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3413发布日期:2021-05-07 22:5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涉及保温箱。



背景技术:

现有保温容器,材质一般为eps、epp发泡材料,这种材料韧性好,刚性差。使用时在容器内放置货物后,再把盖子盖在箱体上,再进行配送,像这类保温箱,一般外尺寸为600*400*300mm,内容积约45升,这类保温容器主要应用于生鲜配送,在冷库将预冷的生鲜或冻品分拣后,与蓄冷板一起装入分装到保温箱,然后配送入户。这种保温容器为单个的箱体,由于保温容器保温性能取决于材料自身的绝热系数和箱体厚度,而箱体往往要考虑使用容积,故而在绝热系数一定情况下,箱体厚度也相对固定,最终保温性能差。保温容器外环境温度对冷量的消耗造成保温容器内的温度下降速度慢,保温时效也较短。保温箱内的温度无法降低到很低的温度,也就无法满足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存放的物体需求。另外,保温时效也较短、保温性能差与造成这无法长时间的存储运输物体,使用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箱,使得保温效果好,保温时效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保温箱,包括内箱和容纳所述内箱的外箱;所述内箱具有第一开口的内箱体、可操作地盖住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盖子,所述内箱体具有第一底座以及可折叠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两对相对的第一侧板;所述外箱具有第二开口的外箱体,以及可操作地盖住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盖子,所述外箱体具有第二底座以及可折叠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两对相对的第二侧板。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与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且所述第二侧板覆盖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座的对接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板覆盖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的对接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一对相对的所述第一侧板中各所述第一侧板具有朝向相邻的第一侧板弯折的弯折部;另一对相对的所述第一侧板中各所述第一侧板具有与相邻的所述弯折部相咬合的咬合部;其中,与具有所述咬合部的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覆盖所述咬合部和至少部分所述弯折部。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铰接件相铰接,且各所述第一铰接件可操作地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座之间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

第一安装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相连;

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底座相连;以及,

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连接板可操作地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座之间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一对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侧板本体,以及由各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底侧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板;

所述第一底座具有第一底板,以及由所述第一底板的一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第一护边,且一个所述第一护边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延伸板,各所述第一延伸板可操作地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护边相扣合;

其中,各所述第一延伸板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各所述第一护边与一个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且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延伸板,并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下边缘延伸至与该第一延伸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护边。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延伸板外侧设有开口朝外和朝下的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护边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板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相抵持;其中所述连接板覆盖所述第一延伸板朝向所述内箱体内的一侧的下边缘,且所述连接板还覆盖所述第一护边朝向所述内箱体内的一侧的上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另一对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侧板本体,以及由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底侧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板;

所述第一底座还具有由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第二护边,且一个所述第二护边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板,各所述第二延伸板可操作地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护边相扣合;

其中,各所述第二延伸板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且所述连接板包覆第二延伸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板朝向所述内箱体内的下角端以及所述第二延伸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并且与该连接板相连的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延伸板外侧设有开口朝外和朝下的内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护边嵌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壁面相抵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箱还包括:若干个第一连接件和若干个第二连接件,其中各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嵌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底座两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嵌入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铰接;所述第一底座具有第一底板以及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出的两对相对的第一护边,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部分均分别嵌入在多个所述护边中;其中,所述侧板相对于所述底座直立时,从所述护边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一段与从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的一段相互交叠。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板本体以及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中;

其中各所述第一侧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直立时,所述第一护边与对应的第一延伸部交叠。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至少部分嵌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护边中的第二镶嵌部和与所述第二镶嵌部相连的第一铰链部,且所述第一铰链部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护边朝向所述内箱体内的一侧;

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多个,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延伸部相互隔开形成间隔区;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至少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中的第一镶嵌部和与所述第一镶嵌部相连的第一铰链轴,且所述第一铰链轴设置在所述间隔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铰链轴与所述第一铰链部可转动的滑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镶嵌部与所述第一铰链轴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镶嵌部至少部分位与构成所述间隔区的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间隔区的一侧相抵持,所述第一镶嵌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抵持的部分朝向所述间隔区的一侧上设有固定凹陷部;

所述第一铰链部的顶部具有卡入所述固定凹陷部的钩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箱还包括:若干个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其对应的第一侧板注塑成型;

和/或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底座注塑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连接有提手;

