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578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模仁在顶出时旋转的模具。
背景技术
射出成型因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材料的产 品制作,尤其是射出成型小型精密元件,例如微型透镜、镜筒等产品。详情可参阅Robert D. TeKolste等人在1995年SPIE系统、精密塑胶光学元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会议 (Design,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recision Plastic Optics Proceedings) 上发表的论文 “Injection molding of binary optical elements”。射出成型工艺通常先将熔融的成型材料以高压的方式填充到模具的成型腔内,待 成型材料冷却成型后,再利用顶出结构推顶模仁以使射出成型品脱模,从而得到预期形状 的产品。请参阅图3,现有的模具的顶出结构30通常包括顶出杆31、下顶板32、上顶板33、 垫片34、顶针35以及固定件36。所述下顶板32具有一第一盲孔320。所述上顶板33与 下顶板32相对,且与下顶板32固定于一起。所述上顶板33具有一第一通孔330。所述垫 片34位于下顶板32与上顶板33之间。所述垫片34具有一第二通孔340。所述顶针35用 于与所述模仁40的非成型面部分相接触。所述顶针35自远离所述下顶板32的一侧穿过 所述上顶板33的第一通孔330,且其靠近下顶板32的一端具有第二盲孔350。所述固定件 36自第一盲孔320穿过第二通孔340并穿入第二盲孔350从而将所述顶针35固定于下顶 板32,并将垫片34固定于下顶板32和上顶板33之间。在顶出时,由顶出杆31推顶下顶板 32,所述上顶板33、垫片34以及顶针35在该作用下也一并发生位移,从而所述顶针35推顶 模仁40以使射出成型品脱模。然而,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垫片34可能会在下顶板32和上顶板33之间发生旋转, 从而带动顶针35也相对于上顶板33发生旋转,所述模仁40也随之发生相对于模具的旋 转。在多次合模、开模并顶出成型品之后,会造成模仁40的磨损和模具偏心精度的改变,将 严重影响射出成型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模仁在顶出时旋转的模具。

发明内容
—种模具,包括公模、公模仁、母模、母模仁以及顶出结构。所述公模与所述母模相 对。所述公模仁容置于所述公模。所述母模仁容置于所述母模,用于与所述公模仁配合形 成模穴以成型产品。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上顶板、垫片、顶针、固定件和定位件。所述 下顶板具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上顶板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且具有一个第一穿孔和至少 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顶针一端用于与公模仁接触以推顶公模仁,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顶 板的第一穿孔中,并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垫片位于上顶板与下 顶板之间,且具有一个与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和一个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相螺合,以将所述垫片 固定于顶针与下顶板之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相螺合,以 将所述垫片定位于所述上顶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模具的顶出结构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垫片和所述上 顶板的定位件,可避免垫片和顶针相对于所述上顶板旋转,从而公模仁也不会在顶出过程 中相对于模具旋转,可避免模具偏心精度的改变。此外,所述上顶板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 可方便地配合定位件进行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偏心精度的调整。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顶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顶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模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具20包括顶出结构10、承板 21、公模22、公模仁23、公模仁垫块24、母模25、母模仁26和母模仁垫块27。所述公模22 与所述母模25相对,所述公模仁23容置于所述公模22,所述母模仁26容置于所述母模25, 用于与所述公模仁23配合形成模穴以成型产品。所述顶出结构10包括下顶板11、上顶板12、垫片14、顶针13、固定件15以及定位 件16。所述下顶板11可为方形板,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11。所述下 顶板11具有第一固定孔112。所述第一固定孔112为自所述第二表面111中心处向靠近第 一表面110方向开设的盲孔。所述第一固定孔112为螺孔。所述上顶板12固定于所述下顶板11。具体地,所述上顶板12与下顶板11可通过 螺钉固定于一起。所述上顶板12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120与第四表面121,其中,所述第三 表面120与所述下顶板11相对,所述第四表面121位于远离所述下顶板11的一侧。所述上 顶板12具有一个第一穿孔122。所述第一穿孔122也位于所述上顶板12的中心处,为贯穿 第三表面120和第四表面121的通孔。所述上顶板12还具有环绕所述第一穿孔122周围 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23。每一第一定位孔123均为贯穿第三表面120和第四表面121 的通孔,且为螺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123的数量为四个,且环绕所述第一穿孔 122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每一第一定位孔12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穿孔122的中心 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均为D。所述顶针13包括相连接的本体130和推顶头131。所述本体130可为圆柱体形, 其直径略小于所述第一穿孔122的孔径从而可穿过第一穿孔122。所述本体130具有相对 的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3。所述第一端部132位于靠近所述下顶板11的一侧,用于 与公模仁23接触以推顶公模仁23,所述第二端部133设置于所述上顶板12的第一穿孔122 中。所述顶针13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12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34。所述第二固定孔134 为螺孔,且为自第一端部132中心处向靠近第二端部133方向开设的盲孔。所述推顶头131也为圆柱体形,其自第二端部133中心处向远离第一端部132方向延伸,所述推顶头131用 于推顶公模仁23。所述垫片14位于所述下顶板11与上顶板12之间,其具有与所述下顶板11相对的 第五表面140和与所述上顶板12相对的第六表面141。所述垫片14可为圆形片。