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管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272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管状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状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闭严密且开启方便快速的储液管状容器。
人们在治疗一般外伤时,常使用棉花棒蘸附被装填于药瓶内的各种药液,再将之涂敷于伤口处。此种治疗方式有多种缺点,例如必须准备很多种类的药瓶,储存和携带均甚为不便。尤其是外出旅行时,携带种类繁多且体积不小的各种药瓶,更属困难。另外,各种大包装的药瓶经常开闭而与空气及外物(例如棉花棒)接触,内装药品易于变质、带菌,因而产生足以影响用药安全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香水、饮料及调味品等等,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困扰。例如存放容器的体积太大而不易携带;取出不便且必须备有汤匙或勺子等取出器具,容器内的液体经常与空气接触而导致蒸发、浓度变高或者干涸、变质、被污染等等。不但不卫生,且使用也很不方便,凡此种种,皆有待加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封闭严密并可方便快速开启的多功能管状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管和外管构成一种多功能管状容器。内管为中空管状体,用于储存药剂、饮料等各种液体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部;外管套置于内管的外周并可沿内管往复移动,其端部至少设置有一个与内管开口端部互相配合的封闭元件和一个缠绕包覆于外管外端部的被覆物。通常状况下,封闭元件严密封闭内管开口端部;操作外管外移时,可使内管开口端部开启,内管中储存的液体即可由开启的内管开口端部流出并被吸附于外管外端部的被覆物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一实施例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二实施例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5为多功能管状容器开口端部外周包覆棉花球的部分立体视图;图6为多功能管状容器开口端部外周连接汤匙的部分立体视图;图7为多功能管状容器开口端部外周设置刷具的部分立体视图;图8、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三实施例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10为外形呈多边中空柱体的多功能管状容器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11为外形呈三角中空柱体的多功能管状容器的外观立体视图;
图12和
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六实施例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七实施例封闭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八实施例封闭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九实施例封闭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17和
图1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第十实施例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轴向剖面视图。
参考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管状容器10主要包括可选择性地充填各种不同液体的内管11和套置于内管11外周并可相对于内管11往复移动的外管12。
内管11是由塑胶无毒材料或其它无毒材料制成的平直状中空管件,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开口端部13、14。内管11可以直接抽制成型、射出成型或以其它成型方式制造,不但制造工艺相当简便,且制造成本也极为低廉。
外管12设计为可分别沿内管11往复移动的两段式管件15、16,是由塑胶或其它适当材质的无毒材料制成的中空管件,其两端17、18均呈开口状且其内径稍大于内管11的外径,以使内管11可套置于两段式管件15、16内部。两段式管件15、16接近于两开口端部17、18的管身上开设有通孔19、20,两开口端部17、18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封闭元件21和第二封闭元件22。第一封闭元件21和第二封闭元件22的轴向截面呈T字形,位于顶缘处的环形突唇部23、24的延伸宽度约等于两段式管件15、16的外径并利用粘合剂或其它固接技术分别固接于两段式管件15、16的两开口端部17、18的外缘,缩小直径的筒身部25、26可在两段式管件15、16相对接近时紧密塞入内管11的两开口端部13、14内,借以防止内管11内所充液体意外流出。
第一封闭元件21和第二封闭元件22亦可在其环形突唇部23、24上开设至少一个液体渗流孔27、28,其开设位置并不影响筒身部25、26对内管开口端部13、14的封闭作用。
内管11被套置于两段式管件15、16内,其外圆周壁面的两侧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限制凸缘29、30,两段式管件15、16内侧开口端则设置有向下延伸并分别与限制凸缘29、30相互配合的定位凸缘31、32,以使两段式管件15、16可在
图1所示的缩回位置与图2所示的伸展位置间往复移动。

图1所示,当两段式管件15、16位于缩回位置时,两段式管件15、16的内侧开口端相对接近或相互抵触,使第一封闭元件21和第二封闭元件22的筒身部25、26分别紧密塞入内管11的两个开口端部13、14内,借以防止内管11内所充的液体流出。
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向两外侧分别拉动两段式管件15、16而使之移位至伸展位置时,定位凸缘31、32分别被内管11的限制凸缘29、30所阻挡,而无脱落之虞。同时,第一封闭元件21和第二封闭元件22分别被带动而远离内管11的两开口端部13、14内,使内管11内所充液体可分别自两开口端部13、14以及两段式管件15、16上的通孔19、20和封闭元件21、22的液体渗流孔27、28流出。
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两段式管件15、16外侧端部的外周包覆缠绕一无毒棉花球或其它具液体吸收性的被覆物33、34,被覆物33、34包围住两段式管件15、16上的通孔19、20和封闭元件21、22的液体渗流孔27、28,以吸收由内管11所流出的液体90。
被覆物33、34的形式可依据本管状容器的用途而改变,例如用作医疗用棉花棒或化妆用棉花棒时,被覆物33、34可为图5所示的缠绕包覆于两段式管件15、16外侧端部的消毒棉球。另外,被覆物33、34亦可制成如图6所示的汤匙60或图7所示的调味或化妆用刷子61或搅拌棒等型式,借以吸收或承接容纳由内管11流出的药剂、清洁剂、化妆品、饮食品和调味品等液体,以供使用者利用被覆物33、34施行涂敷伤口、擦拭清洁物品、调味、搅拌和化妆等各种用途。
图8和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三实施例,两段式管件15、16的长度可任意配置,无需等长。内管11上的两个限制凸缘29、30,依两段式管件15、16的不同长短比例而设置在内管11管身的中央部位或近两端处或其它任何部位,换言之,两段式管件15、16的长短以及限制凸缘29、30的设置位置均可任意调整变换,并不受图示中所给实施例的拘泥。