所述提手具有延伸嵌入该提手所在第一侧板中的延伸钩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箱体内具有第一蓄冷件;和/或所述第一盖子朝向所述内箱体内的一侧具有第一蓄冷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子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相铰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箱体内具有第二蓄冷件;和/或所述第二盖子朝向所述外箱体内的一侧具有第二蓄冷件。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外箱体内具有第二蓄冷件,所述第二蓄冷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和/或所述第二蓄冷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内箱套在外箱内,外箱让内箱处于更封闭的环境中,减小外界温度对内箱内的温度影响,提高内箱保温时效长,让内箱保温效果更好,从而内箱内温度可降低到更低的温度,可放置需要更低温温度的物体,也可延长保温箱存储运输物体的时间,让保温箱内的物体的质量得到保障,也让保温箱有更广的使用范围。另外,内箱体可折叠,外箱体也可折叠,从而在单纯运输和存储保温箱时,减少保温箱占用的空间,节约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保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保温箱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外箱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长侧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长侧板与第一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第一连接件嵌入长侧板后的透视图;

图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长侧板折叠后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箱的的第一盖子盖在内箱体上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一实施例中内箱各侧板直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2中长侧板和底座拼接时没装铰接件的局部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内箱一个长侧板和与该长侧板相连的铰接件的爆炸图;

图25是图2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内箱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保温箱900包括内箱100和容纳内箱100的外箱9,内箱100具有第一开口的内箱体20、可操作地盖住第一开口的第一盖子4以及设置在内箱内的第一蓄冷件42,内箱体20具有第一底座11以及可折叠连接于第一底座11的两对相对的第一侧板2和3。外箱9具有第二开口9030的外箱体90,以及可操作地盖住第二开口9030的第二盖子904,外箱体90具有第二底座901以及可折叠连接于第二底座901的两对相对的第二侧板902和903。第一侧板2、3的纵向两端各设有咬合部202和302,当各侧板相对于第一底座1直立时,各第一侧板2和3通过咬合部202和302彼此咬合而连接,从而与第一底座1共同形成内箱100的内部容积,第一盖子4可覆盖内箱100的第一开口30。为了节约运输存储空间,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将内箱100和外箱90分开,分别折叠运输存储。

由上可知,内箱100套在外箱9内,外箱9让内箱100处于更封闭的环境中,减小外界温度对内箱100内的温度影响,提高内箱100保温时效长,让内箱100保温效果更好,从而内箱内温度可降低到更低的温度,可放置需要更低温温度的物体,也可延长保温箱900存储运输物体的时间,让保温箱内的物体的质量得到保障,也让保温箱有更广的使用范围。另外,内箱体100可折叠,外箱体9也可折叠,从而在单纯运输和存储保温箱900时,减少保温箱900占用的空间,节约运输成本。

外箱9的结构引用专利申请要求于公开号为cn111453133a的发明名称为“可折叠容器”的中国专利申请,上述申请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外箱体90内具有第二蓄冷件,第二蓄冷件设置在第二盖子904朝向外箱体90内的一侧。可通过固定板将第二蓄冷件固定在第二盖子904上,或直接通过螺栓将第二蓄冷件锁紧在盖子上。第二蓄冷件也可设置在第二底座901上,或者设置在第二侧板902和903上。

如图2、图3所示,第二侧板902与第一侧板2相对设置,第二侧板903和第一侧板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9011覆盖第一侧板2与第一底座91的对接区域,第二侧板903覆盖第一侧板3与第一底座91的对接区域。具体的说,第一底座91的高度高于第二底座901的高度,从而第一底座91的上边缘高于第二底座901的上边缘,进而更好的防止外界温度对内箱100内地的温度的影响。

至少一个第二侧板覆盖两个相邻的第一侧板的对接区域。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咬合相连,第一侧板9012覆盖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咬合的区域,进一步减少外界温度对内箱100内地的温度的影响。

具体的说,第二侧板903和902均为直板,第一侧板2具有朝向相邻的第一侧板3弯折的弯折部23,弯折部23上有咬合部202,侧板3上有咬合部301。弯折部23由第一侧板2长度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一侧板3的方向弯折延伸,弯折部23上有咬合部202,咬合部202为朝向内箱体20内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20的高度方向排列。同样的,咬合部302为朝向内箱体20外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20的高度方向排列。咬合部3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202的嵌入槽,咬合部2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302的嵌入槽,从而实现第一侧板2和3的咬合固定。在折叠时,第一侧板3可先向下折叠,第一侧板3位于两个护边13之间。如图11、图13和图20所示,第一侧板2再向下折叠,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折叠后位于另一个第一侧板2的上方。第一侧板3先折叠,再折叠第一侧板2,咬合部202不会对咬合部303造成干扰。第二侧板902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板3的长度,第二侧板902遮挡住第一侧板3和第一侧板2的咬合对接区。可以理解的,可以一个。第二侧板902对第一侧板3和第一侧板2的咬合对接区进行遮挡,也可以是两个第二侧板902均对第一侧板3和第一侧板2的咬合对接区进行遮挡。应理解,第一侧板2和3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咬合方式,只要能够彼此首尾相接围出内部空间即可。