所述垫 片14的中心处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34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142。所述第三固定孔142 为螺孔,且为贯穿第五表面140和第六表面141的通孔,其孔径等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34的 孔径并小于第一固定孔112的孔径。所述垫片14还具有与第一定位孔123相对应的第二 定位孔143,其也为贯穿第五表面140和第六表面141的通孔。所述第二定位孔143的中心 轴线与第三固定孔14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也为D。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 143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孔144和第四孔145。所述第三孔144和第四孔145均为螺孔。所 述第三孔144为自第五表面140向第六表面141方向开设的盲孔,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 壁146和第一底壁147。所述第四孔145为自第一底壁147向第六表面141方向开设的通 孔,且其孔径等于第一定位孔123的孔径并小于所述第三孔144的孔径。所述固定件15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2、第二固定孔134和第三固定孔142相螺合, 以将所述垫片14固定于顶针13与下顶板11之间。所述固定件15可为双头螺丝,其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螺合部150和第二螺合部151。所述第一螺合部150用于与第一固定孔112 相螺合,所述第二螺合部151用于与所述垫片14的第三固定孔142和所述顶针13的第二 固定孔134相螺合,从而将顶针13固定于下顶板11,将垫片14固定于下顶板11和上顶板 1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合部150的直径大于第二螺合部151的直径。所述第一 螺合部150的直径与第一固定孔112的孔径相等以插入第一固定孔112并与其相螺合,第 二螺合部151的直径与第三固定孔142、第二固定孔134的孔径相等以依次插入第三固定孔 142、第二固定孔134并与其相螺合。所述定位件16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23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43相螺合,以将垫片 定位于上顶板12,从而避免所述垫片14和顶针13 —起相对于下顶板11旋转而导致公模仁 23旋转。所述定位件16可为双头螺丝。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43相对应的,所 述定位件16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螺合部160和第四螺合部161。所述第三螺合部160用于与 所述第三孔144相螺合。所述第四螺合部161用于依次与第四孔145及第一定位孔123相 螺合。本技术方案的第一定位孔123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一第一定位孔123均位于相对于 第一穿孔122的不同位置,所述定位件16可根据公模仁23与母模仁26之间偏心精度的要 求,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143以及四个第一定位孔123中的一个并与之螺合,从而达到调整 模具20的偏心精度的目的。所述承板21用于避免公模仁23从公模22中脱落。所述承板21位于所述公模22 和上顶板12之间。所述承板21与所述公模22相接触,且所述承板21中心处开设有与所 述公模仁23相对应的的第二穿孔210,用于供顶针13穿过以推顶公模仁23。所述第二穿 孔210的孔径略大于所述顶针13的直径以利于顶针13穿过。所述公模22位于所述承板21远离所述上顶板12的一侧,并与所述承板21相接 触。所述公模22具有相对的接触面220和第一分模面221。所述接触面220与所述承板 21相接触。所述第一分模面221位于远离所述承板21的一侧。所述公模22具有用于容置 公模仁23的第一容置腔222。所述第一容置腔2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孔223和第二容置孔224。所述第一容置孔223为自接触面220相靠近第一分模面221方向开设的盲孔,其 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面225和第一底面226。所述第二容置孔224的孔径小于第一容置孔 223的孔径,其为自第一底面226向第一分模面221方向开设的通孔。所述公模仁23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22靠近第一分模面221的一侧,其包括相 连接的推顶部230和成型部231。所述成型部231靠近所述母模仁26,所述推顶部230远 离所述母模仁26。所述推顶部230远离成型部231处具有用于与顶针13的推顶头131相 配合的推顶孔232。所述推顶部230容置于第一容置孔223。所述成型部231具有远离推 顶部230的第一成型面233。所述成型部231部分容置于第二容置孔224,且其第一成型面 233突出于第一分模面221。所述公模仁垫块24位于所述公模仁23靠近顶针13的一侧。所述公模仁垫块24 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223,并与所述公模仁23的推顶部230相接触。所述公模仁垫块24 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三穿孔240,其用于供所述顶针13的推顶头131穿过以使推顶头131与 所述公模仁23的推顶孔232相配合。所述公模仁垫块24也为圆形片。所述公模仁垫块24 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针13的直径,从而其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穿孔210的面积,所述公模仁垫 块24的边缘部分可与所述承板21相接触。在顶出时,公模仁23可能在成型品的反作用力 下向远离母模25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公模仁垫块24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针13的直径,从而 所述承板21可顶住所述公模仁垫块24以避免公模仁23退出所述第一容置腔222从而脱 离所述公模22。所述母模25位于所述公模22远离所述承板21的一侧,并与所述公模22相对。所 述母模25具有与所述第一分模面221相对的第二分模面250。所述母模25还具有与用于 容置所述母模仁26的第二容置腔251和用于容置母模仁垫块27的第三容置腔252。所述 第二容置腔251和第三容置腔252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容置腔251位于远离第二分模面 250的一侧。所述母模仁26用于与所述公模仁23相配合以成型产品。所述母模仁26恰容置 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51,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面233相对应的第二成型面260。所述第二 成型面260与所述第一成型面233相配合可形成模穴。所述母模仁垫块27恰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腔252,其中心处具有用于供所述公模 仁23的成型部231穿过的第四穿孔270,以便所述公模仁23的第一成型面233与所述母模 仁26的第二成型面260相配合以成型产品。当需要顶出公模仁23时,所述顶出结构10的下顶板11和上顶板12在顶出杆的 作用下发生位移,所述垫片14和顶针13在下顶板11和上顶板12的带动下也相对于所述 公模22移动,顶针13的第二端部133推动公模仁垫块24,从而所述公模仁23在第一容置 腔222内发生位移。在所述定位件16的作用下,所述垫片14紧密地定位于上顶板12,顶 出动作时,所述垫片14和顶针13均不会发生相对于上顶板12的旋转,从而所述顶针13所 带动的公模仁23也不会在第一容置腔222内发生旋转,避免了公模仁23与母模仁26之间 偏心精度的改变。