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702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从注射装置射出熔融树脂并填充于模具装置的型腔,并使其固化来成型为成型品。模具装置由定模及动模构成。模具装置的闭模、合模及开模通过合模装置进行。作为合模装置,广泛利用使用马达等驱动源和肘节机构的方式的装置,但肘节机构的特性上很难变更合模力,响应性及稳定性较差。并且,在肘节机构动作时产生弯矩,安装模具装置的安装面等有可能发生应变。因此,提出有针对模开闭动作使用直线马达而针对合模动作使用电磁铁的吸附力的合模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合模装置中,在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向电磁铁的线圈供给电流。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5/090052号小册子模具装置根据成型品的种类进行更换。当安装新的模具装置时,用螺栓将模具装置临时固定于安装面之后,进行闭模,在合模状态下进一步紧固螺栓进行正式固定。也可使用利用液压或磁力的夹具装置等来代替螺栓。由于正式固定操作通过打开设置于注射成型机的罩上的门进行,因此为了排除基于控制装置的误作动,在打开门的状态下停止向合模装置供给电流。在该状态下,使用肘节机构的方式虽然能够保持预先产生的合模力,但使用电磁铁的方式无法保持合模力。原因在于控制装置的向电磁铁的线圈的电流供给被截断。因此,使用电磁铁的方式中,很难进行正式固定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停止向合模装置供给电流的状态下实现模具装置的安装的注射成型机。为了解决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第I固定部件,其安装有定模;第I可动部件,其安装有动模;第2可动部件,其与该第I可动部件一同移动;第2固定部件,其配设于所述第I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其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在该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产生合模力;及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其在停止向该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I固定部件,其安装有定模;第I可动部件,其安装有动模;第2可动部件,其与该第I可动部件一同移动;第2固定部件,其配设于所述第I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合模力产生机构,其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在该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产生合模力;及合模力维持机构,其在停止向该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维持在所述第I固定部件与所述第I可动部件之间产生的预定合模力。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停止向合模装置供给电流的状态下实现模具装置的安装的注射成型机。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闭模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开模时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的图。图中10_合模装置,11-固定压板(第I固定部件),12-可动压板(第I可动部件),13-后压板(第2固定部件),15-定模,16-动模,22-吸附板(第2可动部件),37_电磁铁单元(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49-电磁铁,60-控制装置,70-模厚调整装置(模厚调整部),71-模厚调整用马达(驱动用马达),71c-制动部,100-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1-合模力施加部,110-移动抑制部,111-卡止孔,112-卡止销,210-弹簧(施力部),410_弹簧(吸引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附加相同或对应的元件符号而省略说明。并且,将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前方、将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第I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闭模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开模时的状态的图。图中,10为合模装置,Fr为注射成型机的框架,Gd为由铺设于该框架Fr上的2根导轨构成的引导件,11为固定压板(第I固定部件)。固定压板11可设置于能够沿着向模开闭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件Gd移动的位置调整底板Ba上。另外,固定压板11还可以载置于框架Fr上。与固定压板11对置而配设可动压板(第I可动部件)12。可动压板12固定于可动底板Bb上,可动底板Bb能够在引导件Gd上行驶。由此,可动压板12能够相对于固定压板11向模开闭方向移动。
与固定压板11隔着预定间隔且与固定压板11平行地配设后压板(第2固定部件)13。后压板13经脚部13a固定于框架Fr。4根作为连结部件的连接杆14 (图中仅示出4根连接杆14中的2根)架设于固定压板11与后压板13之间。固定压板11经连接杆14固定于后压板13。沿着连接杆14进退自如地配设可动压板12。在可动压板12中的与连接杆14对应的部位形成用于使连接杆14贯穿的未图示的导孔。另外,可形成缺口部代替导孔。连接杆14的前端部(图中右端部)形成未图示的螺纹部,通过将螺母nl螺合紧固于该螺纹部,连接杆14的前端部固定于固定压板11。连接杆14的后端部固定于后压板13。定模15与动模16分别安装于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上,定模15与动模16随着可动压板12的进退而接触分离,从而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另外,随着进行合模,定模15与动模16之间形成未图示的型腔空间,从注射装置17的注射喷嘴18射出的未图示的熔融树脂填充于型腔空间。由定模15及动模16构成模具装置19。吸附板22 (第2可动部件)与可动压板12平行地配设。吸附板22经安装板27固定于滑动底板Sb上,滑动底板Sb能够在引导件Gd上行驶。由此,吸附板22在比后压板13更靠后方进退自如。