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5318发布日期:2020-12-18 18:5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轿厢、升降驱动设备、总控制箱、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在电梯井内安装有轿厢,轿厢与升降驱动设备相连,升降驱动设备连接至总控制箱,总控制箱位于电梯井顶部,在轿厢顶部安装有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为了保证电梯井的通风性,电梯井顶部开口,避免了电梯井内过热而导致轿厢顶部上的电气设备损坏,因此设计了厢盖将轿厢顶部盖住,避免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进水损坏,虽然能够避免进水,但是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由于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长期被厢盖盖住,导致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的通风性能不好,散热不好,使用寿命短,轿厢俯视图为长方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防水电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门井控制箱、照明系统、风扇系统以及检修箱长期被厢盖盖住而导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水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雨水感应器、控制器、第一通信设备、轿厢、厢盖、旋转驱动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门井控制箱,电梯井外壁上安装有雨水感应器、控制器以及第一通信设备,雨水感应器用于感应雨水,雨水感应器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通信设备连接,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设备与门井控制箱连接,门井控制箱通过马达驱动器连接至旋转驱动设备,旋转驱动设备连接有厢盖,厢盖用于盖住轿厢顶部,厢盖到轿厢顶面之间有距离,厢盖能相对轿厢旋转,旋转驱动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以及门井控制箱安装在厢盖与轿厢之间。

优选的是,旋转驱动设备包括:齿环、齿轮以及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安装在轿厢顶面上,旋转电机输出轴与齿轮连接,齿轮与齿环啮合,齿环安装在厢盖底部。

优选的是,厢盖包括:中心杆、支撑架、盖帽、密封圈、至少三连接块以及至少三扇形块,轿厢顶部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供中心杆一端插入,中心杆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方制成有至少三扇形块,所有扇形块连接后用于覆盖轿厢顶部,所有扇形块以中心杆为中心相互连接,每一扇形块均为扇形结构,每一扇形块靠近中心杆的端部均连接有一连接块,连接块围成一环形螺纹套,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盖帽,盖帽将密封圈压紧在扇形块上。

优选的是,中心杆通过连接装置与支撑座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臂、第二移动臂、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弹簧以及压紧杆,在中心杆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移动臂和第二移动臂,第一移动臂低端连接至第一限位块,第二移动臂低端连接至第二限位块,第一移动臂、第二移动臂、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均能在中心杆径向上运动,第一移动臂与第二移动臂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支撑座顶部凹陷形成供中心杆插入的插槽,插槽内壁凹陷形成两限位孔,两限位孔分别供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伸入,第一弹簧用于保持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与限位孔远离,盖帽连接有压紧杆,压紧杆用于通过伸入到第一移动臂和第二移动臂之间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压入到两限位孔内。

优选的是,每一扇形块均向下延伸有一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钉与支撑架连接。

优选的是,电梯井内壁上对应每层楼安装有层楼门头,在电梯井内壁上安装有位于层楼门头上方的防水板,在电梯井内壁上安装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导向槽体,防水板两端分别于两导向槽体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轿厢俯视图为长方形结构,电梯井内有足够大的空间,当雨水感应器感应到没有下雨时,旋转驱动设备使得厢盖旋转到偏离轿厢的位置,这样俯视看轿厢,可以看到轿厢一些部位从厢盖旁边漏出,从而增加了轿厢顶部上电气设备与电梯井顶部进入的风接触的可能性,通风性能更好,避免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散热效果不好而导致轿厢顶部电气设备损坏,提高对电气设备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当雨水感应器感应到下雨时,控制器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通知门井控制箱,门井控制箱通过马达驱动器驱动旋转驱动设备运动,厢盖旋转,从而实现厢盖将整个轿厢盖住,避免了电气设备接触到水,实现进一步防护。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水电梯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2为厢盖处的剖视图;

图3为相邻两扇形块处的剖视图;

图4为厢盖与轿厢处的俯视图;

