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39955发布日期:2022-11-03 04: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


背景技术:

2.复合材料拉挤成型是一种连续成型方法,若模具养护合理,产线将连续生产一个月左右。但纱卷的长度通常是2500米左右,每一卷纱消耗完前,需要接上另一卷新纱。纱线接头处的局部性能会下降,因此在一定距离内的接头数量有严格限制,避免对产品性能产生过大影响。
3.基于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的这一特性,生产过程需要人工干预纱卷的接纱顺序,保证产品在一定距离内的接头数量符合要求。人工控制的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明显缺陷:
4.1、个人的精力有限,效率较低,通常一个人只能跟几条产线;2、人工安排换纱时间,存在漏换错换的风险,纠错机制需要引入新的人工,费时费力;3、对接纱情况仅有人工监管与记录,不够高效,无法实时监控。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9.s1、将各纱卷分别安装于纱架的对应工位处,对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进行持续监测;
10.s2、从拉挤成型工艺的启动时刻t0开始计时,当经过预设的首次换纱时间时,纱架上的一个工位发出接纱提醒信号;
11.s3、根据发出的接纱提醒信号,对相应工位上的纱卷进行置换;
12.s4、当监测到总重量m的增量为单个纱卷的重量m0时,记录该时刻为tn,并在tn+ti时刻发出下一工位的接纱提醒信号,所述ti为换纱间隔;
13.s5、重复步骤s4,直至完成纱架上所有工位的纱卷置换。
14.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假设纱架重量为mr,每卷纱的初始重量为mc,拉挤成型生产所用纱卷数量为n,拉挤成型的生产速度为v,纱线的单位长度重量为m;
15.则随着拉挤成型生产工艺的进行,在t时刻,纱架上所有纱的总重量m=mr+nmc–
nvt。
16.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在所述纱架底部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对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进行持续监测。
17.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所述纱架上的各工位以阵列形
式排布,纱架上首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为阵列中的任一工位。
18.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第二个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为首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的相邻工位或者非相邻工位。
19.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所述接纱提醒信号为声音信号和/或光信号。
20.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所述接纱提醒方法还包括接纱反馈步骤;
21.所述接纱反馈步骤包括:
22.对相应工位上的纱卷进行置换,并发送置换完成反馈信号;
23.当监测到总重量m的增量为单个纱卷的重量m0,且收到反馈信号时,记录该时刻为tn,并在tn+ti时刻发出下一工位的接纱提醒信号。
24.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通过按钮和/或开关,发送置换完成反馈信号。
25.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所述纱架上的各工位分别具有唯一的逻辑地址。
26.作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的改进,根据各工位的逻辑地址,设置各工位按照相应的顺序依次发出的接纱提醒信号。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时检测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并根据总重量的变化情况,控制相应的工位发出接纱提醒信号,以提醒接纱员及时进行接纱操作,接纱员仅需根据提示执行相应操作即可,方便了接纱工作的进行。同时,通过接纱反馈的方式,有利于确保接纱操作符合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一实施例中,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30.图2为本发明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一实施例中,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在纱卷置换阶段的变化曲线图;
