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08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 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如尼龙、聚矾等。测试某种工程塑料的性能时会涉及到各种形状的测试件。工程塑料测试件由模具注胶而成,由于工程塑料测试件对工艺水平要求较高,在传统的一模多穴模具注胶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走胶不均匀、缺胶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注塑产品质量的注塑模具。一种注塑模具开设有注胶口 ;注胶通道,包括主通道及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分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注胶口相连通;及多个模穴,分别与所述多个分支通道相连通,其中厚度较薄的模穴与靠近所述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或/及空间较小的模穴与远离所述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注胶口位于所述主通道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的模穴为用于成型较薄的燃烧样条测试件的第一模穴。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包括用于成型缺口抗冲击测试件的第二模穴及用于成型弯曲强度测试件的第三模穴,所述第二模穴及第三模穴通过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且位于所述主通道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还包括用于成型螺丝孔扭力测试件的第四模穴,所述第四模穴位与所述第三模穴的末端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模穴还包括用于成型体积较大工件的第五模穴及第六模穴,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模穴分别与位于所述主通道一侧的分支通道连通,所述第五模穴及第六模穴分别与位于所述主通道另一侧的分支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模穴为用于成型耐磨性能测试件的模穴,所述第六模穴为用于成型颜色样板的模穴,与所述第五模穴连接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三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与所述第六模穴连接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模穴还包括通过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的相连通的第七模穴及第八模穴,所述第七模穴及第八模穴与所述第一模穴、第二模穴及第三模穴位于所述主通道相同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七模穴为用于成型较厚的燃烧测试件的模穴,所述第八模穴为用于成型拉伸强度测试件的模穴,其中,所述第七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五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所述第八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六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三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第七模穴的分支通道之间,所述第六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第八模穴的分支通道之间。上述注塑模具包括多个模穴,分别与所述多个分支通道相连通,胶液从注胶口注入到注胶通道的主通道,沿各个分支通道流入各个模穴。由于较薄的模穴在注胶时候需要的注塑压力较大,否则容易产生缺胶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将用于成型较薄工件的 模穴与靠近注胶口的分支通道连通,胶液在注胶口的压力较大,可以有效避免了走胶不均匀、缺胶等现象。或者,将用于体积较小的模穴与远离所述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胶液在距离注胶口较远的分支通道内流通的较慢,由于较小模穴比较容易填满,保证注塑模具的多个模穴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同时注满,防止当较小模穴注满凝固之后,较大模穴还没有注满,避免了走胶不均匀、缺胶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图I为一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100开设有注胶口 110、注胶通道120及模穴。胶液从注胶口 110注入到注塑模具100中。注胶口 110位于注胶通道120的中部。注胶通道120包括主通道121及分支通道122。分支通道122与主通道121相连通,主通道121与注胶口 110相连通。多个模穴包括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的模穴及用于成型体积较大工件的模穴。多个模穴分别与多个分支通道122相连通。其中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的模穴与靠近注胶口 110的分支通道122相连通,或/及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与远离注胶口 HO的分支通道122相连通。模穴沿注胶通道120的两侧且关于注胶口 110对称分布。模穴分别为第一模穴131、第二模穴132、第三模穴133、第四模穴134、第五模穴135、第六模穴136、第七模穴137及第八模穴138。第一模穴131为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具体的,第一模穴131为用于成型较薄的燃烧样条测试件的模穴。第一模穴131与靠近注胶口 110的分支通道122连通,胶液在注胶口 110的压力较大,能够克服第一模穴131内的压力,可以有效避免了较薄的燃烧样条测试件缺胶、走胶不均匀等不合格现象。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为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第二模穴132设 于主通道121的一端,第三模穴133设于主通道121的另一端。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通过分支通道122与主通道121相连通且位于主通道121的同一侧。第二模穴132用于成型缺口抗冲击测试件。第三模穴133用于成型弯曲强度测试件。将空间较小的模穴与远离注胶口 110的分支通道122相连通,胶液在距离注胶口 110较远的分支通道122内流通的较慢,由于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的体积较小比较容易填满,保证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与其他较大模穴同时注满。防止当较小的模穴注满凝固之后,较大体积的模穴还未注满,避免了缺胶、披峰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第四模穴134为用于成型最小体积工件的模穴。具体的,第四模穴134用于成型螺丝孔扭力测试件。第四模穴134位于第三模穴133的末端相连通。第四模穴134的注胶体积最小。第三模穴133及第四模穴134的注胶注胶体积之和与第二模穴132的注胶体积相近,使胶液向两个方向流动的压力及流量达到均衡,防止注胶不齐、缺胶或披峰等现象。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用于成型体积较大的工件。第一模穴131、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分别与位于主通道121的一侧分支通道连通。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分别与位于主通道121另一侧的分支通道连通。第五模穴135为用于成型耐磨性能测试件的模穴,第六模穴136为用于成型颜色样板的模穴,第五模穴135的分支通道位于第三模穴133的分支通道与注胶口 110之间,第六模穴136的分支通道位于第二模穴132的分支通道与注胶口 110之间。