图5为防水板处的剖视图;

图6为导向槽体从与层楼门头所在平面垂直方向剖开后的示意图;

图7为雨水感应器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图;

图9为电路板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中心杆11、支撑架12、盖帽13、密封圈14、连接块15、扇形块16、第一连接脚161、第二连接脚162、连接装置17、第一移动臂171、第二移动臂172、第一限位块173、第二限位块174、第一弹簧175、压紧杆176、安装板18、旋转驱动设备2、齿环21、齿轮22、旋转电机23、支撑座20、防水板31、导向槽体32、竖直管体320、螺钉30、开闭机构33、第一导向盖331、第一封闭板332、第二封闭板333、连接杆334、第二弹簧335、凸块336、第二导向盖337、保护盒51、环形壁511、顶盖512、安装座513、旋转座514、电路板52、第一凸出块521、第二凸出块522、安装装置53、支撑板531、旋转杆532、弹性件533、第一限脱机构534、第一限脱块5341、第二限脱块5342、第二限脱机构535、感应部54、u型座540、轿厢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水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雨水感应器、控制器、第一通信设备、轿厢、厢盖、旋转驱动设备2、第二通信设备以及门井控制箱,电梯井外壁上安装有雨水感应器、控制器以及第一通信设备,雨水感应器用于感应雨水,雨水感应器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通信设备连接,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设备与门井控制箱连接,门井控制箱通过马达驱动器连接至旋转驱动设备2,旋转驱动设备2连接有厢盖,厢盖用于盖住轿厢顶部,厢盖到轿厢顶面之间有距离,厢盖能相对轿厢旋转,旋转驱动设备2、第二通信设备以及门井控制箱安装在厢盖与轿厢之间。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旋转驱动设备2,为后续厢盖能够与旋转驱动设备2脱离奠定了基础,旋转驱动设备2包括:齿环21、齿轮22以及旋转电机23,旋转电机23安装在轿厢顶面上,旋转电机23输出轴与齿轮22连接,齿轮22与齿环21啮合,齿环21安装在厢盖底部。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厢盖,实现伞状厢盖,方便生产,且避免了所有扇形块16围绕的中心漏水,厢盖包括:中心杆11、支撑架12、盖帽13、密封圈14、至少三连接块15以及至少三扇形块16,轿厢顶部安装有支撑座20,支撑座20供中心杆11一端插入,中心杆11连接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方制成有至少三扇形块16,所有扇形块16连接后用于覆盖轿厢顶部,所有扇形块16以中心杆11为中心相互连接,每一扇形块16均为扇形结构,每一扇形块16靠近中心杆11的端部均连接有一连接块15,连接块15围成一环形螺纹套,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盖帽13,盖帽13将密封圈14压紧在扇形块16上。

为了方便安装或维修厢盖,中心杆11通过连接装置17与支撑座20可拆卸连接。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连接装置17,实现在安装盖帽13后即可实现中心杆11与支撑座20的连接,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连接装置17包括:第一移动臂171、第二移动臂172、第一限位块173、第二限位块174、第一弹簧175以及压紧杆176,在中心杆11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移动臂171和第二移动臂172,第一移动臂171低端连接至第一限位块173,第二移动臂172低端连接至第二限位块174,第一移动臂171、第二移动臂172、第一限位块173以及第二限位块174均能在中心杆11径向上运动,第一移动臂171与第二移动臂17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75,支撑座20顶部凹陷形成供中心杆11插入的插槽,插槽内壁凹陷形成两限位孔,两限位孔分别供第一限位块173和第二限位块174伸入,第一弹簧175用于保持第一限位块173和第二限位块174均与限位孔远离,盖帽13连接有压紧杆176,压紧杆176用于通过伸入到第一移动臂171和第二移动臂172之间将第一限位块173和第二限位块174压入到两限位孔内。

