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及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2868发布日期:2021-06-15 21:5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上料装置及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贴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断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散热性能也随之愈发重要,因而,对电子产品的散热模组与电路板进行组接的贴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在将长、短胶条及具有一定厚度的胶块等柔性件贴装于散热模组的不同位置,以便对电路板进行保护的装配过程中,由于散热模组的形状并不规则,具有一定曲度,不易贴合,并且,胶条的形状也不规则,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而贴合更加不易,而两种胶条与散热模组间的装配误差以及两种胶条彼此间的装配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所需的数值范围类。目前,对于上述胶条及胶块与散热模组的对位贴合多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直接将胶条一个个的从料带上剥离,再通过其底面的背胶贴合于散热模组上,由于背胶的粘合力相对较大,不易剥离,之后还需要通过按压使其牢固贴合,手工作业效率低,贴装精度及牢固度无法有效保证。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贴装精度高且高效的上料装置及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贴装精度高且高效的上料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贴装精度高且高效的自动贴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其包括安设于机架上的放料盘、收料盘、剥料台、接料台、剥料夹爪及真空吸盘,所述放料盘与所述收料盘呈上下间隔开地排布,所述剥料台呈水平地布置于所述放料盘与所述收料盘之间,所述接料台与所述剥料台呈相向地布置,所述剥料夹爪可移动地架设于所述剥料台与所述接料台的上方,所述真空吸盘可移动且可转动地架设于所述接料台的上方,多个柔性件呈等距地粘贴于料带上,所述料带盘成卷形并装载于所述放料盘上,所述料带的起始端绕经所述剥料台后绕接于所述收料盘上,所述收料盘转动可带动所述放料盘转动,使得被牵拉的所述料带上的柔性件依次绕经所述剥料台,所述剥料夹爪可相对所述剥料台上下直线移动及前后直线移动,以将所述剥料台上的柔性件逐一夹取至所述接料台上,所述接料台具有用于承接所述柔性件的防粘陶瓷台面,所述真空吸盘用于所述防粘陶瓷台面上的柔性件的移送上料。

较佳地,所述防粘陶瓷台面上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

较佳地,本发明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接料台与所述防粘陶瓷台面上均设有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接料台及所述防粘陶瓷台面上的所述柔性件的背胶进行加热。

较佳地,本发明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放料盘与所述剥料台之间的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压轮,所述第一压轮与所述剥料台的前侧端可转动地抵接,并可相对所述剥料台上下浮动,用于对绕经所述剥料台的所述料带的边缘进行滚压整形。

较佳地,本发明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放料盘与所述剥料台之间的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压轮与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于所述放料盘的旁侧与所述剥料台呈相平齐地布置,所述第二压轮可浮动地布置于所述导向轮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形成供所述料带穿过的穿置间隙,用于对绕经二者间的所述料带上的柔性件的顶侧端或/和所述料带的边缘进行滚压整形。

较佳地,本发明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驱动电机,所述料带的两侧边的边缘处等距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主动轮的两侧端的周向均布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孔相套接的定位凸,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并排布置,二者之间形成供所述料带穿过的穿置间隙,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收料盘的转轴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用于驱使所述主动轮转动,使得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收料盘随之转动,从而牵拉所述料带,并将剥离了所述柔性件的料带收卷于所述收料盘上。

较佳地,本发明的上料装置还包括吸盘移送机构,所述吸盘移送机构包括四轴机器人、连接于所述四轴机器人输出端的连接板及滑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滑动板,所述真空吸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上,且所述真空吸盘具有与所述柔性件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吸附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贴装机,其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以一定间距并排布置的传送装置与上料装置、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下方的加热装置及布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上料装置处的视觉识别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传送装载于定位治具中的工件,所述加热装置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用于从底部与所述定位治具相抵接,以对所述定位治具中的工件进行加热,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柔性件从料带上剥离,并将所述柔性件移送至与加热中的所述工件相贴合,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对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工件进行识别定位,所述上料装置如上所述。

