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及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9779发布日期:2023-03-15 00:3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体及瓶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盖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盖体及瓶子。


背景技术:

2.公告号为cn260521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直拔开口式饮料瓶盖的饮料瓶,使用时,使用者需要用手指捏住瓶盖直直地往上拨,就可以通过吸嘴饮用瓶中的饮料。
3.然而,由于手部具有较多的细菌,手部与瓶盖接触时会将细菌转移至瓶盖上,饮用时较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盖体及瓶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盖体,包括:下盖,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下盖体和堵头,所述下盖体呈管状设置,所述下盖体的顶端为导流口,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导流口,所述堵头和所述导流口之间设有间距;中盖,其底部套设于所述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中盖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下盖体,所述中盖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中盖的内侧壁和所述下盖体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中盖和所述下盖体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上盖,其均套设于所述下盖体和所述中盖的外侧,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置有提拉块,所述中盖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提拉块相互卡接的提拉台阶;当拔出所述上盖时,在所述提拉块和所述提拉台阶的传动下,所述中盖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密封口和所述堵头分离;当盖合所述上盖时,在所述提拉块和所述提拉台阶的传动下,所述中盖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堵头与所述密封口密封连接,所述下盖体的顶部与所述中盖相抵。
7.导通的下盖体用于导流液体,将液体从下盖体的底部引流至导流口处,且由于堵头和导流口之间设有间距,由此液体可以在堵头和导流口之间流出;连接于上盖的提拉块与中盖的提拉台阶卡接配合,即拉动上盖时可以同步提升提拉台阶,同步的,中盖也会向上同步滑动,由于限位结构限定了中盖和下盖体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能保证中盖和下盖体始终连接,此时密封口和堵头分离,则液体可以从密封口和堵头之间导出,当饮用结束后,将上盖重新插入中盖的外侧,上盖向下运动同步带动提拉块向下按压提拉台阶,同步的,中盖向下滑动,直至堵头重新与密封口密封连接,此时下盖体的顶部和中盖相抵,提拉块重新与提拉台阶卡接,该过程手部不会直接接触中盖,较为卫生。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其连接于所述中盖的内侧壁;限位槽,其设置于所述下盖体的外侧壁,所述限位块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9.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从而限定中盖和下盖体相对滑动的路径以及最大行程;
且限位块和限位槽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拉块具有沿竖直方向呈圆滑过渡的上提拉面和下提拉面,当拔出所述上盖时,所述上提拉面与所述提拉台阶的底部相抵,当盖合所述上盖时,所述下提拉面与所述提拉台阶的顶部相抵。
11.当上盖拔出时,提拉块从提拉台阶的底部运动至提拉台阶的上方;而当上盖重新卡入中盖时,提拉块从提拉台阶的顶部运动至提拉台阶的底部,因此,设置两个圆滑过渡的上提拉面和下提拉面,从而便于滑动提拉块。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盖的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中密封环,所述中密封环与所述中盖同轴设置,所述中密封环的直径大于所述密封口的直径,当所述下盖体的顶部与所述中盖的内侧壁的顶部相抵时,所述中密封环的外侧壁与所述下盖体的内侧壁相抵。
13.当下盖体和中盖相抵后,即密封口重新与堵头密封连接,由于中盖和下盖体呈滑动连接,密封环与下盖体的内侧壁相抵,加强下盖体和中盖之间的密封性,当上盖盖合后,减少漏液的情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的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上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与所述上盖同轴设置,所述上密封环的直径大于所述密封口的直径,当盖合所述上盖时,所述上密封环的底部与所述中盖的顶部相抵。
15.当上盖盖合时,密封口和堵头密封连接,另外增设上密封环,上密封环压紧在中盖的顶部,从而进一步加强密封口和堵头的密封性,减少漏液的情形。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头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堵头呈同轴设置,当盖合所述上盖时,所述密封口与所述密封槽相适配。
