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浆夹层模塑快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47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纸浆夹层模塑快餐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就餐用具。
目前,国内外解决塑料餐具导致“白色污染”的主要办法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和以纸代塑。
纸板冲压成型快具是较早的一类。国内以进口的包装白板纸为原料,用类似于食品饭盒加工的冲压工艺成型,称之为纸板餐盒。由于原料进价昂贵,单个成本往往超过五角钱,销售价格往往超过六角钱,故很难推广。目前甚为流行的纸浆模塑成型餐具,其成本仍然较高,大规模推广仍有一定的困难。
国内有关纸浆模塑快餐具的的专利申请,一类是涉及餐具的外形或形状,不涉及内部结构和原料,另一类则涉及快餐具的制造方法。国外有关纸浆模塑容器或包物件的专利,有将禾草植物纤维粉碎掺配淀粉模压成可以丢弃的碗和碟,有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层容器的模塑工艺,如US4132951,Merges在专利中描述内外层结构,内层为防水可分散的聚烯类纤维,外层为纤维素类纤维掺配聚烯类纤维的混合层。综上所述,国内外现有技术关于纸浆模塑的快餐具的共同特点是由一种纸浆形成整层或多个次层,或者由多种相似纸浆混合而形成整层或多个次层。各相邻层的配料和助剂基本相似,几乎成均匀的分布。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不但不能发挥优势,而且成本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夹层结构的新的快餐盒。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快餐盒的特点是不论餐具的外形和内外表面如何,其材料的截面由内、中、外三个主层构成具有夹层的结构。主层内各次层不一定是由单独的工序形成,一般是在成型工艺过程中,纤维滤水沉积而形成的浆层。主层与主层之间的过渡层叫界面层,它一般是在工艺过程中交换配料或助剂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相邻主层复合时,配料或助剂相互交织或渗透而成。一般情况下,只有上述三个主层,特殊情况下,可单独设置界面层的成型工艺。餐盒的另一特点是分布在相邻主层的纸浆或助剂是不相同的,内外层纸浆质量比中间层的好,中间层可以掺配较差的纸浆,而且内外层所用的防水防油剂的用量大一些,中间层的防水防油助剂的用量小一些,甚至在中间层可以不用防水防油助剂。内外主层的材料结构是相同的,在有特殊要求时,内、外主层的材料也可以不同。


附图1快餐盒外形;附图2快餐盒A-A剖面附图3快餐盒A-A剖面,B部位图;附图4快餐盒A-A剖面,C部位图。
图中1-内夹层2-中夹层3-外夹层4-4’-虚线外为可截边角面
5-快餐盒底6-快餐盒盖餐盒A-A剖面的B部位图可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快餐盒材料是由内、中、外三个主层组成的夹层构成的,其中,内、外两个主层的材料是相同的,餐盒A-A剖面的C部位图可以说明餐盒的边缘结构,由内、外、中三个主层组成主干,由外层或者内层作延伸并包裹边缘,或内、外层作延伸重叠粘贴。在4-4’虚线处则为可切截的断面处,表示餐盒边缘可以是截面状,内外层边缘处不相连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这种快餐盒结构也适用也适用于其它就餐用具如碗、盘、碟等,也适用于其它类型和其它用途的纸浆模塑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盒,由于采用内、中、外三个主层的夹层结构,三个主层之间纸浆和助剂是不相同的。内、外层纸浆质量好一些,中间层防水助剂用量少一些,或掺配较差的防水助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层的优势,达到改善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快餐盒外部尺寸为长15~25cm,宽8~15cm,高4~8cm,按照附图所示要点制作,盒体材料由纸浆夹层构成,分为内、中、外三个主层构成夹层,内外层共同组成盒的边缘光滑圆角形,中间层不用防水助剂。
权利要求1.一种纸浆夹层模塑快餐盒,由餐盒底(5),餐盒盖(6)构成,其特征在于构成餐盒的材料由内、外、中三个主层构成夹层内主层(1)、中主层(2)、外主层(3),餐盒的边缘剖面(A-A)的部位(C)由外层或者内层作延伸包裹边缘,或者由内层和外层作延伸重叠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餐盒的边缘可以是剖面(A-A)部位(C),虚线(4-4’)部位所示的截面结构,内、外层边缘处不相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餐盒的内、外两层材料结构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其特征在于由三个主层构成夹层的结构材料可以制造其它就餐用具和其它类型用途的纸浆模塑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模塑纸浆餐具。为解决“白色污染”而提出的可降解餐盒有纸板餐具和纸浆模塑餐具,但都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用于纸浆模塑快餐具的材料多是纸浆形成整层或多个次层,各层之间配料基本相同,而不能发挥材料结构的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夹层的纸浆模塑快餐盒,它由内、中、外三个主层构成夹层,内、外层可以用质量较好的纸浆和助剂,而中间层可以用较差的纸浆和助剂,甚至可以不用助剂。这样可以发挥材料结构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的销售量。
文档编号B65D81/00GK2330604SQ9724606
公开日1999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日
发明者欧义芳, 陈家楠, 谌凡更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