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813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模具的注塑口进行了改进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成型领域,用于批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或部件,具体地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高压注射入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最终成形产品。注射成型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上述工艺反复进行,就可连续生产出成型产品。在上述工艺中,注射阶段一般是通过注射装置将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模具的注塑口和注塑流道注入模腔内以完成注射过程。在上述注射过程中, 注塑口和注塑流道的结构设计对最终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如图2所示, 图中为现有注塑模具中注塑口和注塑流道所采用的结构设计,该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注塑口 11和注塑流道12,注射时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模具的注塑口 11和注塑流道12后进入模腔。但是采用该种结构设计时,由于注塑口 11凹陷为圆柱体形状且凹陷较小,在模具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注塑流道12的长度相对较长,而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较长的注塑流道12 不仅会使注塑的难度增加,而且会导致原材料的浪费。综上所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注塑模具的注塑口 11和注塑流道12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对注塑模具的注塑口和注塑流道进行了改进,使得注塑流道长度相对缩短,达到了便于注塑和节省了原料材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后模、注塑口、以及注塑流道,其中,所述前模和后模组合后模具内部形成模腔,所述注塑流道连通所述注塑口和模具内部形成的模腔,此外,所述注塑口陷入模具内部以使所述注塑流道的长度相对缩短。进一步,所述的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口与注塑流道的连接处呈弧面形状。进一步,所述的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口的上部为圆柱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口陷入模具内部,注塑口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与注塑流道的连接处呈弧面形状。通过上述改进增加了该注塑模具的注塑口陷入模具内部的深度,从而在模具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得注塑流道长度相对缩短。因此,当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较短的注塑流道时不仅降低了注塑的难度,而且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注塑模具中注塑口和注塑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中注塑口和注塑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注塑模具中注塑口和注塑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中注塑口和注塑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前模10、后模20、注塑口 11、以及注塑流道12,其中,所述前模10和后模20 组合后模具内部形成模腔,所述注塑流道12连通所述注塑口 11和模具内部形成的模腔,此外,所述注塑口 11陷入模具内部以使所述注塑流道12的长度相对缩短。具体地,所述注塑口 11与注塑流道12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弧面形状,所述注塑口 11的上部可以采用圆柱体形状。以下结合图1、图2以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实际运行时的动作情况工作时,通过注射装置将受热融化的原材料注入所述注塑口 11,所述注塑口 11中的原材料通过所述注塑流道12进入注塑模具的模腔内完成注射过程。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进注塑口 11和注塑流道12的结构,增加了该注塑模具的注塑口 11陷入模具内部的深度,从而在模具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得注塑流道12长度相对缩短。从而,当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较短的注塑流道12时降低了注塑的难度,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10)、后模(20)、注塑口(11)、以及注塑流道 (12),其中,所述前模(10)和后模(20)组合后模具内部形成模腔,所述注塑流道(12)连通所述注塑口(11)和模具内部形成的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陷入模具内部以使所述注塑流道(12)的长度相对缩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与注塑流道(12)的连接处呈弧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的上部为圆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后模、注塑口、以及注塑流道,其中,所述注塑口陷入模具内部以使所述注塑流道的长度相对缩短。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该注塑模具的注塑口陷入模具内部的深度,从而在模具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得注塑流道长度相对缩短。因此,当受热融化的原材料经过较短的注塑流道时不仅降低了注塑的难度,而且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114863SQ20112013783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4日
发明者张秋生 申请人:苏州威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