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945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装载的记录纸(切纸)一张张分离、送向记录部等处理部的自动供纸装置。
打印机、复写机、传真机等的记录装置是采用按照记录的信息,通过驱动记录头的能量发生体,将图象记录在纸和塑料薄板等记录纸(记录材料)上而构成的。上述记录装置根据记录方式,可分成喷墨式、线式打点式、热式、激光束式等等。另外,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纸,除普通纸外,还有明信片和信封等厚纸,塑料薄板等特殊纸。
记录纸的供给除了用手工插入外,还可通过自动供纸装置自动地送入。上述自动供纸装置,一般具有使供给辊回转、送出记录纸的供纸驱动部以及保持装载记录纸的纸装载装置。与记录装置的运送系统同步,通过驱动上述供纸驱动部,实现将记录纸一张张分离供纸。另外,在自动供纸装置中,有装在记录装置内的内藏型,和装卸自如地安装着的外装型。
作为以上这样的自动供纸装置,其中包括与供纸轴同时回转的供给辊;可以装载许多张记录纸的纸装载板;通过将该纸装载板向上述供给辊赋势,使上述记录纸可紧压在该供给辊上的弹簧赋势装置;和由设置在上述供给辊的供给方向前方的具有爬升斜面的分离装置等构成者而为人所知。
可是,在使用上述分离装置的自动供纸装置中,与使用分离爪时不同,常常必须将装载纸紧压在供给辊上。其原因在于,若接触力不够或没有时,则第二张以下的纸会浮起爬上斜面,难以一张张分离。进一步说,由于以记录装置的运送装置引入的第一张纸,容易引出第二张以下的纸,以此为原因,会发生记录纸的重叠送出。
一方面,为了用记录装置的运送辊确实将记录纸引入,必需使上述供给辊停止时的摩擦阻力(制动)没有或甚为轻微。
因此,在这种自动供纸装置的传统型式中,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在供给辊的动力传动机构中设置了单向超越离合器。公开这种已有技术的有特公昭58-6633、特开昭60-25776、特公昭63-67477等等。
但是,这种设置单向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因构造复杂,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自动供给装置即使使用斜面分离装置时,也没有必要在供给辊驱动系统中采用单向超越离合器等复杂结构,以简单而且小型、便宜的结构,就能确实将装载纸一张张分离。同时,即使在供给辊停止时,也能平滑地拉出记录纸。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这样的自动供纸装置使用截面为等半径面和不等半径面的半圆形辊作为供给辊,与该供给辊邻接,设置具有比上述等半径面小若干的小半径且能回转自如的自由回转辊。因此,在供给辊驱动系统中没有必要采用单向超越离合器等复杂结构,以简单、小型、价格便宜的结构,就能确实一张张地分离所装载的纸。同时,即使供给辊停止时,也能平滑地引出记录纸。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这样的自动供纸装置使用截面为等半径面和不等半径面的半圆形辊作为供给辊。在上述供给辊附近,配置比上述等半径面低些、而且可以与纸装载板上的记录纸接触的导向部件。因此,在供给辊驱动系统中没有必要采用单向超越离合器等复杂结构,以简单、小型、价格便宜的结构,就能确实一张张地分离所装载的纸。同时,即使供给辊停止时,也能平滑地引出记录纸。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线Ⅱ-Ⅱ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1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到记录装置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1中供给辊和自由回转辊详细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6是沿图5中线Ⅵ-Ⅵ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线Ⅶ-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图3中的记录装置横放使用状态下的斜视模式图;
图9是表示图1中的一回转弹簧离合器的详细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控制环和控制杆的正视图;
图11是从图10中箭头Ⅺ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12是从图10中箭头Ⅻ方向看到的控制环的侧视图;
图13是从图10中箭头ⅩⅢ方向看到的控制环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图3中记录装置的自动供纸装置装配面的后视图;
图15是从将图1的自动供纸装置装入记录装置的装配面看到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图3的记录装置和自动供纸装置的结合部的锁定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6中锁定状态解除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自动供纸装置的纸装载板和纸导向件的平面图;
图19是沿图18中线ⅩⅨ-ⅩⅨ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线ⅩⅩⅠ-ⅩⅩⅠ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图20中供给辊和自由回转辊的详细水平剖面图;
图24是沿图23中ⅩⅩⅣ-ⅩⅩⅣ线的剖面图;
图25是沿图23中ⅩⅩⅤ-ⅩⅩⅤ线的剖视图;
图26是从将图20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到记录装置时从装配面看到的斜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28是沿图27中ⅩⅩⅧ-ⅩⅩⅧ线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7的平面图;
图30是表示图27中供给辊和自由回转辊的局部水平剖面图;
图31是沿图30中ⅩⅩⅩⅠ-ⅩⅩⅩⅠ线的剖视图;
图32是沿图30中ⅩⅩⅩⅡ-ⅩⅩⅩⅡ线的剖视图;
图33是从将图27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到记录装置上时从装配面看到的斜视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35是沿图34中ⅩⅩⅩⅤ-ⅩⅩⅩⅤ线的剖视图;