31.图3~图8为结合纱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对本发明的接纱提醒方法进行说明的原理图。图中黑色的圆环代表纱卷,从而,黑色圆环尺寸的变化代表纱卷用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拉挤成型的接纱提醒方法,其包括:
34.s1、将各纱卷分别安装于纱架的对应工位处,对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进行持续监测。
35.其中,纱架上的各工位可以阵列形式排布,相应的,每一工位上设置有便于纱卷套装的辊轴。
36.为了对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进行持续监测,在纱架底部安装多个压力传感器,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对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m进行持续监测。具体地,纱架移动到位后使用千斤顶等提升装置将纱架升起,并使用垫块使纱架依靠这些传感器受力,撤去千斤顶,通过传感器反馈的数值可以实时精确检测总重量m。
37.为了便于对总重量m进行表征计算,假设纱架重量为mr,每卷纱的初始重量为mc,拉挤成型生产所用纱卷数量为n,拉挤成型的生产速度为v,纱线的单位长度重量为m。
38.则随着拉挤成型生产工艺的进行,在t时刻,纱架上所有纱的总重量m=mr+nmc–
nvt。参考图1所示,当总重量m=mr+nmc–
nvt时,正常生产纱架的重量变化规律是平滑的斜率为负的直线
39.s2、从拉挤成型工艺的启动时刻t0开始计时,当经过预设的首次换纱时间时,纱架上的一个工位发出接纱提醒信号。
40.其中,当纱架上的各工位可以阵列形式排布时,纱架上首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为阵列中的任一工位。进一步地,第二个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为首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工位的相邻工位或者非相邻工位。
41.如此,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各工位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的顺序。即,各工位可按排或者按列依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也可以其它方式,发出接纱提醒信号。相应的,纱架上的各工位分别具有唯一的逻辑地址。据此,根据各工位的逻辑地址,设置各工位按照相应的顺序依次发出的接纱提醒信号。
42.一个实施方式中,接纱提醒信号为声音信号和/或光信号。
43.s3、根据发出的接纱提醒信号,对相应工位上的纱卷进行置换。
44.具体地,由于走线速度较慢,约200-400mm/min。从而,置换时,先从要替换的纱卷上预抽出数米纱,截断后将需要替换的纱卷取下,安装新纱卷后将新纱卷的纱头与预留的纱尾接纱操作,最后将预留的纱全部卷绕在新纱卷上,进而完成换纱。
45.s4、当监测到总重量m的增量为单个纱卷的重量m0时,记录该时刻为tn,并在tn+ti时刻发出下一工位的接纱提醒信号。
46.其中,tn表示第n次换纱的时刻,ti为换纱间隔。在置换时,对总重量m的变化进行如下解释说明:
47.接纱时,由于换下一颗即将消耗完的纱卷,增加一颗完整的新纱卷,将使纱架重量产生突然增量m0,而又随着生产继续下降,而后随着换纱步骤持续,纱架重量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
48.为了确保接纱操作符合作业要求,本发明的接纱提醒方法还包括接纱反馈步骤。具体地,该接纱反馈步骤包括:
49.对相应工位上的纱卷进行置换,并发送置换完成反馈信号;
50.当监测到总重量m的增量为单个纱卷的重量m0,且收到反馈信号时,记录该时刻为
tn,并在tn+ti时刻发出下一工位的接纱提醒信号。即,接纱完成后需人工触发反馈装置,关闭声光提醒,同时系统得到接纱完成的反馈,该反馈与重量阈值条件都满足方能记录换纱时刻tn,进而可增加系统可靠性。其中,通过按钮和/或开关,发送置换完成反馈信号。
51.s5、重复步骤s4,直至完成纱架上所有工位的纱卷置换。
52.下面结合纱架的具体结构形式,对本发明的接纱提醒方法进行清楚的说明。如图3所示,其为刚装上刚安装上所有的新纱卷的初始状态;如图4所示,其为持续生产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此时各纱卷的直径逐渐变小;如图5所示,其为当达到预设的首次换纱时间时,开始还第一个工位上的纱卷;如图6所示,其为通过依次发出接纱提醒信号,一轮换纱完成;如图7所示,其表示继续持续生产一段时间后,最小的一卷纱即将耗尽;如图8所示,其表示开始新一轮换纱,直至拉挤成型生产结束。
53.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时检测纱架及其上各纱卷的总重量,并根据总重量的变化情况,控制相应的工位发出接纱提醒信号,以提醒接纱员及时进行接纱操作,接纱员仅需根据提示执行相应操作即可,方便了接纱工作的进行。同时,通过接纱反馈的方式,有利于确保接纱操作符合作业要求。
5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