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文档序号:33562176发布日期:2023-03-22 15: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物流搬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背景技术:

2.自动导航车(automaticguidedvehicle,agv)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搬运设备,属于移动机器人范畴,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agv不仅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将在排险、搜捕、救援、辐射和空间领域等有害和危险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几乎适合于仓储、制造、邮局、图书馆、港口、机场、烟草、医药、食品、化工、危险场所和特种行业等各种场合。
3.货轮在港口停靠之后,集装箱从货船上转移至物流车上,物流车按照设定的程序将集装箱转移至下指定地点。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容易晃动存在货物掉落的风险,同时在需要爬坡的地方若车身发生抖动,集装箱会滑动导致内部装载物品发生碰撞。同时集装箱的常用尺寸为20尺柜、40尺柜和45尺柜,若一辆运输车上装载两个20尺柜的集装箱,集装箱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此提出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防护侧栏,所述防护侧栏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底框,所述底框的外端连接有多根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框,所述夹持框的内侧表面嵌装有接近开关,所述防护侧栏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位于凹槽的两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与底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底端传动连接有电机,且电机固定安装于防护侧栏的内部,所述底盘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放置板。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侧栏的侧向截面为梯形,单侧的所述防护侧栏的凹槽数量为二,且凹槽分布在防护侧栏的两侧。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与底盘之间连接有多根支撑梁从而形成空腔,所述放置板的表面并排开有两组槽口,每组所述槽口的数量为四,所述放置板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多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抵靠支座,所述抵靠支座的一侧与液压杆相连接,所述抵靠支座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抵靠机构,所述抵靠支座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轨道,且轨道位于槽口的底部两侧。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口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刷毛,每组同侧的所述槽口之间设置有反光条,所述放置板的顶端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突出条,且凸起条位于每组槽口内。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抵靠机构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外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杆,所述外筒的底端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内杆的底端与电动推杆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的框架内部安装有动力单元、电气动力仓、电气控制仓、电容系统和中控系统,所述底盘的四角处均安装有距离探测模组和碰撞缓冲轮,所述放置板的长度为15-18m,且宽度为2.5m。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杆和底框的内部均设置有供线材连接的通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发明通过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驱动传动杆使底框部分从凹槽内翻转而出,对集装箱的两侧进行抵靠,避免集装箱在运输时左右晃动,同时通液压杆驱动抵靠支座,使其内的升降抵靠机构的位置可沿着轨道进行调节,再由电动推杆将内杆推出之后,可对集装箱的前后端进行限位,配合放置板上的凸起条,可使集装箱在运输爬坡的过程中不会向后滑动,同时设有两组槽口,根据装载情况选择相应临近边界位置的升降抵靠机构进行工作,可在装载两个集装箱时避免避免相互碰撞。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8.图3是图1的底框翻转起来之后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防护侧栏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夹持框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的防护侧栏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图6的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8是本发明的防护侧栏截面视图;
