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659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吹模所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该设备的附件。
背景技术
吹塑制品,如包装容器等,在食品、化妆品、化工等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吹塑制品,是在吹塑机作业中按下列程序完成,热塑性原料自供料输送装置(如螺旋输送机等等)供入模头,其挤出的型坯(如管状型坯)进入合模机构中的模具,随之进行吹制,冷却成型,完成吹塑制品,其制品的强度通常是由选定的材质决定,因此,多年来为了改善吹塑制品的品质,提高吹塑作业的经济效益,业者进行不歇地努力,如多层制品利用回收原料作内层,以降低原料成本,又如以优异壁厚分布,提高制品承载能力,以减小总的制品壁厚,节省原料,但是,从总体上评估,各种措施所获成效不是特别明显;随着业者在长期材质研究和作业实践中发现,在热塑性原料形成热塑化的管状型坯时,如经过机构拉伸,其吹塑制品的强度可随着提高,这一特性,如何在吹塑机的作业程序中加以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其有巨大的潜在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出吹塑制品的拉伸装置,它能提高吹塑制品的强度,节省制品用材,提高吹塑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模头和合模机构的一侧,在吹塑机的机身上设置有一作平行于模头中心线往复移动的拉伸机构,拉伸机构的移动架固定连接有一张撑和夹持吹塑型坯的张夹机构,张夹机构的张撑组件和夹持组件的中心线和模头的中心线对应共线。张夹机构张撑和夹持来自模头的型坯,拉伸机构带动张夹机构夹持的型坯顺沿合模机构的模具中心作拉伸移动,拉伸达预定位后,合模吹气成型,即可得预拉伸的制品。
本实用新型以拉伸机构和张夹机构对吹塑前的型坯进行预张撑(横向)和拉伸(纵向),使型坯在吹塑成型前得到横、纵两个方向的预变形,改善材质的内部结构,使吹塑成型的制品强度明显提高,即预示同样承载的容器壁厚可比传统作业制品减小,既可节省原材料,也能减小制品运输成本,并可有利使用者得到较轻的用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图1本实用新型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张夹机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图2中A向视图。
图4图2中B向视图。
图5图2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包括有拉伸机构1和张夹机构2,拉伸机构1是固定设置在模头3和合模机构4的侧边适当位置处。
拉伸机构1包括有液压泵组11、底座12、移动架13、推拉杆14、导柱15、顶板16、阀组17、执行油缸18和连接架19,如图1所示;液压泵组11,其基座是固设在吹塑机机身6上,藉管路、阀组17和执行油缸18连接;底座12,是拉伸机构1固定于吹塑机机身6的框架型构件;移动架13,是桁架式结构,其一端固设有轴套,轴套中穿设导柱15,并呈滑动配合,其另一端固设有一铰接座,铰接座可和推拉杆14的一端铰接,该端部另固设有一连接架19;推拉杆14,其一端铰接于移动架,另一端和执行油缸18的活塞连接,其中心线和模头3、合模机构4的中心线平行;导柱15,是拉伸机构1的柱状支承构件,其一端固设于底座12,另一端(项部)固设有一顶板16,导柱15上套设移动架13的轴套呈滑动配合;顶板16,其一侧固定于导柱15,另一侧固设有一执行油缸18,其板面上可设置控制执行油缸18动作的阀组17;执行油缸18,是拉伸机构1移动架13往复移动的动力,其活塞行程大小可按吹塑制品不同规格的需求调节,活塞的活塞杆穿伸于顶板16的通孔和推拉杆14的顶端铰接。
张夹机构2包括有张撑组件21和夹持组件22,如图2所示,张夹机构2固设在连接架19的一端,拉伸机构1的移动架13经连接架19可带动张夹机构2作往复移动。
张夹机构2的张撑组件21包括有框架211、螺杆212、左旋螺母213、扩张杆214、左旋螺母215、液压马达216,如图2、3、4、5所示;框架211,是组件中支承各构件的架体,其两侧分别设有支承螺杆212和导杆2101的轴承2100;螺杆212,其两端分别支承于轴承2100,其外伸端连接有液压马达216,左、右旋螺母213、215,分别旋设在螺杆212,当液压马达216驱动螺杆212时,左、右旋转螺母213、215由于是螺纹旋向不同而作相反方向的移动,即液压马达216转向改变时,左、右旋螺母213、215可作分或合的移动;扩张杆214,是固定竖设在左、右旋螺母213、215上的杆件,杆顶端制成便于伸入型坯的锥形结构。
张夹机构2的夹持组件22包括有夹板221、四连杆222,推拉块223、液压油缸224、导向套225、导向杆226、底板227、油缸228,如图2、3、4、5所示;夹板221,是二板条状构件,用以夹持吹塑型坯,二夹板221对称布设在张撑组件21的扩张杆214的两侧,当二块板221夹合时,恰能顶夹外露于扩张杆214外侧的型坯;四连杆222,各杆件分别铰接于夹板221、推拉块223和框架211,如图4所示,两组四连杆222分别对称布设在张撑组件21的两侧;推拉块223,一端铰接于四连杆222,另一端和液压油缸224的活塞连接;