17.堵头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与密封口适配,从而限定中盖顶部与堵头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加强整体的密封性。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上盖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提拉块的下方。
19.增设相互配合的定位块和定位槽,以限定上盖和下盖体连接时的相对位置,加强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上保险环,所述上保险环套设于所述下盖体的外侧壁。
21.增设上保险环,用于指示上盖已经被打开。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体的底部设置有下保险环,所述下保险环与所述下盖体呈同轴设置。
23.增设下保险环,用于指示下盖体已经被打开。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瓶子,包括瓶身和盖体,所述瓶身具有瓶口,所述下盖体连接于所述瓶口。
25.瓶身与盖体连接,使用时,较为卫生。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盖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体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和中盖连接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部分剖视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中盖和下盖体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瓶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下盖体;11、导流口;12、斜杆;13、定位槽;14、下保险环;2、堵头;21、密封槽;3、中盖;31、密封口;32、提拉台阶;33、中密封环;331、斜面;4、限位结构;41、限位块;42、限位槽;5、上盖;51、提拉块;511、上提拉面;512、下提拉面;52、上密封环;53、定位块;54、上保险环;6、瓶身。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39.参照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盖体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40.一种盖体,其具有上下方向,上下方向为重力方向。
41.一种盖体,包括下盖、中盖3和上盖5。
42.在本实施例中,下盖包括堵头2和下盖体1,下盖体1和堵头2相互连接。
43.在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为管状结构,下盖体1的顶端为导流口11,导流口11的横向截面呈圆形。
44.具体的,下盖体1的水平截面从下往上逐渐减小。
45.具体的,下盖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
46.在本实施例中,堵头2位于导流口11,堵头2和导流口11之间设有间距。
47.具体的,堵头2的顶部高于导流口11,堵头2通过斜杆12与下盖体1的内侧壁连接。
48.在本实施例中,中盖3的顶部开设有密封口31。
49.具体的,密封口31呈圆形设置。
50.在本实施例中,中盖3套设在下盖体1的外侧壁。
51.具体的,中盖3的底部套设在下盖体1的外侧壁,中盖3的顶部高于下盖体1的顶部。
52.在本实施例中,中盖3滑动连接于下盖体1的外侧壁,中盖3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53.在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的外侧壁和中盖3的内侧壁设置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用于限定中盖3和下盖体1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
54.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套设在下盖体1和中盖3的外侧。
55.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的内侧壁固定有提拉块51,中盖3的外侧壁固定有提拉台阶32,提拉块51与提拉台阶32相互卡接。
56.在本实施例中,当拔出上盖5时,提拉块51随着上盖5向上运动,此时在提拉块51和提拉台阶32的传动下,中盖3沿着下盖体1同步向上运动,此时密封口31和堵头2相互分离,直至限位结构4限定中盖3和下盖体1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时,提拉块51与提拉台阶32分离,此时上盖5被拔出,同步的中盖3也被拔出。
57.在本实施例中,当盖合上盖5时,提拉块51随着上盖5向下运动,此时在提拉块51和提拉台阶32的传动下,中盖3沿着下盖体1同步向下运动,此时密封口31重新与堵头2抵接,下盖体1的顶部与中盖3相抵,直至提拉块51再次卡接于提拉台阶32的下方,此时上盖5盖合在中盖3和下盖体1的外侧。
58.导通的下盖体1用于导流液体,将液体从下盖体1的底部引流至导流口11处,且由于堵头2和导流口11之间设有间距,由此液体可以在堵头2和导流口11之间流出;连接于上盖5的提拉块51与中盖3的提拉台阶32卡接配合,即拉动上盖5时可以同步提升提拉台阶32,同步的,中盖3也会向上同步滑动,由于限位结构4限定了中盖3和下盖体1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能保证中盖3和下盖体1始终连接,此时密封口31和堵头2分离,则液体可以从密封口31和堵头2之间导出,当饮用结束后,将上盖5重新插入中盖3的外侧,上盖5向下运动同步带动提拉块51向下按压提拉台阶32,同步的,中盖3向下滑动,直至堵头2重新与密封口31密封连接,此时下盖体1的顶部和中盖3相抵,提拉块51重新与提拉台阶32卡接。
5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包括限位块41和限位槽42。
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1连接在中盖3的内侧壁。