为了使得扇形块16,每一扇形块16均向下延伸有一安装板18,安装板18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2连接。

相邻扇形板中,一扇形板凸出有第一连接脚161,另一扇形板凸出有第二连接脚162,第二连接脚162盖在第一连接脚161外,第一连接脚161和第二连接脚162均为n型结构,第一连接脚161与第二连接脚162之间缝隙通过密封胶密封,避免了相邻扇形板之间缝隙进水。

拆卸厢盖时,首先,旋转盖帽13,盖帽13与连接块15脱离,在第一弹簧175弹力下第一限位块173和第二限位块174均与限位孔脱离;然后,即可将中心杆11从支撑座20上拆卸下来。齿环21安装在中心杆11底部开设的圆形槽内。

为了避免层楼门头进水,电梯井内壁上对应每层楼安装有层楼门头,在电梯井内壁上安装有位于层楼门头上方的防水板31,在电梯井内壁上安装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导向槽体32,防水板31两端分别于两导向槽体32连通。

电梯井内壁凸出形成有位于层楼门头上方的台阶,台阶位于防水板31上方,防水板31为倒置v型结构,这样上方的水可以从台阶上流动到防水板31内,防水板31将水导向至导向槽体32内。

防水板31中部通过螺钉30与电梯井连接,电梯井的玻璃壁上开设供螺钉30穿过的穿过,螺钉30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防止防水板31与电梯井脱离。

导向槽体32包括:至少两竖直管体320,每一竖直管体320均为管状结构,避免了在导向雨水过程中雨水到处飘洒,每对相邻两竖直管体320中一竖直管体320为上方竖直管体320,另一竖直管体320为下方竖直管体320,上方竖直管体320底面面积大于下方竖直管体320底面面积,上方竖直管体320底部开设有供防水板31一端插入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开闭机构33的设置,实现在有一层楼没有安装防水板31时能将水顺利向下导向,避免了因为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存在而导致雨水导致飘洒现象出现,保证了进入导向槽体32内的水都能被导向到电梯井底部。

每对相邻两竖直管体320中,上方竖直管体320均安装有一开闭机构33用于开闭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

开闭机构33包括:第一导向盖331、第一封闭板332、第二封闭板333、连接杆334以及第二弹簧335,第一窗口所在平面与层楼门头所在电梯井内壁平行,第二窗口所在平面与层楼门头所在电梯井内壁垂直,第一导向盖331安装在所在竖直管体320内壁上,第一导向盖331位于第二窗口上方,第一导向盖331用于盖住第二弹簧335,保护第二弹簧335,避免第二弹簧335被水浸泡,第二弹簧335一端与第一导向盖331连接,第二弹簧335连接至第二封闭板333,第二封闭板333用于开闭第二窗口,第二封闭板333凹陷形成供防水板31插入的缺口,第二封闭板333通过连接杆334连接有用于开闭第一窗口的第一封闭板332。

连接杆334从所在竖直管体320低端穿出后连接至第一封闭板332,第一封闭板332位于所在竖直管体320外,在第二弹簧335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封闭板332从下方竖直管体320冒出,方便了安装时按动第一封闭板332,使得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同时打开,安装时仅仅作用在第一封闭板332就能带动第二封闭板333打开第二窗口,方便了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

在竖直管体320内壁上凸出形成有第二导向盖337,第二导向盖337位于第一窗口上方,第二导向盖337用于将雨水向所在竖直管体320中心导向,避免了雨水从第二窗口漏出。

缺口内壁凸出形成有凸块336,凸块336插入至防水板31凹陷形成的限位槽内,凸块336与限位槽内壁作用,从而限制防水板3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窗口内壁对防水板31进行支撑,从而降低了螺钉30的负担,使得防水板31的安装更加牢靠。

