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贴胶装置及贴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44248发布日期:2021-08-27 13:4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拐角贴胶装置及贴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拐角贴胶装置及贴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拐角贴胶采用极片停滞定位后,在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贴胶,该方式需要整体停滞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极拐角贴胶需要停滞定位贴胶,效率较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拐角贴胶装置,包括用于输入极片的传送辊及位于传送辊旁侧具有用于输出胶带的拐角备胶机构及将胶条贴于极片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一对拐角追贴结构;所述拐角追贴结构包括位于极片旁侧的追贴固定板,所述追贴固定板上设置有位于极片上方及下方的能吸附胶带的负压吸附板,各个负压吸附板由横向驱动装置驱动沿极片输送方向移动,所述负压吸附板固定于一能纵向移动的追贴横向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拐角备胶机构包括位于极片旁侧的拐角备胶固定板,所述备胶固定板上固定有一对分设于极片上部及下部用于置入胶盘的拐角胶盘安装盘,各个拐角胶盘安装盘的旁侧具有以供胶带卷绕的拐角备胶辊,拐角绞盘安装盘的出料端还设置有用于切断胶带的切刀,切刀的前侧具有夹持胶带端部的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拉胶气动夹爪,所述拉胶气动夹爪固定于一拉胶滑块上,所述备胶固定板上具有驱动拉胶滑块移动的电动丝杠。

进一步的,所述拐角备胶辊输出一侧的备胶固定板上固定有位于极片上方及下方的切刀气缸,所述切刀固定于切刀气缸的伸缩端且切刀的刃口垂直于输出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与拐角备胶辊之间具有固定于备胶固定板上用于承载胶带的承板,所述承板上方具有拐角胶带压板,拐角胶带压板由固定于备胶固定板上的压板气缸驱动,所述承板位于切刀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驱动装置的移动端固定有追贴移动板,所述追贴移动板上固定有一对追贴竖向直线导轨,所述追贴横向支架后具有与追贴竖向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竖向导槽,所述追贴横向支架固定有一凸轴,所述凸轴限位于追贴固定板的轨道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追贴固定板上固定有槽状框架,轨道槽位于槽状框架上朝向追贴横向支架,所述轨道槽包括远离极片的高位及靠近极片的低位,横向驱动装置驱动追贴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轴在轨道槽内移动实现追贴横向支架在追贴竖向直线导轨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极片的上部或下部的负压吸附板具有一对且分别固定于不同的负压吸附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负压吸附板下方具有负压孔,负压吸附板的负压孔连通有负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追贴横向支架上固定有调距导轨,调距导轨上滑动配合有调距滑块,调距滑块及追贴横向支架的一端沿纵向延伸固定有吸附板气缸,所述负压吸附板在极片的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一对,其中一个负压吸附气缸固定于追贴移动板,另一个负压吸附气缸固定于调距滑块上,所述述调距滑块上方具有调距孔,所述追贴固定板上设置有由调距丝杠电机驱动横向移动的调距气缸,所述调距气缸的伸缩端具有能伸入调距孔内的调距插轴。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驱动装置为电动丝杠。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拐角贴胶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拐角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卷绕的胶带套入所述拐角胶盘安装盘上,拐角胶盘安装盘具可拆连接有用于防止胶带脱出的挡片,放置胶带对称位于极片的上方及下方,胶带端部绕过拐角备胶辊之后穿过承板及切刀后被拉胶气动夹爪夹持,拉胶气动夹爪在电动丝杠的驱动下向极片方向移动,拉胶气动夹爪拉出位移距离满足预设长度;

(2)负压吸附板下表面具有与负压泵连通的负压孔,通过负压能吸附位于拉胶结构与切刀之间的胶带,在切刀切断胶带后,调距丝杠电机单独控制调距气缸的移动,当需要调距时将调距插轴在调距气缸330的驱动下插入调距孔,之后调距丝杠电机移动从而调节调距滑块在调距导轨上移动进而控制相邻两个负压吸附板的间距;

(3)调距完成后横向驱动装置驱动沿极片输出方向移动,在极片移动的同时进行同向加速追贴,凸轴位于轨道槽的低位时极片上方及极片下方的负压吸附板对称压合将胶带粘贴压紧于极片上,而后负压吸附板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有追贴结构能备好胶后,经过加速达到与极片相同的运动速度后,上下两拐角胶同时压合,再分离,从而完成整个贴胶过程,该方式结构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拐角贴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拐角贴胶装置备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备胶机构切刀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备胶机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拐角贴胶装置追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拐角贴胶装置追贴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拐角贴胶装置追贴结构后侧示意图。

