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426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野外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物品装备都有防水防潮要求,尤其是电子产品更加需要注意防水防潮。
[0003]目前,尚无专门的防水防潮产品来实现恶劣天气下的保护功能,或者,有户外爱好者自制防水防潮装置,其效果欠佳而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防水袋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的袋体,还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
[0006]在所述上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卡柱、右上卡柱;在所述下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卡柱、右下卡柱;
[0007]还包括左转扣和右转扣;
[0008]当所述上盖与下盖扣合而将所述袋体的开口夹持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时,所述左转扣将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卡紧在一起,所述右转扣将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卡紧在一起。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所述左转扣、右转扣均具有卡口,以及设置于该卡口反向的转柄;
[0010]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左转扣的卡口垂直于所述上盖而插向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并将所述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包含于所述卡口之内;当所述转柄转动至与所述上盖平行时,所述左转扣的卡口将所述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卡紧在一起;
[0011 ] 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右转扣的卡口垂直于所述上盖而插向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并将所述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包含于所述卡口之内;且当所述转柄转动至与所述上盖平行时,所述右转扣的卡口将所述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卡紧在一起。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还包括设置于上盖中部的防脱转盘,所述防脱转盘具有对向设置的两个解锁缺口;
[0013]当所述两个解锁缺口转动至分别指向左转扣的转柄和右转扣的转柄时,所述左转扣的转柄可绕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转动,并令所述左转扣的卡口脱离左上卡柱与左下卡柱;所述右转扣的转柄可绕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转动,并令所述右转扣的卡口脱离右上卡柱与右下卡柱;
[0014]当所述两个解锁缺口转动至偏离与上盖平行的左转扣的转柄和右转扣的转柄时,所述左转扣的转柄和右转扣的转柄被所述防脱转盘的边缘抵压而固定。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所述上盖的下部设置有两条水平凹槽,所述下盖的下部设置有水平凸棱和水平橡胶凸棱;
[0016]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下盖的水平凸棱和水平橡胶凸棱分别卡入所述上盖的两条水平凹槽中,且所述水平橡胶凸棱被挤压发生形变。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所述上盖内侧面设置有上挂孔,所述下盖内侧面设置有下挂孔;还包括上盖挂件和下盖挂件;
[0018]其中,所述上盖挂件穿设过所述开口的袋体的一侧上沿,并插设于上挂孔内;
[0019]所述下盖挂件穿设过所述开口的袋体的另一侧上沿,并插设于下挂孔内。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所述上盖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下盖内侧面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凹槽;
[0021]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定位柱卡入对应的定位凹槽。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所述上盖顶部还设置有挂孔。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中,通过设置上盖与下盖,并对应设置了左转扣和右转扣,通过左转扣和右转扣的转动来实现对上盖与下盖的卡紧,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袋体的开口密封牢靠。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袋中上盖与下盖扣合时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袋中上盖与下盖扣合时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8]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具有开口 11的袋体1,还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盖2和下盖3。
[0029]在所述上盖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上卡柱22、右上卡柱21 ;在所述下盖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下卡柱32、右下卡柱31。
[003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左转扣41和右转扣42。当所述上盖2与下盖3扣合而将所述袋体I的开口 11夹持于上盖2与下盖3之间时,所述左转扣41将左上卡柱22与左下卡柱32卡紧在一起,所述右转扣42将右上卡柱21与右下卡柱31卡紧在一起,也即将上盖2与下盖3卡紧,令二者牢固的扣合在一起,从而对袋体I的开口 11起到确实的密封作用。
[0031]具体而言,所述左转扣41具有卡口 412,以及设置于该卡口 412反向的转柄411 ;所述右转扣42具有卡口 422,以及设置于该卡口 422反向的转柄421。
[0032]如图2、图3所示,其中,图2为上盖2与下盖3扣合后,左转扣41和右转扣42与上盖2及下盖3的初始配合状态,在此种状态下,上盖2与下盖3仍可借助外力而被分开。图3则是在图2的基础上,分别转动左转扣41和右转扣42后形成卡紧状态,此时,上盖2与下盖3被牢固的扣合在一起,无法借助外力直接拉开。
[0033]那么,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扣合时,所述左转扣41的卡口412垂直于所述上盖2而插向左上卡柱22与左下卡柱32、并将所述左上卡柱22与左下卡柱32包含于所述卡口 412之内(即如图2所示状态);当所述转柄411转动至与所述上盖2平行时,所述左转扣41的卡口 412将所述左上卡柱22与左下卡柱32卡紧在一起,即将上盖2与下盖3牢固的扣合在一起(即如图3所示状态)。
[0034]当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扣合时,所述右转扣42的卡口 422垂直于所述上盖2而插向右上卡柱21与右下卡柱31,并将所述右上卡柱21与右下卡柱31包含于所述卡口422之内(即如图2所示状态);且当所述转柄421转动至与所述上盖2平行时,所述右转扣42的卡口 422将所述右上卡柱21与右下卡柱31卡紧在一起,即将上盖2与下盖3牢固的扣合在一起(即如图3所示状态)。
[00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盖2与下盖3,并对应设置了左转扣41和右转扣42,通过左转扣41和右转扣42的转动来实现对上盖2与下盖3的卡紧,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袋体I的开口 11密封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