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5150发布日期:2020-06-02 19: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外力因素会产生跑偏现象,跑偏会造成撒料、撕带等问题。针对上述的皮带跑偏情况,目前主要是通过调整托辊的角度或加高托辊的方式治理皮带跑偏,而这两种方式是通过人工在停机后来实现的,这就迫使皮带岗位工劳动强度加大,同时也中断生产的连续性,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该装置无需电源、无需停机操作、低格低廉、可靠性高、无需维护,用于带式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的纠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机架,其中,

所述输送机承载面包括托辊1、托辊2、托辊4、旋转架1、安装板1、调节丝杆1、锁母1、底托梁1、旋转轴1、轴承组1、检测辊1、检测辊2、检测辊安装座1、检测辊安装座2、连杆1、连杆2、连杆3、连杆4、连杆5、连杆6,所述托辊1、托辊2位于输送带两侧下方,托辊4位于输送带下方,托辊1、托辊2、托辊4安装在旋转架上,旋转轴1居中在旋转架1下部,穿入轴承组1,与底托梁1连接,安装板1连接在底托梁1的两端,调节丝杆1、锁母1垂直于底托梁上方;连杆1、连杆2、连杆3首尾联接,其中,连杆1与旋转架连接,连杆2与测辊安装座1连接,连杆3与检测辊1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1位于输送带一侧;连杆4、连杆5、连杆6首尾联接,其中,连杆4与旋转架1连接,连杆5与测辊安装座2连接,连杆6与检测辊2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2位于输送带的另一侧;

所述输送机回程面包括托辊3、旋转架2、安装板2、调节丝杆2、锁母2、底托梁2、旋转轴2、轴承组2、检测辊3、检测辊4、检测辊安装座3、检测辊安装座4、连杆7、连杆8、连杆9、连杆10、连杆11、连杆12,所述托辊3位于输送带下方,托辊3安装在旋转架上,旋转轴2居中在旋转架2下部,穿入轴承组2,与底托梁2连接,安装板2连接在底托梁2的两端,调节丝杆2、锁母2垂直于底托梁2上方;连杆7、连杆8、连杆9首尾联接,其中,连杆7与旋转架2连接,连杆8与测辊安装座3连接,连杆9与检测辊3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3位于输送带一侧;连杆10、连杆11、连杆12首尾联接,其中,连杆10与旋转架2连接,连杆11与测辊安装座4连接,连杆12与检测辊4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4位于输送带一侧。

其中,所述轴承组1包括:圆柱轴承、向心球轴承、推力轴承,所述向心球轴承与圆柱轴承连接,且向心球轴承位于圆柱轴承上方,推力轴承与向心球轴承连接,且推力轴承位于向心球轴承上方;轴承组2结构与轴承组1相同。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无需电源、无需停机操作、低格低廉、可靠性高、无需维护,用于带式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的纠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输送机承载面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杆1、连杆2、连杆3、连杆4、连杆5、连杆6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托辊1高低调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输送机回程面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杆7、连杆8、连杆9、连杆10、连杆11、连杆1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托辊3高低调节的示意图.

图中,1、检测辊1;2、检测辊2;3、托辊1;4、托辊2;5、旋转架1;6、底托梁1;7、旋转轴1;8、轴承组1;9、u型螺栓;10、锁母1;11、安装板1;12、输送带;13、调节丝杆1;14、连杆1;15、连杆2;16、连杆3;17、连杆4;18、连杆5;19、连杆6;20、输送机架;21、检测辊安装座1;22、检测辊安装座2;23、托辊3;24、旋转架2;25、安装板2;26、调节丝杆2;27、锁母2;28、底托梁2;29、旋转轴2;30、轴承组2;31、检测辊3;32、检测辊4;33、检测辊安装座3;34、检测辊安装座4;35、连杆7;36、连杆8;37、连杆9;38、连杆10;39、连杆11;40、连杆12;41、托辊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机承载面和回程面动态可调式六连杆纠偏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机架,其中,

所述输送机承载面包括托辊1、托辊2、托辊4、旋转架1、安装板1、调节丝杆1、锁母1、底托梁1、旋转轴1、轴承组1、检测辊1、检测辊2、检测辊安装座1、检测辊安装座2、连杆1、连杆2、连杆3、连杆4、连杆5、连杆6,所述托辊1、托辊2位于输送带两侧下方,托辊4位于输送带下方,托辊1、托辊2、托辊4安装在旋转架上,旋转轴1居中在旋转架1下部,穿入轴承组1,与底托梁1连接,安装板1连接在底托梁1的两端,调节丝杆1、锁母1垂直于底托梁上方;连杆1、连杆2、连杆3首尾联接,其中,连杆1与旋转架连接,连杆2与测辊安装座1连接,连杆3与检测辊1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1位于输送带一侧;连杆4、连杆5、连杆6首尾联接,其中,连杆4与旋转架1连接,连杆5与测辊安装座2连接,连杆6与检测辊2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2位于输送带的另一侧;

所述输送机回程面包括托辊3、旋转架2、安装板2、调节丝杆2、锁母2、底托梁2、旋转轴2、轴承组2、检测辊3、检测辊4、检测辊安装座3、检测辊安装座4、连杆7、连杆8、连杆9、连杆10、连杆11、连杆12,所述托辊3位于输送带下方,托辊3安装在旋转架上,旋转轴2居中在旋转架2下部,穿入轴承组2,与底托梁2连接,安装板2连接在底托梁2的两端,调节丝杆2、锁母2垂直于底托梁2上方;连杆7、连杆8、连杆9首尾联接,其中,连杆7与旋转架2连接,连杆8与测辊安装座3连接,连杆9与检测辊3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3位于输送带一侧;连杆10、连杆11、连杆12首尾联接,其中,连杆10与旋转架2连接,连杆11与测辊安装座4连接,连杆12与检测辊4连接并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检测辊4位于输送带一侧。

所述轴承组1包括:圆柱轴承、向心球轴承、推力轴承,所述向心球轴承与圆柱轴承连接,且向心球轴承位于圆柱轴承上方,推力轴承与向心球轴承连接,且推力轴承位于向心球轴承上方;轴承组2结构与轴承组1相同。

工作原理:当输送带承载面向一侧发生跑偏时,输送带边缘触碰到同侧的检测辊1,检测辊1向外摆动并带动连杆1、连杆2、连杆3,将外摆力传递给上旋转架1,使旋转架1向前作旋转转动,转动后的角度对输送带承载面产生了横向复位力(纠偏力),输送带承载面复位后并与检测辊分离,输送带承载面正常运行。当输送带承载面(回程面)向另一侧发生跑偏时,带边缘触碰到同侧的检测辊2,检测辊2向外摆动并带动连杆4、连杆5、连杆6,将外摆力传递给上旋转架1,使旋转架1向前作旋转转动,转动后的角度对输送带承载面产生了横向复位力(纠偏力),输送带承载面复位后并与检测辊2分离,输送带承载面正常运行。输送带回程面向一侧发生跑偏时,其工作原理与输送带承载面向一侧发生跑偏时的工作原理相同。

托辊调节高度过程:如输送带承载面的调节,当托辊1或托辊2在运转过程中需要调节高度时,将底托梁1两端螺母1松开,顺时针旋转调节丝杆1,到达所需高度后,锁母1锁紧后,再将将底托梁1两端螺母1锁紧,即完成对托辊1或托辊2高度的调节。

关于输送带回程面的调节,与输送带承载面的调节的原理相同。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