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容器以及排放容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476185阅读:来源:国知局
,即,在充填了喷射剂后,使阀总成52下降,使O型圈18与容器主体51的颈部51c (圆筒部)抵接,使罩帽59的下筒部59c的下端59d朝向容器主体51的颈部51c塑性变形并由扭曲爪铆接,紧固在卷边51d。据此,由扭曲爪的前端,使容器主体51的颈部51c在内侧方向压缩,能够调整O型圈18的压缩度,密封性的耐久性高,其精度也高。
[0086]图5b的排放容器60由金属制的容器主体51和被紧固在该容器主体的阀总成52构成。该排放容器60是不具有内容器的排放容器,是除在阀总成52的阀保持器56的下端设置了汲取软管61以外,实质上与图5a的排放容器50相同的排放容器。
[0087]该排放容器60通过向容器主体51充填内容物以及喷射剂来做成排放制品。
[0088]图6b的排放容器70由金属制的容器主体51、被紧固在该容器主体的阀总成72和被插入容器主体51内的内容器73构成。容器主体51是与图5的容器主体51相同的容器主体。
[0089]该排放容器70作为内容器73,使用合成树脂制且具有柔性的内袋,除阀总成72的阀保持器的形状不同这点以外,是实质上与图5a的排放容器50相同的排放容器。
[0090]阀总成72具备被插入容器主体51的开口部的阀保持器75、被固定在该阀保持器的阀机构32、被设置在该阀保持器75的外周的O型圈18和覆盖它们,并被紧固在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外周的罩帽74。O型圈18以及阀机构32是实质上与图5的O型圈以及阀机构相同的O型圈以及阀机构。
[0091]阀保持器75的法兰部兼做盖部。其它的结构实质上与图5的阀保持器56相同,整体为圆柱状,不具备切口部,具备栓塞部21以及法兰部22。
[0092]罩帽74与阀保持器的形状相匹配,具备上筒部和下筒部成为一体的筒部74a。其它的结构是实质上与图5的阀保持器56相同的结构。
[0093]该排放容器70也与图5的排放容器50同样,将使内容器73连结的阀总成72保持在容器主体51的卷边51d的上方(参见图6a)。此后,从罩帽74的下端74d和容器主体51之间穿过容器主体51和阀保持器75之间,在箭头方向充填(杯下充填)喷射剂。与此同时,使阀总成72下降,使O型圈18与容器主体的颈部(圆筒部)抵接,使罩帽74的下端74d朝向容器主体11的颈部Ilc塑性变形,由扭曲爪20铆接,固定在卷边51d,据此,进行制造。此时,由扭曲爪20的前端,使容器主体51的颈部51c向内侧方向压缩,调整O型圈18的压缩度。为此,密封性的精度高,另外,耐久性也高。
[0094]图7的排放容器80是具备将小袋41内的内容物效率良好地向阀总成12引导的连结部件82的排放容器。详细地说,具备内容器81的连结部件82被插入小袋41内的引导部83。金属制的容器主体11、阀总成12、小袋41是实质上与图1的排放容器10相同的容器主体、阀总成、小袋。
[0095]连结部件82如图8所示,具备小袋固定部42a、阀连结部42b和从小袋固定部42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引导部83。小袋固定部42a和阀连结部42b是实质上与图1的排放容器10相同的小袋固定部和阀连结部。
[0096]引导部83具备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84、被设置在该主体84的上端,且为将主体84的表面和阀连结部42b的中心孔连通而形成的连通部85、在上下方向延伸地从主体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86和被形成在主体84的下端的圆板状的底部87。
[0097]主体84是上下延伸的平板状的部件。另外,也可以像图Se那样做成棒状(圆柱状)。
[0098]连通部85是将主体84贯通地被形成在主体84的上端的孔,与阀固定部42a的中心孔连通。
[0099]突出部86具有在上下方向离开地被形成,且被设置在同一线上的多个主突条91和不与主突条91交叉地设置在其邻接的主突条91之间的位置的多个副突条92。主突条91相对于小袋41的面垂直地突出,副突条92相对于小袋41的面平行地突出。
[0100]主突条91如图8a、b、c所示,由被形成在主体84的表面(图8b的左侧),且被设置在同一线上的多个第I主突条91a和被形成在主体84的里面(图Sb的右侧),且被设置在同一线上的多个第2主突条91b构成。这里,第I主突条91a以及第2主突条91b成对地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向相反方向突出,各形成4个。但是,其个数未被特别限定,只要在2个以上即可,尤其优选设置2?8个。
