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5828发布日期:2020-12-08 13:3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电站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



背景技术:

水电站超大跨度超大容量桥式起重机桥架主梁,按常规梁截面方式,主梁截面高度将会超过允许的最大运输尺寸,或者为了满足主梁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主梁的翼板和腹板将会加厚较多,致使主梁的重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起重机的制造成本。

公开号为cn203199911u,公开日为2013年09月18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低净空桥式起重机,包括桥架,所述桥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桥架主梁及垂直连接在桥架主梁两端的桥架端梁,桥架主梁上滑动设置有小车,所述小车上设有起升机构,该起升机构连接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架主梁端部下侧设有一方形缺角,方形缺角顶边搭接在桥架端梁的端部,方形缺角侧边通过螺栓与桥架端梁端部侧面连接固定。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低净空桥式起重机,虽然主梁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主梁因厚度的增加致使重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起重机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梁梁体上设置抗弯件,能够减小主梁的厚度,减少起重机的制造成本,且抗弯件增加了主梁的惯性矩和抗弯模量,从而增强了主梁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主腹板、副腹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主腹板的一侧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主腹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副腹板的一侧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副腹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上端与上翼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下端与下翼板固定连接,第二隔板的上端与上翼板固定连接,第二隔板的下端与下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第一抗弯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二抗弯件。

所述第一抗弯件与上翼板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与下翼板焊接固定。

所述主腹板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多根第一加强条均匀分布在主腹板上。

所述副腹板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和多根第二加强条,加强筋和加强条间隔分布在副腹板上。

所述梁体上开有人孔,人孔上固定连接有加强圈。

所述主腹板的厚度大于副腹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本实用新型,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主腹板、副腹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主腹板的一侧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主腹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副腹板的一侧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副腹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上端与上翼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的下端与下翼板固定连接,第二隔板的上端与上翼板固定连接,第二隔板的下端与下翼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第一抗弯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二抗弯件,通过在主梁梁体上设置抗弯件,能够减小主梁的厚度,减少起重机的制造成本,且抗弯件增加了主梁的惯性矩和抗弯模量,从而增强了主梁强度和刚度。

二、本实用新型,第一抗弯件与上翼板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与下翼板焊接固定,能够使抗弯件牢固的固定在梁体上,保障主梁强度和刚度。

三、本实用新型,主腹板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多根第一加强条均匀分布在主腹板上,能够增强主腹板的结构强度,保障主腹板的稳定性。

四、本实用新型,副腹板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和多根第二加强条,加强筋和加强条间隔分布在副腹板上,提高了副腹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利于提高整个主梁的强度。

五、本实用新型,梁体上开有人孔,人孔上固定连接有加强圈,能够增强箱形梁的整体抗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翼板,2、下翼板,3、主腹板,4、副腹板,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凹槽,8、第一抗弯件,9、第二凹槽,10、第二抗弯件,11、第一加强条,12、加强筋,13、第二加强条,14、人孔,15、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通过在主梁梁体上设置抗弯件,能够减小主梁的厚度,减少起重机的制造成本,且抗弯件增加了主梁的惯性矩和抗弯模量,从而增强了主梁强度和刚度。

实施例2

参见图1,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

所述第一抗弯件8与上翼板1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10与下翼板2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抗弯件8与上翼板1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10与下翼板2焊接固定,能够使抗弯件牢固的固定在梁体上,保障主梁强度和刚度。

实施例3

参见图1,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

所述第一抗弯件8与上翼板1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10与下翼板2焊接固定。

所述主腹板3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11,多根第一加强条11均匀分布在主腹板3上。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主腹板3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11,多根第一加强条11均匀分布在主腹板3上,能够增强主腹板3的结构强度,保障主腹板3的稳定性。

实施例4

参见图1,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

所述第一抗弯件8与上翼板1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10与下翼板2焊接固定。

所述主腹板3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11,多根第一加强条11均匀分布在主腹板3上。

所述副腹板4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2和多根第二加强条13,加强筋12和加强条间隔分布在副腹板4上。

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副腹板4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2和多根第二加强条13,加强筋12和加强条间隔分布在副腹板4上,提高了副腹板4的结构强度,从而利于提高整个主梁的强度。

实施例5

参见图1,一种水电站用桥式起重机主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为箱形梁,梁体包括上翼板1、下翼板2、主腹板3、副腹板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主腹板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主腹板3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一侧与第一隔板5固定连接,副腹板4的另一侧与第二隔板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5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上端与上翼板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的下端与下翼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上端均开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内嵌有第一抗弯件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均开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嵌有第二抗弯件10。

所述第一抗弯件8与上翼板1焊接固定,第二抗弯件10与下翼板2焊接固定。

所述主腹板3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条11,多根第一加强条11均匀分布在主腹板3上。

所述副腹板4上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2和多根第二加强条13,加强筋12和加强条间隔分布在副腹板4上。

所述梁体上开有人孔14,人孔14上固定连接有加强圈15。

所述主腹板3的厚度大于副腹板4的厚度。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梁体上开有人孔14,人孔14上固定连接有加强圈15,能够增强箱形梁的整体抗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