较佳地,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上料装置的接料台呈直线排布。

较佳地,所述视觉识别装置包括第一顶部相机、第二顶部相机和底部相机,所述第一顶部相机固设于所述接料台的上方,用于对所述接料台上的柔性件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所述第二顶部相机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工件的贴装区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所述底部相机设于所述接料台与所述传送装置之间,用于从底部对所述真空吸盘所移送的所述柔性件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料装置中,在收料盘的转动收料带动放料盘的转动放料的牵拉力的作用下,等距排布于料带上的柔性件依次绕经剥料台,结合剥料夹爪于剥料台与接料台间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剥料夹爪以相对较大的夹持力将剥料台上的柔性件逐一剥离,并夹取至接料台的防粘陶瓷台面上,由于防粘陶瓷台面表面较为粗糙、防粘性能佳且加热效果佳,通过在防粘陶瓷台面上的短暂停留,使得因夹持而形变的柔性件迅速恢复,且不会粘合在防粘陶瓷台面上,从而便于真空吸盘准确且高效的对柔性件进行移送,以将其压合贴装于工件上,整个上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上料效果佳且高效,从而有效提高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的贴装效率及效果;另外,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中,加热装置可相对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以对定位治具中的工件进行加热,以便上料装置将柔性件移送至与加热中的工件相贴合,边加热边贴合,进一步提高贴合效率,贴合更为牢固,并且,视觉识别装置还对柔性件与工件的贴装位置分别进行识别和定位,从而便于贴装时的位置调整,进一步提高贴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料装置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料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接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夹爪移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吸盘移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吸盘移送机构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底部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贴装机100,用于将柔性件300通过其底部设置的背胶301(参见图9)贴装于工件200(参见图2)上,以实现初步贴合。于本申请中,工件200具体为车载电脑中对电路主板进行散热保护的散热模组,其整体形状大致呈蝙蝠状,包括具有两侧翼的散热部202及位于散热部202相对中心处的定位部201,两侧翼处设有散热片。具体地,散热部202的两侧翼呈对称的布置,且具有一定曲度,散热部202大致呈“几”字形,定位部201呈矩形。柔性件300具体为胶条与胶块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背胶301具体为热敏胶,粘合效果更佳。贴合于定位部201的两长边与两短边的边缘处的柔性件300为长度不等的条柱状胶条,且条柱状胶条的顶端面的形状并不规则,具有一定曲度,两长两短四个胶条可在定位部201的周向形成对cpu进行保护的定型框。用于贴合于散热部202的两侧翼的相对位置处的柔性件30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胶块。本机可实现胶条式及胶块式的柔性件的自动贴合,通用性强。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贴装机100包括机架101、于机架101上以一定间距并排布置的传送装置400与上料装置500、设于传送装置400下方的加热装置600及布置于传送装置400与上料装置500处的视觉识别装置700,传送装置400用于传送装载于定位治具401中的工件200,加热装置600可相对传送装置400上下直线运动,用于从底部与定位治具401相抵接,以对定位治具401中的工件200进行加热,上料装置500用于将呈等距地排布于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从料带800上逐一剥离,并将剥离后背胶301已显露的柔性件300移送至与加热中的工件200相贴合,视觉识别装置700用于对被剥离了的柔性件300与待贴装的工件200进行识别和定位,从而通过对柔性件300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对位准确的贴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传送装置400、上料装置500、加热装置600及视觉识别装置70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各装置间的协调动作。其中,控制系统为现有设计,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另外,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100还包括治具回流装置900,治具回流装置900于机架101的下方与传送装置400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用于定位治具401的循环使用。相应的,可在传送装置400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升降台,用于定位治具401于本机中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是治具回流装置900与产线的其他设备相对接,实现整条产线中定位治具401的循环使用。