[0101]主突条9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半月状。也就是说,在各自的主突条91的中央,从主体84开始的突出量为最大,朝向上端以及下端其突出量平缓地变小。再有,主突条91如图Sc所示,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做成为顶点弯曲或者平坦的山型,斜面做成少许向外方突出的弯曲或者平面。
[0102]邻接的第I主突条91a之间或者邻接的第2主突条91b之间成为由主体84的表面或者里面构成的平面部93。
[0103]另外,在主突条91 (第I主突条91a以及第2主突条91b)的脚部形成与各自的主突条91平行地形成的槽部94 (参见图8a、c)。另外,在像图Se那样主体84为圆柱的情况下,平面部93做成曲面状,由曲面状的平面部的脚部和槽部94形成笔直的流路。
[0104]副突条92由在主体84的右侧面(图8a的右侧)被设置在同一线上的多个第I副突条92a和被形成在主体84的左侧面(图8a的左侧),且被设置在同一线上的多个第2副突条92b构成。这里,不仅在主突条91之间,也在主突条91和小袋固定部42a之间、主突条91和底部87之间分别设置第I副突条92a以及第2副突条92b。另外,第I副突条92a和第2副突条92b也被设置成在相同的高度位置成对。另外,副突条92的上下端的位置与主突条91的上下端的位置重叠。
[0105]副突条92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成为半月状(参见图8a)。也就是说,在各自的副突状92的中央,从主体84开始的突出量为最大,朝向上端以及下端其突出量平缓地变小。
[0106]另外,在第I副突条92a以及第2副突条92b形成相对于小袋的面垂直地(在与主突条91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起96 (参见图8b、C)。该突起96被设置在第I副突条92a以及第2副突条92b的表里面(主体84的表里面)。突起96倾斜或者弯曲成突出量从外端朝向内侧变大,另外,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半月状。另外,也可以将由第I副突条92a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2个突起96形成的侧面做成半橄榄球状,另外,将由第2副突条92b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2个突起96形成的侧面做成半橄榄球状,做成大致橄榄球状。
[0107]主突条91和副突条92被设置成最大突出部分在上下方向错开,在第I副突条92a和第2副突条92b之间存在平面部93,主突条91的槽部94在上下的副突条92之间开口,平面部93通过槽部94与上下的副突条92之间连通。另外,主突条91和副突条92虽然被设置成最大突出部分在上下方向错开,但是也可以被设置成上下端的一部分重叠。据此,由主突条91以及副突条92形成的流路容易相互连通。
[0108]圆板状的底部87被设置成相对于小袋41的面垂直。通过将底部87做成圆板状,在小袋41收缩而紧贴底部87时,小袋41不会破坏。另外,底部87被构成为不与小袋41的底部抵接。通过在底部87和小袋41的底部之间设置间隙,即使小袋41收缩,在小袋41的上下方向缩小,也不存在底部87推压小袋41而将小袋41破坏的情况。另外,由于底部87具备立体的形状,所以,在与小袋之间形成由底部87产生的流路。另外,优选构成为底部87的相对于小袋41的面的垂直方向的两端从第I主突条91a、第2主突条91b的前端突出。
[0109]接着,详细阐述该排放制品的排放工序,尤其是基于连结部件的流路形成工序。
[0110]返回到图7,通过向下方下推排放容器80的阀杆37,阀总成12的阀机构被开放,小袋41内与大气连通。据此,小袋41由被充填在容器主体11和小袋41之间的喷射剂压缩,内容物由引导部83向阀固定部42b的中心孔(小袋41的开口部)引导,从小袋41被推出,穿过阀杆37向外部排放。
[0111]虽然小袋41收缩,小袋41的面彼此紧贴,但是,像下面所示那样,由引导部83确保流路。
[0112]S卩,伴随着内容物的排放,小袋41被压缩成面彼此从靠近连通部85的上部接近,小袋41的面与突出部86抵接。而且,若进一步排放内容物,则小袋41在垂直方向变形,以便推压主突条91和突起96 (参见图9b),并且,在水平方向变形,使小袋41的侧缘近边(从引导部83离开的端部)的面彼此紧贴,在紧贴的状态下挨近小袋41的中心轴方向(参见图9a、C)。图9a的网眼影线表示小袋41的面彼此紧贴的部分。
[0113]此时,就小袋41在垂直方向的变形而言,如图9b所示,相对于小袋41的面在垂直方向突出的主突条91和突起96相对于欲收缩的小袋41的面发挥肋的作用。而且,在引导部83和小袋41之间形成间隙(在图9b的表里方向形成间隙)。也就是说,在由上下的主突条91以及左右的突起96包围的平面部93和小袋41之间甚至主突条91的脚部(槽部94)和小袋41之间形成间隙,在主体84上形成向连通部85连通的上下方向的流路P1。另夕卜,由于邻接的流路Pl处于同一线上,所以,内容物经平面部93能够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