图10和
图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四和第五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整体外型无需受限于传统的中空圆柱体外形,亦可设计成
图10所示的中空多边形柱体62,或如
图11所示的中空三角形柱体63,或其它适于实用的任意外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封闭元件21、22可如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那样,采取与两段式管件15、16分离式设计,再利用粘合剂或其它固接技术相互固接,也可如
图12及
图13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使封闭元件21、22分别与两段式管件15、16或一体。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七实施例,两段式管件15、16亦可缩短其长度,使其位于
图14所示的封闭内管11开口端部13、14的位置时,两段式管件15、16并不互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两段式外管管件与内管的定位方式也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平拉动位移方式,亦可使用如螺纹旋转配合位移方式、蛇腹管伸缩配合位移方式或其它适于实用的配合位移方式。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八实施例,内管42外壁面的中央部位或近两端或其它任意部位上刻设有一段或两段外螺纹43,两段式管件44、45的两内侧开口端则分别刻设有与外螺纹43互相配合的内螺纹46、47。利用螺纹旋转位移的配合方式,也可使两段式管件44、45分别在封闭内管开口端部48、49的封闭位置以及远离内管开口端部48、49的开启位置间移动。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九实施例,其中缩短长度的两段式管件50、51与内管间亦可采用如第八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螺纹旋转配合方式。
图17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的第十实施例,在单节式或两段式外管53的管身任意部位上可设置一波浪形蛇腹管或其它形式的伸缩构造体54,该伸缩构造体54的内壁中央部位被固定于内管57的管身上,使用者可借由向外拉动或向内压缩外管53,使伸缩构造体54以其被固定的中央部位为中心点而向两侧延伸或缩短,借以改变外管5 3的长度。如
图17所示,当向内挤压伸缩构造体54时,可迫使外管53缩短其长度,致使设于外管53上的封闭元件55、56分别封闭内管57的两开口端部58、59,使其内部所储存的液体无意外流出之虞。如
图18所示,当向外拉伸该伸缩构造体54时,可促使外管53延长其长度,致使设于外管53上的封闭元件55、56远离内管57的两个开口端部58、59,使内部所储存的液体可流出至外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管状容器主要由可充填各种不同液体且至少具有一个开口端部的内管和可相对于内管往复移动并具有至少一个可封闭内管开口端部的封闭元件及缠绕包覆于外端部的包覆物的外管组成。设置于外管外端部或与外管成一体的封闭元件平时呈封闭内管开口端部的封闭状态,但外管可由使用者操作由封闭状态移至开启内管开口端部的开启状态,致使内管中所充液体由被开启的内管开口端部流出并被吸附于外管被覆物上。
储存于内管内部的液体在未使用前与外界完全隔离,不会因与外界空气接触而衍生日久变质的技术问题,可有效延长内置液体的有效使用期限;且多功能管状容器两端在未使用前均被实质封闭,并非借助外界气压防止内置液体渗出,故其容器及开口端部口径不受任何限制,而可扩大其使用范围及用途。同时,多功能管状容器的构成简单,操作方便,可简易、快速开启内管的开口端部,使容器内部呈空气对流状态,令内置液体自然流出,完全无需由人力挤压,且其流速及流量均可达理想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由内管和外管构成,所述内管是由无毒材料制成的中空管状体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部;所述外管套置于内管外周并可沿内管往复移动,其外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内管开口端部互相配合的封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可供液体流通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元件包括有与外管相互连接的环形突唇部和缩小直径并可紧密塞入内管开口端部的筒身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元件与外管分别制成后再相互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元件与外管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包覆有可吸收自内管流出液体的被覆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物为无毒棉花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物包围住外管上所设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物为一可承接液体的汤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物为一刷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设置有向内延伸并抵紧内管的定位凸缘,所述内管设置有向外凸出并与定位凸缘互相配合的限制凸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刻设有一外螺纹,而外管上刻设有与内管外螺纹互相配合的内螺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用于改变外管长度的伸缩构造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一组可分别沿内管移动的两段式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管件的总长度等于内管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管件的总长度短于内管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管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及外管的外形为中空圆柱体、中空多边形柱体或中空三角形柱体。
专利摘要多功能管状容器涉及一种储液容器,由内管和外管套置而成,内管为中空管体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部;外管套置在内管外周并可沿内管往复移动,其外端部具有至少一个与内管开口端部互相配合并用于封闭内管开口端部的封闭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缠绕包覆于外管外端部的被覆物。通常状态下,封闭元件严密封闭内管开口端;操作外管外移可使内管开口端开启,内管中储存的液体可由开启的内管开口端流出并被吸附于外管外端部的被覆物上。
文档编号B65D47/28GK2400380SQ99253618
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0日
发明者曹建华 申请人:曹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