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837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磨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降噪装置,或者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 包括耐磨元件或板构成的模块系统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受到磨损和噪 音的环境中。
背景技术
在采矿和采石工业中,以及在其他处理大型材料的工业中,工作 环境通常受到来自处理材料(诸如碎石和砂砾)的磨损和噪音。为了 使处理设备(包括移动式破碎机或筛网,固定式破碎机或筛网,汽车 或卡车装卸台,材料装载装置,运输机,斜道,漏斗等)的磨损最小 化,在受磨损表面上安装有可更换的耐磨板或元件。在现有技术文件WO-A1-03/029114, US-A-5735377, US-Bl-6279715, WO-Al-99/43979, US-A陽5185980, US-A-5055336, US-A-6129967禾P GB-A-2107288中,示出了这种可更换耐磨元件的不同应用。可更换耐磨板或元件通常包 括衬板、耐磨层和将耐磨板或元件连接到受磨损表面上的装置。衬板 通常由钢制成。耐磨层一般可以为橡胶层、塑料或弹性材料层或嵌入 在弹性材料中的瓷瓦层。连接装置通常为螺栓和螺母装置或类似物。现有技术方案的一个问题在于,由于具有金属衬板(例如,参见 US-A-6129967或US-A-5055336),因此难以调节耐磨元件,以适应应 用位置的形状。连接部件或耐磨元件的边缘也可能被布置成在不影响 连接部件的情况下,难以调节耐磨元件,以适应应用形状,例如,参 见WO-A1-99-43979或WO-A1-03/029114。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案 是提供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耐磨元件,例如,参见US-A-6129967或 US-A-5735377。这种解决方案非常不方便,这是因为供应商必须制造 多种不同的耐磨件,且使用者不得不购买多种不同尺寸的耐磨元件,这使得比需要更复杂且更昂贵。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金属衬板使得耐磨元件较 重而不易处理,这一点是不利的,因为可能使得应用位置非常难以接 近,且耐磨元件的重量使得它们的应用更复杂。由于具有不同的材料, 诸如金属和弹性材料,这也使得耐磨板或元件的回收变得更复杂。另一问题在于,在不同的耐磨元件之间或在连接部件处形成有空间,这使得材料聚集在一起或形成材料通道,例如,参见US-A-5055336, US-A-5735377, WO-A1-99/43979或WO-A1-03/029114。由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耐磨元件系统及伴随的缺点和问题,本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用以改进耐磨元件,使其为柔性以形 成在应用位置处,容易施加在应用位置处,且消除材料聚集在应用位 置处的危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减少应用位置处的噪音的 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耐磨元件的回收的解决方 案。发明内容上述目的通过包括可更换的耐磨元件或板的耐磨降噪装置来实现。优选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限定。


在下文中,将参照

本发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沿线A-A剖取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放大部分B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中的一个零件的正视图; 图7是图6中的零件的立体图;图8—图10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柱塞的不同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1中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1中的耐磨降噪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14一图16是表示如何将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布置在应 用位置的不同示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待布置在处理设备(包括移动式破碎机或筛网,固定 式破碎机或筛网,汽车或卡车装卸台,材料装载装置,运输机,斜道, 漏斗等)中的耐磨降噪装置l,其中可更换的耐磨板或元件连接到受磨 损表面上。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耐磨装置1包括布置成行的四个耐磨 元件2。耐磨元件的数量可以更少或更多,但是耐磨装置的宽度约为 1.20米,使四个耐磨元件均具有0.30米的宽度。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 式,耐磨装置1包括四个耐磨元件2,但是如示出替代性实施方式的图 11一图13所述,耐磨装置也可以仅包括一个耐磨元件,且其他结构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图3中所示,耐磨装置l包括两个层,被相邻耐磨元件之间的 空间5分开的第一层3,和作为耐磨元件2的衬背件的第二连续层4, 该第二连续层还使耐磨元件2相互连接起来。图2示出每个耐磨元件2在其中心部分均设置有孔。孔被分为三 个部分6, 7, 8,其中第一孔部分6和第三孔部分8为圆形,而第二孔
