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9621发布日期:2023-01-18 00:5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治具拆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件放置在治具上进行打磨、烘烤等加工时,一般先通过治具中的定位件及压紧件分别将工件定位和固定,然后,将工件及治具放置在加工装置中进行加工,最后,将治具及加工后的工件移出加工装置,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将压紧件及定位件与加工后的工件分离,并移载工件脱离治具。然而,人工取放及拆卸治具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拆卸装置,以提高治具拆卸的效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拆卸装置,用于拆卸治具,所述治具包括底座、压紧件及定位件,所述底座用于承载工件,所述定位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用于定位所述工件,所述压紧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用于沿第一方向压持定位后的所述工件,所述拆卸装置包括:
5.传输机构,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传输所述治具,并设有一拆卸位;
6.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安装座、夹持组件及吸附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安装座,用于夹持并带动所述压紧件转动,所述吸附组件连接所述安装座,用于吸附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件,所述机械臂邻设于所述拆卸位并连接所述安装座;
7.推动机构,包括推动架及推动组件,所述推动架邻设于所述传输机构,所述推动组件设于所述推动架,用于在所述机械臂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压紧件翻转后,推动所述定位件转动,以使所述机械臂驱动所述吸附组件吸附所述工件脱离所述底座。
8.上述拆卸装置作业时,传输机构传输治具及加工后的工件至拆卸位,机械臂首先驱动夹持组件带动压紧件翻转,使得压紧件脱离加工后的工件,然后,推动组件推动定位件转动,以使定位件脱离加工后的工件,最后,机械臂驱动吸附组件吸附工件脱离底座,完成加工后工件与治具的分离作业。故此,治具及加工后工件的传输、压紧件和定位件与工件的分离,以及工件与底座的分离作业连续,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治具拆卸的效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10.传输架,邻设于所述机械臂及所述推动架,并设有所述拆卸位;
11.输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于所述传输架,用于输送所述治具;
12.传输驱动件,设于所述传输架并连接所述输送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件滑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件和抵持件,所述升降驱动件设于所述拆卸位,并连接所述抵持件和所述传输架,用于驱动所述抵持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持所述底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板及第一拉杆,所述压紧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均连接所述压紧板;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一对第一
夹持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安装座及一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驱动一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靠近以夹持所述第一拉杆。
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在一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相抵持时,形成一收容槽以收容所述第一拉杆。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还包括限位体及第二拉杆,所述限位体滑动连接所述压紧板,用于卡持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件,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均连接所述限位体;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安装座及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推动所述第二拉杆运动,以带动所述限位体脱离所述工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拉杆。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19.吸附座,连接所述安装座异于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
20.多个吸附件,均连接所述吸附座,并沿所述吸附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用于吸附所述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及所述压紧件沿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均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三驱动件、第一推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二推动件、第五驱动件、第二连接座及第六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定位件转动,所述第四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第三方向推动所述第二定位件转动,所述第五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六驱动件连接所述推动架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座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支撑架、第七驱动件及第三推动件,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传输机构并设于所述拆卸位,所述第七驱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架及所述第三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推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定位件转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治具与工件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治具与工件的松开状态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传输机构、支撑架、第七驱动件及第三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3中安装座、夹持组件及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3中安装座、夹持组件、吸附组件及治具的作业状态示意图。