由于所述上顶板12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23,当需要调整模具20的偏 心精度时,仅需调整所述定位件16,使其依次与垫片14的第二定位孔143和所述上顶板12 的与该偏心精度相符的另一个第一定位孔123相配合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模具20的顶出结构10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垫片14和所述上顶板12的定位件16,可避免垫片14和顶针13相对于所述上顶板12旋转,从而公 模仁23也不会在顶出过程中相对于模具20旋转,可避免模具20偏心精度的改变。此外, 所述上顶板12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23可方便地配合定位件16进行公模仁23与母模 仁26之间偏心精度的调整。可以理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23的数量并不限于为四个,可根据偏心精 度的调整需要来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23的分布方式也不一定要环绕所述第一 穿孔122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仅需每一第一定位孔12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穿孔 12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4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固定孔134的中 心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相等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 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模具,包括公模、公模仁、母模、母模仁以及顶出结构,所述公模与所述母模相对,所述公模仁容置于所述公模,所述母模仁容置于所述母模,用于与所述公模仁配合形成模穴以成型产品,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其具有一个第一固定孔;上顶板,其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且具有一个第一穿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顶针,其一端用于与公模仁接触以推顶公模仁,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顶板的第一穿孔中,并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垫片,其位于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且具有一个与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和一个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固定件,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相螺合,以将所述垫片固定于顶针与下顶板之间;以及定位件,其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相螺合,以将所述垫片定位于所述上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公模与所述上顶板之间的 承板,所述承板与所述公模相接触,并开设有与所述公模仁相对应的第二穿孔,用于供顶针 穿过以推顶公模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仁包括相连接的成型部和推顶部, 所述成型部靠近所述母模仁,所述推顶部远离所述母模仁,所述推顶部远离成型部的一端 开设有推顶孔,所述顶针包括本体以及推顶头,所述本体的一端穿设于第一穿孔中,另一端 穿设于第二穿孔中并与所述推顶头相连接,所述推顶头用于插入推顶孔以推顶公模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公模仁的推顶部与顶针的本 体之间的公模仁垫块,所述公模仁垫块具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用于供推顶头穿过以 使推顶头与推顶孔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包括多个第一定 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环绕分布于所述第一穿孔周围,且每一第一定位孔的中心轴线 与所述第一穿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环绕所述第一穿孔的 中心轴线等角度等间距分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固 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一第一定位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穿孔的中心轴线 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孔、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 孔均为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固定孔的 孔径,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径等于第三固定孔的孔径,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螺合 部和第二螺合部,所述第一螺合部与第一固定孔相螺合,所述第二螺合部与所述垫片的第 三固定孔和所述顶针的第二固定孔相螺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孔和第 四孔,所述第三孔的孔径大于第四孔的孔径,所述第四孔的孔径等于第一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定位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螺合部和第四螺合部,第三螺合部与所述第三孔相螺合,所述 第四螺合部与第四孔及第一定位孔相螺合。
全文摘要
一种模具包括公模、公模仁、母模、母模仁以及顶出结构。所述公模与所述母模相对。所述公模仁容置于所述公模。所述母模仁容置于所述母模,用于与所述公模仁配合形成模穴以成型产品。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上顶板、垫片、顶针、固定件和定位件。所述上顶板固定于所述下顶板,且具有一个第一穿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顶针一端用于与公模仁接触以推顶公模仁,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顶板的第一穿孔中。所述垫片位于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且具有一个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垫片固定于顶针与下顶板之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相螺合,以将所述垫片定位于所述上顶板。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1927541SQ20091030365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
发明者黄建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