部分7为方形。如表示沿线A-A剖取的耐磨元件2的剖面图的图4所 示,并且在放大部分C中可更清楚地看到,第一孔部分6几乎延伸穿 过耐磨元件2的第一层3,第三孔部分8几乎延伸穿过耐磨元件2的第 二层4。另一方面,第二孔部分7使第一孔部分和第三孔部分相互连接 起来,并在连接耐磨元件2的第一层3和第二层4的边界层中延伸通 过第一层3和第二层4。如放大部分C所示,第一孔部分6的直径大于第三孔部分8,而 第二孔部分7的方形边的长度小于第一孔部分6的直径,并大于第三 孔部分8的直径。如图6和图7中所示,第二孔部分7布置用于接纳垫圈9。连接 装置(未示出)延伸穿过孔8和垫圈9,以将耐磨元件2和耐磨装置1 保持在应用位置处。连接装置优选为承载螺栓,这是因为承载螺栓的 方形凸缘与垫圈9的方形孔IO配合,便于将耐磨装置安装到应用位置。 连接装置可以为任何的可将耐磨装置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应用位置的 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装置。在图4中,在圆B中还示出了第一层3的柔性密封部11。在图5 中的耐磨元件2的端部的放大部分中也示出了柔性密封部11。图5中 示出的(也在图1,图2和图4中示出)柔性密封部11包括第一层3 的柔性部11,其中柔性部11在第一端12连接到第一层3的其余部分, 且其中另外的外周端13是自由的。密封部11相对于第一层3倾斜地 延伸,以使柔性密封部11的端部13伸出第一层3和第二层4的边缘 外,即耐磨元件2的边缘外。这使得柔性密封部11抵靠于另一相邻布 置的耐磨装置1或抵靠于布置有耐磨装置1的设备的壁或其他部件。 在柔性密封部11 (即从第一端延伸的密封部)与第一层3的其余部分 之间,设置有狭槽14,使得密封部11通过其抵靠的相邻布置的耐磨装 置1而可柔性地移动。
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方形垫圈9。方形垫圈9是将耐磨装置1 连接到应用位置的连接装置的一部分。为了在将耐磨装置安装到应用 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对由于应用位置的孔相对于耐磨装置1的孔6, 7, 8的中心可能会产生的微小偏差进行小的调节,垫圈9为矩形,具有两 个长边15和两个短边16。这种设计使得垫圈9能在第二孔部分7中被 不同地定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孔的微小偏差。长边15的长度通常等 于第二孔部分7的边的长度。垫圈9的厚度通常等于第二孔部分7的 深度。在图8,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用于插入耐磨装置1的孔中的柱 塞20。用于保护孔和连接装置的柱塞20具有圆形形状,并包括与凸缘 22相互连接的盖部分21 。凸缘22既用作将柱塞20保持在孔中的连接 装置,也用作防止材料进入孔中的密封部件。柱塞20还包括两个沟槽 22,这两个沟槽22被布置在柱塞20的相对侧上并沿着柱塞20的纵向 延伸,作为安装装置,以能够从所述孔处安装柱塞20。柱塞20还包括 在柱塞20内侧的中空空间24,该空间24具有与盖部分21相对的开口。在图ll一图13中示出了耐磨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替代性耐 磨装置101仅包括一个耐磨元件102,但是它可以包括更多个耐磨元件 102。耐磨装置101与耐磨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耐磨装置101包括 布置在耐磨装置101的两个相对侧上的一个柔性密封部111,而耐磨装 置1包括仅布置在耐磨装置1的一侧上的一个柔性密封部11。耐磨装 置101通常被交替地布置,以使相邻布置的耐磨装置101相对于相邻 布置的耐磨装置IOI转过了卯度,即,设置有密封部111的耐磨装置 101的一侧总是面对着没有设置密封部111的相邻耐磨装置101的一在图14一图16中示出了如何将根据本发明的耐磨降噪装置布置 在应用位置的不同示例。在图14中,耐磨装置1横交于方向L布置成 若干行201-206。在前三行201-203中,布置有两个耐磨装置l:包括
四个耐磨元件2的一个完整的耐磨装置1和包括两个耐磨元件2的一 个改进的耐磨装置l,目卩,其中切除了两个完整的耐磨元件2。完整的 耐磨装置1被交替地布置在最左侧或最右侧。而且,在接下来的两行 204, 205中,耐磨装置1被交替地布置在最左侧或最右侧,而在最后 一行206中,只需要一个耐磨装置l。在行204-206中,通过斜向切掉 部分耐磨装置1,对耐磨装置1进行了改进,从而建立出与变窄的应用 位置相配合的斜边207, 208。在图14中,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布 置成使得密封部11面对沿着方向的下一行中的耐磨装置1,但是密封 部11当然也能被相反地布置,以使得密封部11面对沿着方向L的前 一行中的耐磨装置l,如图16所示。在图15中,耐磨装置1以平行于方向L的方式布置成列。在所有 的列301-306中,两个耐磨装置1交替地布置。在列301, 302, 305 和306中,通过斜向切掉耐磨装置1的一部分,对耐磨装置1中的一 个进行改进,从而建立出与变窄的应用位置相配合的斜边307, 308。 在列303和304中,通过切掉两个完整的耐磨元件2,对耐磨装置1中 的一个进行改进。在图15中,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布置成,使得 列301中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面对列302中的耐磨装置l,列302 中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面对列303中的耐磨装置1,等等。密封 部11当然也能被相反地布置,以使得列306中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 11面对列305中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等等。在图16中,耐磨装置1以横交于方向L的方式布置成行401—406。 每行401-406的耐磨装置1布置成在方向L上相对于布置在前一行 401-406中的耐磨装置1能够移动。在行402, 404, 405和406中,耐 磨装置或耐磨元件的一部分被直线地或斜向地切除。在行401和403 中,通过切除两个完整的耐磨元件2,对其中一个耐磨装置1进行改进。即使耐磨装置1已经以相似方式布置在图14一图16中示出的每 个应用位置内,但是显然在同一应用位置内可以结合这三种替代性的
