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3999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国内河流和水利工程区域漂浮物垃圾聚集严重,影响水电站正常发电工作,且对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就目前现有的水面清污的方式及装置来看水面垃圾打捞以人工打捞的方式为主,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此外,目前市场虽出现了一些机械智能化的水面垃圾收集设备如水面垃圾收集船,但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而且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从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因此目前水面垃圾打捞在效率和经济的方面难以达到平衡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包括空心转筒(1)、位于转筒两端的可升降边墩(2)、动力装置(9);所述边墩(2)内侧设置有主齿轮(3),转筒(I)通过其两端设置的与主齿轮(3)相啮合的凸齿(4)与边墩连接;所述主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筒(I)上均匀设置有多只打捞臂(5),所述转筒(I)壁上、打捞臂(5)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6),转筒(I)内设置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转筒(I)的转动轴平行。
[0005]所述打捞臂(5)的数量为三只。
[0006]所述传送带(7)包括带体(71)、转筒两端设置的轮轴(72)和位于轮轴下方的传送带支架(73),所述两个轮轴(72)通过带体(71)连接;所述传送带支架(73)固定在边墩内侧;所述带体(71)为两条平行的链条,两条链条的对应链节间用钢丝固定,固定钢丝之间设置有钢丝网。
[0007]所述传送带(7)的两端均伸出转筒(I)外部。
[0008]所述打捞臂(5)为镂空,打捞臂的前端弯曲。
[0009]所述传送带(7 )位于转筒(I)转动轴下方,且传送带(7 )两侧设置有挡板(8 )。
[0010]所述挡板(8)相对于传送带(7)向外倾斜。
[0011]所述打捞臂(5)、传送带(7)的表面分别涂有疏水涂料。
[0012]本实用新型不受水位涨落影响,可根据水位调节可升降边墩高度,打捞臂伸入水下可以打捞水面漂浮物;传送带位置比转筒转动轴高度稍低,传送带两侧的边缘与转筒之间设有倾斜挡板,便于污物从打捞臂滑落至传送带,并防止污物泄露干扰转筒转动。传送带松紧可调形式,传送带由两并行链条传动,链条对应链节间用钢丝固定,固定钢丝之间围绕有钢丝网,可以避免收集物的泄露,并有透水作用。
[0013]本实用新型中转筒式打捞机在外加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转动,垃圾在水流冲力的作用下进入打捞臂打捞的区域,从而被打捞臂打捞起来随着转筒的转动而升高离开水面。垃圾集中在打捞臂上随着转筒的转动而升高,当打捞臂转动到一定高度后成一定倾斜角度,垃圾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收集口下滑落到转筒内的传送带上。圾被传送带传送到岸上,打捞臂随转筒转动交替出现在水下,如此反复不断打捞,污物不断被传送带传送,实现了打捞和传送同时进行。拦污栅拦截水下垃圾,与打捞机配合使用清污更彻底。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集打捞、传送、收集水面垃圾等功能为一体,使水面垃圾的打捞运输同时高效的进行;打捞机可根据水位调节高度,该高效清漂系统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行过程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筒与边墩主齿轮连接细节图;
[0018]其中:转筒1,边墩2,主齿轮3,凸齿4,打捞臂5,收集口 6,传送带7,挡板8,动力装置9,带体71,轮轴72,传送带支架7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包括空心转筒(1)、位于转筒两端的可升降边墩(2)、动力装置(9);所述边墩(2)内侧设置有主齿轮(3),转筒(I)通过其两端设置的与主齿轮(3)相啮合的凸齿(4)与边墩连接;所述主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筒(I)上均匀设置有多只打捞臂(5),所述转筒(I)壁上、打捞臂(5)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6),转筒(I)内设置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转筒(I)的转动轴平行。
[0021]所述打捞臂(5)的数量为三只。
[0022]所述传送带(7)包括带体(71)、转筒两端设置的轮轴(72)和位于轮轴下方的传送带支架(73),所述两个轮轴(72)通过带体(71)连接;所述传送带支架(73)固定在边墩内侧;所述带体(71)为两条平行的链条,两条链条的对应链节间用钢丝固定,固定钢丝之间设置有钢丝网。
[0023]所述传送带(7)的两端均伸出转筒(I)外部。
[0024]所述打捞臂(5)为镂空,打捞臂的前端弯曲。
[0025]所述传送带(7 )位于转筒(I)转动轴下方,且传送带(7 )两侧设置有挡板(8 )。
[0026]所述挡板(8)相对于传送带(7)向外倾斜。
[0027]所述打捞臂(5)、传送带(7)的表面分别涂有疏水涂料。
