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及其筒管位置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20698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绕机及其筒管位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卷绕机及其筒管位置的控制方法。
如图7和图8所示,以前的纱线卷绕机具有插着多个筒管(纸管)1的两根并行的筒管座2、3,用主轴马达4、5使它们分别高速回转。筒管座2、3由支承构件6和轴承筒7,以固定在卷绕机本体8上的轴9为中心,能回转移动地被支承着。回转移动用的马达13通过链轮10、11和链子12与轴承筒7连接着。
而且,上位的筒管1a,把从纺纱机(图中没表示)纺出的纱线Y,经横向复动程装置14后加以卷绕,当满管时,由回转驱动用的马达13的驱动,上下位置被交换,转到下位的满管纱的筒管1a进行落纱,同时转到上位的筒管1b挂上纱线后,继续进行卷绕。而卷绕的回转控制是通过检测出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在筒管(纱线层16)上回转的接触罗拉15的转数,由操纵杆(图中没表示)反馈控制主轴马达4、5来进行的。
但是,由于满管纱的筒管1a是与待机的空筒管1b保持180度的相位回转移动,在这移动过程中,尤其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转过1/4圈时,纱线层16的周面在横向上形成较大超出的状态。因此,存在纱线卷绕机的安装间距必需比卷绕中所要求的宽度(卷绕机的实际宽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筒管交替时,纱线层不超出卷绕机横向宽度的纱线卷绕机及其筒管位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机,设有筒管座保持机构,这种筒管保持机构是在满管时交换筒管和卷绕纺出的纱线时,能使多个筒管分别独立地在规定通路上适当地移动,同时能把它们的筒管座保持住。上述的规定通路最好是以一点为中心的圆形轨道。筒管座保持机构具有与各个筒管相对应的独立的驱动机构,或者与各个筒管相对应地使它们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有上述结构的纱线卷绕机的筒管位置的控制方法是使直径增大的卷绕侧筒管的纱线层的周面不超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基准线,让这筒管座沿规定的通路移动,而且使另一边待机侧的筒管位于与卷绕侧筒管不接触的位置上。上述规定的通路是以一点为中心的圆形轨道,基准线最好是通过圆形轨道的最下端位置的满管纱的外周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线。卷绕侧筒管的开始卷绕位置是相对于卷绕结束位置在90度以内的位置。
用上述的结构,各个筒管能自由地改变相互间的相位的移动,进行满管时的筒管交替和纺出的纱线卷绕。移动的通路是圆形的轨道,以一点为中心,相互地移动。
用上述的方法,卷绕侧的筒管则根据筒管卷径的增大,从开始卷绕的位置向内侧移动,成为满管后到达落纱位置。待机侧的筒管则与其并行地、与卷取侧筒管纱线层不接触地从落纱位置移动到开始卷绕的位置。
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能得到下述优良的效果。
(1)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结构,对卷绕过程和筒管交替时,卷绕侧的筒管和待机侧筒管的相对位置能任意地设定,因而能使满管纱的筒管不从卷绕机本体突出。尤其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能使筒管座保持机构的结构简单化。
(2)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能使卷绕侧筒管的纱层不超出卷绕机宽度方向的尺寸,能缩小安装间距,减少设置的空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纺丝卷绕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取得的断面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的筒管位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a)是满管时的正面图,(b)是表示使接触罗拉上升后的状态的正面图,(c)是表示落纱后的状态的正面图,(d)是表示开始卷绕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保持机构的回转驱动系统的一个例子的侧断面图,图6是表示保持机构的回转驱动系统的另一个例子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以前的纱线卷绕机的正面图,图8是图7的侧面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的一个实施例,这个纱线卷绕机做成有两根并行的筒管座21、22,并设有使它们适当地移动用的筒管座保持机构23。