29.图7为图3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3中推动组件与治具的作业状态示意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治具10
33.底座11
34.压紧件12
35.压紧板121
36.第一拉杆122
37.限位体123
38.第二拉杆124
39.定位件13
40.第一定位件131
41.第一定位块1311
42.第二定位件132
43.工件20
44.拆卸装置30
45.传输机构31
46.拆卸位31a
47.传输架311
48.输送件312
49.传输驱动件313
50.升降驱动件314
51.抵持件315
52.机械手32
53.机械臂321
54.安装座322
55.夹持组件323
56.第一驱动件3231
57.第一夹持件3232
58.第一凹槽3232a
59.第二驱动件3233
60.第二夹持件3234
61.第二凹槽3234a
62.吸附组件324
63.吸附座3241
64.吸附件3242
65.推动机构33
66.推动架331
67.推动组件332
68.第一连接座3321
69.第三驱动件3322
70.第一推动件3323
71.第一推块3323a
72.第四驱动件3324
73.第二推动件3325
74.第五驱动件3326
75.第二连接座3327
76.第六驱动件3328
77.支撑架34
78.第七驱动件35
79.第三推动件36
80.固定台37
具体实施方式
8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85.请参加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治具10与工件20的锁紧状态示意图,具体地,治具10包括底座11、压紧件12及定位件13,底座11用于承载工件20,定位件13转动连接底座11,用于定位工件20,压紧件12转动连接底座11,用于沿第一方向压持定位后的工件20。示例性地,工件20可以为制作电子设备的基板。
86.拆卸工件20时,先驱动压紧件12转动,以使压紧件12与工件20分离,然后,在驱动定位件13转动,以使定位件13与工件20,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
87.为便于说明,在图3中增加三维坐标系,具体地,x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即传输机构31的传输方向,y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即压紧件12与第二定位件132的设置方向,z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即竖直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88.请参见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拆卸装置30,用于拆卸治具10,以使治具10上
加工后的工件20与治具10分离,加工的方式可以为烘烤、打磨等。具体地,拆卸装置30包括传输机构31、机械手32及推动机构33。传输机构31用于沿第二方向传输治具10并设有一拆卸位31a,机械手32包括机械臂321、安装座322、夹持组件323及吸附组件324,夹持组件323连接安装座322,用于夹持并带动压紧件12转动,吸附组件324连接安装座322,用于吸附位于底座11上的工件20,机械臂321邻设于拆卸位31a并连接安装座322,推动机构33包括推动架331及推动组件332,推动架331邻设于传输机构31,推动组件332设于推动架331,用于在机械臂321驱动夹持组件323带动压紧件12翻转后,推动定位件13转动,以使机械臂321驱动吸附组件324吸附工件20脱离底座11。
89.上述拆卸装置30作业时,传输机构31传输治具10及加工后的工件20至拆卸位31a,机械臂321首先驱动夹持组件323带动压紧件12翻转,使得压紧件12脱离加工后的工件20,然后,推动组件332推动定位件13转动,以使定位件13脱离加工后的工件20,最后,机械臂321驱动吸附组件324吸附工件20脱离底座11,完成加工后工件20与治具10的分离作业。故此,治具10及工件20的传输、压紧件12和定位件13与工件20的分离,以及工件20与底座11的分离作业连续,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治具10拆卸的效率。
90.请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机构31包括传输架311、输送件312及传输驱动件313。传输架311邻设于机械臂321及推动架331,并设有拆卸位31a,输送件312沿第二方向滑动设于传输架311,用于输送治具10,传输驱动件313设于传输架311并连接输送件312,用于驱动输送件312滑动。示例性地,传输驱动件313可以为电机,输送件312可以为具有传输带、滚轮的传输结构。
91.具体地,传输架311可连通加工装置的内外,使得传输驱动件313能够驱动输送件312带动治具在加工装置的内外运动,避免治具10上工件20的加工以及治具10及加工后工件20的取出分开作业,提高治具10的传输效率。
92.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机构31还包括升降驱动件314和抵持件315,升降驱动件314设于拆卸位31a,并连接抵持件315和传输架311,用于驱动抵持件315在第一方向上抵持底座11。示例性地,升降驱动件314可以为气缸。
93.故此,治具10被传输至拆卸位31a时,升降驱动件314驱动抵持件315抵持底座11,防止机械手32中的夹持组件323及推动机构33中的推动组件332作用于治具10时,治具10晃动。
94.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12包括压紧板121及第一拉杆122,压紧板121转动连接底座11,用于在第一方向抵持位于底座11上的工件20,第一拉杆122的两端均连接压紧板121。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夹持组件323包括第一驱动件3231及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第一驱动件3231连接安装座322及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用于驱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互靠近以夹持第一拉杆122。示例性地,第一驱动件3231可以为气缸。
95.故此,第一驱动件3231驱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互靠近以夹持第一拉杆122,并在机械臂321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拉杆122翻转,以使得第一拉杆122带动压紧板121脱离工件20,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96.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3232a,两个第一凹槽3232a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抵持时,形成一收容槽以收容第一拉杆122。
