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8698发布日期:2021-03-16 22:3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货物运输的量越来越大,采用自动化集成运输系统进行货物运输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目前货物运输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同类货物汇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但是当前尚未有针对货物进行汇集的设备,而是需要人工进行整合汇流,这样就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基于上述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货物传输合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包括底架、第一滚筒机、第二滚筒机以及皮带机;第一滚筒机、第二滚筒机以及皮带机分别设置于底架上;第一滚筒机和第二滚筒机分别设置于皮带机两侧;第一滚筒机和第二滚筒机分别用于将其输送线路中的物品合并至皮带机的输送线路中。

进一步地,第一滚筒机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并排可转动设置于底架上,并形成第一输送线路;第二滚筒机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并排可转动设置于底架上,并形成第二输送线路。

进一步地,皮带机包括皮带机驱动装置和传送皮带,皮带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架的底部,用于驱动传送皮带传动;传送皮带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底架上,并位于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线路上的滚筒倾斜设置,从而形成第一倾斜输送平面,第一倾斜输送平面上靠近皮带机一侧低于其另一侧的输送平面;第二输送线路上的滚筒倾斜设置,从而形成第二倾斜输送平面,第二倾斜输送平面上靠近皮带机一侧低于其另一侧的输送平面。

进一步地,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滑轮机构和第二支撑滑轮;第一支撑滑轮机构倾斜设置于底架上,并位于第一滚筒机的底部,第一支撑滑轮机构上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滑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滚筒机上的滚筒转动方向一致;第二支撑滑轮机构倾斜设置于底架上,并位于第二滚筒机的底部,第二支撑滑轮机构上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滑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滚筒机上的滚筒转动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滚筒机外侧设有第一侧挡板,第一侧挡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输送线路外侧,从而引导第一输送线路上的货物向皮带机靠拢;第二滚筒机外侧设有第二侧挡板,第二侧挡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输送线路外侧,从而引导第二输送线路上的货物向皮带机靠拢。

进一步地,第一侧挡板一端设置在第一输送线路的入口外侧,第一侧挡板另一端沿第一倾斜输送平面向皮带机靠拢;第二侧挡板一端设置在第二输送线路的入口外侧,第二侧挡板另一端沿第二倾斜输送平面向皮带机靠拢。

