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及其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90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及其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及其浇道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及其浇道结构。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手机中经常要使用到双料注塑制造出的零件,如手机键盘按键、按钮等。这种双料零件通常包括硬胶部分和软胶部分,硬胶部分用于控制电路板,软胶部分用于与手机壳体配合,使得该零件能够自动弹性复位。其中软胶可采用TPU(热塑性弹性体)料,硬胶可采用PC+ABS (塑料合金)料。[0003]普通的单料注塑加工时,其模具浇道结构中通常在零件表面设计多个进胶口,以保证物料能充满整个模腔。在对双料零件进行注塑加工时,通常需要设计特殊的模具浇道结构。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双料注塑模具浇道结构中,通常包括浇道10’、模腔20’以及连接浇道和模腔的进胶口 11’。当注塑完成时,需要对双料零件进行削水口的工序,由于双料零件的软胶部分比较柔软,在进行削水口工序时容易产生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的缺陷,造成零件不合格;并容易削伤操作者,产生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双料注塑模具浇道结构存在容易产生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的的缺陷或者安全问题,提供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能够降低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缺陷率的产生并降低削伤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几率。[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包括浇道、模腔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浇道和模腔之间的进胶口,所述模腔包括硬胶模腔和软胶模腔,所述进胶口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浇道和硬胶模腔的硬胶进胶口以及一个连接浇道和软胶模腔的软胶进胶口。[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中,所述硬胶进胶口为两个,且两个硬胶进胶口对称设置在硬胶模腔的腔壁上。[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中,所述软胶进胶口设置在模具的分模面上。[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中,所述硬胶进胶口设置在模具的分模面上。[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其具有如上所述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0010]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硬胶进胶口,使得注塑成型后整个零件能够由硬胶进胶口处的浇道支撑,方便进行后续的工序;通过只设置一个软胶进胶口,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双料零件软胶部分的水口数量,进而减少后续削水口工序中的工作量,降低零件产生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的缺陷的概率,提高成品率;并能降低工人削伤产生的概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的立体图;[0013]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的优先实施例中,包括浇道10、模腔和进胶口。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模具为一模四穴,其浇道结构中设置有四个双料零件。其中每个双料零件的模腔包括硬胶模腔和软胶模腔,硬胶模腔用于注入硬胶,形成双料零件的硬胶部分21 ;软胶模腔用于注入软胶,形成双料零件的软胶部分22。进胶口包括至少两个硬胶进胶口 11和一个软胶进胶口 12,硬胶进胶口 11设置在浇道10和硬胶模腔之间,软胶进胶口 12设置在浇道10和软胶模腔之间。[0015]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设置硬胶进胶口 11为两个,两个硬胶进胶口 11对称设置在硬胶模腔的腔壁上,在注塑成型后能够通过浇道10连接双料零件的硬胶部分21,使得双料零件可靠地被支撑,不容易产生晃动,方便进行后续的削水口的工序。另外,优选将软胶进胶口 12设置在模具的分模面上,使得批锋集中在水口附近,方便后续工序的操作。同样也可将硬胶进胶口 11设置在分模面上。[0016]注塑成型后,整个双料零件通过两个硬胶进胶口 11处形成的浇道支撑,而双料零件的软胶部分只有一个软胶进胶口 12形成的浇道,方便后续工序的操作,降低零件产生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的缺陷的概率,提高成品率;降低工人削伤产生的概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可应用于双料注塑手机模具中。[001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包括浇道(10)、模腔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浇道和模腔之间的进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包括硬胶模腔和软胶模腔,所述进胶口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浇道和硬胶模腔的硬胶进胶口(11)以及一个连接浇道和软胶模腔的软胶进胶口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进胶口(11)为两个,且两个硬胶进胶口对称设置在硬胶模腔的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进胶口(12)设置在模具的分模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进胶口(11)设置在模具的分模面上。
5.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料注塑手机模具及其浇道结构。双料注塑手机模具浇道结构包括浇道、模腔以及连接设置在浇道和模腔之间的进胶口,模腔包括硬胶模腔和软胶模腔,进胶口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浇道和硬胶模腔的硬胶进胶口以及一个连接浇道和软胶模腔的软胶进胶口。通过只设置一个软胶进胶口,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双料零件软胶部分的水口数量,进而减少后续削水口工序中的工作量,降低零件产生进胶口高出零件表面的缺陷的概率,提高成品率;并能降低工人削伤产生的概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2241843SQ2011203432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杨超 申请人:深圳市鑫灏源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