如图7、图8和图20所示,第一侧板2的底部和第一侧板3的底部均嵌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5,第一底座1两对相对的两侧上均嵌入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6,且多个第一连接件5分别与多个第二连接件6相铰接。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3一体成型,独立整体件。或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也为一体成型,独立整体件。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第一底座1具有底板11以及从底板11的两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出的两对相对的护边,分别为护边12和护边13。第二连接件6嵌入在护边12中,一个护边12中第二连接件6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连接件6嵌入在护边13中,一个护边13中第二连接件6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其中,第一侧板2相对于第一底座1直立时,从第一护边12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一段与从对应的第一侧板2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的一段相互交叠。第一侧板3相对于第一底座1直立时,从护边13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一段与从对应的第一侧板3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的一段相互交叠,从而保证第一侧板和第一底座1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内箱体20内能量损耗,保证内箱体20整体的隔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和第一侧板3在直立时,可理解为内箱100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侧板2和第一侧板3的状态。

为让内箱100保温效果较好,内箱体20和第一盖子4一般为eps、epp发泡材料。且这种材料韧性好,刚性差,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相对于一般工程塑料件要粗壮,才能保证其强度和功能的实现,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现将第一连接件5嵌入在第一侧板2和第一侧板3中,第二连接件6嵌入在第一底座1中,通过第一侧板包住第一连接件5的一部分,第一底座1包住第二连接件6的一部分,从而让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稳固连接,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稳固连接,实现内箱体20的可折叠。

如图7、图8所示,第一侧板2为长度较长的长第一侧板,第一侧板3为长度较短的短第一侧板。第一侧板2与护边12相折叠的结构与第一侧板3与护边13相折叠的结构相类似。现以第一侧板2与护边12相折叠的结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一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本体21以及从第一侧板本体2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2,且第一连接件5至少部分嵌入在延伸部22中。其中各第一侧板2相对于第一底座1直立时,护边12与对应的第一侧板2的延伸部22交叠,即延伸部22位于护边12的内侧面,并与护边12的内侧面相贴。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8所示,延伸部22上具有开口30向外向下的凹槽,护边12可操作地嵌入凹槽221中。在第一侧板2直立时,护边12的顶部与凹槽221朝下的一侧相抵持,护边12的内侧面与凹槽221朝向的一侧壁相贴。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各第二连接件6具有至少部分嵌入在对应的护边12中的第二镶嵌部61和与第二镶嵌部61相连的铰链部62,且铰链部62设置在对应的护边12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延伸部22具有多个,且至少两个相邻的延伸部32相互隔开形成间隔区220。第一连接件5具有至少部分嵌入在延伸部33中的第一镶嵌部51和与第一镶嵌部51相连的铰链轴52,且铰链轴52设置在间隔区220内。其中,铰链轴52与铰链部62可转动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图13、图15所示,铰链部62上开设由顶部开放的纵向槽621,且铰链轴52至少部分容纳在纵向槽621中。在第一侧板2向内箱体20内折叠时,铰接轴在纵向槽621内转动,且可沿纵向槽621滑动,从而改变第一侧板2折叠后的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16、图17所示,第一镶嵌部51与铰链轴52可拆卸连接。在铰链轴52出现损坏时,可直接将铰链轴52进行更换,节省成本。

另外,如图12、图16、图17所示,第一镶嵌部51至少部分位于间隔区220内,第一镶嵌部51位于间隔区220内的部分上设有安装位533,且铰链轴52设置在安装位533上。

可选的,如图12、图16所示,安装位533为沿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凸起,铰链轴52具有轴体521以及与轴体521相连的安装套522,且安装套522可滑动的套设在凸起上,从而让铰链轴52的安装更换更为方便。可以理解的安装位533也可为槽口,铰链轴52上可设置凸台,卡入到槽口内。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7所示,第一镶嵌部51至少部分与构成间隔区220的延伸部22朝向间隔区220的一侧相抵持,第一镶嵌部51与延伸部22相抵持的部分朝向间隔区220的一侧上设有固定凹陷部530。铰链部62的顶部具有卡入固定凹陷部530的钩体622。在第一侧板2竖直后,第一侧板2和第一侧板3咬合,钩体622卡入固定凹陷部530中,护边12与凹槽221朝下的一侧相抵持。