进一步地,传送皮带的传动为毛毡带传动,滚筒的传动为活络带传动。

进一步地,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还包括前侧挡板,前侧挡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皮带机的前端,并位于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滚筒机包括第一滚筒机驱动装置,第一滚筒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架的底部,用于驱动第一滚筒机的滚筒转动;第二滚筒机包括第二滚筒机驱动装置,第二滚筒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架的底部,用于驱动第二滚筒机的滚筒转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现有货物传输系统中,例如包裹货物的传输,从而实现货物汇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结构简单、小巧、实用,能够有效实现货物的汇集和传输,提高货物的传送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中:1、底架;2、第一滚筒机;3、第二滚筒机;4、皮带机;5、第一侧挡板;6、第二侧挡板;7、前侧挡板;8、皮带机驱动装置;9、第一支撑滑轮机构;10、第二支撑滑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包括底架1、第一滚筒机2、第二滚筒机3以及皮带机4;第一滚筒机2、第二滚筒机3以及皮带机4分别设置于底架1上;第一滚筒机2和第二滚筒机3分别设置于皮带机4两侧;第一滚筒机2和第二滚筒机3分别用于将其输送线路中的物品合并至皮带机4的输送线路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主要用于物流输送系统,用于将第一滚筒机和第二滚筒机的两条输送线路中的物品合并居中到皮带机的一条输送线路中,从而将货物实现汇集,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滚筒机2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并排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架1上,并形成第一输送线路,具体为,多个滚筒并排铺设置于底架1上并且可转动,从而形成第一输送线路,第一输送线路上的滚筒能够在货物从两侧进入第一输送线路时,在惯性作用下进行滚动,从而进行货物传输;同样地,第二滚筒机3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并排可转动设置于底架1上,并形成第二输送线路,具体为,多个滚筒并排铺设置于底架1上并且可转动,从而形成第二输送线路,第二输送线路上的滚筒能够在货物从两侧进入第二输送线路时,在惯性作用下进行滚动,从而进行货物传输。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皮带机4包括皮带机驱动装置8和传送皮带,皮带机驱动装置8设置于底架1的底部,用于驱动传送皮带传动;具体地,皮带机驱动装置8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分别与电机和传送皮带传动连接,并且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传送皮带传动,从而进行货物运输;进一步地,传送皮带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底架1上,并位于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之间,由于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倾斜设置,这样使得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在运输货物时,可以汇集到传送皮带上进行进一步运输;皮带机4的电机进行转动,主要为物品提供动力,防止较大较重的物品因为失去动力而停下,造成阻塞影响正常输送。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皮带机4中的传送皮带的传动方式为毛毡带传动,第一滚筒机2和第二滚筒机3中的滚筒的传动为活络带传动;采用上述传动方式使得整个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运输方式更加可靠、稳定,摩擦力较大。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输送线路上的滚筒倾斜设置,从而形成第一倾斜输送平面,并且第一倾斜输送平面上靠近皮带机4一侧低于其另一侧的输送平面,这样设计,使得第一倾斜输送平面上的货物能够受重力自动滑落至皮带机4上,形成汇合;同样地,第二输送线路上的滚筒倾斜设置,从而形成第二倾斜输送平面,并且第二倾斜输送平面上靠近皮带机4一侧低于其另一侧的输送平面,这样设计,使得第二倾斜输送平面上的货物能够受重力自动滑落至皮带机4上,形成汇合。本申请方案中,通过将滚筒机分别倾斜设置于皮带机的两侧,物品从两侧进入,在惯性作用下,受到滚筒机与侧挡板的引导向中间靠拢,移动到皮带机上时,被皮带机继续向前带动,脱离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进入一条输送线路中。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滑轮机构9和第二支撑滑轮机构10;第一支撑滑轮机构9倾斜设置于底架1上,并位于第一滚筒机2的底部,从而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滚筒机2的作用,并且第一支撑滑轮机构9上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滑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滚筒机2上的滚筒转动方向一致,这样使得滑轮能在滚筒的转动下支撑滚筒转动;同样地,第二支撑滑轮机构10倾斜设置于底架1上,并位于第二滚筒机3的底部,从而可以起到支撑第二滚筒机3的作用,并且第二支撑滑轮机构10上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滑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滚筒机3上的滚筒转动方向一致,这样使得滑轮能在滚筒的转动下支撑滚筒转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滚筒机2外侧设有第一侧挡板5,第一侧挡板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输送线路外侧,从而引导第一输送线路上的货物向皮带机4靠拢;同样地,第二滚筒机3外侧设有第二侧挡板6,第二侧挡板6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输送线路外侧,从而引导第二输送线路上的货物向皮带机4靠拢,实现汇集。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侧挡板5一端设置在第一输送线路的入口外侧,第一侧挡板5另一端沿第一倾斜输送平面向皮带机4靠拢;第二侧挡板6一端设置在第二输送线路的入口外侧,第二侧挡板6另一端沿第二倾斜输送平面向皮带机4靠拢。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差速鱼骨式包裹排序装置还包括前侧挡板7,前侧挡板7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皮带机4的前端,并位于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之间,用于对第一输送线路和第二输送线路进行分流。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第一滚筒机2包括第一滚筒机驱动装置,该第一滚筒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架1的底部,用于驱动第一滚筒机2的滚筒转动;第二滚筒机3包括第二滚筒机驱动装置,该第二滚筒机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架1的底部,用于驱动第二滚筒机3的滚筒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架1的底部设有第一滚筒机驱动装置和第二滚筒机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滚筒机2的滚筒转动和第二滚筒机3的滚筒转动,从而进行助力运输货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现有货物传输系统中,例如包裹货物的传输,从而实现货物汇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结构简单、小巧、实用,能够有效实现货物的汇集和传输,提高货物的传送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