97.故此,通过两个第一凹槽3232a能够形成收容第一拉杆122的收容槽,避免在拉动
第一拉杆122的过程中与第一拉杆122脱离,提高夹持组件323夹持第一拉杆122运动的稳定性。
98.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12还包括限位体123及第二拉杆124,限位体123滑动连接压紧板121,用于卡持位于底座11上的工件20,增强压紧件12对工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紧固作用,第二拉杆124的两端均连接限位体123。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夹持组件323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233及第二夹持件3234,第二驱动件3233连接安装座322及第二夹持件3234,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3234推动第二拉杆124运动,以带动限位体123脱离工件20,便于机械臂321驱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带动第一拉杆122翻转,以使得第一拉杆带动压紧板121脱离工件20,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示例性地,第二驱动件3233可以为气缸。
9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323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234a,用于收容第二拉杆124,避免第二夹持件3234在带动第二拉杆124运动过程中,与第二拉杆124脱离,提高夹持组件323推动第二拉杆124运动的稳定性。
100.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组件324包括吸附座3241及多个吸附件3242。吸附座3241连接安装座322异于夹持组件323的一侧,多个吸附件3242均连接吸附座3241,并沿吸附座3241的周向间隔设置,用于吸附位于底座11上的工件20。示例性地,吸附件3242可以为真空吸嘴。
101.故此,通过多个吸附件3242以吸附的方式吸附工件20脱离底座1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102.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3包括第一定位件131及第二定位件132,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2及压紧件12沿底座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定位件131及第二定位件132均转动连接底座11,能够在底座11的多个方位定位抵持工件20,以此提高工件20被固定至底座11上的稳定性。
103.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组件332包括第一连接座3321、第三驱动件3322、第一推动件3323、第四驱动件3324、第二推动件3325、第五驱动件3326、第二连接座3327及第六驱动件3328,第三驱动件3322连接第一连接座3321及第一推动件3323,用于驱动第一推动件3323沿第二方向推动第一定位件131转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31脱离底座11上的工件20,第四驱动件3324连接第一连接座3321及第二推动件3325,用于驱动第二推动件3325沿第三方向推动第二定位件132转动,以使第二定位件132脱离底座11上的工件20,第五驱动件3326连接第一连接座3321及第二连接座3327,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座3321沿第一方向运动,第六驱动件3328连接推动架331及第二连接座3327,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座3327沿第二方向运动。
104.示例性地,第三驱动件3322、第四驱动件3324、第五驱动件3326及第六驱动件3328均可以为气缸。
105.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31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块1311,两个第一定位块1311分别位于压紧板121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定位件132呈杆状,且第二定位件132的两端转动连接底座11,并与压紧板121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请参见图8,第一推动件3323包括两个第一推块3323a,两个第一推块3323a分别连接第三驱动件3322的两端,用于分别推动两个第一定位块1311。
106.请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拆卸装置30还包括支撑架34、第七驱动件35及第三
推动件36,支撑架34连接传输机构31并设于拆卸位31a,第七驱动件35连接支撑架34及第三推动件36,用于驱动第三推动件36沿第二方向推动第一定位件131转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31抵持至底座11。示例性地,第七驱动件35可以为气缸。
107.本实施例中,第三推动件36包括两个第三推块361,两个第三推块361分别连接第七驱动件35的两端,以在第七驱动件35的驱动下分别推动两个第一定位件131转动。
108.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拆卸装置30还包括固定台37,传输架311、机械臂321及推动架331均设于固定台37,便于拆卸装置30整体的移动。
109.上述拆卸装置30的作业过程大致如下:
110.首先,传输驱动件313驱动输送件312带动治具10及加工后的工件20运动至拆卸位31a,机械臂321驱动安装座322带动夹持组件323运动至拆卸位31a;
111.接着,第二驱动件3233驱动第二夹持件3234推动第二拉杆124运动,以带动限位体123脱离工件20,第一驱动件3231驱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互靠近以夹持第一拉杆122,机械臂321驱动安装座322带动第一拉杆122翻转,以使得第一拉杆122带动压紧板121脱离工件20;
112.其次,第三驱动件3322驱动第一推动件3323沿第二方向推动第一定位件131转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31脱离底座11上的工件20,第四驱动件3324驱动第二推动件3325沿第三方向推动第二定位件132转动,以使第二定位件132脱离底座11上的工件20;
113.再次,机械臂321驱动安装座322带动多个吸附件3242吸附工件20脱离底座11,并将工件20移载至存储机构;
114.最后,第七驱动件35驱动第三推动件36沿第二方向推动第一定位件131转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31抵持至底座11,第四驱动件3324驱动第二推动件3325沿第三方向推动第二定位件132转动,以使第二定位件132抵持至底座11上,第一驱动件3231驱动一对第一夹持件3232相互靠近以夹持第一拉杆122,机械臂321驱动安装座322带动第一拉杆122翻转,以使得第一拉杆122带动压紧板121抵持至底座11上,使得治具10复位,并在输送件312的输送下运动至下一流程。
1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1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