可选的,第二镶嵌部61和与该第二镶嵌部61相连的铰链部62一体成型,可为塑料或金属件。第一镶嵌部51和与该第一镶嵌部51相连的铰链轴52也可一体成型,可为塑料或金属件。

进一步地,内箱体20一般为eps、epp发泡材料,为了保证保温效果,内箱体20保持在一定厚度,为了不改变内箱体20内的容积大小,又让内箱体20的厚度有一定保障,让第二连接件6嵌入在第一底座1上。且这种材料韧性好、刚性差,为保证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如图9、图10、图12所示,各第二镶嵌部61具有第二镂空部610,护边12部分填充在第二镂空部610中,从而减少第二镶嵌部61材质和重量的同时,第二镶嵌部61与护边12连接的更为紧密。另外,第一镶嵌部51占用护边12的区域较少,让护边12的材料较多,使得内箱体20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图12所示,第二镶嵌部61上具有插入护边12的第二限位件612,第二限位件612具有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部613,从而让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连接强度更高。

另外,如图9、图10、图12所示,第二镶嵌部61嵌入在护边13中的区域上还具有朝向第二镂空部610外延伸的第二凸出部611,第二凸出部611嵌入在填充该第二镂空部610的护边13中。可以理解的,嵌入在护边12中的第二连接件6可有第二凸出部611插入在护边12中。

可选的,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可为注塑成型,各第二连接件6的第二镶嵌部61被包嵌在第一底座1中。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底座1也为一体化的整体件。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底座1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如图16、图17所示,第一镶嵌部51具有第一镂空部510,第一侧板2部分填充在第一镂空部510中。第一侧板2的延伸部22部分填充在第一镂空部510中,第一侧板本体21也有部分填充至第一镂空部510中。可以理解的,也可只有延伸部22部分填充在第一镂空部510中。从而减少第一镶嵌部51材质和重量的同时,第一镶嵌部51与第一侧板2连接的更为紧密。另外,第一镶嵌部51占用第一侧板2的区域较少,让第一侧板2的材料较多,使得内箱体20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3、图15所示,第一侧板3与第一侧板2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侧板3包括:第一侧板本体31以及从第一侧板本体3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2,且第一连接件5至少部分嵌入在延伸部32中。嵌入的第一连接件5结构与第一侧板2中嵌入的第一连接件5结构大致相同。第一侧板3中嵌入的第一连接件5结构中,第一镶嵌部51还具有朝向第一镂空部510外延伸的第一凸出部511,第一凸出部511嵌入在填充该第一镂空部510的第一侧板2中,从而让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和3连接强度更高。可以理解的,嵌入在第一侧板2中的第一连接件5也可有第一凸出部511插入在第一侧板2中。第一侧板2嵌入的第一连接件5和第一侧板3中嵌入的第一连接件5的技术细节结构可互相套用,并不局限于与一个第一侧板中。

另外,第一镶嵌部51上具有插入护边的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为凸出部,凸出部具有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部。进一步地,让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底座1连接强度更高。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3可为注塑成型,各第一连接件5的第一镶嵌部51被包嵌在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3中。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3也为一体化的整体件。

另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侧板2为可拆卸连接,需要更换第一连接件5时,可将第一连接件5从对应的第一侧板上剥离。第一连接件5设置在第一侧板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为了便于第一连接件5的安装,第一侧板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与第一连接件5的外形相匹配,且第一侧板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具有卡入第一连接件5中的凸台。第一侧板3与第一连接件5也可为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3与第一连接件5的连接和第一侧板2与第一连接件5的配合相同,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7、图9、图13所示,第一侧板2为长第一侧板,第一侧板3为短第一侧板,护边12的高度高于护边13的高度,护边12的长度大于护边13的长度,护边12和护边13的结构大致相同,嵌入在护边12和护边13中的第二连接件6结构大致相同,嵌入在第一侧板2和第一侧板3中的第一连接件5结构大致相同。根据第一侧板的长度,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的长度会有相应的改变。相应的,第一侧板2上第一连接件5的铰链轴52数量大于,第一侧板3上第一连接件5的铰链轴52数量;护边12上第二连接件6的铰链部62的数量大于护边13上第二连接件6的铰链部62的数量大于。当然,各第一连接件5的铰链轴52的数量和各第二连接件6的铰链部6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第一侧板3、护边13、嵌入在第一侧板3中的第一连接件5以及嵌入在护边13中的第二连接件6的结构,与上述第一侧板2、护边12、嵌入在第一侧板2中的第一连接件5以及嵌入在护边12中的第二连接件6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8、图18、图19所示,内箱100还包括:若干个复位件7,复位件7连接第一底座1和至少一个第一侧板。复位件7可谓弹簧或弹力绳。具体的,第一侧板2上具有第一复位固定件71,第一底座1上具有第二复位固定件72,且复位件7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第一复位固定件71和第二复位固定件72。第一复位固定件71可卡在第一侧板2上的第一连接件5上,第二复位固定件72嵌入在护边12上。且连接第一侧板2和第一底座1的复位件7可设置多个,在第一侧板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一端设有1个,从而再将第一侧板2直立起时,可借助复位件7的拉力,便于第一侧板2直立。第一复位固定件71和第二复位固定件72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固定块711,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上的钩环712。第一复位固定件71的固定块卡入第一连接件5中,第二复位固定件72的固定块卡入第二连接件6中。复位件7的两端均设有挂钩,挂钩可对应的钩住第一复位固定件71的钩环712和第二复位固定件72的钩环712。另外,第一侧板3和第一底座1也通过复位件7相连,第一复位固定件71可设置在第一侧板3上的第一连接件5中,第二复位固定件72设置在底板11上,从而再将第一侧板3直立起时,可借助复位件7的拉力,便于第一侧板3直立。第一侧板3上的复位件7可为1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第一复位固定件71可与第一侧板相连、第一连接件5相连。第二复位固定件72可与底板11相连、护边相连或第二连接件6相连。