液压油缸224,是固设在框架211底侧,仅作为一组四连杆222开合的动力,另一组四连杆222是采用随动的设计;在张夹机构2上,设置有一组驱动框架211移动的结构,其底板227是支承张夹机构2的构件,底板22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架19,拉伸机构1的移动架13移动时,经连接架19驱动底板227随之移动;底板227上固设有一油缸228,油缸228的活塞和框架211连接,可驱动框架211移动,框架21底部固设有二导向杆226,二导向杆226穿伸固定于底板227的导向套225呈滑动配合,藉以保持框架211移动时平稳。
操作时,拉伸机构1执行油缸18动作,将移动架13提升,移动架13驱动张夹机构2至模头3的模口临近设定位置处,从模头3模口挤出的管状型坯行至张夹机构2上方,油缸228动作推动框架211,扩张杆214伸入型坯内腔,液压马达216旋转,螺杆212驱动左、右螺母214相向外移,从而带动扩张杆214将型坯张撑至设定位置,实现型坯的横向拉伸变形,随后液压油缸224动作将四连杆222合拢(如图4实线所示位置),夹住型坯,拉伸机构1执行油缸18动作,经推拉杆14、移动架13、连接架19、张夹机构2将夹持的型坯下拉,实现型坯的纵向拉伸变形,移动架13下行至设定位置,液压油缸224反向动作,四连杆222张开(如图4虚线所示位置),液压马达216反向旋转,扩第杆214合拢(如图2位置),油缸228反向动作,拉动框架211,扩张杆214脱离型坯内腔,合模机构4动作,模板将型坯夹合,吹气头组件工作将型坯吹塑成型,即可获得经预拉伸型坯吹制而成的高强度吹塑制品。
权利要求1.一种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包括模头、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模头(3)和合模机构(4)的一侧,在吹塑机的机身(6)上设置有一作平行于模头(3)中心线往复移动的拉伸机构(1),拉伸机构(1)的移动架(13)固定连接有一张撑和夹持吹塑型坯的张夹机构(2),张夹机构(2)的张撑组件(21)和夹持组件(22)的中心线和模头(3)的中心线对应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是拉伸机构(1)包括有液压泵组(11)、底座(12)、移动架(13)、推拉杆(14)、导柱(15)、顶板(16)、阀组(17)、执行油缸(18)、连接架(19),底座(12)上固设有导柱(15),导柱(15)上套设有移动架(13)呈滑动配合,导柱(15)的顶部固设有顶板(16),顶板(16)上固设有执行油缸(18),执行油缸(18)的活塞连接有推拉杆(14),推拉杆(14)另一端铰接有移动架(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是拉伸机构(1)移动架(13)的一端固接有一连接架(19),连接架(19)的另一端固接有张夹机构(2)的底板(2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是张夹机构(2)的张撑组件(21)包括有框架(211)、螺杆(212)、左旋螺母(213)、扩张杆(214)、右旋螺母(215)、液压马达(216)、螺杆(212)两端分别支承于框架(211)的轴承,螺杆(212)上旋设有左右旋螺母(213、215),螺杆(212)的端部连接有液压马达(216),左右旋螺母(213、215)上分别固设有扩张杆(2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是张夹机构(2)的张撑组件(21)的左、右旋螺母(213、215)分别套设在二导杆(2101)呈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是张夹机构(2)的夹持组件(22)包括有夹板(221)、四连杆(222)、推拉块(223)、液压油缸(224)、导向套(225)、导向杆(226)、底板(227)、油缸(228),夹板(221)铰接有四连杆(222)、四连杆(222)另一端铰接有推拉块(223),推拉块(223)连接有液压油缸(224),底板(227)上固设有油缸(228)、油缸(228)的活塞连接有框架(211),框架(211)底部固设有二导向杆(226),二导向杆(226)穿伸于固设于底板(227)的导向套(225)呈滑动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挤出吹塑制品拉伸装置,主要解决提高制品强度等技术问题,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模头的一侧,在吹塑机机身上设置有一平行于模头中心线往往复移动的拉伸机构,拉伸机构的移动架连接有一张撑和夹持吹塑型坯的张夹机构,张夹机构的张撑和夹持组件的中心线和模头的中心线对应共线,适用于各式挤出吹塑作业。
文档编号B29C49/42GK2882972SQ20052004368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陈庐一 申请人:倪美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