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3524发布日期:2023-03-29 14:5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


背景技术:

2.温度控制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任何温度控制器的内部都分为两侧,一侧是固定板组件侧,另一侧为可动接点板组件侧,现有技术中,固定板组件侧由固定板、固定接点和铆钉三种部品互相铆接在一起;可动接点板组件侧由可动接点板、可动接点和铆钉三种部品互相铆接在一起,无论是固定板侧组件的三个零部件往一起铆接,还是可动接点板侧组件的三个零部件往一起铆接,当前都是人工来进行操作的,存在着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想要采取自动化来进行这两侧组件的自动上料、铆接,受限于我司可动接点板和固定板的特殊形状和特殊要求,无法采用普通的振动盘进行自动上料,技术上遇到的这个瓶颈,阻碍了自动化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以解决技术瓶颈,实现自动化,消除浪费人力物力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包括:轨道一号、挡板、轨道二号、轨道三号、可动接点板凹槽、可动接点板挂杆、外壳、吹气装置;
5.所述外壳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筒体,所述外壳放置在外围,所述轨道一号、所述轨道二号、所述轨道三号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轨道一号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二号的首端相连接,所述挡板置于所述轨道二号的外围与所述轨道一号相连接,所述轨道二号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三号的首端相连,所述轨道二号上设有三个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每个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的下方均设有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所述轨道三号的中心位置和末端位置均设有所述吹气装置。
6.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一号为宽轨道,可允许可动接点板随着所述轨道一号的外边缘进入到所述轨道二号,所述轨道一号高于所述挡板,所述挡板高于所述轨道二号,所述轨道二号的外边缘逐渐提高,内边缘降低,角度逐渐变化为外高内低,所述轨道三号逐渐趋近于平轨道。
7.进一步的,收集盘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底端位置,送料轨道安装在所述收集盘的上方,所述送料轨道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一号相连接,掉落在所述收集盘的所述可动接点板可随着所述收集盘的振动,进而到所述送料轨道上。
8.进一步的,所述可动接点板由上板、下板、连接板组成,所述上板置于上端,所述下板置于下端,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上板的右端设有上板凹槽,所
述上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上板凸起,所述上板凸起呈圆锥状,所述下板的上端设有下板凹槽,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呈20度。
9.进一步的,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宽度大于所述下板的长度,小于所述上板的长度
10.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通过设置轨道一号、挡板、轨道二号完成了第一次的筛选,通过设置可动接点板凹槽、可动接点板挂杆完成第二次的筛选,通过设置吹气装置加快可动接点板的传送速度,整个过程除放料外,完全摆脱人工,突破技术瓶颈,最终实现了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的可动接点板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的可动接点板侧视图。
15.图示说明:1-轨道一号、2-挡板、3-轨道二号、4-轨道三号、5-可动接点板凹槽、6-可动接点板挂杆、7-外壳、8-送料轨道、9-收集盘、10-吹气装置、100-可动接点板、101-上板、102-下板、103-上板凹槽、104-下板凹槽、105-上板凸起、10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1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18.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
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进料振动盘,包括:轨道一号1、挡板2、轨道二号3、轨道三号4、可动接点板凹槽5、可动接点板挂杆6、外壳7、吹气装置10;
20.其中,所述外壳7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筒体,所述外壳7放置在外围,所述轨道一号1、所述轨道二号3、所述轨道三号4放置在所述外壳7的内部,所述轨道一号1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二号3的首端相连接,所述挡板2置于所述轨道二号3的外围与所述轨道一号1相连接,所述轨道一号1为宽轨道,可允许可动接点板100随着所述轨道一号1的外边缘进入到所述轨道二号3,所述轨道一号1高于所述挡板2,所述挡板2高于所述轨道二号3,所述轨道二号3的外边缘逐渐提高,内边缘降低,角度逐渐变化为外高内低,所述轨道三号4逐渐趋近于平轨道,所述可动接点板100运动到所述轨道一号1的尾端时,由于所述挡板2的作用会使处于垂直的状态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掉落到所述轨道二号3上,随着所述轨道二号3进行前进。
21.具体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由上板101、下板102、连接板106组成,所述上板101置于上端,所述下板102置于下端,所述上板101与所述下板102通过所述连接板106连接,所述上板101的右端设有上板凹槽103,所述上板101的中心位置设有上板凸起105,所述上板凸起105呈圆锥状,所述下板102的上端设有下板凹槽104,所述上板101与所述下板102之间呈20度。
22.具体的,所述轨道二号3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三号4的首端相连,所述轨道二号3上设有三个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6,述每个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6的下方均设有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可动接点板凹槽5宽度大于所述下板102的长度,小于所述上板101的长度,因此在可动接点板经过此段时,所述下板102面在上面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会在此处被筛除,掉落在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内,延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滑出至所述送料轨道8或者直接回到所述收集盘9,所述轨道三号4的中心位置和末端位置均设有所述吹气装置10,由于所述可动接点板100质量很轻,通过吹气提高所述可动接点板100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23.具体的,收集盘9安装在所述外壳7内部的底端位置,送料轨道8安装在所述收集盘9的上方,所述送料轨道8的尾端与所述轨道一号1相连接,掉落在所述收集盘9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可随着所述收集盘9的振动,进而到所述送料轨道8上。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动接点板自动组装铆接的进料振动盘,使用原理:使用者将所述可动接点板100放置在所述收集盘9中,随着所述收集盘9的振动,所述可动接点板100进入到所述送料轨道8,在所述送料轨道8中逐步的上升,进入到所述轨道一号1,随着所述轨道一号1的边缘前进到所述轨道一号1的末端,由于所述挡板2的作用会使处于垂直状态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掉落到所述轨道二号3上,所述可动接点板100会挂在所述轨道二号3上,由于设置了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6,并在所述可动接点板挂杆6的下方设置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宽度大于所述下板102的长度,小于所述上板101的长度,因此在可动接点板经过此段时,所述下板102面在上面的所述可动接点板100会在此处被筛除,掉落在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内,延所述可动接点板凹槽5滑出至所述送料轨道8或者直接回到所述收集盘9,同样的结构设计了三处,提高筛选准确率,经过筛选的所述可动
接点板100会继续进入到所述轨道三号4,在所述轨道三号4变成平轨道处设计所述吹气装置10,及所述轨道三号4的末尾处所述吹气装置10,对着所述轨道三号4吹气,由于所述可动接点板100质量很轻,通过吹气提高所述可动接点板100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