可根据实际需求,只有一个第一侧板上有复位件7,也可是多个第一侧板有复位件7。

进一步地,如图7、图11、图13、图20所示,第一侧板2具有一对弯折部23,弯折部23由第一侧板2长度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一侧板3的方向弯折延伸,弯折部23上有咬合部202,咬合部202为朝向内箱体2020内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20的高度方向排列。同样的,咬合部302为朝向内箱体20外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20的高度方向排列。咬合部3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202的嵌入槽,咬合部2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302的嵌入槽,从而实现第一侧板2和3的咬合固定。在折叠时,第一侧板3可先向下折叠,第一侧板3位于两个护边13之间。第一侧板2再向下折叠,其中一个第一侧板2折叠后位于另一个第一侧板2的上方。第一侧板3先折叠,再折叠第一侧板2,咬合部202不会对咬合部303造成干扰。

如图2和20所示,第一盖子4具有第一盖子本本41,以及设置在第一盖子本体441上的第一蓄冷件42。第一蓄冷件42可为内部灌有蓄冷剂的蓄冷板。第一蓄冷件42也可设置再内箱100的侧板或第一底座上。

另外,如与13和图14所示,一个第一侧板3上还连接有提手8,提手8部分嵌入在第一侧板3中,提手8具有延伸嵌入该提手8所在第一侧板中的延伸钩体80,从而让提手8与第一侧板3的固定更为紧密。提手8可设置在另一个第一侧板3中,或第一侧板2中。可以一个第一侧板上有,也可以多个第一侧板上有。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上可没用第一连接件5,第一底座1上也可对应的无第二连件。第一侧板2与第一底座1直接铰接相连。

另外,第一侧板3上可没用第一连接件5,第一底座1上也可对应的无第二连件。第一侧板3与第一底座1直接铰接相连。

可以理解的,内箱也可为其他结构,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中内箱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内箱9100包括具有第一开口930的内箱体920、盖住第一开口930的第一盖子94和设置在内箱100内的第一蓄冷件942。内箱体920具有第一底座1以及与第一底座91可折叠的两对相对的第一侧板92、93。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均通过铰接件与第一底座91相铰接,且铰接件可操作地覆盖对应的第一侧板和第一底座91之间的间隙。如图25所示,第一侧板92通过铰接件95与第一底座91铰接,第一侧板93通过铰接件95与第一底座91铰接。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的纵向两端各设有咬合部9202和9302。当各第一侧板相对于第一底座91直立时,铰接件95拉直覆盖住第一侧板92和第一底座91的对接区,铰接件96拉直覆盖住第一侧板93和第一底座91的对接区,各第一侧板92和93通过咬合部9202和9302彼此咬合而连接,从而与第一底座91共同形成内箱100的内部容积,第一盖子94可覆盖内箱100的第一开口930。当各第一侧板92、93和第一盖子94相对于第一底座91折叠时,铰接件95和铰接件96弯折,让内箱体920的体积减小,能够方便地存储和运输。应理解,第一侧板92和93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咬合方式,只要能够彼此首尾相接围出内部空间即可。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设有铰接件,通过铰接件95和铰接件96让第一侧板92和93与第一底座91相铰接,从而第一侧板92、第一侧板93和第一底座91可折叠,能够方便地存储和运输,在运输存储保温箱时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运输存储成本。且铰接件盖住对应的第一侧板和第一底座91之间的间隙,降低内箱体920铰接部位能量损耗,提升内箱体20整体的隔热效果。

