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145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分为“精炼一押出一压延一裁断一加硫”等五大主要制程。其中加硫制程为将生胎放至加硫机的气袋夹具中并借助作动缸的心轴往上顶使生胎固定于气袋夹具。加硫机加热与加压使得橡胶与硫磺反应,而能够获得预期的强度和弹力,并使生胎定型以及产生胎纹,轮胎表面的造型就此完成。当加硫机灌入气体时,气体将生胎撑开至预定形状,使加硫机作业完成。此时,作动缸的心轴下降而使生胎脱离于气袋夹具,使用者能够取出生胎。当作动缸的心轴往复的上升与下降时,灌入生胎的气体会通过心轴与作动缸的罩体之间的缝隙进入作动缸内部, 而会影响作动缸的精密度,以及会影响作动缸上下作动的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欲提供一种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以解决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轮胎加硫机将气体通入生胎,使通入生胎的气体充盈于整个生胎,当气体欲进入作动缸时,因为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设有该防漏装置,该防漏装置能够防止气体进入作动缸内部。进一步保持作动缸的精密度,以及稳定作动缸上下作动的能力。本实用新型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其弹性件的第一端弹性释放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朝向第一抵挡缘的方向弹性抵压,使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内圈变形而压迫于心轴,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变形而压迫于罩体,进一步达到气密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再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借助该弹性件的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一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 该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三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抵设于相邻的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与相邻的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平底部抵设于作动缸的第一抵挡缘,使该第二环体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设于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作动缸的罩体的开口端形成容槽,容槽包括第一抵挡缘与第二抵挡缘,该防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与一个第一环体,该第一环体能够抵设于容槽的第一抵挡缘,该弹性件包括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于容槽的第二抵挡缘,该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抵设于罩体与心轴。承上所述,其中,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内圈与一个第一外圈,该第一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一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其中,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内斜面与一个第一外斜面,该第一内圈邻接该第一内斜面,该第一外圈邻接该第一外斜面,该第一外斜面辅助该第一外圈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内圈的一端弯折,该第一内斜面辅助该第一内圈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外圈的一端弯折。其中,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容部,该第一容部位于该第一内圈与该第一外圈之间,该第一容部容纳该弹性件的第一端。其中,相反于该第一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一外斜面的一面之间的角度小于 180 度。其中,相反于该第一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一外斜面的一面之间角度范围为 90度至120度。其中,更包括一个第二环体,该第二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圈、一个第二外圈、一个第二容部与一个平底部,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容部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平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二容部的一端,该平底部也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一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其中,更包括一个第二环体与至少一个第三环体,该第二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圈、 一个第二外圈、一个第二容部与一个平底部,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容部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平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二容部的一端;该第三环体包括一个第三内圈、一个第三外圈、一个第三容部与一个第二底部,该第三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第三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容部位于该第三内圈与该第三外圈之间,该第二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三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一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该第三环体的第二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该第二环体的平底部抵设于第一抵挡缘。其中,该第三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斜面与一个第二外斜面,该第三内圈邻接该第二内斜面,该第三外圈邻接该第二外斜面,该第三容部呈锥状,相反于该第二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二外斜面的一面之间角度范围为90度至120度。其中,该第一环体的端面环设有数个第一容部,该第一容部能够容纳该弹性件。本实用新型实施后所带来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1.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轮胎加硫机将气体通入生胎,使通入生胎的气体充盈于整个生胎,当气体欲进入作动缸时,因为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设有该防漏装置,该防漏装置能够防止气体进入作动缸内部。进一步保持作动缸的精密度,以及稳定作动缸上下作动的能力。2.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弹性件的第一端弹性释放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朝向第一抵挡缘的方向弹性抵压,使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内圈变形而压迫于心轴,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变形而压迫于罩体,进一步达到气密的功效。3.