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83623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线路架设工作中放线环节是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农网升级工程的开展,导线选型向粗线径、绝缘化方向发展,150及以上绝缘导线普遍应用,导线粗、重增加了放线工作的难度。
[0003]目前使用的电缆放线架有以下几个缺点:
(1)成卷的电缆质量大,电缆放线架将电缆托起时,重量集中升降装置上,导致升降装置超负荷动作,极易损坏,而且升降装置损坏后会导致电缆放线架掉落在地,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升降装置损坏后需要及时更换,从而拖延了放线时间;
(2)目前使用的电缆放线架,需要配备专门的刹车制动装置,刹车制动装置成本高,使用效果不好。
[0004]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
[0006]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两个底座,所述两个底座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前升降机构,所述两个底座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机构,所述后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与电缆绕线架的转轴相匹配的“U”型托架,所述前升降机构的上端与该“U”型托架铰接,所述后支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缆绕线架运动的减速机构和刹车制动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的水平外侧面相匹配的第一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由第一升降机构驱动上下运动,所述刹车制动机构包括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第二摩擦板,所述第二摩擦板由第二升降机构驱动上下运动。
[0007]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底座包括由多根钢管固定连接构成的底架,所述底架后端的一侧设置有防倒架,在放线过程中,底架与防倒架相配合,起支撑整个电缆绕线架的作用,稳定性强,避免了因拉拽电缆线而产生的电缆放线架倾倒的现象,而且底架和防倒架重量小,易于搬运。
[0008]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两个底座之间固定有安装板,设置安装板一方面能将两个底座连接起来,提高了底座的牢固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安装板为电动机和气压缸提供了固定的安装位置。
[0009]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前升降机构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与所述内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内套筒的上端与“U”型托架铰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实现了对升降机构的高度的调节,进而完成了对“U”型托架的高度调节。
[0010]为了进一步增加实用性,所述调节螺栓的一侧固定有调节把手,便于操作人员握持。
[0011]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后支撑机构包括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三角支撑架的上端与“U”型托架固定连接,三角支撑架与前升降机构共同承担电缆绕线架的重量,减少了前升降机构的损坏,而且也提高了整个放线装置的稳定性。
[0012]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与滑块相匹配,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摩擦板的外侧,所述滑块与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支杆滑动连接,电动机通过丝杠带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摩擦板的上下运动。第一摩擦板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的水平外侧面接触面积越小,则电缆绕线架的转速越大,第一摩擦板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的水平外侧面接触面积越大,则电缆绕线架的转速越小,控制方式灵活,易于操作。
[0013]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缸杆与所述第二摩擦板固定连接,气压缸的缸杆带动第二摩擦板上下运动,当第二摩擦板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的弧形外侧面完全接触时,即可将电缆绕线架制动。
[0014]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电动机上设置有电动机控制开关,所述气压缸上设置有气压缸控制开关,所述电动机控制开关、气压缸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实现了自动控制绕线架的减速和制动。
[0015]一种电缆放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电缆放线装置和带有电缆线的电缆绕线架移动至工作位置;
步骤二:根据电缆绕线架的转轴8的高度来调整前升降机构,进而调节“U”型托架(9)至合适高度高度,人工将电缆绕线架的转轴8的两端搭在“U”型托架(9)上;
步骤三:调整前升降机构将电缆绕线架升起至合适的高度,开始放线;
步骤四:放线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机(14)工作,使滑块(6)带动第一摩擦板
(10)向上移动,电缆绕线架的转速逐渐减小;
步骤五:放线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气压缸(13)工作,使第二摩擦板(12)与电缆绕线架的两挡板(11)的弧形外侧面完全接触,进行刹车制动;
步骤六:放线完成后,将电缆绕线架取下,控制前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
[0016]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中,所述两个底座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前升降机构,所述两个底座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机构,前升降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共同承担整个电缆绕线架的重量,稳定性强,减少了使用过程中放线装置的损坏;
(2)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缆绕线架运动的减速机构和刹车制动机构,可以对电缆绕线架的的动作进行实时控制,灵敏度高,使用效果好,而且减速机构和刹车制动机构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成本低。
[0017]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前升降装置、后支撑装置与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底架和防倒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第一摩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I为底座,2为外套筒,3为调节螺栓,4为支杆,5为丝杠,6为滑块,7为内套筒,8为转轴,9为“U”型托架,10为第一摩擦板,11为挡板,12为第二摩擦板,13为气压缸,14为电动机,15为安装板,16为三角支撑架,17为防倒架,18为缸杆,19为调节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5]通过附图可以看出,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两个底座I,所述两个底座I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前升降机构,所述两个底座I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机构,所述后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与电缆绕线架的转轴8相匹配的“U”型托架9,所述前升降机构的上端与该“U”型托架9铰接,所述后支撑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底座I铰接;还包括用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