24.图9是本发明的放置板俯视图;
25.图10是本发明的放置板仰视图;
26.图11是本发明的液压杆以及抵靠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2是本发明的升降抵靠机构与抵靠支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盘;2、防护侧栏;3、凹槽;4、底框;5、支杆;6、夹持框;7、接近开关;8、轴承座;9、传动杆;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电机;13、放置板;14、槽口;15、液压杆;16、抵靠支座;17、升降抵靠机构;18、轨道;19、反光条;20、凸起条;171、外筒;172、内杆;173、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港口生产agv搬运用物流车,包括底盘1,底盘1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防护侧栏2,防护侧栏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底框4,底框4的外端连接有多根支杆5,支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框6,夹持框6的内侧表面嵌装有接近开关7,防护侧栏2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轴承座8,且轴承座8位于凹槽3的两侧,轴承座8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杆9,且传动杆9与底框4固定连接,传动杆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的外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的底端传动连接有电机12,且电机12固定安装于防护侧栏2的内部,底盘1的顶端表面安装有放置板13。
32.进一步的,防护侧栏2的侧向截面为梯形,集装箱被吊起之后放置物流车上时,内侧的斜面方便将集装箱位置摆正,单侧的防护侧栏2的凹槽3数量为二,且凹槽3分布在防护侧栏2的两侧,从而在底框4翻转出来之后可对集装箱侧面进行抵靠。
33.进一步的,放置板13与底盘1之间连接有多根支撑梁从而形成空腔,放置板13的表面并排开有两组槽口14,每组槽口14的数量为四,放置板13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多个液压杆15,液压杆15的另一端安装有抵靠支座16,抵靠支座16的一侧与液压杆15相连接,抵靠支座16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抵靠机构17,抵靠支座16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轨道18,且轨道18位于槽口14的底部两侧。
34.进一步的,槽口14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刷毛,避免较大的杂物掉落至内部,每组同侧的槽口14之间设置有反光条19,便于吊运集装箱的工人看清需要放置的具体位置,放置板13的顶端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突出条20,且凸起条20位于每组槽口14内,可抵在集装箱的底部凹陷处,可起到限位作用,在集装箱滑动时提供阻力。
35.进一步的,升降抵靠机构17包括外筒171和内杆172,外筒17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杆172,外筒171的底端安装有电动推杆173,内杆172的底端与电动推杆173相连接。
36.进一步的,底盘1的框架内部安装有动力单元、电气动力仓、电气控制仓、电容系统和中控系统,中控系统对物流车进行控制,物流车可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运行,也可通过手动操控,底盘1的四角处均安装有距离探测模组和碰撞缓冲轮,距离探测模组可探知物流车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避免发生碰撞,同时碰撞缓冲轮起到缓冲作用,降低车身受损,放置板13的长度为15-18m,且宽度为2.5m,满足了市面上常用集装箱的装载运输需求。
37.进一步的,支杆5和底框4的内部均设置有供线材连接的通道。
38.具体的,空载的物流车首先移动至港口区,通过吊抓将集装箱转移至物流车上;首先电机12驱动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一锥齿轮10,第一锥齿轮10带动底框4从凹槽3内向外翻转而出,集装箱放置在物流车的放置板13上,放置板13上的凸起条20顶入集装箱底部的凹陷处,之后电机12回转带动底框4,底框4带动支杆5,支杆5上的夹持框6则向内相对翻转,接近开关7检测到信号之后电机12停止转动并自锁,从而抵靠在集装箱的两侧,从而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集装箱左右晃动角度过大而发生意外;同时,当集装箱的尺寸为40尺柜及以上时,放置板13底端最远两端的液压杆15伸出,推动所连接的抵靠支座16向外端移动,之后升降抵靠机构17的电动推杆173推动内杆172从外筒171内伸出,内杆172从槽口14处伸出之后高于放置板13的平面高度,再将液压杆15进行回缩带动抵靠支座16,使内杆172移动至集装箱的两端,进一步对集装箱进行限位;同时,当所装载的集装箱为两个20尺柜时,物流车的放置板13可同时放置两个集装箱,集装箱放在同组的反光条19区域内
进行分隔,之后再控制所有升降抵靠机构17的内杆对两个集装箱的两侧进行抵靠。
39.本发明通过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驱动传动杆使底框部分从凹槽内翻转而出,对集装箱的两侧进行抵靠,避免集装箱在运输时左右晃动,同时通液压杆驱动抵靠支座,使其内的升降抵靠机构的位置可沿着轨道进行调节,再由电动推杆将内杆推出之后,可对集装箱的前后端进行限位,配合放置板上的凸起条,可使集装箱在运输爬坡的过程中不会向后滑动,同时设有两组槽口,根据装载情况选择相应临近边界位置的升降抵靠机构进行工作,可在装载两个集装箱时避免避免相互碰撞。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