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借助该弹性件的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一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三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 该第二底部抵设于相邻的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与相邻的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平底部抵设于作动缸的第一抵挡缘,使该第二环体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立体外观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局部放大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设于作动缸的立体分解图。图5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6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剖视图。图7 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设于作动缸的剖视图。图8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9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34]1防漏装置11弹性件111 第--端112第二端[0035]12第一环体121第一内圈122 第—-外圈123第一容部[0036]124第一底部125第一内斜面126 第—-外斜面13第二环体[0037]131第二内圈132第二外圈133 第二容部134平底部[0038]14第三环体141第三内圈142第三£外圈143第三容部[0039]144第二底部145第二内斜面146 第:二外斜面15弹性件[0040]151第一端152第二端16第—-环体2作动缸[0041]21罩体211容槽a第一抵挡缘b第二抵挡缘[0042]22心轴23抵压件M气管3生胎。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立体外观图与轮胎加硫机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1设于作动缸2的罩体21与心轴22之间,轮胎成形机的作动缸2的心轴22能够相对罩体21上升或下降,当作动缸2的心轴22上升时,心轴22带动抵压件23上升而固定生胎3,抵压件23设有气管对,气管M平行于心轴22,气管M能够将气体通入生胎3,使生胎3撑开至预定形状。通入生胎3的气体充盈于整个生胎3,当气体欲进入作动缸2时,因为作动缸2的罩体21与心轴22之间设有该防漏装置1,该防漏装置1能够防止气体进入作动缸2内部。 进一步保持作动缸2的精密度,以及稳定作动缸2上下作动的能力。同时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局部放大图。作动缸2的罩体21的开口端形成容槽211,容槽211包括第一抵挡缘a与第二抵挡缘b,该防漏装置1 包括一个弹性件11与一个第一环体12,该第一环体12能够抵设于容槽211的第一抵挡缘 a,该弹性件11包括一个第一端111与一个第二端112,该弹性件11的第一端111抵设于该第一环体12,该弹性件11的第二端112抵设于容槽211的第二抵挡缘b,该弹性件11的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12,使该第一环体12抵设于罩体21与心轴22,进一步使气体无法进入作动缸2。参照图4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该防漏装置1的第一环体12包括一个第一内圈121、一个第一外圈 122、一个第一容部123、一个第一底部124、一个第一内斜面125与一个第一外斜面126。该第一容部123位于该第一内圈121与该第一外圈122之间,该第一底部IM位于相反于该第一容部123的一端,该第一底部1 位于该第一内斜面125与该第一外斜面1 之间。该第一内圈121邻接该第一内斜面125,该第一外圈122邻接该第一外斜面126,该第一容部 123呈狭长矩形,该第一容部123容纳该弹性件11的第一端111。该第一内圈121受到挤压而朝向远离该第一外圈122的一端扩张,该第一外圈122受到挤压而朝向远离该第一内圈121的一端扩张。相反该第一内斜面125的一面与相反该第一外斜面126的一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相反于该第一内斜面125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一外斜面126的一面之间最佳角度的范围为90度至120度之间。该第一外斜面1 辅助该第一外圈122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内圈121的一端弯折,该第一内斜面125辅助该第一内圈121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外圈122的一端弯折。该防漏装置1更包括一个第二环体13与至少一个第三环体14,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个第三环体14。该第二环体13包括一个第二内圈131、一个第二外圈132、一个第二容部 133与一个平底部134。该第二容部133位于该第二内圈131与该第二外圈132之间,该平底部134位于相反于该第二容部133的一端,该平底部134也位于该第二内圈131与该第二外圈132之间。该第二内圈131受到挤压而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二外圈132的一端扩张, 该第二外圈132受到挤压而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二内圈131的一端扩张。该第三环体14包括一个第三内圈141、一个第三外圈142、一个第三容部143、一个第二底部144、一个第二内斜面145与一个第二外斜面146。该第三容部143位于该第三内圈141与该第三外圈142之间,该第二底部144位于相反于该第三容部143的一端,该第二底部144位于该第二内斜面145与该第二外斜面146之间。该第三内圈141邻接该第二内斜面145,该第三外圈142邻接该第二外斜面146,该第三容部143对应该第一底部124,该第三容部143也能够对应该第二底部144,该第一底部124、该第三容部143与该第二底部 144皆呈锥状。该第二容部133对应该第二底部144,该第二容部133呈锥状。该第三内圈 141受到挤压而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三外圈142的一端扩张,该第三外圈142受到挤压而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三内圈141的一端扩张。相反该第二内斜面145的一面与相反该第二外斜面 146的一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相反该第二内斜面145的一面与相反该第二外斜面146 的一面之间最佳角度的范围为90度至120度之间。该第二外斜面146辅助该第三外圈142 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三内圈141的一端弯折,该第二内斜面145辅助该第三内圈141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三外圈142的一端弯折。本实用新型能够仅设有该第一环体12与该第二环体13,该第一环体12的第一底部1 抵设于该第二环体13的第二容部133。该第一环体12叠设于该第三环体14,该第三环体14叠设于该第二环体13,且该三个第三环体14直接叠设在一起。该第一环体12也能够直接叠设于该第二环体13。该弹性件11的第一端111弹性释放抵设于该第一环体12,该弹性件11朝向第一抵挡缘a的方向弹性抵压,使该弹性件11压迫该第一环体12的第一内圈121变形而压迫于心轴22,该弹性件11压迫该第一环体12的第一外圈122变形而压迫于罩体21。该第一环体12受到该弹性件11的抵压,使该第一环体12产生一个朝向该第一抵挡缘a的力量,该第一环体12抵设于该第二环体13,该第一环体12朝向该第一抵挡缘a的方向弹性抵压,使该第一环体12压迫该第三环体14的第三内圈141变形而压迫于心轴22, 该第一环体12压迫该第三环体14的第三外圈142变形而压迫于罩体21。借助该弹性件11的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12,使该第一环体12的第一外圈 122与罩体21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一内圈121与心轴22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一底部IM 抵设于该第三环体14的第三容部143,使该第一环体12与该第三环体14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14的第三外圈142与罩体21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三内圈141与心轴22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144抵设于相邻的该第三环体14的第三容部143,使该第三环体14与该第三环体14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14与相邻的第二环体13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144抵设于该第二环体13的第二容部133,使该第三环体14与该第二环体13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环体13的第二外圈132与罩体21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二内圈131与心轴22之间形成气密,该平底部134抵设于作动缸2的第一抵挡缘a,使该第二环体13与罩体21之间形成气密。