图36是图34的平面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38是沿图37中ⅩⅩⅩⅧ-ⅩⅩⅩⅧ线的剖视图;
图39是沿图37的平面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剖正视图;
图41是表示使用另外的供纸方式的供纸装置来代替本发明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到图象记录装置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42是表示在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中使用的一例记录头的结构分解说明图;
图43(a)~(g)是通过生长气泡而排墨,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原理的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用图1~图19说明实施例1。
图1是从图2中Ⅰ-Ⅰ线看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供纸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1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到记录装置时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平面图。
图1~图4中,自动供纸装置50的框架51为整体形成,其左侧部分为齿轮箱部51A,中间部分为纸装载板支承部51B,右侧部分为盖部51C。
供纸轴52通过纸装载板支承部51B的上方,其两端分别在齿轮箱部51A和盖部51C回转自如地轴支着。供纸轴52上安装两个供给辊53A和53B,使它们形成一体回转。在图例中,一侧的供给辊53A安装成能沿轴52、顺纸宽度方向移动,而另一侧的供给辊53B固定在轴52上。
在上述框架51的纸装载板支承部51B上,可以装许多张记录纸54的纸装载板55,稳定保持着能在上下方向移动。该纸装载板55通过其与框架51间安装的压接用弹簧56(见图2),向上述供给辊53A、53B方向被赋势。因此,装载在上述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由上述弹簧56、向上述供给辊53A、53B方向不断被赋势。
使用尺寸不同的纸作为上述记录纸54时,或者即使是同一尺寸但是要纵送或横送时,可以与后述的纸导向装置65一起,调节上述供给辊53A的位置。
在上述供给辊53A、53B的供给方向前方,也就是与上述纸装载板55的前端邻接的位置,设置由爬升斜面所构成的、能使最上层记录纸54爬升到其上的分离装置57。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分离装置57形成为框架51的一部分。
作为上述供给辊53A、53B,使用呈半圆状(或者D形)的半圆形辊,该形状的截面具有等半径面和不等半径面。上述等半径面是与记录纸54接触、使该记录纸进给的周面;上述不等半径面是在供纸待机位置(基准位置或初期位置)的前后设定回转范围内,离开记录纸54的周面。
本实施例的上述自动供纸装置50是一种以外装方式安装在记录装置10上,利用来自该记录装置10的运送辊驱动源等的动力进行驱动的。
图5是上述供纸轴52上的上述供给辊53A的局部纵剖面图;图6是沿图5中Ⅵ-Ⅵ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Ⅶ-Ⅶ线的剖视图。
在图5~图7中,供给辊53A由以硬质塑料等制成,嵌合在上述供纸轴52上的轮毂部58,和以粘接剂等固结在该轮毂部的外周面上的橡胶层59所构成。
上述橡胶层59部分,如前所述,具有产生进给力的等半径面和离开记录纸54的不等半径面,其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呈用弦切去一部分圆弧所形成的半圆形或D形。
上述轮毂部58通过将在其内径面形成的轴向凸起60与供纸轴52上形成的轴向槽61配合,安装成可以与供纸轴52整体回转,同时可在轴向设定范围内滑动。在上述轮毂部58整体形成的有直径比供给辊部小、且与供纸轴52同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62和位于该圆筒部62端部的防止脱落用凸缘63。
在上述圆筒部62的外周面上,回转自如地嵌合着同心、正圆的自由回转辊64。该自由回转辊64的外径比上述供给辊53A的供纸面外径(等半径面)略小,比该供给辊的截去部分(不等半径面)大。上述自由回转辊64是用摩擦系数比较小的材质例如硬质塑料等制作的。
另外,在上述供给辊53A的轮毂部58的上述圆筒部62上,对记录纸54的侧边进行导向的纸导向装置65的端部113(见图18、19),通过上述凸缘部63和上述自由回转辊64的端面之间的互相配合,同时能调节在纸宽方向的位置。这种纸导向装置65,如后所述,参照图18、19,可安装成相对于上述纸装载板55,在纸宽方向设定范围内移动(滑动)。另外,上述纸导向装置65与上述纸装载板55一起,相对上述供给辊53能在接近离去方向(图示实施例为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与上述凸缘部63配合的端部113与纸装载板55的上下位置(记录纸54的装载高度)无关,大致形成为垂直位置以使配合良好。
图1中右侧的供给辊53B和自由回转辊64安装在供纸轴52的一定位置,与以上说明的供给辊53A实际上成对称结构。但是,由于供给辊53B固定在供纸轴52上,因此在图示实施例中,省略了上述凸缘部63和上述纸导向装置65,用框架51的盖部51C的内侧壁面发挥同样的功能。
另外,使右侧供给辊53B可以调节位置,与该供给辊53B一起,在右侧也设置自由回转辊64和纸导向装置65或与此相当的部件,于是能够做到左右对称。
并且,纸54的最上面通常位于分离装置57的斜面的范围内。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供纸装置5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记录装置10上,并且利用该记录装置10的驱动源(例如,驱动纸运送装置的马达等),与纸运送辊同步驱动。另外,记录装置10安装有自动供纸装置50时,如图3所示,以竖置状态使用;当不安装自动供纸装置50单独使用时,如图8所示,即使横置状态也能使用。
现用图3和图8,说明上述记录装置10的大致构造。
在图3和图8中,记录装置10的上面(竖置姿势时为前面)形成有纸插入口11和纸出口12。从纸插入口11插入的记录纸与兼作纸运送辊的压纸卷筒辊14的周面紧密接触,沿略呈U字形的记录纸运送路径顺箭头A方向运送。并且,记录纸通过记录头15对面的记录部时进行记录,记录后从纸出口12送向上方(竖置姿势时为前面)。