61.具体的,限位块41呈环状设置。
6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42位于下盖体1的外侧壁,限位块4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2,且限位块41沿竖直方向滑动。
63.具体的,限位槽42呈环状设置,限位块41位于提拉台阶32的下方。
64.限位块41在限位槽42内滑动,限位槽42能限定限位块41的滑动路径,从而限定中盖3和下盖体1相对滑动的路径以及最大行程;且限位块41和限位槽42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65.在本实施例中,提拉块51具有上提拉面511和下提拉面512,上提拉面511和下提拉面512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上提拉面511和下提拉面512呈圆滑过渡。
66.具体的,上提拉面511沿倾斜向下的方向设置,下提拉面512沿倾斜向上的方向设置。
67.在本实施例中,当拔出上盖5时,上提拉面511与提拉台阶32的底部相抵,当上盖5完全拔出时,上提拉面511与提拉台阶32完全分离;当盖合上盖5时,下提拉面512与提拉台
阶32的顶部相抵,当上盖5完全盖合时,上提拉面511与提拉台阶32的底部相抵。
68.当上盖5拔出时,提拉块51从提拉台阶32的底部运动至提拉台阶32的上方;而当上盖5重新卡入中盖3时,提拉块51从提拉台阶32的顶部运动至提拉台阶32的底部,因此,设置两个圆滑过渡的上提拉面511和下提拉面512,从而便于滑动提拉块51。
69.在本实施例中,中盖3连接有中密封环33,中密封环33的顶部固定在中盖3的内侧壁的顶部,且中密封环33的外径小于中盖3的内径,中密封环33和中盖3呈同轴设置,中密封环33的直径大于密封口31的直径。
70.具体的,中密封环33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中盖3沿上下方向的长度。
71.在本实施例中,当中盖3内侧壁的顶部与下盖体1的顶部相抵时,下盖体1的内侧壁与中密封环33的外侧壁相抵,且下盖体1的外侧壁与中盖3的内侧壁相抵;当中盖3滑动至最大行程时,中密封环33的外侧壁和下盖体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距,以保证液体能导出。
72.具体的,中密封环33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斜面331,斜面331呈环形设置。
73.当下盖体1和中盖3相抵后,即密封口31重新与堵头2密封连接,由于中盖3和下盖体1呈滑动连接,密封环与下盖体1的内侧壁相抵,加强下盖体1和中盖3之间的密封性,当上盖5盖合后,减少漏液的情形。
74.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连接有上密封环52,上密封环52的顶部固定于上盖5内侧壁的顶部,上密封环52和上盖5呈同轴设置,上密封环52的外径小于上盖5的内径,上密封环52的直径大于密封口31的直径,当盖合上盖5时,上密封环52的底部和中盖3的顶部相抵。
75.当上盖5盖合时,密封口31和堵头2密封连接,另外增设上密封环52,上密封环52压紧在中盖3的顶部,从而进一步加强密封口31和堵头2的密封性,减少漏液的情形。
76.在本实施例中,堵头2设置有密封槽21,密封槽21呈环形设置,密封槽21位于堵头2的外侧壁,密封槽21与堵头2呈同轴设置,当盖合上盖5时,密封口31卡接在密封槽21上。
77.具体的,密封槽21与堵头2呈同轴设置,密封槽21的竖向截面呈类似几字形。
78.堵头2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槽21,密封槽21与密封口31适配,从而限定中盖3顶部与堵头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加强整体的密封性。
79.在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设置有定位槽13,定位槽13位于下盖体1的外侧壁,上盖5固定有定位块53,定位块53位于上盖5的内侧壁,且定位块53与定位块53卡接配合,定位块53位于提拉块51的下方。
80.具体的,定位块53呈环形设置。
81.增设相互配合的定位块53和定位槽13,以限定上盖5和下盖体1连接时的相对位置,加强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82.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连接有上保险环54,上保险环54和上盖5呈同轴设置,上保险环54固定在上盖5的底部,上保险环54套设在下盖体1的外侧壁。
83.增设上保险环54,用于指示上盖5已经被打开。
84.在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连接有下保险环14,下保险环14和下盖体1呈同轴设置。
85.增设下保险环14,用于指示下盖体1已经被打开。
8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盖体时,拔出上盖5前,上提拉面511与提拉台阶32的底部相抵,当拔出上盖5时,提拉块51随着上盖5向上运动,此时在提拉块51和提拉台阶32的传动下,中盖3沿着下盖体1同步向上运动,此时密封口31和堵头2相互分离,直至限位块41移动
至限位槽42的顶部,限位结构4限定中盖3和下盖体1相对滑动的最大行程时,上提拉面511与提拉台阶32分离,此时上盖5被拔出,同步的中盖3也被拔出,当中盖3仍然和下盖体1连接。
87.当盖合上盖5时,提拉块51随着上盖5向下运动,下提拉面512首先与提拉台阶32相抵,此时在提拉块51和提拉台阶32的传动下,中盖3沿着下盖体1同步向下运动,此时密封口31重新与堵头2抵接,下盖体1的顶部与中盖3相抵,上提拉面511再次卡接于提拉台阶32的下方,此时上盖5盖合在中盖3和下盖体1的外侧。
88.上述拔出上盖5时同步能将中盖3拔出,从而使导流口11敞开,该过程不需要手部触碰中盖3,较为卫生。
89.参照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瓶子的具体实施方式。
90.一种瓶子,包括瓶身6和盖体,瓶身6具有瓶口,下盖体1连接于瓶口。
91.在使用瓶子时,可以拔出上盖5,或者直接拧开下盖体1,具有以上两种使用方式。
92.瓶身6与盖体连接,使用时,较为卫生。
9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