参照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第二实施例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15与一个第一环体16,该第一环体16能够抵设于容槽211的第一抵挡缘a,该弹性件15 包括一个第一端151与一个第二端152,该弹性件15的第一端151抵设于容槽211的第二抵挡缘b,该弹性件15的第二端152抵设于该第一环体16,该弹性件15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16,使该第一环体16抵设于罩体21与心轴22,进一步使气体无法进入作动缸2。[0059]该第一环体16的端面环设有数个第一容部161,该第一容部能够容纳该弹性件 15。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轮胎加硫机将气体通入生胎,使通入生胎的气体充盈于整个生胎,当气体欲进入作动缸时,因为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设有该防漏装置,该防漏装置能够防止气体进入作动缸内部。进一步保持作动缸的精密度, 以及稳定作动缸上下作动的能力。2.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弹性件的第一端弹性释放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朝向第一抵挡缘的方向弹性抵压,使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内圈变形而压迫于心轴,该弹性件压迫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变形而压迫于罩体,进一步达到气密的功效。3.本实用新型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借助该弹性件的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一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一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三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 该第二底部抵设于相邻的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三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环体与相邻的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使该第三环体与该第二环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及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平底部抵设于作动缸的第一抵挡缘,使该第二环体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包括该防漏装置设于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作动缸的罩体的开口端形成容槽,容槽包括第一抵挡缘与第二抵挡缘,该防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与一个第一环体,该第一环体能够抵设于容槽的第一抵挡缘,该弹性件包括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于容槽的第二抵挡缘,该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抵设于罩体与心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内圈与一个第一外圈,该第一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一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内斜面与一个第一外斜面,该第一内圈邻接该第一内斜面,该第一外圈邻接该第一外斜面,该第一外斜面辅助该第一外圈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内圈的一端弯折,该第一内斜面辅助该第一内圈能够朝向远离该第一外圈的一端弯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容部,该第一容部位于该第一内圈与该第一外圈之间,该第一容部容纳该弹性件的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反于该第一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一外斜面的一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反于该第一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一外斜面的一面之间角度范围为90度至120度。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个第二环体,该第二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圈、一个第二外圈、一个第二容部与一个平底部,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容部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平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二容部的一端,该平底部也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一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个第二环体与至少一个第三环体,该第二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圈、一个第二外圈、一个第二容部与一个平底部,该第二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第二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二容部位于该第二内圈与该第二外圈之间,该平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二容部的一端;该第三环体包括一个第三内圈、一个第三外圈、一个第三容部与一个第二底部,该第三内圈与心轴之间形成气密,第三外圈与罩体之间形成气密,该第三容部位于该第三内圈与该第三外圈之间,该第二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三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包括一个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位于相反于该第一容部的一端,该第一环体的第一底部抵设于该第三环体的第三容部,该第三环体的第二底部抵设于该第二环体的第二容部,该第二环体的平底部抵设于第一抵挡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环体包括一个第二内斜面与一个第二外斜面,该第三内圈邻接该第二内斜面,该第三外圈邻接该第二外斜面,该第三容部呈锥状,相反于该第二内斜面的一面与相反于该第二外斜面的一面之间角度范围为90度至120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体的端面环设有数个第一容部,该第一容部能够容纳该弹性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加硫机的作动缸的防漏装置,其设于作动缸的罩体与心轴之间,作动缸的罩体的开口端形成容槽,容槽包括第一抵挡缘与第二抵挡缘,该防漏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与一个第一环体,该第一环体能够抵设于容槽的第一抵挡缘,该弹性件包括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于容槽的第二抵挡缘,该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于该第一环体,该弹性件弹性抵顶迫紧该第一环体,使该第一环体抵设于罩体与心轴,进一步使气体无法进入作动缸。
文档编号B29C35/02GK202271470SQ20112038943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柏谚 申请人:扬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