这里,供纸支架16可开闭地枢支在记录装置10的上面,使用时(记录时)打开,具有作为供纸支架的功能;不使用时(收藏保管时等等),如图3中实线所示,使其处于关闭位置,覆盖在设置纸插入口11、纸出口12和其它开关类、显示器等等的记录装置10的上面,作为盖16,具有保护功能。
在图3中,记录头15搭载在沿与压纸卷筒辊14平行的导向轴21、21往复运动的滑架22上。另外,图示的记录头15是将喷墨头作例示,与贮墨容器整体构成。在记录头15的运送方向上游侧,设置用于将记录纸紧压到压纸卷筒辊14上的压纸部件23。该压纸部件23依靠弹簧(未图示)紧压在纸筒辊14的圆周面上。另外,上述压纸部件23的压力,可以通过操作控制杆而解除。在纸出口12位置,设置辅助送出记录纸的加力辊26和排纸辊27。
图14是表示记录装置10的底面(若竖置时,是安装自动供纸装置50的背面)图。
在记录装置10的背面,形成第2纸插入口28。从该插入口28通过记录头15和运送辊(压纸卷筒辊)14之间的记录部,直到上述纸出口12的略呈直线状的第2记录纸运送路径,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该第2记录纸运送路径当使记录装置10竖置时使用的,由于没有弯曲,因此有下面的优点即使象明信片和信封等厚纸或者塑料纸等特殊纸那样,厚韧的记录纸也能容易地实现送纸。
以这种竖置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装卸自如地安装着上述自动供纸装置50,从背面(竖置时)的纸插入口28,一张张地自动供给记录纸54。因此,自动供纸装置50的安装位置,要使从入口(纸插入口)28将记录纸54沿该直线状的运送路径送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记录装置10的背面(入口28的开口面)。将自动供纸装置50安装到记录装置10上时,在图示实施例中,上述供纸支架16如图3双点锁线所示置于开放位置,这种场合是作为排纸支架用的。
从自动供纸装置50通过上述纸插入孔28供给的记录纸54,首先,送入上述运送辊14和上述压纸部件23之间,通过以大致同一周速同步回转的运送辊14和供给辊53,一直进给到供纸位置(通常为记录器位置)。
半圆形供给辊53回到初期位置,纸进给力解除后,记录动作开始,一边依靠上述运送辊14运送,一边对记录纸54进行记录。
运送辊14送出的记录纸54被送入设置在纸出口12附近的送纸辊27和加力辊26之间。以后,依靠同步驱动的运送辊14和送纸辊27运送。该送纸辊27也与上述运送辊14大致以同一周速同步被驱动,其后的记录动作中,记录纸54通过运送辊14和送纸辊27被运送,结束了记录的记录纸54被送到兼作排纸支架的供纸支架16上。
另外,通过运送辊14或该运送辊和排纸辊27,引出或运送记录纸54时,即使在自动供纸装置50内存有记录纸54,此时的记录纸54仅仅与回转自如的上述自由回转辊64压接,由于已从供给辊53脱离,因此记录纸54能几乎没有受到阻力地引出,能使记录纸运送时的制动作用消失。另外,也能够防止第2张以下的重叠送出。
自动供纸装置50安装在记录装置10的状态下,由于固定在纸运送辊14的轴上的齿轮71(从记录装置10的输出齿轮)和设于自动供纸装置50的齿轮箱51A上的输入齿轮72互相啮合(参照图1和图3),因此,输入齿轮72与记录装置10的纸运送同步而被回转驱动。该输入齿轮的回转,通过齿轮73传到供纸轴52上的齿轮74(离合器齿轮)。
这里,齿轮74与供纸轴52之间设有一转弹簧离合器75。该一转弹簧离合器75,按如下所述动作即,与根据供纸信号而产生的纸运送辊(压纸卷筒辊)14的少量逆回转(与运送方向相反的回转)联动,一转弹簧离合器75在供给辊53与记录纸54脱离的基准位置或初期位置时逆转。由于该逆转时的动作,使控制杆等的控制装置离开防止记录方向回转的位置,弹簧离合器75则从脱开切换成合上。另外,即使处在供给辊53与记录纸54脱离的状态,截面为正圆形的上述自由回转辊64也与记录纸54压接。
在离合器合上的状态下,与运送辊(压纸卷筒辊)14的设定量记录方向回转联动,使供给辊(D型辊或半圆形辊)53作大致一转旋转,记录纸54仅分离一张,供纸直到越过压纸卷筒辊14的纸引入部的位置。辊53回到初期位置(在供给辊53和记录纸54之间产生间隙的位置)时,使上述控制装置重新位于防止记录方向回转的位置,使离合器75为脱开位置,隔断压纸卷筒辊14与供给辊53的联动,使该供给辊53停止。这样一来,在供给辊53(供纸轴52)的一转期间,记录纸54仅有一张被分离送出。
图9是表示上述一转弹簧离合器75结构的纵剖面图,图10~13是表示图9中控制杆(控制装置)和控制环的说明图。
安装在上述供纸轴52上的一转弹簧离合器75,具有与上述离合器齿轮(输入齿轮)74成为一体的轮毂部(卷筒部)76、螺旋状的离合器弹簧77、离合器鼓78和控制环79。如图10~13所示,在上述控制环79上,控制离合器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杆)80,依靠控制弹簧81被压向半径向心方向和轴向。上述离合器鼓78固定在供纸轴52上,成一体回转。
一方面,具有轮毂部76的离合器齿轮74回转自如地嵌合在供纸轴52上。上述轮毂部76和上述离合器鼓78的周面上设置离合器弹簧支架部,螺旋状离合器弹簧77横跨在两方上环装着。离合器弹簧77的一端与离合器鼓78上形成的孔82系合,与该离合器鼓78经常连接着。离合器弹簧77的另一端钩挂在可回转地嵌合在上述离合器弹簧77的外周的控制环79上形成的切口83上。
控制环79呈图10~13中所示的形状,图10的平面图中的左回转与供给辊53的供纸方向相对应。
控制杆80回动自在地嵌合在框架51的齿轮箱部51A内设置的轴84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上述控制弹簧81,控制杆80相对于控制环79,向轴向(图11中的右方向)和半径向中心方向被赋势。
在供纸待机状态(供给辊53的基准非接触位置)时,控制杆80钩挂在控制环79的切口85上停止着。这时,记录纸54被上述自由回转辊64、64压接着。
一有来自控制部的供纸指令,首先运送辊14按设定量逆回转。与此同步,通过传动装置(离合器齿轮)74和离合器弹簧77,控制环79向逆回转方向(即右回转方向)仅回转设定的间隔数。这时的回转,使上述运送辊14逆回转,使上述离合器齿轮74向卷装在其轮毂部(卷筒)76上的离合器弹簧77松弛的方向回转;可是,实际上供纸轴52由于与记录纸54的接触负荷小,因此离合器弹簧77的初期时的卷紧扭矩起作用,离合器齿轮(传动装置)74的回转被传动,钩挂在离合器弹簧77的弹簧端的控制环79仅在逆回转方向旋转设定的间隔数。
通过该控制环79的逆向回转,控制杆80沿控制环79的切口85的斜面部86,向控制环半径方向外侧移动,一跨到面88上,通过控制弹簧81,被推压在面87上,成为沿面87、88滑动状态。
随后,使控制环79向正方向大致回转一圈。即,与运送辊14的回转同步,使离合器齿轮74向正方向回转,卷装在其轮毂部76上的离合器弹簧77形成向紧的方向回转。于是该轮毂部76、该离合器弹簧77和离合器鼓78成一体回转,扭矩向供纸轴52和供给辊53传递,驱动其朝正方向回转。与此同时,与上述离合器弹簧77一端系合的控制环79也被向相同的方向回转。