雨水感应器,包括:保护盒51、电路板52、控制电路、电源、安装装置53以及感应部54,电源以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电路板52上,电路板52设置在保护盒51内,感应部54安装在保护盒51上,感应部54伸出保护盒51,感应部54和电路板52均通过安装装置53与保护盒51可拆卸连接,感应部54用于感应雨水,感应部54与电源连接,感应部54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连接,保护盒51一侧安装在室外电梯井外壁上,电路板52位于感应部54下方。

为了设计结构美观的保护盒51,实现了整个保护盒51为“房子”形状,且底部开口避免了雨水在保护盒51内沉积,整个保护盒51的形状与感应部54配合,使得整个保护盒51美观,保护盒51包括:环形壁511以及顶盖512,环形壁511为方形环状结构,环形壁511一侧用于与室外电梯井外壁连接,环形壁511顶部由顶盖512封闭,顶盖512为倒置“v”型结构,环形壁511和顶盖512形成有供电路板52从下方插入的插槽。

为了实现调节一个旋转杆532既能对感应部54限位、又能对电路板52限位,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安装装置53包括:支撑板531、旋转杆532、弹性件533、第一限脱机构534和第二限脱机构535,支撑板531设置在保护盒51内,支撑板531用于支撑电路板52,支撑板531靠近感应部54一侧穿过有一旋转杆532,旋转杆532能相对支撑板531旋转,旋转杆532与保护盒5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533,在旋转杆532上连接有第一限脱机构534和第二限脱机构535,第一限脱机构534用于限制电路板52与支撑板531脱离,第二限脱机构535用于限制感应部54与保护盒51脱离。

为了实现弹性件533的安装,在保护盒1顶部安装有安装座513,安装座513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能转动的旋转座514,旋转座514连接至弹性件533一端,弹性件533另一端连接至安装腔内壁,旋转座514与旋转杆532连接,旋转座514不能相对旋转杆532旋转。

弹性件533为卷簧,卷簧内端与旋转座514连接,卷簧外端与安装腔内壁连接。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第一限脱机构534,实现限制电路板52在旋转杆532导向下运动,第一限脱机构534包括: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电路板52凹陷形成凹槽,凹槽供旋转杆532置入,电路板52上凸出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凸出块521和第二凸出块522,第一凸出块521和第二凸出块522位于凹槽两侧,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均连接至旋转杆532,第一限脱块5341与第一凸出块521作用、第二限脱块5342与第二凸出块522作用以限制电路板52相对支撑板531移动。

实现了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限制电路板5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避免了使用除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外的部件对电路板52进行限位,简化了结构,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位于电路板52上方。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限脱杆,第二限脱机构535包括:限脱杆,在感应部54底部安装有u型座540,限脱杆一端伸入至u型座40内,限脱杆另一端与旋转杆532低端连接,限脱杆用于限制感应部54下降。

感应部54包括:安装槽体、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安装槽体用于滑入至插槽内,安装槽体顶面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与电源连接,第二导电块与控制电路连接,安装槽形成低洼处,便于一些雨水在安装槽内缓存,从而实现积累一定雨水后能够将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电连通。

雨水感应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旋转杆532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偏离,以便于后续电路板52上凹槽与旋转杆532对准时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均与第一凸出块521和第二凸出块522对准,避免第一限脱块5341和第二限脱块5342影响电路板52在支撑板531上的移动,与此同时,限脱杆偏离,避免限脱杆阻挡感应部54从插槽滑动到保护盒51顶部;然后,将电路板52放置在支撑板531上,且将旋转杆532插入到电路板52上凹槽内,支撑板531对电路板52进行支撑,因此松开电路板52后,电路板52不会轻易发生位置变化;再后,将感应部54插入到插槽内,保持感应部54位于插槽顶部,感应,54在插槽内壁导向下仅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最后,松开旋转杆532,在弹性件533弹力下,旋转杆532旋转,使得第一限脱块5341与第一凸出块521紧贴,第二限脱块5342与第二凸出块522紧贴,与此同时,限脱杆旋入到u型座540内,从实现安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