请参阅图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400还包括安装架402、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于安装架402的两侧板4021上的两传送带403、与两传送带403相连的旋转电机404,旋转电机404用于驱使两传送带403同步转动,从而传送托载于二者上的定位治具401。其中,传送带403具体为环形带体,通过主动轮与从动轮可转动的绕接于侧板4021上,旋转电机404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连接,从而通过驱使主动轮转动,以带动传送带403于主动轮及从动轮上转动。具体地,为了实现更准确的定位,传送装置400还包括设于两侧板4021之间且位于传送带403下方的顶升件405,顶升件405在与之相连的顶升机构406的驱使下,可相对传送带403上下直线移动,从而于定位治具401的前侧阻挡于传送带403上传送的定位治具401,使得传送带403停止传送定位治具401,以便加热装置600上移至靠近定位治具401,以对工件200进行加热。

继续参阅图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600位于传送装置400的输出端的位置处,加热装置600包括加热板601及与加热板601相连接的加热驱动机构602,加热板601还与加热件603连接,加热板601的上侧端设有定位凸起6011,定位凸起6011与定位治具401上设置的穿置通孔相对应,加热驱动机构602可驱使加热板601上下直线运动,使得加热板601可上移至定位凸起6011穿过定位治具401的穿置通孔,以与定位治具401中的工件200的底面相抵接,从而通过加热板601对加热件603的热传导实现对工件200的持续加热,使得柔性件300的背胶301贴合于加热后具有一定温度的工件200上,有效提高后续的贴合效率。其中,定位凸起6011的分布与工件200上所需贴合的柔性件300的贴合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至图6,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所公开的上料装置500包括安设于机架101上的放料盘10、收料盘20、剥料台30、接料台40、剥料夹爪51及真空吸盘61,放料盘10与收料盘20于机架101的安装架1011上呈上下间隔开地排布,并沿传送装置400的传送方向一前一后的布置,剥料台30于安装架1011上呈水平地布置于放料盘10与收料盘20之间,接料台40于安装架1011上与剥料台30呈相向地布置,剥料夹爪51可移动地架设于剥料台30与接料台40的上方,真空吸盘61可移动且可转动地架设于接料台40的上方,多个柔性件300呈等距地粘贴于料带800上,载有柔性件300的料带800盘成卷形并装载于放料盘10上,料带800的起始端绕经剥料台30后绕接于收料盘20上。收料盘20转动可带动放料盘10转动,使得被牵拉的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依次绕经剥料台30,剥料夹爪51可相对剥料台30上下直线移动及前后直线移动,以相对较大的夹持力将剥料台30上的柔性件300逐一夹取至接料台40上,接料台40具有用于承接柔性件300的防粘陶瓷台面41,真空吸盘61用于防粘陶瓷台面41上的柔性件300的移送上料,从而将柔性件300对位贴合于处于加热中的工件200上。

其中,剥料台30与防粘陶瓷台面41间的间距相对较小,从而有效防止柔性件300未剥离而直接从二者间的间距滑过。剥料台30与防粘陶瓷台面41相对的侧端具有一定曲度或锥度,从而便于料带800上柔性件300的剥离。另外,加热装置600与上料装置500的接料台40呈直线排布,即传送装置400的输出端与接料台40呈直线排布,从而有效缩短真空吸盘61的移动行程,提高移送及贴装的效率。

请参阅图5至图7,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加热件70,剥料台30与防粘陶瓷台面41上均设有加热件70,从而通过相应的加热件70的热传导,对绕经接料台70及安放于防粘陶瓷台面41上的柔性件300的背胶301进行加热,有效提高后续的贴合效率。具体地,加热件70为与外置的供热装置相连接的加热管。具体地,为了对剥料台30与防粘陶瓷台面41的温度进行监控,二者上还分别连接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温度感应器71。