通过此时的回转和上述控制弹簧81的赋势力,控制杆80向面88上移动,同时,向面87压紧,沿面87和面88滑动。由于该正方向回转,供给辊53被驱动,记录纸54开始进给。
若以设定角度正回转后,则控制杆80先从斜面93向面89下降,然后通过面94继续被引导以与面89相接,若进一步正回转,则控制杆80的顶端钩挂在控制环79的切口85上,该控制环79的回转停止。即,按设定角度正回转,则控制杆80先通过斜面93向面89下落,沿面87、89按设定角度滑动。
若进一步以正方向回转,则控制杆80沿斜面94举起后,沿面89、90滑动。若进一步正回转,回转一转,则从面89、90,嵌入在相撞落入位置形成的上述切口85,系止在该切口85内,控制环79的回转停止。由于该控制环79停止回转,上述一转弹簧离合器75再次成为脱开状态。
总括以上的动作,通过控制环79初期的逆转(设定的脉冲数),为使供给辊53旋转一周的供纸触发器挂上,从那里使控制环79沿正方向回转一周期间,供给辊53被驱动回转,供给辊53和控制环79回转一周回到初期位置处,上述控制杆80再次嵌入切口85,离合器成脱开状态,供给辊53在基准位置停止。于是与运送辊14同步,供给辊53旋转一周,供纸动作完成。
上述逆转触发器的脉冲数,使得当通过记录装置10的驱动运送辊用的马达旋转而使供给辊53逆回转时,控制杆80沿控制环79的斜面部86移动,从切口85完全脱离,而向面87、88上移动,并且,以供给辊53与其它部分例如记录纸54等不产生干涉而带来纸位移等坏影响为好。
通过以上的一转弹簧离合器75,就能控制供给辊53确实回转一周。因此,在供纸待机状态中,记录纸54成为被引导进入比设定的初期位置还向供给方向突出的位置,即成为被带入超越分离装置57的位置的状态,可以防止减少向记录装置10内必需的进给量。
即,根据与记录纸54压接的等半径面的设定范围,在供给辊53还没有回转一周的过程中即使供纸完成,在其后控制环79回到初期位置,进而供给辊53的回转停止后,驱动源为了引出记录纸54仍在回转。因此,不会发生因控制环79的回转不够而与控制杆80的系合不确实的问题。于是,控制环79经常被控制在能够返回到初期位置(半圆形或D形截面的切口部与记录纸54不接触地面对着、仅由上述自由回转辊64压接在记录纸54上的位置)。另外,由于这样,即使在发生错位、滑动等供纸失误时,也能确实地再次供纸。
下面,就记录装置10和自动供纸装置50的装卸自如的结合构造作说明。
图14是表示记录装置10的自动供纸装置安装面的后视图;图15是表示自动供纸装置50的装配面(前面)的斜视图;图16是表示记录装置10和自动供纸装置50的结合状态的水平剖面图;图17表示从图16的状态解除锁定后的状态。
首先,在记录装置10的背面,如图14、16和17所示,与压纸卷筒辊14同步回转的上述输出齿轮71被轴支着。一方面,在自动供纸装置50的装配面一侧,如图15~17所示,能向供给辊53(供纸轴52)传递回转力的上述输入齿轮72被轴支着,连接时,通过使这些齿轮71、72啮合,供给辊53的驱动力向自动供纸装置侧传递。
记录装置10内,设有支承压纸卷筒辊14和纸运送马达34等的轴承部的框架部件35,壳体部分安装在该框架部件35上。自动供纸装置50上安装有杆101和可摆动的有顶端钩102的钩部件103,并且在前后方向可按设定量移动,该钩部件103通过拉伸弹簧104向内侧赋势。
一方面,在与记录装置10的上述框架部件35的上述钩102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201,该钩102通过壳体的开口进入,钩102与该开口201的周缘部卡合。如图16和图17所示,该开口201的周缘部上形成圆缘状,以使其与上述钩102的卡合能平滑地进行。
在使图16的钩102卡合的状态下,使拉伸弹簧104伸长(例如1~2mm),由于该弹簧力,自动供纸装置50压接在记录装置10上结合着。通过钩部件103抓住杆101使其回动,如图17所示,锁定被解除,能够使自动供纸装置50从记录装置10脱离。这种结合状态的压接力合计由3处接触面承受。
如图14~16所示,在自动供纸装置50一侧形成有作为接触基准面的第1接触面105和第2、第3接触面106、107。如图所示,上述接触基准面105设于上述输入齿轮72附近。与该接触基准面105相对面的基准接触面202,形成在上述强度高、刚性好的框架部件35上,其位置选定在靠近齿轮71、72的啮合部。另外,赋与连接部压接力的上述钩部件103的作用线,如图所示,是考虑接触面105、106、107的位置,选定在能得到稳定结合的位置。
另外,第2、第3接触面106、107也可以直接与记录装置10的背面接触。并且,自动供纸装置50的装配面上形成有定位销203、204,通过使这些销203、204与在记录装置10的背面形成的定位孔205、206配合,进行自动供纸装置50相对于记录装置10的定位。另外,如图14所示,定位孔205、206中的孔205为长孔。
图18是表示上述纸装载板55和上述纸导向装置65的平面图,图19是沿图18中ⅩⅨ-ⅩⅨ线的剖面图。
在图18和图19中,纸装载板55的纸宽方向设定范围内形成有导向槽111,纸导向装置65的下部形成有能沿上述导向槽111滑动的系合部112。如图19所示,上述系合部112的上面,形成有与纸装载板55的上面相同的面,能将装载记录纸54装载在同一面上。
纸导向装置65的前端部113与上述供给辊53A的凸缘部63(图5和图7)卡合。因此,使该纸导向装置65按照纸宽而移动时,上述供给辊53A以及与其邻接的自由回转辊64也同时能进行位置调节。
下面,用图20~图26说明实施例2。并且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
图20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1是沿图20中ⅩⅪ-ⅩⅪ线的剖面图;图22是图20的平面图。
在供纸轴52的纸进给方向后侧,设有与该供纸轴52平行的支承轴301,该支承轴301的两端在框架51的齿轮箱51A和盖部51C支承着,该支承轴301通常安装成固定状态。在上述支承轴上分别与上述供给辊53A、53B相对应的位置上,回转自如地枢支着与这些供给辊邻接的自由回转辊302A、302B。
一侧的自由回转辊302A与对应的供给辊53A一样,能沿轴301,在纸宽方向移动;另一侧的自由回转辊302B,相对轴301是回转自如的,但是在纸宽方向的一定位置安装着。
图23是上述供纸轴52上的上述供给辊53A以及上述支承轴301上的自由回转辊302A的水平方向剖面图;图24是图23中ⅩⅩⅣ-ⅩⅩⅣ线的剖面图;图25是图23中从ⅩⅩⅤ-ⅩⅩⅤ线看的端面图。
在图23~图25中,供给辊53A以硬质塑料等形成、由嵌合在上述供纸轴52上的轮毂部58以及用粘接剂等固定在该轮毂部外周面的橡胶层59构成。包括上述橡胶层59部分的供给辊周面,如前所述,具有产生进给力的等半径面以及与记录纸54脱离的不等半径面。其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呈用弦切去圆弧一部分的半圆形或D形。