在筒管座21、22上插着多个筒管24、25,由主轴马达26回转驱动;从纺纱机垂下的纱Y被卷绕在图1中位于右侧的筒管24上。接触罗拉27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这卷取侧筒管24接触地回转,在用轴支承着这个接触罗拉27的升降盒28上设有往复动程装置29和纱线导引器30。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机构23由相互重叠而接近的二张大小相同的圆盘31、32和连接构件33、34构成,上述的连接构件是设置在圆盘31、32上所固定的筒管座21和主轴马达26之间的。圆盘31、32通过轴承38嵌合在支承在圆环状的支撑架36、37上,而支撑架36、37是安装在卷绕机本体35上的。圆盘31、32以共同的一点C为中心,各自能自由回转。而且,在圆盘31、32上还形成开口39、40,它是供安装在另一侧的圆盘32、31上的连接构件34、33是通过用的。开口39、40是在与连接构件安装位置相反的一侧上,被形成中心角大约是180度范围的扇形,因此,如图中的处于上位的连接构件34相对于另一侧处于下位的连接构件33能在相对角度的是90度到270度的范围内移动。
连接构件33、34分成使筒管座21、22与圆盘31、32连接的前块41、42;和使主轴马达26与圆盘31、32连接的后块43、44;供主轴马达26的输出轴45和筒管座21的回转轴46插通用的轴孔47被形成同轴状的。输出轴45和回转轴46在轴孔47内,由联轴节48连接着。此外,在连接构件33、34的前部端面上,隔开适当间隔地形成螺栓孔49,它是用来把筒管座21,22的凸缘加以螺栓固紧的。还在支撑架36的外周缘处形成多个用螺栓紧固到卷绕机本体35上用的螺栓孔50。
下面,对本发明的纺纱卷绕机的筒管位置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把它作为上述结构的作用。
如图1所示,满管的筒管24a处在落纱的位置(P1)是在卷绕机本体35宽度方向的中心,而且定为回转移动通路的圆轨道51的最下端。而正式开始卷绕纱线Y的位置(P2)定为从落纱位置(P1)开始,反时针转过约55度的位置。这个开始卷绕的位置(P2)相当于与筒管24接触地回转的接触罗位27的下限位置。另一方面,待机侧的筒管25在只从落纱位置(P1)顺时针转过约95度的位置(P3)就开始处在待机状态。因此,从卷绕侧的筒管24开始计算,则是顺时针转约150度。
在卷绕时,由主轴马达26的回转使处于卷绕侧的筒管座21回转,它的筒管24把经过往复动程装置29和接触罗拉27垂下的纺出纱线Y卷绕起来。由设置在另一体上的操纵杆(图中没表示)控制主轴马达26的回转。把接触罗拉27的回转信号输入到操纵杆,根据设定的程序将其控制成按规定的圆周速度和筒管交叉夹角。随着卷径增大,使卷绕侧筒管24的筒管座21渐渐地顺时针回转移动,纱层16的外周端被维持成位于比卷绕机本体35侧面还内侧上。换句话说,在卷绕机本体35内,使卷绕侧筒管24不超出上下延伸的基准线L,使筒管座移动到落纱位置(P1)。可以使卷绕侧的筒管座21连续地移动,也可以使其分阶段地移动。另外,随着卷径增大,使升降盒28上升,使待机侧的筒管22从开始待机位置(P3)分阶段地、或者一下子移动到最终待机位置(P4)。这个最终待机位置(P4)是和落纱位置(P1)上的满管纱的纱层16a不接触的位置,而且是与上升中的升降盒(28)不接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是定为从开始待机位置(P3)顺时针转约40度,从落纱位置(P1)顺时针的转过135度的位置上进行待机。
如图4所示,当卷绕侧的筒管24在落纱位置(P1)成为满管时(a),使它的主轴马达26停止回转,同时使升降盒28上的升到上限位置(b)。而且使待机侧的筒管25单独地顺时针方向回转移动的75度,使其到接触罗拉27的位置,进行挂纱,同时用落纱台车(图中没表示)等对下方的筒管24进行落纱(c)。当落纱结束,使升降盒28一下子下降到下限位置,同时使新成为卷绕侧的筒管的筒管25回转移动约95度,在开始卷绕位置(P2)正式开始卷绕(d)。与此同时,或者在这前后,使成为空筒管的筒管24回转移动到开始待机位置(P3)。
这样,由于配设了使两根筒管24、25在圆轨道51上分别独自地移动用的筒管保持机构23,使卷绕侧筒管24从开始卷绕位置(P2)渐渐朝下边而且朝里侧移动,使待机侧筒管25与卷绕侧筒管24及升降盒28不接触地回转移动,因而从纱线开始卷绕位置到落纱的过程中,纱层16不会从卷绕机本体35的宽度方向突出,能使安装间距缩小。即,能减少纺纱系统中的设置空间。而且构成实际安装间距的卷绕机本体35的宽度也可取成比满纱管的纱层16a的直径稍微大一点的程度。
又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把筒管座21、22移动的通路作成共同的圆轨道,因而还能使筒管保持机构23的结构相当简单。