结合图6和图7,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防粘陶瓷台面41上设有至少一凹槽411,凹槽411由防粘陶瓷台面41的上表面向着其底面的方向凹陷而成,柔性件3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槽411的槽口处,从而便于视觉识别装置700对柔性件300的外部轮廓的捕捉,有效提高识别定位的效率及准确度,进一步提高贴装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凹槽411的设置还可有效减少与柔性件300的背胶301的接触面积,便于后续真空吸盘61的取料,且还可减少防粘陶瓷台面41的用料,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具体地,多个凹槽411平行且间隔开地排布于防粘陶瓷台面41上,且各自沿防粘陶瓷台面41的横宽方向布置,柔性件300沿防粘陶瓷台面41的纵长方向摆放,从而跨设于多个凹槽411的端口处,进而形成多个数据采集区,有效提高识别定位的准确度。

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料装置500的适应性,防粘陶瓷台面41与剥料台30间的高度差可调,从而适应料带800上不同厚度的柔性件300的传送。具体地,接料台40还包括与防粘陶瓷台面41相连接的高度调整组件42,高度调整组件42包括固定座421、连接件422及导向块423,固定座421与安装架1011固定连接,具体位于安装架1011的相对背面,导向块423竖直地安设于安装架1011的相对背面,且与固定座421呈相抵接或间隔开地布置,连接件422滑设于固导向块423上,且连接件422的下端可升降的卡接于固定座421中,连接件422的上端与防粘陶瓷台面41的侧端连接,从而使得防粘陶瓷台面41于安装架1011的正面呈水平的排布。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通过上下移动连接件422,调整其与固定座421间的相对位置,即可调整防粘陶瓷台面41与剥料台30间的高度差。

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8,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安设于机架101的安装架1011上的牵拉机构80,牵拉机构80用于收料盘20的转动收料与放料盘10的转动放料的同步动作。牵拉机构80包括主动轮81、从动轮82及驱动电机83,料带800的两侧边的边缘处等距地开设有定位孔801,主动轮81的两侧端的周向均布有用于与料带800的定位孔801相套接的定位凸811,主动轮81与从动轮82并排布置,且二者之间形成供料带800穿过的穿置间隙,主动轮81与收料盘20的转轴21之间于安装架1011的背面通过同步带84连接,驱动电机83的输出端与主动轮81之间于安装架1011的背面通过同步带85连接,如图8所示,同步带84与同步带85分别套设于主动轮81上w1与w2所示意的位置处。驱动电机83可驱使主动轮81转动,使得从动轮82与收料盘20随之转动,从而牵拉料带800,使其带动放料盘10转动放料,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依次绕经剥料台30,剥离了柔性件300的料带300则被收卷于收料盘20上。其中,主动轮81上定位凸811的形状及大小与料带800上定位孔801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且定位凸811之间的间距与定位孔801之间的间距相对应。则本申请通过料带800的定位孔801与主动轮81的定位凸811套接配合,可有效地实现对料带800传送的精确定位,进一步提高上料精度。

请参阅图6,具体地,为了提高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的适应性,主动轮81与从动轮82之间的间距可调,具体可通过安设于安装架1011上的调节组件86进行调节。调节组件86的固定板861安设于安装架1011上,调节组件86的活动板862滑设于安装架1011上,且活动板862的一端与固定板861间距可调地连接,活动板862的另一端与从动轮82连接,通过调整活动板862与固定板861之间的间距,即可调节主动轮81与从动轮82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对不同厚度的料带800的牵拉传送。并且,从动轮82还可通过设于活动板862与固定板861之间的弹簧863做靠近或远离主动轮81的小幅度的伸缩运动,从而在主动轮81转动以牵拉料带800时,从动轮82相对远离主动轮81而压缩弹簧863,使得料带800通过,当主动轮83停止转动时,在弹簧863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从动轮82复位以靠近主动轮81,从而夹紧料带800,以便剥料夹爪51夹取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

