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45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压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物料的工具,特别是拉压钳,是各油田将电缆捆绑在潜油泵上的必备工具。
以往各油田用钢带将电缆捆绑在潜油泵上是靠手工操作,没有专用工具,费工费力,稍不注意质量还难以保证,近年来由进口的专用工具来完成,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使用寿命太短,一般只能用到三口井就得报废。所以如此,是因其结构设计及其工艺条件不尽合理所致,基于上述原因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拉、压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上下夹头、齿条、齿轮、壳体、操纵杆以及手柄构成的拉钳和由上下压板、手柄、上下钳爪构成的压钳组成,其所述的壳体内与齿轮对应并排设置两个棘爪,其中一个嵌入齿间,另一个搭在齿上,具有后倾角的卡爪套装于棘轴端,通过旋力簧定位;其一端设有旋力簧的拨爪装于操纵杆下部,尖端伸入齿间;所述的压钳头部内的顶块于上下钳爪之间通过其上的椭圆孔,装于钳爪轴上,自由端与装于穿钉上的限位块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结构设计合理、改进了工艺处理条件,并经试用证明其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成本远低于进口产品,不仅取代进口,而且产品使用范围也可用于管、棒材的捆绑。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K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下夹头2固装于齿条5的前端,上夹头1通过夹头轴4装于下夹头2上,调节螺钉3装于下夹头体上,并伸向上夹头1的上方,齿条5的尾端穿过壳体6的行走腔,齿轮9装于操纵杆11前端后一起伸进壳体6内,通过齿轮轴13装在壳体6上,并与齿条5相啮合,棘爪8与棘爪15和齿轮9对应并排设于壳体6内,其中棘爪15嵌入齿间,棘爪8搭于齿上,回位簧7装于棘爪8、15的尾端,具有后倾角的卡爪17套装于棘爪轴16的一端,通过旋力簧定位;一端设有旋力簧14、半圆截面的拨爪10装于操纵杆11的下部,尖端伸入齿间,手柄12装于壳体6的尾端;所述的压钳的钳头部分,左右钳爪轴26、32上自下而上顺次套装有下压板25、左右下钳爪27、顶块18、左右上钳爪31、19、和上压板20,限位块22自上下压板20、25之间,沿滑道推进,穿钉21穿过下压板25、限位块22、上压板20及上下锁片的孔,上下钳爪19、31,27之间通过其上具有隔片35的穿销28、33相连以驱动顶块18压下或收回,手柄24、23通过把手销轴30铰接在一起,各自的肩部通过联接销轴29、34分别与左、右上下钳爪19、31,27的尾部铰接;所述的顶块18上沿轴向开有供前后移动的椭圆孔,套装于钳爪轴26、32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以往的相同。
权利要求一种拉压钳,是由上下夹头1、2、齿条5、齿轮9、壳体6、操纵杆11以及手柄12构成的拉钳和由上、下压板20、25、手柄24、23、上下钳爪19、31,27构成的压钳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6内与齿轮9对应并排设置两个棘爪8、15,其中一个嵌入齿间,另一个搭在齿上,具有后倾角的卡爪1套装于棘爪轴16端,通过旋力簧定位;其一端设有旋力簧14的拨爪10装于操纵杆11下部,尖端伸入齿间;所述的压钳头部内的顶块18于上下钳爪19、31、27之间,通过其上的椭圆孔,装于钳爪轴26、32上,自由端与装于穿钉21上的限位块22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物料的工具拉压钳,是由拉钳与压钳组成。其所述拉钳的壳体内与齿轮对应并排设置两个棘爪,其中一个嵌入齿间,另一个搭在齿上,卡爪套装于棘爪轴端,通过旋力簧定位,其一端设有旋力簧的拨爪装于操纵杆下部,尖端伸入齿间;所述的压钳头部内的顶块,于上下钳爪之间通过其上的椭圆孔,装于钳爪轴上,自由端与装于穿钉上的限位块相对应。其具有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取代进口等优点。
文档编号B65B13/20GK2275554SQ9623894
公开日1998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31日
发明者赵实吾, 肖文刚 申请人:赵实吾, 肖文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