两个第一侧板92通过铰接件95与第一底座91相铰接的结构相同,现以一个第一侧板92通过一个铰接件95相连的结构为例。铰接件95包括:第一安装部951、第二安装部952和连接板953,第一安装部951与第一侧板92相连,第二安装部952与第一底座91相连,第一安装部951和第二安装部952设置在连接板953上下两侧,连接板953覆盖第一侧板92和第一底座9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连接板953具有与第一安装部951相连的第一安装板9531、与第二安装部952相连的第二安装板532,以及与第一安装板9531和第二安装板9532相连的柔性板9533,且第一安装板9531和第二安装板9532设置在柔性板9533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安装板9531、第二安装板9532和柔性板9533均沿第一侧板95的长度方向延伸。柔性板9533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板9531和第二安装板9532的厚度,从而便于第一侧板92折叠时,柔性板9533弯折,第二安装板9532和第一安装板9531的厚度可保持让让内箱体920有良好的蓄冷性。可以理解的,柔性板9533、第二安装板9532和第一安装板9531的厚度也可相同。柔性板9533可为塑料件、硅胶件或钢板。柔性板9533、第二安装板9532和第一安装板9531可为同种材料的整体件,也可以是第二安装板532和第一安装板531与柔性板9533材质不同,柔性板9533与第二安装板9532和第一安装板9531相连拼接。

进一步地,如图24、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安装部951具有若干个嵌入对应的第一侧板92的第一嵌入栓9511。第一嵌入栓9511沿第一侧板92的长度方向排列。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安装部952具有若干个嵌入第一底座91的第二嵌入栓9521。第二嵌入栓9521沿第一侧板92的长度方向排列。

另外,第一安装部951、第二安装部952和连接板95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侧板92具有第一侧板本体921,以及由第一侧板本体921的底侧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板922。第一底座91具有第一底板911,以及由第一底板911的一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第一护边912,且一个第一护边912对应一个第一延伸板922,各第一延伸板922可操作地与对应的第一护边912相扣合。其中,各第一延伸板922与第一安装部951相连,各第一护边912与第二安装部952相连。且柔性板953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延伸板922,并从第一延伸板922的下边缘延伸至与该第一延伸板922相对应的第一护边912。

进一步地,内箱体920一般为eps、epp发泡材料,为了保证保温效果,内箱体920保持在一定厚度,为了不改变内箱体920内的容积大小,又让内箱体920的厚度有一定保障,让铰接件嵌入在内箱体920上。即第一安装板9531的至少部分和柔性板9533的顶部嵌入在第一延伸部朝向内箱体920内的一侧,第二安装板9532的至少部分和柔性件的底部嵌入在第一护边912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且铰接件95在内箱体920内侧,让内箱体920外表面保持结构完整性。可以理解的铰接件95可以设置在内箱体920的外表面。

如图21、图22、图23、图26和图27所示,各第一延伸板922外侧设有第一开口930朝外和朝下的第一凹槽9221。其中第一护边912具有第一凸出部9121,第一凸出部9121嵌入对应的第一延伸板922的第一凹槽9221内,并与第一凹槽9221的壁面相抵持。其中柔性板533覆盖第一延伸板922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一侧的下边缘9220,且柔性板9533还覆盖第一护边912朝向内箱体920内的一侧的上边缘9120,从而下边缘9220和上边缘9120之间的间隙被柔性板9533覆盖,内箱体920内的冷量不会从下边缘220和上边缘120之间流出,使得尽管第一侧板2与第一底座11不是整体件的情况下,内箱体20内的冷量也不易流失。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4、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延伸板22的设置,便于在第一延伸板22上开设通孔222。第一嵌入栓511插入通孔222贯穿第一延伸板22,第一嵌入栓511端部的钩体钩住第一延伸板22,从而实现第一嵌入栓511与第一侧板2有大量的定位固定区域,尽管第一侧板2韧性好、刚性差,第一嵌入栓511也与第一侧板2稳定连接。而第一凸出部121与第一凹槽221的壁面相抵持,即第一凸出部121与第一延伸板22朝向内箱体20外的一侧面抵持,第一凸出部121遮挡住通孔222,防止从通孔222中泄露冷量,也对第一嵌入栓511进行了保护。且在第一侧板2竖直时,通过第一凸出部121与第一凹槽221的壁面相抵持的结构,使得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一延伸板22结合在一起的厚度与第一第一侧板本体21厚度基本相同,让内箱体20侧壁的厚度得到保障,有较好的保温性。