上述轮毂部58通过使在其内径面上形成的轴向凸起60卡合到在供纸轴52上形成的轴向槽61,与供纸轴52成一体回转,同时,在轴向设定范围内可以滑动。上述轮毂部58上设有比供给辊部直径小、且与供纸轴52同心的轴向延伸的圆筒部62,在该圆筒部62上整体形成有与纸导向装置65上下可动地卡合着的圆周槽63。
一方面,在与供纸轴52平行配置的支承轴301上回转自如地轴支着与上述供给辊53A邻接的自由回转辊302A。在该自由回转辊302A上也形成有轴向延伸的轮毂部303,在该轮毂部303上形成有上述纸导向装置65的上下方向缺口304滑动自如地系合着的防止脱开用的圆周槽305。另外,上述纸导向装置65是为了沿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的侧面进行导向,对于该纸装载板55,在纸宽方向可调节位置。
于是,上述供给辊53A和上述自由回转辊302A通过上述纸导向装置65通常以一定的位置关系沿纸宽方向移动。
选定上述自由回转辊302A和302B的位置以及外径,应能形成对于装载的记录纸54来说,上述供给辊53A和53B的供纸面外径(等半径面)离开若干(引回若干),离该供给辊的切口部(不等半径面)更接近(突出些)的周面。上述自由回转辊302以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例如硬质塑料等制造。
另外,纸导向装置65应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对于上述纸装载板55,安装成可以在纸宽方向设定范围内移动(滑动)。纸导向装置65的前端部113与上述供给辊53A的圆周槽63(见图23)卡合,另外,在该纸导向装置65上形成的大致呈垂直方向的切口304,则滑动自如地卡合在上述自由回转辊302A的圆周槽305里,为此,使该纸导向装置65按照纸宽移动时,上述供给辊53A和与其邻接的自由回转辊302A也同时移动,通常可以调整到设定的位置。
图22中右侧的供给辊53B和自由回转辊302B安装在供纸轴52的一定位置,与上面说明的供给辊53A和自由回转辊302A实质上为对称结构。但是,供给辊53B固定在供纸轴52上,自由回转辊302B虽然在支承轴301上能回转自如,但在轴向位置被限定,因此在图示实施例中,它们的圆周槽63以及305被省略,这一部分与轮毂部58以及303相对应的部分被削减。另外,与上述纸导向装置65相当的功能,由框架51的盖部51C的内侧壁面起作用。
并且,使右侧的供给辊53B和自由回转辊302B能调节位置的同时,在右侧还设置纸导向装置65或与此相当的部件,当然能构成左右对称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自动供纸装置中,与实施例1的图3相同,可以安装在记录装置10上。
下面,用图27~图33,说明实施例3。
图27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8是沿图27中ⅩⅩⅧ-ⅩⅩⅧ线的剖视图;图29是图27的平面图。
在图27~图29中,自动供纸装置50的框架51成整体构造,其左侧部分形成齿轮箱部51A,中间部分形成纸装载板支承部51B,右侧部分形成盖部51C。供纸轴52通过纸装载板支承部51B的上方,其两端在齿轮箱部51A和盖部51C回转自如地被轴支着。
在上述供纸轴52上的每一设定间隔的三处,整体形成供给辊53。即,上述供纸轴52以及上述三个供给辊53用塑料注模等一体成形。另外,上述供纸轴52的两端轴支部以外的部分如图所示,呈十字形截面,以保持刚性和轻量化。
在上述框架51的纸装载板支承部51B上,可装载许多张记录纸54的纸装载板55上下方向可以移动地稳定保持着,该纸装载板55通过其与框架51间安装着的压接用弹簧(图2),向上述三个供给辊53被赋势。因此,在上述纸装载板55上装载的记录纸54,依靠上述弹簧56,不断向着上述供给辊53被赋势。
在上述纸装载板55上,与装载的记录纸54的侧边接触,限定其位置的上述纸导向装置65安装成能沿纸宽方向移动。该纸导向装置65,在图示实施例中,与框架51的盖51C的垂直内壁表面66协同作用,引导装载纸54的两侧位置。使用尺寸不同的纸作为记录纸时,或即使是同一尺寸而纵送或横送时,该纸导向装置65可以调节。另外,上述三个供给辊53的位置关系是这样设置的当纵向供纸时,例如使用定型尺寸纸的场合,用图27中右侧的二个供给辊53进行纸54的进给;在横向供纸时,用全部三个辊53进行供纸。
在上述供给辊53的进给方向前方或者与上述纸装载板55的前端邻接的位置上,设置由爬升斜面组成的分离装置57,最上层的记录纸54可爬升到其上。
使用截面包含等半径面和不等半径面、呈半圆形(或D形)的半圆形辊作为上述供给辊53。上述等半径面是与记录纸54压接、使该记录纸进给的周面;上述不等半径面是在供纸待机位置(基准位置或初期位置)的前后所设定的回转范围内,从记录纸脱离的周面。
本实施例,是供给辊53的纸进给方向前侧,在与上述分离装置57邻接的装载板55上的位置,配置着自由回转辊302。即在上述供纸轴52的纸进给方向前侧,与该供纸轴52平行的支承轴301回转自如地被轴支着。和该支承轴301上的各供给辊53所对应的位置(三处)上,整体形成自由回转辊302。
各自由回转辊302的位置及半径是这样选定的即相对于装载的记录纸54,应具有比各供给辊53的上述等半径面离开若干(引回若干)、比上述不等半径面更接近(突出些)的周面。因此上述自由回转辊302在供给辊53的等半径面与装载纸54不接触时,代替该供给辊与纸54接触,使装载的记录纸54上常有压力存在,同时,对于从记录装置侧的引出,几乎不存在阻力(制动)。
上述支承轴301的两端在框架51的齿轮箱部51A和盖部51C回转自如地被轴支着。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承轴301和自由回转辊302也用塑料注模等整体成形,另外支承轴301和供纸轴52一样,除了两端部外,都呈十字形截面,以保持其刚性和谋求轻量化。
并且,上述自由回转辊302配置在供给辊53的前侧,而且在装载板55的前端部。因此,通常处在非常接近分离装置57的位置,可以限制装载的记录纸54的漂起,具有能进一步提高供纸时记录纸54的分离性的效果。
根据场合不同,上述自由回转辊302也可以配置在上述供给辊53的后侧。另外,上述供给辊53和自由回转辊302的配置也可设置成4处以上,如图所示是以3处设置的,例如将明信片和切纸那样的定型纸从纵、横任一方向供纸时,至少也可以用两个辊接触,能防止记录纸54的变形和斜行,能实现稳定的供纸动作。
图30是上述供纸轴52上的上述供给辊53和上述支承轴301上的自由回转辊302的水平方向剖面图;图31是图30中沿ⅩⅩⅪ-ⅩⅩⅪ线的剖视图;图32是从图30中ⅩⅩⅫ-ⅩⅩⅫ线见到的端面图。
在图30~图32中,3个供给辊53与上述供纸轴52一起,用硬质塑料等整体成形,在各供给辊53的外周面(图示例中为等半径面范围),用粘接剂等固定着橡胶层59。上述供给辊53的周面(也包括橡胶层),如前所述,包括产生进给力的等半径面和与记录纸54脱离的不等半径面,其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呈用弦切落一部分圆形的半圆形或D形。