由于把开始卷绕位置(P2)定在离落纱位置(P1)大约在90度相对位置的稍稍下方一点(即在90度以内的位置),能把接触罗拉27与纱层16相接触的点保持在筒管的上端附近,因而能把接触压力维持在大约一定的范围内。即,也可考虑从接触罗拉27的上限位置(图4的(c)所示的位置)开始卷绕,接着使其逐渐地下降,但这样的话,可以预想到,除了使移动通路变成较复杂外,接触罗拉27的相对于筒管24的位置也有较大的变化,容易产生接触压力不均匀。此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只使升降盒28在卷绕过程中,单纯地从下限位置上升就可以,因此使它的升降控制也变得较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筒管座保持机构23的回转驱动系统省略了,但可使其在各个圆盘31、32或连接构件33、34上设置轴承部分和回转移动用的马达。例如图5所示,可在实际构成回转轴心的轴61上,通过轴承64、65设置双重的管子62、63,分别把内管62的前端固定在前侧的圆盘31上,把外管63的前端与后侧的圆盘32固定。而且在内外管62、63的另一端安装上链轮66、67,使它们分别通过链子68、69与二台回转移动用的马达70、71的链轮72、73相连接。用这种结构就能通过对各个回转移动用的马达70、71的驱动控制,任意地使各个筒管座21、22回转移动。这种回转移动的控制可采用例如根据接触罗拉27的转数,计测推算出筒管直径,然后根据对卷径和筒管位置的关系进行设定的程序,决定回转的时间和回转移动量。
还可以如图6所示地,用图5所示的管子和回转移动用的马达,只使一边的圆盘31回转移动,在一边的圆盘31和另一边的连接构件34之间设置传动装置81作为另一边的回转驱动机构。即,由于两个筒管座21、22以形成180度的相位的位置为中心,在各自的两侧约45度范围内移动,因而通过使传动装置81适当伸缩,就能得到规定的筒管位置。由于用这种结构,用一个回转移动用的马达就够了,因此能使整体结构简单。
此外,还可把横移三角用作往复动程装置,也可采用使旋转的杆与纱线接合地进行横动的浆叶式往复动程装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把筒管座做成两根的,也可做成两根以上的结构。上述实施例表示本发明适用于锭子传动式的纺纱机,当然,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摩擦传动式的纺纱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它设有筒管座保持机构,这种筒管座保持机构是在满管纱时交换筒管和卷绕纺出的纱线时,能使多个筒管分别独立地在规定的通路上适当移动、同时能将它们的筒管座保持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规定通路是以一点为中心的圆形轨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筒管座保持机构设有与各个筒管相对应的独立的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筒管座保持机构设有与各个筒管相对应地使其移动的驱动机构。
5.一种纱线卷绕机的筒管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直径增大的卷绕侧的筒管的纱线层的周面不超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基准线、使该筒管座沿规定的通路移动,而且使另一边待机侧的筒管位于与卷绕侧的筒管不接触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的筒管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规定通路是以一点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述的基准线是通过圆形轨道最下端位置的满管纱的外周线、沿上下延伸的线。
7.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纱线卷绕机的筒管位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侧的筒管的开始卷绕位置是相对于卷绕结束位置,在90度以内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筒管交替等场合下,不使满管纱的纱层在卷绕机宽度方向突出的纱线卷绕机。它具有筒管座保持机构,这是在满管纱时交换筒管和卷绕纺出的纱线时,能使筒管分别独立地在规定通路上适当移动,同时能将它们的筒管座保持住的机构。
文档编号B65H54/40GK1112513SQ9510222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4日
发明者中川理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