进一步地,如图22、图23、图24和图27所示,第一护边12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123,上边缘9120在第一对接部9123上,第一对接部9123与第一延伸板922的下底面相抵持,且第一对接部9123与第一凸出部9121相隔开,从而可便于在第一对接部9123上开设通孔9122。第二嵌入栓9521插入通孔9122贯穿第一对接部123,第二嵌入栓521端部的钩体钩住第一对接部9123朝向第一凸出部9121的一侧,从而实现第二嵌入栓9521与第一护边912有大量的定位固定区域,尽管第一底座1韧性好、刚性差,第二嵌入栓9521也与第一护边912稳定连接。第一凸出部9121完成遮挡住第一对接部9123与第一延伸板922之间的区域,也遮挡住通孔9122,防止从通孔9222中、第一对接部9123与第一延伸板922之间的冷量泄露,也对第二嵌入栓9521进行了保护。

另外,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侧板93与第一底座91通过铰接件96相连。铰接件96的结构可与铰接95的结构相同,也可不相同。现以铰接件96为另一种结构,连接第一底座91和第一侧板93进行阐述。其中,两个第一侧板93通过铰接件96与第一底座91相铰接的结构相同,现以一个第一侧板93通过一个铰接件96相连的结构为例。铰接件96包括:第一安装部961、第二安装部962和连接板963,第一安装部961与第一侧板92相连,第二安装部962与第一底座91相连,第一安装部961和第二安装部962设置在连接板963上下两侧,连接板963覆盖第一侧板92和第一底座9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4、图26和图27所示,连接板963具有与第一安装部961相连的第一安装板9631、与第二安装部962相连的第二安装板9632,以及与第一安装板9631和第二安装板9632相连的柔性板9633,且第一安装板631和第二安装板632设置在柔性板9633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安装板9631、第二安装板9632和柔性板9633均沿第一侧板96的长度方向延伸。柔性板9633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板9631和第二安装板9632的厚度,从而便于第一侧板93折叠时,柔性板9633受到拉力变形,第二安装板9632和第一安装板9631的厚度可保持让让内箱体920有良好的蓄冷性。可以理解的,柔性板9633、第二安装板9632和第一安装板9631的厚度也可相同。柔性板9633可为塑料件、硅胶件或钢板。柔性板9633、第二安装板9632和第一安装板9631可为同种材料的整体件,也可以是第二安装板9632和第一安装板9631与柔性板9633材质不同,柔性板9633与第二安装板9632和第一安装板9631相连拼接。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961具有若干个嵌入对应的第一侧板93的第一嵌入栓9611。第一嵌入栓9611沿第一侧板93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部可以为粘贴层。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962具有若干个嵌入第一底座91的第二嵌入栓9621。第二嵌入栓9621沿第一侧板93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理解的第二安装部可以为粘贴层。

另外,第一安装部961、第二安装部962和连接板96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侧板93具有第二第一侧板本体931,以及由第二第一侧板本体931的底侧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板932。第一底座91还具有由第一底板911的另一对相对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第二护边913,且一个第二护边913对应一个第二延伸板932,各第二延伸板932可操作地与对应的第二护边913相扣合。其中,各第二延伸板932与一个第一安装部961相连;柔性板963可操作的包覆第二延伸板932朝向内箱体20内的下角端320包覆,第一安装板9631包覆第二延伸板932朝向内箱体920内的一侧,第二安装板632板包覆第二延伸板32朝向第一底板911的一侧;第二安装部962向下延伸与第一底板911相连,第一安装部961与第二延伸板932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安装板9631嵌入在第二延伸板932朝向内箱体920内的一侧,且第二安装板9632嵌入在第二延伸板932朝向第一底板911的一侧。