一方面,与上述供纸轴52平行配置的支承轴301与三个自由回转辊302一起,用硬质塑料等(最好是摩擦系数小的材料)整体成形。该支承轴301的两端部回转自如地轴支在框架51上。因此,三个自由回转辊302与支承轴301一起,成为一体自由回转。
上述各自由回转辊302的位置和外径是这样选定的即相对于装载的记录纸54,应具有比上述供给辊53的供纸面外径(等半径面)要离开若干(低),比该供给辊的切口部(不等半径面)接近一些(高)的周面(和记录纸54的接触部)。因此,上述自由回转辊302在供给辊53的等半径面与记录纸54不接触时,可代替供给辊53与记录纸接触。
一方面,上述纸导向装置65是为了引导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的侧面的,参照图18和图19如后所述,可安装成能相对于上述纸装载板55,在纸宽方向设定范围内移动(滑动)。
另外,上述纸导向装置65由于能相对供给辊53和自由回转辊302移动(图示例中是上下方向),因此,被设置在与这些供给辊53和自由回转辊302不接触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纸导向装置65仅设在左侧,由框架51的盖部51C的内侧壁面起相当于右侧纸导向装置的功能。
但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左右两侧配置可调节位置的纸导向装置。
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自由回转辊302配置在供给辊53的后侧的结构,虽然在防止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漂起的压纸效果方面很好。可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将自由回转辊302配置在供给辊53的前侧的结构,通常由于在十分接近分离装置57的位置规制装载的记录纸54的漂起,所以具有能使供纸开始时的记录纸54的分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例的自动供纸装置中,也能够如实施例1的图3一样,安装在记录装置10上。
图3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实施例4的正视图;图35是沿图34中ⅩⅩⅩⅤ-ⅩⅩⅩⅤ线的剖视图;图36是图34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代替实施例2中的自由由回转辊302、设有可与上述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接触的导向部件311。供给辊53固定地配置在纸宽方向的设定的三个地方。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各供给辊53相对。能传递回转驱动力的、轴支着的供纸轴52,在回转方向和轴向都不能作相对移动地被固定着。
上述导向部件311在各供给辊53的纸宽方向附近位置,呈大致垂直的板状。另外,各导向部件311与自动供纸装置50的框架51形成整体,在图示实例中,为了连接齿轮箱部51A和盖部51C,在它们间形成了支板312,各导向部件311就是从支板312向后方延伸整体形成的。
并且,供给辊53的轴(供纸轴)52处于贯通各导向部件311的位置,因此,在各导向部件311上形成有开口313(图35),以使供纸轴52穿过。上述各导向部件311具有比上述各供给辊53的等半径面(与记录纸54接触、进给的周面)低若干(离开记录纸54)、比不等半径面(半圆部)高(向记录纸54侧突出)的、与上述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可接触的形状尺寸。
进一步说,由于供给辊53和导向部件311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纸导向装置65和这些部件背离,该纸导向装置65安装成能在纸装载板55上单独地沿纸宽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在上面这一点上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其它部分实质上具有相同构造,各对应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它们的详细说明省略。
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相比,可以省略自由回转辊302和其支承轴,另外,与此对应的导向部件311可与框架51整体成形,因此,可以获得供纸装置的小型轻量化以及降低成本。
另外,上述供给辊53和导向部件311的配置也可以设为4处以上,如图所示是配置3处,那么譬如使明信片或切纸那样的定型纸不管从纵向还是横向供纸时,都能够至少使二个辊压接,能够防止记录纸54的变形和斜行,能够进行稳定的供纸动作。
图3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实施例5的正视图;图38是沿图37中ⅩⅩⅩⅧ-ⅩⅩⅩⅧ线的剖视图;图39是图37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4中的大致呈垂直板状的导向部件311,变更为匙状或下方为突出弧状的截面形状的设定宽度(图示实施例中为供纸宽度的全宽)的平板状的导向部件。
在图示实施例中,在该导向部件311的供给辊53的领域,形成有开口314。
供给辊53与实施例3一样,固定设置在供纸轴52的纸宽方向的3个地方。即,三个供给辊53分别被固定,相对于能传递回转驱动力的、轴支着的供纸轴52,在回转方向和轴向都不能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的各导向部件311,如图所示,在与各供给辊53大致上相同的供纸方向位置呈可压接到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上的形状。各导向部件311的下方弯曲部具有比上述各供给辊53的等半径面(与记录纸54压接、进给的周面)稍低、比不等半径面(半圆部)高、与上述纸装载板55上的记录纸54可接触的形状尺寸。
另外,各导向部件311与自动供纸装置50的框架51整体形成,在图示实施例中,支板312连接在齿轮箱部51A和盖部51C之间形成,各导向部件从该支板向后方延伸一体形成。
本实施例在上面所述方面与前面所述各实施例不同,其它部分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对应部分分别用同一符号表示,详细说明省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全部供给辊53和导向部件311的位置固定,因此纸导向装置65和这些部件背离,该纸导向装置65安装成能单独地沿纸宽方向在纸装载板55上移动。
