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8074发布日期:2020-12-04 14:0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多功能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厂家参加各类展销会时,为了方便搬运展出产品,需要带上搬运小车(如:搬动箱),以便将产品由展馆外搬到展馆内(反之亦然),再有,由于展销会一般会展出几天,一些重要物品或重要展品,需要在展会场内存放数天,为了保管好相关重要物品或重要展品,厂家还需要另配保险箱,更有的是,为了方便厂家人员在展位上摆放或存放一些展品,厂家还另行带上桌子,然而,由于展位空间有限,在展位内同时摆放“搬运小车、保险箱和桌子”等展会辅助器具,由于其功能单一,这么多展会辅助器具摆放在展位内,既占用较多位置,又给厂家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兼有方便搬运、物品保管和桌子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箱盖,第一箱体由前板、后板、底板和两个“l”型侧板围成,底板下设有多个脚轮,第二箱体呈“u”型,包括第二前板和两端的第二侧板,第二箱体置于第一箱体上,第二前板与前板竖直对齐,第二侧板置于“l”型侧板的缺口上,以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组成一个顶部敞开的箱体,并有以下三种组合状态;

保险箱状态:底板的脚轮朝下,所述两块“l”型侧板内侧壁靠近顶部处沿水平方向均设有第一凹槽,后板对应第一凹槽设有开口,所述两块第二侧板内侧壁靠近顶部处沿水平方向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前板对应第二凹槽设有让位槽,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水平对齐,箱盖一端设有锁扣部,箱盖从开口处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直至锁扣部伸出让位槽,“l”型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通过第一锁扣连接固定;

搬运箱状态:底板的脚轮朝下,所述“l”型侧板和第二侧板在顶部、两者接近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二箱体绕转轴转动,以使第二前板与后板竖直对齐,且第二前板顶面与后板顶面相抵,“l”型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通过第二锁扣连接固定,后板内侧壁设有插槽,插槽延伸出第一箱体顶面,箱盖插入插槽内;

桌子状态:在第二种组合状态下,以后板朝上,所述第二前板的内侧壁设有折叠支脚,折叠支脚展开后,折叠支脚底面与前板外侧壁齐平。

此款多功能箱体,通过改变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箱盖以及折叠支脚状态,以使箱体具有多种功能,在保险箱状态下,用户通过锁具锁住锁扣部,箱体整体密闭,能够较好的存放物品,也能通过脚轮移动,在搬运箱状态下,箱体的敞开口变大,能放进一些更大、异形的物品,同样能通过脚轮移动,在桌子状态下,箱体能够作为展示柜或桌子使用,避免箱体无处摆放,占据展示摊位空间,以使箱体兼有方便搬运、物品保管和桌子功能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后板之间留有空隙,空隙构成插槽入口,后板内侧壁靠近底部处设有挡块,挡块、后板和第一凹槽三者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插槽。插槽制造容易,便于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扣包括第一扣座、第一扣手和第一扣位,第一扣座设置在第二侧板的内侧壁上,第一扣手设置在第一扣座上,第一扣位设置在“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第一扣座通过第一扣手与第一扣位连接。第一锁扣在箱体处于保险箱状态下时锁夹紧,避免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产生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扣包括第二扣座、第二扣手和第二扣位,第二扣座设置在“l”型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二扣手设置在第二扣座上,第二扣位设置在第二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二扣座通过第二扣手与第二扣位连接。第二锁扣在箱体处于搬运箱或桌子状态下时锁夹紧,避免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产生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便于用户移动第二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脚包括底脚、支撑架、固定架和弹簧,底脚一端与第二前板转动连接,固定架固定在第二前板内侧壁上,固定架一端靠近第二前板转动处,固定架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弹簧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弹簧拉动支撑架的固定端绕固定架一端转动,支撑架的活动端与底脚相抵,底脚和支撑架收缩进固定架内。折叠支脚能够伸缩折叠,占用空间小,不影响箱体储物。

进一步地,所述底脚上设有锁定块,第二前板的内侧壁对应设有横梁,锁定块与横梁相抵,支撑架的活动端设有限位槽,底脚上对应设有限位块,支撑架的活动端与底脚相抵时,限位块插入限位槽。锁定块与横梁配合,避免折叠支脚自行伸展,限位块插入限位槽配合,以使底脚、支撑架和固定架三者构成三角结构,底脚站立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多功能箱体,通过改变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箱盖以及折叠支脚状态,以使箱体具有多种功能,在保险箱状态下,用户通过锁具锁住锁扣部,箱体整体密闭,能够较好的存放物品,也能通过脚轮移动,在搬运箱状态下,箱体的敞开口变大,能放进一些更大、异形的物品,同样能通过脚轮移动,在桌子状态下,箱体能够作为展示柜或桌子使用,避免箱体无处摆放,占据展示摊位空间,以使箱体兼有方便搬运、物品保管和桌子功能于一体。