结合图4至图6,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安设于机架101的安装架1011上的整形机构90,整形机构90布置于放料盘10与剥料台30之间,用于对绕经的料带800进行滚压整形。整形机构90包括第一压轮91,第一压轮91与剥料台30的前侧端可转动地抵接,并可相对剥料台30上下浮动,用于对绕经剥料台30的料带800的边缘进行滚压整形。其中,第一压轮91的两侧端设有用于与料带800两侧边的边缘处相压接的环形凸台911,通过对料带800两侧边的边缘进行滚压整形,使得料带800更为平整的传送,有效提高剥料夹爪51的夹取效率。具体地,第一压轮91可转动地安设于悬置架92上,且可于悬置架92上布置的直线导轨921上滑动,具体通过自身重量与料带800压接,随着料带800的移动于料带800上滚动,以实现整形的目的,且在剥料夹爪51进行剥料作业时,还可对料带800进行限定,防止其移动,从而提高夹取效率。

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整形机构90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设于机架101的安装架1011上的第二压轮93与导向轮94,导向轮94于放料盘10的旁侧与剥料台30呈相平齐地布置,第二压轮93可浮动地布置于导向轮94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形成供料带800穿过的穿置间隙,用于对绕经剥料台30之前的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的顶侧端或/和料带800的边缘进行滚压整形。其中,第二压轮93对柔性件300的顶侧端和料带800的边缘同时滚压整形时,第二压轮93的中心部与其两侧端的边缘部的高度差相对较小,当第二压轮93仅对料带800的边缘滚压整形时,其结构与第一压轮91的结构类似,此时第二压轮93的中心部与其两侧端的边缘部的高度差相对较大。当本申请同时设有第一压轮91、第二压轮93与导向轮94时,通过二次滚压整形,则传送效果更佳。更具体地,整形机构90还包括固定板95、滑设于固定板95上的滑动板96以及连接于固定板95与滑动板96之间的弹簧97,第二压轮93可转动地安设于滑动板96上。随着料带800的移动于料带800上滚动,以实现整形的目的,且在剥料夹爪51进行剥料作业时,亦可对料带800进行限定,防止其移动,从而提高夹取效率。

请参阅图9,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夹爪移送机构50,其输出端与剥料夹爪51连接,用于驱使剥料夹爪51相对剥料台30上下直线移动及前后直线移动。夹爪移送机构50包括横移驱动器52、滑设于横移驱动器52输出端的竖移驱动器53、连接于竖移驱动器53输出端的第一转接板54、滑设于第一转接板54上的第二转接板55、安设于第二转接板55上的夹持驱动器56,剥料夹爪51连接于夹持驱动器56的输出端。横移驱动器52与竖移驱动器53分别用于驱使剥料夹爪51前后直线移动及上下直线移动。其中,为了防止剥料夹爪51移动过快,第一转接板54与第二转接板55之间连接有弹簧57。横移驱动器52与竖移驱动器53可选用直线电机,夹持驱动器56可选用气缸。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还包括吸盘移送机构60,吸盘移送机构60包括四轴机器人62、连接于四轴机器人62输出端的连接板63及滑设于连接板63上的滑动板64,真空吸盘61可拆卸地连接于滑动板64上,且真空吸盘61具有与柔性件300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吸附面。四轴机器人62驱使真空吸盘61做直线运动及旋转运动,以吸取并移送柔性件300,使其压合至工件200上。其中,连接板63与滑动板64之间设有弹簧65,用于将真空吸盘61的刚性运动转化为柔性运动,以防止在吸取贴合过程中移动过快或压力过大对工件200造成损伤。进一步地,四轴机器人62的输出端与连接板63之间还设有微型压力传感器66,用于真空吸盘61在吸取贴合过程中对工件200所施的压力的监控,进一步保护工件200。

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当柔性件300具有一定厚度时,真空吸盘61的旁侧还设有夹持板67,夹持板67与安设于滑动板64上的直线驱动器68的输出端连接,在直线驱动器68的驱使下可做靠近或远离真空吸盘61的直线运动,以从旁侧抵托位于真空吸盘61中的柔性件300,从而与真空吸盘61相配合,有效防止柔性件300在移送过程中掉落。

