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吸嘴及具有其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9695发布日期:2020-11-10 11:5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精密吸嘴及具有其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操作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精密吸嘴及具有其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中,吸盘是一种常见的自动化操作工具,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代替人工夹持、移动工件。

现有技术中的吸盘包括可变形的盘体和位于盘体中心的吸气孔,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吸盘操作精密器件,尤其是的小型的精密电子器件时,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吸力过大、定位困难、难以准确吸附等。例如,同一个吸盘难以吸附交错、叠放在一起的多个电子器件。例如,难以适应多种规格或形状的工件。例如,吸盘功能单一。例如,每次吸附单个电子器件,导致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精密吸嘴及具有其的操作装置。

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密吸嘴,包括第一气路板、第二气路板、至少一个弹性吸盘,所述第一气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的后表面,弹性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的前表面;

所述第一气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第三气路,所述弹性吸盘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第二气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吸气孔一一对应连通;

每个所述弹性吸盘上的多个吸气孔以及对应的通气孔分成多组,其中,第一组吸气孔经第一组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气路,第二组吸气孔经对应的第二组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第三组吸气孔经对应的第三组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三气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路板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每个所述弹性吸盘对应的第一组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每个所述弹性吸盘对应的第二组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每个所述弹性吸盘对应的第三组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气路板贴合所述第二气路板以将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相互隔开,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气路连通所述第三凹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吸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吸盘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板的前表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路和所述第二气路中分别设置有开关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路板与所述第二气路板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槽。

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精密吸嘴,还包括基架和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定子端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所述第一气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子端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子端和所述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和压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定子端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子端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子端和所述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方向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精密吸嘴包括第一气路板、第二气路板、至少一个弹性吸盘,第一气路板设置在第二气路板的后表面,弹性吸盘设置在第二气路板的前表面;第一气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和第三气路,弹性吸盘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第二气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吸气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弹性吸盘上的多个吸气孔以及对应的通气孔分成多组,其中,第一组吸气孔经第一组通气孔连通第一气路,第二组吸气孔经对应的第二组通气孔连通第二气路,第三组吸气孔经对应的第三组通气孔连通第三气路。

由此,由于每个弹性吸盘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在执行吸附操作时,每个弹性吸盘与对应的工件之间形成多个吸附点,实现对小型电子器件等小型工件的精密吸附。而且,由于每个弹性吸盘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对于交错、叠放在一起的多个电子器件,每个电子器件上都能有对应的吸气孔,实现同一个弹性吸盘对多个电子器件的同时吸附能力。

而且,每个弹性吸盘上的多个吸气孔分成多组由不同的气路分别控制。因而,可通过不同气路的组合,例如开启一个气路、两个气路或三个气路同时开启等,实现弹性吸盘上吸附区域的改变,进而每个可适应多种规格或形状的工件。

进一步地,每个精密吸嘴具有多个弹性吸盘,实现了对小型电子器件的批量吸附,可显著提升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具有精密吸嘴的操作装置,在接触电子器件的过程具有缓冲能力,可避免易碎的被定位物被损坏。以及,该操作装置功能更多,还能同时提供压紧、图像采集等功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精密吸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精密吸嘴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气路板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第二气路板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操作装置的第一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2中操作装置的爆炸图;

图8是实施例2中操作装置的第二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气路板;2-第二气路板;3-弹性吸盘;41-第一组吸气孔;42-第二组吸气孔;43-第三组吸气孔;51-第一气路;52-第二气路;53-第三气路;6-定位柱;7-定位槽;81-第一凹槽;82-第二凹槽;83-第三凹槽;91-第一组通气孔;92-第二组通气孔;93-第三组通气孔;10-基架;11-压板;12-图像采集装置;13-第一升降装置;131、141-动子端;132、142-定子端;14-第二升降装置;15、16-缓冲弹簧;18-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密吸嘴,包括第一气路板1、第二气路板2、至少一个弹性吸盘3,第一气路板1设置在第二气路板2的后表面,弹性吸盘3设置在第二气路板2的前表面。

第一气路板1上设置有第一气路51、第二气路52和第三气路53,弹性吸盘3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第二气路板2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吸气孔一一对应连通。

每个弹性吸盘3上的多个吸气孔以及对应的通气孔分成多组,其中,第一组吸气孔41经第一组通气孔91连通第一气路51,第二组吸气孔42经对应的第二组通气孔92连通第二气路52,第三组吸气孔43经对应的第三组通气孔93连通第三气路53。

本实施例中,第二气路板2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82和第三凹槽83,每个弹性吸盘3对应的第一组通气孔91设置在第一凹槽81内,每个弹性吸盘3对应的第二组通气孔92设置在第二凹槽82内,每个弹性吸盘3对应的第三组通气孔93设置在第三凹槽83内,第一气路板1贴合第二气路板2以将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82和第三凹槽83相互隔开,第一气路51连通第一凹槽81,第二气路52连通第二凹槽82,第三气路53连通第三凹槽83。

优选地,弹性吸盘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吸盘3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设置在第二气路板2的前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路51和第二气路52中分别设置有开关阀。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路板1与第二气路板2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柱6和定位槽7。

由此,由于每个弹性吸盘3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在执行吸附操作时,每个弹性吸盘3与对应的工件18之间形成多个吸附点,实现对小型电子器件等小型工件18的精密吸附。而且,由于每个弹性吸盘3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对于交错、叠放在一起的多个电子器件,每个电子器件上都能有对应的吸气孔,实现同一个弹性吸盘3对多个电子器件的同时吸附能力。

而且,每个弹性吸盘3上的多个吸气孔分成多组由不同的气路分别控制。因而,可通过不同气路的组合,例如开启一个气路、两个气路或三个气路同时开启等,实现弹性吸盘3上吸附区域的改变,进而每个可适应多种规格或形状的工件18。

进一步地,每个精密吸嘴具有多个弹性吸盘3,实现了对小型电子器件的批量吸附,可显著提升操作效率。

实施例2

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精密吸嘴,还包括基架10和第一升降装置13,第一升降装置13的定子端132设置在基架10上,第一气路板1设置在第一升降装置13的动子端131上。其中,第一升降装置13可由电缸、直线电机、气动升降机构或液压升降机构形成,优选为电缸或直线电机。

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13的动子端131和基架10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5。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14和压板11,第二升降装置14的定子端142设置在基架10上,压板11设置在第二升降装置14的动子端141上。其中,第二升降装置14可由电缸、直线电机、气动升降机构或液压升降机构形成,优选为电缸或直线电机。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14的动子端141和基架10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6。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2,例如ccd相机,图像采集装置12安装在基架10上,图像采集装置12的镜头方向与第一升降装置13的升降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该具有精密吸嘴的操作装置在接触电子器件的过程具有缓冲能力,可避免易碎的被定位物被损坏。以及,该操作装置功能更多,还能同时提供压紧、图像采集等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