另外,上述供给辊53和导向部件311的配置虽然也可以设置4个以上,但是若如图所示,设置3个,则将例如明信片和切纸那样的定型纸不管从纵向或横向供纸时,至少能使2个辊压接,能防止记录纸54的变形和斜行,进行稳定地供纸动作。
若根据以上说明的各实施例,在基准位置解除供给辊53和装载的记录纸54的压接的同时,在该基准位置,压住记录纸的自由回转辊302或导向部件311,设在与供纸轴52不同的另一个支承轴301上或单独设置。为此,在该基准位置时对供纸轴52的负荷(压接力等)会消失,能使通过弹簧离合器等驱动该供纸轴52回转时的驱动效率提高,进而,作为驱动源的马达的小型化、节约消费电力、由于结构简单化而引起的轻量小型化以及成本降低成为可能。
进一步说,由于纸导向装置65采用不与供给辊53等卡合,能单独地调节位置的结构,因此,可以使加在该纸导向装置65的滑动机构上的负荷(力)消失,使得每当操作该纸导向装置65时,对记录纸侧缘接触力的跳动消失,能以一定的力引导记录纸,因此能得到可以确实防止供纸时记录纸54的斜行和变形的自动供纸装置。
图4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将可接触、脱离、能摆动自如的供纸辊,设置在装载的纸的上面,代替上述各实施例中表示的半圆辊。即,供纸辊53C回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轴52A上,轴52A通过杆52C,以轴53B为支点摆动自如地设置着。另外,供纸辊53C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传递装置,被传递回转。
根据这种结构,若供纸辊53C送出记录纸54旋转一周,如虚线所示,从记录纸54的上面脱离的位置摆动。这时,自由辊302A与记录纸54的上面接触,因为将最上面的记录纸维持在与斜面57相对应的位置,所以能确实一张张地分离供给记录纸54。
下面,用图41就将另一种自动供纸装置400连接到记录装置10上的情况作说明。
自动供纸装置400由收纳记录纸402的供纸箱部401、和从供纸箱部401将记录纸402供给记录装置10的供纸部403组成。供纸箱部401包括装载记录纸402的压板404、将压板404向供纸部403方向赋势的弹簧405、能推压记录纸402的前端两角部的分离爪406。供纸部403设有半圆形的供纸辊407和进给辅助辊408。
这种自动供纸装置400和记录装置10的连接,用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做法进行。另外,供纸辊407和进给辅助辊408的驱动与前述实施例同样,从记录装置侧通过没有图示的齿轮组被传递。
根据这种结构,供纸辊407回转,记录纸402从供纸箱部401被送出,这时,通过分离爪406,记录纸402被一张张分离。被分离的记录纸402通过进给辅助辊408送向记录装置10。其后的记录动作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前述实施例的自动供纸装置50能适合供给厚记录纸和结实的记录纸;上述自动供纸装置400适合通常使用的记录纸的供给。
下面,就适合作上述记录装置10的喷墨记录方式作说明。
喷墨记录方式包括用于将记录用的墨液作为飞翔液滴使其排出喷射的液体排出口、与该排出口连通的液体流路、以及设在该液体流路的局部、为了使流路内墨液飞翔的提供排出能的排出能发生装置。并且根据图象信号,驱动上述排出能发生装置,排出墨液滴,记录图象。
作为上述排出能发生装置有使用电气机械变换体等例如压电元件的压力能发生装置的方法,使用将激光等电磁波照射在墨液上,使其吸收发热、在发热作用下,使墨排出的电磁能发生装置的方法,或者使用通过电热变换体加热墨液、使墨排出的热能发生装置的方法。其中,使用通过电热变换体的热能发生装置。使墨排出的方式,由于能高密度地配列液体排出口,因此能得到高析像度的记录,而且,能使记录头小型化,因此是很合适的。
下面具体说明喷墨记录方式之一的串行型的喷墨记录方式。
图42是构成记录装置的记录头501的分解结构说明图;图43(a)~(g)是气泡喷射记录原理的说明图。其有代表性的结构和原理,在已由U.S.No.4723129号、U.S.No.4740796号公开。
在图42中,501a是加热板,在硅基板上电热变换体(排出热)501b、和向其供给电力的铝等的电极501c被成膜配置着。对于该加热板501a,由粘接有为了隔开记录用液体的液路(喷管)501d用的隔墙的顶板501e而构成。并且在装置的设定位置可交换地安装着墨盒,以便向上述记录头501提供墨水。
从上述墨盒通过导管供给的墨水,从设于顶板501e的供给口501f充填到记录头501内的共通液室501g,从该共通液室501g导向给各喷管501d内。在这些喷管501d上形成有排墨口501h,并且上述排出口501h与上述记录头501的记录纸相对,沿纸运送方向以设定间距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记录头501搭载在可往复移动的滑架上,与滑架移动同步,从上述记录头501使墨水排出、飞翔,进行记录。
这里,参照图43(a)~(g)说明喷墨记录方式中的墨水飞翔原理。
在常态下,如图43(a)所示,充填在喷管501d内的墨水502在排出口面的表面张力与外压平衡。以这种状态使墨水502飞翔时,在喷管501d内的电热变换体501b通电,该喷管501d内的墨水超越核状汽化,发生急剧的温度上升。于是,如图43(b)所示,与电热变换体501b邻接的墨水被加热产生微小气泡(起泡),该加热部分的墨水气化,产生膜状汽化,如图43(c)所示,上述气泡503迅速成长。
如图43(d)所示,上述气泡503成长为最大时,墨液滴就从喷管501d内的排出口被压出。于是往电热变换501b的通电一结束,如图43(e)所示,成长的气泡503由于喷管501d内的墨水502而冷却、收缩,通过该气泡的成长、收缩,墨液滴从排出口飞翔。进而如图43(f)所示,墨水接触电热变换体501b,急剧地被冷却,则气泡503消失或者收缩成几乎能忽略程度的体积。并且,上述气泡503一收缩,就如图43(g)所示,在喷管501d内由于毛细现象从共通液室501g供给墨水,为以后通电时备用。因此,使滑架往复移动同时,与该移动同步,根据图象信号往上述电热变换体501b通电,将图象记录在记录纸上。