第七模穴137及第八模穴138与第一模穴131、第二模穴132及第三模穴133位于主通道121同侧的且与主通道121相连通,第七模穴137与第八模穴138的注胶体积相近。第七模穴137为用于成型较厚的燃烧测试件的模穴,第八模穴138为用于成型拉伸强度测试件的模穴,第七模穴137的分支通道位于第五模穴135的分支通道与注胶口 110之间,第八模穴138的分支通道122位于第六模穴136的分支通道122与注胶口 110之间。第七模穴137与第八模穴138的注胶体积相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模穴135的分支通道位于第三模穴133的分支通道与第七模穴137的分支通道之间,第六模穴136的分支通道位于第二模穴132的分支通道与第八模穴138的分支通道之间。位于注胶通道120两侧模穴的接口交替设置,胶液从分支通道122分流出,使分流出的胶液的流速和流量均衡,最终使每个模穴均能够填充充分。位于主通道121 —侧的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的注胶体积之和与位于主通道121另一侧的第一模穴131、第二模穴132、第三模穴133、第四模穴134、第七模穴137及第八模穴138的注胶体积之和相近,使注胶通道120两侧的注胶体积相近,保证胶液向两侧流动的压力均衡,填充充分。并且可以有效保证多个模穴能够同时被充满,防止缺胶、披峰等现象出现,提高了产品质量。注塑模具100的宽度为200毫米,长度为310毫米。注塑模具100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有效减小了注塑模具100的体积,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降低了注塑成本。上述注塑模具100包括多个模穴,分别与多个分支通道122相连通,胶液从注胶口110注入到注胶通道120的主通道121,沿各个分支通道122流入各个模穴。由于较薄的模穴在注胶时候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缺胶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较薄的第一模穴131与靠近注胶口 110的分支通道122连通,胶液在注胶口 110的压力较大,能够克服较薄模穴内的压力,可以有效避免了较薄模穴缺胶等不合格现象。将空间较小的第二模穴132、第三模穴133与远离注胶口 110的分支通道122相连通,胶液在距离注胶口 110较远的分支通道122内流通的较慢,由于体积较小模穴比较容易填满,保证注塑模具100的多个模穴能够同时注满,防止当较小模穴注满凝固之后,较大模穴还没有注满。避免了走胶不均匀、缺胶、披峰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多个模穴沿注胶通道120的两侧且关于注胶口 110对称分布,由于模穴关于注胶口 110对称分布,所以注胶口 110两端的液压相同。第四模穴134体 积较小容易注满。第四模穴134 —方面平衡主通道121两端的压力,一方面可以减小注塑模具100的体积。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为注胶体积较大的模穴,需要的注胶流量较大,所以在主通道121的一侧只设有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防止第五模穴135及第六模穴136产生注胶不均匀、缺胶、披峰等现象,保证了工程塑料测试件的质量合格,提高了产品质量。该注塑模具100能够实现同时加工多个工程塑料测试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100能够同时生产八个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开设有 注胶口 ; 注胶通道,包括主通道及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分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注胶口相连通;及 多个模穴,分别与所述多个分支通道相连通,其中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的模穴与靠近所述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或/及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与远离所述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位于所述主通道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成型厚度较薄工件的模穴为用于成型较薄的燃烧样条测试件的第一模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包括用于成型缺口抗冲击测试件的第二模穴及用于成型弯曲强度测试件的第三模穴,所述第二模穴及第三模穴通过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且位于所述主通道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成型体积较小工件的模穴还包括用于成型螺丝孔扭力测试件的第四模穴,所述第四模穴位与所述第三模穴的末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穴还包括用于成型体积较大工件的第五模穴及第六模穴,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模穴分别与位于所述主通道一侧的分支通道连通,所述第五模穴及第六模穴分别与位于所述主通道另一侧的分支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模穴为用于成型耐磨性能测试件的模穴,所述第六模穴为用于成型颜色样板的模穴,所述第五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三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所述第六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穴还包括通过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的相连通的第七模穴及第八模穴,所述第七模穴及第八模穴与所述第一模穴、第二模穴及第三模穴位于所述主通道相同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模穴为用于成型较厚的燃烧测试件的模穴,所述第八模穴为用于成型拉伸强度测试件的模穴,其中,所述第七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五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所述第八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六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注胶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三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第七模穴的分支通道之间,所述第六模穴的分支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模穴的分支通道与所述第八模穴的分支通道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注塑模具开设有注胶口、注胶通道及模穴。注胶通道包括主通道及与主注胶道相连通的多个分支通道,主通道与注胶口相连通。多个模穴分别与多个分支通道相连通,其中厚度较薄的模穴与靠近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或/及空间较小的模穴与远离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将较薄的模穴与靠近注胶口的分支通道连通,胶液在注胶口的压力较大,能够克服较薄模穴内的压力将较薄模穴注满。将空间较小的模穴与远离注胶口的分支通道相连通,胶液在距离注胶口较远的分支通道内流通的较慢,由于较小模穴比较容易填满,保证注塑模具的多个模穴能够同时注满。防止当较小模穴注满凝固之后,较大模穴还没有注满。避免了缺胶、披峰等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B29C45/32GK202367912SQ2011204311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丘祖礼, 刘卫东 申请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