱动轴-2、右护罩-3、升降驱动箱-4、运输板-5、支柱-6、运出流水线-7、出料板-8、张紧链轮-10、弹性调整支架-11、动力链条-12、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4、平衡滚链-15、小配重块-16、大配重块-17、运输板机架-50、双向长气缸-51、夹手-52、运输板滑块-53、承接板滚座-54、承接板-55、砌块工件-a,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砌块码垛机是采用底板提升的形式,通过一个大型液压臂支撑,一层一层地用推板将砌块工件推下落到下层工件的上表面,这样传统的结构一是大型液压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机械损伤程度大寿命低,二是推板推动工件底部的承接板长时间滑动摩擦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和磨损,整机的磨损大、寿命低,故障几率大,本实用新型采用承接板移动的方式,在砌块机生产完成并且推出砌块工件到承接板上,承接板移动到运输板下方插入,并且升降采用配重块和链轮配合的方式平衡砌块工件的重量,到达底部释放的方式采用夹手夹取,腾空后抽出承接板然后再精准放置,码垛的精准度高,工件损坏的程度低,而且码垛的过程电机的工作强度低,工作时间短,承接板的不需要承担滑动摩擦带来的磨损,整机的工作磨损小,机器寿命长,故障几率小且较为节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