另外,在上述喷墨记录方式中,最好将回复装置设于滑架移动范围端部。上述回复装置通过在非记录时等复盖上述记录头501的墨水排出面,具有防止记录头501的排出口附近的墨水的干燥和与此伴随的固化的机能。并且,将泵连接到该回复装置上,为了除去或预防墨水排出不良,最好驱动泵,由于其吸力,从排出口吸引墨水,进行回复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供纸装置,其包括装载收纳许多张纸的纸装载装置;与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的最上面可接触、可脱离地设置着的、与该纸接触、进给的回转供给装置;将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向上述回转供给装置赋势的赋势装置;包括设在上述回转供给装置的纸供给方向下游侧的斜面,使从上述纸装载装置供给的纸碰上上述斜面,仅将一张送向下游侧的分离装置;上述回转供给装置从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离开时,与上述纸的最上面接触,反抗上述赋势装置的赋势力,将最上面的纸维持在与上述斜面相对应的位置的隔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装置是回转自如的自由辊。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供给装置,由外周面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面的供给辊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装置是回转自如地设在上述供给辊的驱动轴上的自由辊,该自由辊的外径设定为比上述供给辊的外径小,比上述切口面的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装置是回转自如地设于与上述供给辊的驱动轴平行配置的轴上的自由辊,当上述供给辊的外周面与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相对时,该自由辊与该纸不接触,当上述供给辊的切口面与上述纸相对时,自由辊与上述纸的最上面接触,将最上面纸维持在与上述斜面相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由辊与支承该自由辊的轴形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上述供给辊安装在驱动轴上,至少一个供给辊在该驱动轴的轴向移动自如。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装载装置上设置有规制装载的纸的宽度方向位置的纸导向装置,可根据纸的尺寸移动自如,该纸导向装置与上述移动自如的供给辊连动。
9.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辊与上述驱动轴安装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辊以设定的间隔设在3处,供给小尺寸纸时,使用二个辊;供给大尺寸纸时,使用3个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装置是当上述回转供给装置从上述纸装载装置上装载的纸离开时,与上述纸的最上面接触的导向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自动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件中的与纸接触部分,形成为与纸的摩擦小的形状。
13.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包括装载收纳许多纸的纸装载装置;与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的最上面可以接触、脱离地设置着的、与该纸接触时进行供纸的回转供给装置;将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向上述回转供给装置赋势的赋势装置;由设在上述回转供给装置的纸供给方向下游侧的斜面构成、使从上述纸装载装置供给的纸碰上上述斜面,仅将一张送向下游侧的分离装置;上述回转供给装置从装载在上述纸装载装置上的纸离开时,与上述纸的最上面接触、反抗上述赋势装置的赋势力,将最上面的纸维持在与上述斜面相对应位置的隔离装置;将图象记录在通过上述分离装置的一张张分离的纸上的图象记录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以水平状态将图像记录在由上述分离装置一张张分离、向水平方向送出的纸上,具有向水平方向送出的水平直线运送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纸装载装置、回转供给装置、赋势装置、分离装置以及隔离装置的供纸单元和包括上述图像记录装置的图像记录单元,通过装卸手段是可装卸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记录单元以纵向相对水平面为垂直竖置状态配置,上述供纸单元从水平方向在上述图像记录单元上装卸。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供纸单元安装到上述图像记录单元上时,其具有用于将来自上述图像记录装置的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供纸单元的回转供给装置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具有用于将图像记录在由供纸单元送出的纸上的直线运送通路以及用于将图像记录在从设置于上述图像记录单元的纸插入口插入的纸上的U字形运送通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直线运送通路的纸排出口和上述U字形运送通路的纸排出口是同一出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插入口和上述送出口的配装,使得纸插入和纸排出,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从相同侧就能进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采用排出墨水记录图像的喷墨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采用通过在电热变换体中通电、通过超越因上述电热变换体而产生的膜状汽化的加热而产生的气泡的成长,将墨水从排出口排出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供纸装置,其包括用于装载许多纸的纸装载装置;与纸接触以便使其送进的回转送纸装置,使装载的纸向回转送纸装置赋势的赋势装置;包含设在纸送进方向下游侧的斜面,使由纸装载装置送出的纸碰上该斜面,仅将一张纸送向下游侧的分离装置;以及当回转送进装置与装载装置中纸离开时,与最上面纸接触、与赋势装置的赋势力相抗、使最上面纸保持在与斜面对应位置的隔离装置。
文档编号B65H3/00GK1054751SQ9110148
公开日1991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12日
发明者清原武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