图中:110-拐角备胶固定板,120-拐角胶盘安装盘,130-拐角备胶辊,140-切刀,141-切刀气缸,150-拉胶气动夹爪,151-拉胶滑块,160-承板,161-拐角胶带压板,162-压板气缸,210-追贴固定板,220-追贴移动板,221-追贴竖向直线导轨,230-追贴横向支架,231-凸轴,240-槽状框架,241-轨道槽,250-负压吸附板,310-调距导轨,320-调距滑块,321-调距孔,330-调距气缸,340-调距丝杠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拐角贴胶装置,包括用于输入极片的传送辊及位于传送辊旁侧具有用于输出胶带的拐角备胶机构及将胶条贴于极片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一对拐角追贴结构;本实施例中个,所述的拐角备胶机构位于极片上表面及下表面设置有一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备胶机构包括位于极片旁侧的拐角备胶固定板110,所述备胶固定板上固定有一对分设于极片上部及下部用于置入胶盘的拐角胶盘安装盘120,各个拐角胶盘安装盘的旁侧具有以供胶带卷绕的拐角备胶辊130,拐角绞盘安装盘的出料端还设置有用于切断胶带的切刀140,切刀的前侧具有夹持胶带端部的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拉胶气动夹爪150,所述拉胶气动夹爪固定于一拉胶滑块151上,所述备胶固定板上具有驱动拉胶滑块移动的电动丝杠152。胶气动夹爪150相向面具有相互咬合的齿面153。

本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备胶辊输出一侧的备胶固定板上固定有位于极片上方及下方的切刀气缸141,所述切刀140固定于切刀气缸141的伸缩端且切刀的刃口垂直于输出胶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切刀140固定于一拐状连接座上,切刀气缸141的伸缩端通过拐状连接座与切刀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与拐角备胶辊之间具有固定于备胶固定板上用于承载胶带的承板160,所述承板上方具有拐角胶带压板161,拐角胶带压板由固定于备胶固定板上的压板气缸162驱动,所述承板位于切刀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拐角追贴结构包括位于极片旁侧的追贴固定板210,所述追贴固定板210上设置有位于极片上方及下方的负压吸附板250,各个负压吸附板由横向驱动装置260驱动沿极片输送方向移动,所述负压吸附板固定于一能纵向移动的追贴横向支架230上。

工作时,将卷绕的胶带套入所述拐角胶盘安装盘120上,拐角胶盘安装盘120具可拆连接有用于防止胶带脱出的挡片,放置胶带对称位于极片的上方及下方,胶带端部绕过拐角备胶辊130之后穿过承板及切刀后被拉胶气动夹爪150夹持,拉胶气动夹爪在电动丝杠152的驱动下向极片方向移动,拉胶气动夹爪拉出位移距离满足预设长度。

此时追胶机构的负压吸附板250吸附胶带,之后承板上方的拐角胶带压板在压板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将胶带压制于拐角胶带压板与承板160之间,之后切刀在切刀气缸上行切断胶带,拉胶气动夹爪150释放胶带并复位至紧贴切刀的位置进行后续拉胶。

所述横向驱动装置260的移动端固定有追贴移动板220,所述追贴移动板220上固定有一对追贴竖向直线导轨221,所述追贴横向支架230后具有与追贴竖向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竖向导槽,所述追贴横向支架固定有一凸轴231,所述凸轴限位于追贴固定板的轨道槽241内。

所述追贴固定板上固定有槽状框架240,轨道槽241位于槽状框架240上朝向追贴横向支架,所述轨道槽包括远离极片的高位及靠近极片的低位,横向驱动装置驱动追贴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轴在轨道槽内移动实现追贴横向支架在追贴竖向直线导轨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轨道槽241中部为靠近极片的低位两端为远离极片的高位。

所述极片的上部或下部的负压吸附板具有一对且分别固定于不同的负压吸附气缸251的伸缩端上。

工作时,负压吸附板250下表面具有与负压泵连通的负压孔,通过负压能吸附位于拉胶结构与切刀之间的胶带,在切刀切断胶带后,横向驱动装置驱动沿极片输出方向移动,在极片移动的同时进行同向加速追贴,凸轴位于轨道槽241的低位时极片上方及极片下方的负压吸附板250对称压合将胶带粘贴压紧于极片上。而后负压吸附板250复位。

负压吸附气缸251能提高压合力或调节负压吸附板250竖向高度位置。

所述的横向驱动装置260可以是电缸、气动或液压方式驱动,本实施例中,横向驱动装置260采用固定于追贴固定板210上的电动丝杠,通过电动丝杠的伸缩端带动追贴移动板220的横向移动。

实施例二,由于不同的极片贴胶密度不同,在贴胶的过程中需要调节相邻两个负压吸附板250的间距进而调节在极片上贴胶的间距,本实施例中,所述追贴横向支架上固定有调距导轨310,调距导轨上滑动配合有调距滑块320,所述负压吸附板在极片的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一对,其中一个负压吸附气缸固定于追贴移动板,另一个负压吸附气缸固定于调距滑块上,所述述调距滑块上方具有调距孔321,所述追贴固定板上设置有由调距丝杠电机340驱动横向移动的调距气缸330,所述调距气缸330的伸缩端具有能伸入调距孔内的调距插轴322。

工作时,调距丝杠电机340单独控制调距气缸330的移动,当需要调距时将调距插轴322在调距气缸330的驱动下插入调距孔321,之后调距丝杠电机340移动从而调节调距滑块320在调距导轨上移动进而控制相邻两个负压吸附板250的间距,调距动作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在追贴横向驱动装置运行之前运行,调距完成后横向驱动装置运行。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