结合图1、图2和图12,视觉识别装置700包括第一顶部相机701、第二顶部相机702和底部相机703,第一顶部相机701固设于接料台40的上方,用于对接料台40上的柔性件200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以便真空吸盘61取料;第二顶部相机702可移动地架设于传送装置400的输出端的上方,具体位于与加热装置600相对的位置,用于对工件200的贴装位置的坐标进行识别定位,底部相机703设于接料台40与传送装置400之间,用于从底部对真空吸盘50所移送的柔性件300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从而通过第二顶部相机702与底部相机703识别定位以调整柔性件300的放置位置及角度,使柔性件300与工件200的贴合更加准确。其中,底部相机703处设有对柔性件300进行感应的对射感应器704。

以下结合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及具有该上料装置500的自动贴装机100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设备启动后,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加热件70动作,分别对剥料台30与接料台40传导加热,加热件603对加热板601传导加热;接着,当载有工件200的定位治具401放入或流入本机时,设于传送装置400输入端的感应器发出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传送装置400动作,将定位治具401向着加热装置600处传送;当位于加热装置600处的感应器发出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后,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顶升件405在顶升机构406的驱使下,向上直线移动,以阻挡于定位治具401,传送装置400停止传送定位治具401,加热装置600随之上移至与定位治具401中的工件200的底面相抵接,以对工件200进行加热;而位于该工位上方的第二顶部相机702则可相对定位治具401直线移动,从而对其上承载的多个工件200的贴装位置的坐标一一识别,并发送信息给到控制系统;

与此同时,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上料装置500的驱动电机83驱使主动轮81转动,使得从动轮82与收料盘20随之转动,从而牵拉料带800,放料盘10随之转动放料,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依次绕经剥料台30;再由夹爪移送机构50驱使剥料夹爪51相对剥料台30上下直线移动及前后直线移动,以将柔性件300从料800上逐一夹取至接料台40的防粘陶瓷台面41上,剥离了柔性件300的料带800则被收卷于收料盘20上;位于防粘陶瓷台面41上方的第一顶部相机701对接料台40上的柔性件200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并发送信息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吸盘移送机构60驱使真空吸盘61做直线运动及旋转运动,从而吸取并移送柔性件300,以将其压合至工件200上;且在真空吸盘61移送柔性件300的过程中,底部相机703从底部对柔性件300的位置坐标进行识别定位,并发送信息给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对第二顶部相机702与底部相机703的所反馈的工件200与柔性件300的识别信息进行比对,发出指令,使得真空吸盘61调整柔性件300的贴装位置及角度,从而实现柔性件300与工件200间对位准确的贴合;

最后,贴合完成后,根据控制系统的指示,各装置相应复位,传送装置400将贴合完成的工件200传出本机以出料;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剥离上料及柔性件300与工件200贴装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料装置500中,在收料盘20的转动收料带动放料盘10的转动放料的牵拉力的作用下,等距排布于料带800上的柔性件300依次绕经剥料台30,结合剥料夹爪51于剥料台30与接料台40间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剥料夹爪51以相对较大的夹持力将剥料台30上的柔性件300逐一剥离,并夹取至接料台40的防粘陶瓷台面41上,由于防粘陶瓷台面41表面较为粗糙,防粘性能好且加热效果佳,通过在防粘陶瓷台面41上的短暂停留,使得因夹持而形变的柔性件300迅速复原,且不会粘合在防粘陶瓷台面41上,从而便于真空吸盘61准确且高效的对柔性件300进行移送以压合贴装,整个上料装置500的结构简单紧凑、传送精度高且高效,从而有效提高本机的贴装效率及效果;另外,本发明的自动贴装机100的加热装置600可相对传送装置400上下直线运动,以对定位治具401中的工件200进行加热,以便上料装置500将柔性件300移送至与加热中的工件200相贴合,边加热边贴合,进一步提高贴合效率,贴合更为牢固,并且,视觉识别装置700还对柔性件300与工件200的贴装位置分别进行识别和定位,从而便于贴装时的位置调整,进一步提高贴装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