(2)其次,挡块、后板和第一凹槽三者之间的空间构成插槽,插槽制造容易,便于生产,把手便于用户移动第二箱体。

(3)再有,第一锁扣在箱体处于保险箱状态下时锁夹紧,避免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产生移动。第二锁扣在箱体处于搬运箱或桌子状态下时锁夹紧,避免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产生移动。

(4)另,折叠支脚能够伸缩折叠,占用空间小,不影响箱体储物,锁定块与横梁配合,避免折叠支脚自行伸展,限位块插入限位槽配合,以使底脚、支撑架和固定架三者构成三角结构,底脚站立更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箱体处于保险箱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箱体处于搬运箱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箱体处于搬运箱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折叠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多功能箱体,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箱盖3、第一锁扣4和第二锁扣5。所述箱盖3一端设有锁扣部31。所述第一箱体1由前板11、后板12、底板13和两个“l”型侧板14围成,底板13下设有多个脚轮15,所述两块“l”型侧板14内侧壁靠近顶部处沿水平方向均设有第一凹槽16,后板12对应第一凹槽16设有开口17,第一凹槽16与后板12之间留有空隙18,空隙18构成插槽10的入口,后板12内侧壁靠近底部处设有挡块19,挡块19、后板12和第一凹槽16三者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插槽10。

所述第二箱体2呈“u”型,包括第二前板21和两端的第二侧板22,所述两块第二侧板22内侧壁靠近顶部处沿水平方向均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前板21对应第二凹槽23设有让位槽24,第二前板21的内侧壁设有折叠支脚6,第二侧板22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7。

其中,所述“l”型侧板14和第二侧板22在顶部、两者接近处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第二箱体2绕转轴8转动。

所述第一锁扣4包括第一扣座、第一扣手和第一扣位,第一扣座设置在第二侧板22的内侧壁上,第一扣手设置在第一扣座上,第一扣位设置在“l”型侧板的内侧壁上,第一扣座通过第一扣手与第一扣位连接。

所述第二锁扣5包括第二扣座、第二扣手和第二扣位,第二扣座设置在“l”型侧板的外侧壁上,第二扣手设置在第二扣座上,第二扣位设置在第二侧板22的外侧壁上,第二扣座通过第二扣手与第二扣位连接。

所述折叠支脚6包括底脚61、支撑架62、固定架63和弹簧64,底脚61一端与第二前板21转动连接,固定架63固定在第二前板21内侧壁上,固定架63一端靠近第二前板21转动处,固定架63一端与支撑架62转动连接,且弹簧64一端固定在固定架63上,弹簧64一端固定在支撑架62上,弹簧64拉动支撑架62的固定端绕固定架63一端转动,支撑架62的活动端与底脚61相抵,底脚61和支撑架62收缩进固定架63内,其中,底脚61上设有锁定块,第二前板21的内侧壁对应设有横梁25,锁定块65与横梁25相抵,支撑架62的活动端设有限位槽66,底脚61上对应设有限位块67,支撑架62的活动端与底脚61相抵时,限位块67插入限位槽66。

使底板13的脚轮15朝下,第二箱体2绕转轴8转动,以使第二前板21与前板11竖直对齐,第二凹槽23和第一凹槽16水平对齐,箱盖3从开口17处插入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23,直至锁扣部31伸出让位槽24,“l”型侧板14和第二侧板22之间通过第一锁扣4连接固定。用户通过锁具锁住锁扣部31,以使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箱盖3组成一个封闭箱体,即多功能箱体呈保险箱状态。

使底板13的脚轮15朝下,第二箱体2绕转轴8转动,以使第二前板21与后板12竖直对齐,且第二前板21顶面与后板12顶面相抵,“l”型侧板14和第二侧板22之间通过第二锁扣5连接固定,箱盖3插入插槽10内存放。多功能箱体的敞开面积大,便于用户搬运一些大型、异形的产品或零部件,即多功能箱体呈搬运箱状态。

在搬运箱状态下,以后板12朝上,脚轮15朝向侧面,上下摆动底脚61,锁定块65绕过横梁25,底脚61打开,弹簧64拉动支撑架62绕固定架63一端转动,支撑架62的活动端与底脚61相抵,限位块67插入限位槽66,底脚61底面与前板11外侧壁齐平。用户将多功能箱体作为桌子或展示柜,即多功能箱体呈桌子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