另外,如图21、图22、图24、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底板11具有与第二延伸板32相对设置的承接部9110,其中第二安装部插入承接部9110。在承接部9110上开设有通孔9111,为了加工的方便,通孔9111贯穿承接部9110,第二延伸板932遮挡住通孔9111,防止了冷量从通孔9111中泄露,且通孔9111的位置也避开了第一底板911上用于放置物品的区域,让物品可放置在无缝隙的第一底板911区域,保证了物品的安全性。第二延伸板932的下底面与承接部9110之间的区域由第二安装板9632、柔性板9633遮挡住,防止了冷量从第二延伸板932的下底面与承接部9110之间泄露。且第二安装部962向下延伸可遮挡住部分缝隙,进一步让内箱100的保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各第二延伸板932外侧设有第一开口930朝外和朝下的第二凹槽9321,第二护边913嵌入对应的第二凹槽9321内,并与第二凹槽9321的壁面相抵持。第二护边913向上延伸,遮挡住了第二延伸板32的下底面与承接部9110之间的区域。第二延伸板932的设置,便于在第二延伸板9932上开设第二通孔。第一嵌入栓9611插入第二通孔贯穿第二延伸板932,第一嵌入栓9611端部的钩体钩住第二延伸板932,从而实现第一嵌入栓9611与第一侧板93有大量的定位固定区域,尽管第一侧板93韧性好、刚性差,第一嵌入栓611也与第一侧板93稳定连接。而第二护边913与第二凹槽9321的壁面相抵持,即第第二护边913与第二延伸板932朝向内箱体920外的一侧面抵持,第二护边913遮挡住第二通孔,防止从第二通孔中泄露冷量,也对第一嵌入栓9611进行了保护。且在第一侧板93竖直时,通过第二护边913与第二凹槽9321的壁面相抵持的结构,使得第二护边913和第二延伸板932结合在一起的厚度与第二第一侧板本体931厚度基本相同,让内箱体920侧壁的厚度得到保障,有较好的保温性。且第一安装板9631向上延伸超过第一嵌入栓9611的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护边912的高度高于第二护边913的高度。

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侧板93可操作地向内箱体920内折叠,并在折叠后与第一底板911相抵持。第一侧板92可操作地向内箱体920内折叠,并位于第一侧板93的上方。即在折叠时,先将第一侧板93折叠放下,再将第一侧板92折叠放下。由于第一护边912的高度高于第二护边913的高度,第一侧板92在折叠后可直接在第一侧板93上,不会被第一侧板3干扰无法折叠。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5、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侧板2具有一对弯折部923,弯折部923由第一侧板92长度方向的边缘朝向第一侧板3的方向弯折延伸,弯折部923上有咬合部9202,咬合部9202为朝向内箱体920内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920的高度方向排列。同样的,咬合部9302为朝向内箱体920外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且凸台沿内箱体920的高度方向排列。咬合部93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9202的嵌入槽,咬合部9202的凸台插入咬合部9302的嵌入槽,从而实现第一侧板2和3的咬合固定。在折叠时,第一侧板93可先向下折叠,第一侧板93与离开承接部9110倒下位于两个第二护边913之间。第一侧板92折叠后,两个弯折部923分别与两个第二护边913的顶部相抵持。第一侧板92盖在第一侧板93上。且第一盖子94可操作地盖在第一侧板92上方,第一盖子94的一对相对的边缘搭接于第一护边912的顶部。

另外,如图21、图25、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盖子94具有第一盖子本本941,以及设置在第一盖子本体941上的第一蓄冷件942。第一蓄冷件942可为内部灌有蓄冷剂的蓄冷板。第一盖子94本体朝向内箱体920内的一侧具有用于钩住第一蓄冷件942的钩体9420,第一侧板92和93折叠后,钩体9420可操作地搭接在第一凹槽9221内。从而使得折腾保温箱折叠后的体积更小。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的顶部均有凸起9201,第一盖子本体941内侧设有凹槽9411,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直立时,第一盖子94盖到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顶部,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的凸起9201插入到第一盖子本体941的凹槽9411中,让第一盖子本体94盖合内箱体920。为了第一盖子94盖的更紧密,在第一盖子本体941上有钩住第一侧板93的凸起9201的钩体9410。第一侧板92和第一侧板93直立时,即保温箱实际使用时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6和图27所示,两个第一侧板92折叠后,两个第一侧板92不搭接,即两个第一侧板2的总高度小于等于一个第一侧板93的长度。两个第一侧板93折叠后,两个第一侧板93不搭接,即两个第一侧板93的总高度小于等于一个第一侧板93的长度。

另外,如图21和图26所示,第一侧板92为长度较长的长第一侧板,第一侧板93为长度较短的短第一侧板。可以理解的,第一侧板93可为长度较长的长第一侧板,第一侧板92为长度较短的短第一侧板。

另外,铰接件95和铰接件96的材料与第一侧板和第一底座91的材料不同。铰接件95和铰接件96可为塑料、硅胶等材料,第一侧板和第一底座91可为eps、epp发泡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铰接件5也可为铰接件96的结构将第一侧板92与第一底座91相铰接,即铰接件95铰接第一侧板92和第一底座91的结构与铰接件96铰接第一侧板93和第一底座91的结构可互相置换或配合使用,并不局限上述示例。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