耐磨元件的布置方式。同样,可以将两个相邻布置的耐磨装置1布置 成使得两个相邻布置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相互面对,例如在图16中,行401中的耐磨装置1的密封部11可以面对行402中的耐磨装 置1的密封部11。第一层3, 103由比第二层4, 104更弹性的材料制成。第一层3, 103和第二层4, 104由聚亚氨酯(PU)或橡胶制成,其中用于第一层 3, 103的优选材料的硬度范围在约40° Shore A到约80° Shore A内, 而其中用于第二层的优选材料的硬度范围在约80° Shore A到约70° Shore D内。柱塞20通常由与第一层3, 103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耐磨装置1具有约40mm的厚度,但是显 然耐磨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厚度,且第一层3和第二层4的厚度也可 相应地不同,但是如果耐磨装置1的整体厚度改变以接纳功能产品, 则第一层3和第二层4之间的厚度比也将改变。通常,第一层3比第 二层4厚,但是第一、第二层3, 4在特定的应用中可以具有相同的厚 度。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的耐磨降噪装置的实施方式,而是在所附权 利要求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材料处理系统中受磨损和噪音的耐磨元件的耐磨降噪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更换的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为柔性的,并且沿着一侧设置有柔性密封部,用以对所述装置与相邻装置之间进行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被以可调节的方式布置,以使所述耐磨元件的部分、或整个耐磨元件能够从所 述装置上卸下,以将所述装置装配在特定的应用位置。
3. 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耐磨 元件包括两个材料层,第一层由弹性较大的材料制成,第二层由弹性 较小的材料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层和第二 层由聚亚氨酯(PU)或橡胶制成,且其中用于所述第一层的优选材料 的硬度范围在约40° Shore A到约80° Shore A内,用于所述第二层的 优选材料的硬度范围在约80° Shore A到约70° Shore D内。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层比 第二层厚。
6. 根据权利要求3 — 5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 柔性密封部设置作为所述第一层的一部分。
7. 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装置 具有布置成行的四个耐磨元件。
8. 根据权利要求3 — 7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层在所述耐磨元件下方和其之间连续地延伸,而每个耐磨元件的 第一层与相邻的耐磨元件分开一定空间。
9. 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耐磨 元件在其中心部分设置有孔,且所述装置通过螺栓连接而连接到表面 上,用以保护该表面不受磨损,其中所述螺栓延伸穿过所述耐磨元件 的所述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所述孔包括具有 方形形状的孔(7),用以容纳矩形垫圈(9),以使所述耐磨装置在 安装到所述应用位置的过程中能够被调节。
11. 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磨降噪装置,其中沿着所 述装置的两侧设置有柔性密封部。
12. —种在受磨损和噪音的材料处理系统中布置耐磨降噪装置的 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l一ll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耐磨降 噪装置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和/或垂直地和/或移动地布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布置耐磨降噪装置的系统,其中诸如 边缘或边角的所述耐磨降噪装置的部分能够被去除,以将所述耐磨降 噪装置装配到应用所述耐磨降噪装置的应用位置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降噪装置。用于运输机的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于运输机的机身枢转布置的推进单元,用于沿希望方向产生所述运输机的驱动推力,其中每个推进单元都能够在形成用于每个推进单元的工作容积内移动,且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两个推进单元的相邻推进单元的工作容积具有公共空间,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控制一个相关的推进单元,和用于确定所述推进单元的希望角位置的转向控制仪器,其中每个所述分开的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转向控制仪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用以确定与该控制单元相关的推进单元的希望角位置,和接收来自与相邻推进单元相关的另一分开的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信号,该第二输入信号指示出与它们相关的所述推进单元的状态。
文档编号B29C63/22GK101151140SQ200680010510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
发明者马茨·马姆伯格 申请人: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