[0028]转筒的动力装置设置在边墩上,不受水位涨落影响,同时可根据水位调节装置高度。传送带位于转筒内部,位置比转筒中心高度稍低,垃圾由传送带传送至集中箱。三只打捞臂均匀分布在转筒上,打捞臂前端采用弯曲挡板设计,弯曲档板与打捞臂平滑连接。打捞臂体采用栅状镂空设计。转筒上与打捞臂末端连接处是收集口,垃圾通过收集口进入转筒,滑落至传送带上。传送带位置比转筒中心高度稍低。传送带边缘与转筒之间设有固定倾斜挡板,便于污物从打捞臂滑落至传送带,并防止污物泄露干扰转筒转动。打捞传送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松紧可调的传送带形式,传送带由两并行链条传动,链条对应链节间用钢丝固定,固定钢丝之间围绕有钢丝网,可以避免收集物的泄露,并有透水作用。传送带机架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母部分,通过调节一对螺母实现传送带松紧调节和固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长短不同的传送带,而不必更换支撑架。
[0029]转筒式打捞机在外加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转动,垃圾在水流冲力的作用下进入打捞臂打捞的区域,从而被打捞臂打捞起来随着转筒的转动而升高离开水面。垃圾集中在打捞臂上随着转筒的转动而升高,当打捞臂转动到一定高度后成一定倾斜角度,垃圾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收集口下滑落到转筒内的传送带上。圾被传送带传送到岸上,打捞臂随转筒转动交替出现在水下,如此反复不断打捞,污物不断被传送带传送,实现了打捞和传送同时进行。拦污栅拦截水下垃圾,与打捞机配合使用清污更彻底。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可在转筒后方设置有拦污栅,避免垃圾遗漏打捞不彻底。
[0031]作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可在转筒前方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检测水位变化,检测到巨型垃圾时自动报警提示人工处理,垃圾量少时转筒停止转动,系统只起到拦污栅拦污作用。
【主权项】
1.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转筒(I)、位于转筒两端的可升降边墩(2)、动力装置(9);所述边墩(2)内侧设置有主齿轮(3),转筒(I)通过其两端设置的与主齿轮(3)相啮合的凸齿(4)与边墩连接;所述主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筒(I)上均匀设置有多只打捞臂(5),所述转筒(I)壁上、打捞臂(5)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6),转筒(I)内设置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与转筒(I)的转动轴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臂(5)的数量为三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7)包括带体(71)、转筒两端设置的轮轴(72)和位于轮轴下方的传送带支架(73),所述两个轮轴(72)通过带体(71)连接;所述传送带支架(73)固定在边墩内侧;所述带体(71)为两条平行的链条,两条链条的对应链节间用钢丝固定,固定钢丝之间设置有钢丝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7)的两端均伸出转筒(I)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臂(5)为镂空,打捞臂的前端弯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7)位于转筒(I)转动轴下方,且传送带(7 )两侧设置有挡板(8 )。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相对于传送带(7)向外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清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臂(5)、传送带(7)的表面分别涂有疏水涂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筒式清漂装置,包括空心转筒、位于转筒两端的可升降边墩、动力装置;所述边墩内侧设置有主齿轮,转筒通过其两端设置的与主齿轮相啮合的凸齿与边墩连接;所述主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筒上均匀设置有多只打捞臂,所述转筒壁上、打捞臂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转筒内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转筒的转动轴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集打捞、传送、收集水面垃圾等功能为一体,使水面垃圾的打捞运输同时高效的进行;打捞机可根据水位调节高度,该高效清漂系统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制造成本低。
【IPC分类】B65G29-00
【公开号】CN204549223
【申请号】CN201520222234
【发明人】董珮瑶, 王栋, 卢威, 肖文璨
【申请人】武汉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