吸附板22可由磁性材料形成。另外,可无安装板27,此时,吸附板22直接固定于滑动底板Sb上。杆39配设成在后端部与吸附板22连结而在前端部与可动压板12连结。因此,杆39在闭模时随着吸附板22前进而前进并使可动压板12前进,而在开模时随着吸附板22后退而后退并使可动压板12后退。为此,在后压板13的中央部分形成用于使杆39贯穿的孔41。直线马达28为用于使可动压板12进退的模开闭驱动部,例如配设于与可动压板12连结的吸附板22与框架Fr之间。另外,直线马达28也可配设于可动压板12与框架Fr之间。直线马达28具备定子29及动子31。定子29形成为在框架Fr上与引导件Gd平行且与滑动底板Sb的移动范围对应。动子31在滑动底板Sb的下端与定子29对置且遍及预定范围而形成。动子31具备铁心34及线圈35。并且,铁心34具备朝向定子29突出且以预定间距形成的多个磁极齿33,线圈35卷装于各磁极齿33上。另外,磁极齿33形成为在与可动压板12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并且,定子29具备未图示的铁心及在该铁心上延伸而形成的未图示的永久磁铁。通过使N极及S极的各磁极交替受磁来形成该永久磁铁。配置检测动子31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75。若通过向线圈35供给预定电流来驱动直线马达28,则动子31进退。随此,吸附板22及可动压板12进退,从而能够进行闭模及开模。根据位置传感器75的检测结果反馈控制直线马达28,以便动子31的位置成为设定值。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永久磁铁配设于定子29上,并将线圈35配设于动子31上,但是也能够将线圈配设于定子上,并将永久磁铁配设于动子上。此时,线圈不会随着直线马达28的驱动而移动,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用于向线圈供给电力的配线。另外,作为模开闭驱动部可使用旋转马达及将旋转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等代替直线马达28。
电磁铁单元37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在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产生合模力。该吸附力经杆39传递到可动压板12。另外,由固定压板11、可动压板12、后压板13、吸附板22、直线马达28、电磁铁单元37、杆39等构成合模装置10。并且,由电磁铁单元37等构成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电磁铁单元37由形成于后压板13侧的电磁铁49及形成于吸附板22侧的吸附部51构成。吸附部51形成于吸附板22的前端面的预定部分,例如吸附板22中包围杆39且与电磁铁49对置的部分。并且,在后压板13的后端面的预定部分,例如在杆39的周围形成槽45,在比槽45更靠内侧形成铁心46,在比槽45更靠外侧形成磁轭47。并且在槽45内,绕铁心46卷装线圈48。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与后压板13分开形成电磁铁49,与吸附板22分开形成吸附部51,但也可作为后压板13的一部分形成电磁铁,作为吸附板22的一部分形成吸附部。并且,也可相反配置电磁铁和吸附部。例如,可在吸附板22侧设置电磁铁49,在后压板13侧设置吸附部51。在电磁铁单元37中,若向线圈48供给电流,则电磁铁49被驱动而对吸附部51进行吸附,从而能够产生合模力。通过控制装置60控制合模装置10的直线马达28及电磁铁49的驱动。控制装置60具备CPU及存储器等,根据由CPU运算的结果向直线马达28的线圈35或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控制装置60上连接荷载检测器55。荷载检测器55设置于合模装置10中至少I根连接杆14的预定位置(固定压板11与后压板13之间的预定位置),检测施加于该连接杆14的荷载。荷载检测器55例如包括检测连接杆14的伸长量的传感器。由荷载检测器55检测出的荷载被送至控制装置60。接着,对合模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模开闭处理部61控制闭模工序。在图2的状态(开模状态)下,模开闭处理部61向线圈35供给电流来驱动直线马达28。如图1所示,可动压板12前进而动模16与定模15抵接。此时,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即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形成间隙S。另外,与合模力相比,闭模所需的力十分小。接着,控制装置60的合模处理部62控制合模工序。合模处理部62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将吸附部51吸附于电磁铁49上。随此,合模力经吸附板22及杆39传递至可动压板12,从而进行合模。合模力由荷载检测器55检测。检测出的合模力被送至控制装置60,合模处理部62为了使合模力成为设定值而调整供给于线圈48的电流,并进行反馈控制。在此期间,在注射装置17中熔融的熔融树脂从注射喷嘴18射出,填充于模具装置19的型腔空间。若型腔空间内的树脂冷却固化,则模开闭处理部61控制开模工序。在图1的状态下,合模处理部62停止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随此,直线马达28被驱动,可动压板12后退,如图2所示,动模16后退,从而进行开模。接着,对更换模具装置19时的模厚调整进行说明。若随着更换模具装置19而安装新的模具装置19,则模具装置19的厚度发生变化,闭模结束时形成于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的间隙8发生变化。因此,注射成型机具备按照模具装置19的厚度调整间隙8的模厚调整装置70。模厚调整装置70包括模厚调整用马达71、齿轮72、螺母73、杆39等。杆39贯穿吸附板22的中央部分,螺纹43形成于杆39的后端部。螺纹43与相对吸附板22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螺母73相螺合。螺母7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大径齿轮,该齿轮与安装于模厚调整用马达71的输出轴71a的小径齿轮72相啮合。由螺母73及螺纹43构成运动方向转换部,在该运动方向转换部中,螺母7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杆39的直进运动。若驱动模厚调整用马达71来与模具装置19的厚度对应地使螺母73相对螺纹43旋转预定量,则杆39相对于吸附板22的位置被调整,且吸附板22相对固定压板11及可动压板12的位置被调整,从而能够使间隙8成为最佳值。S卩,通过改变可动压板12与吸附板22之间的在模开闭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来调整模厚。模厚调整用马达71可为伺服马达,也可包括编码部71b。编码部71b检测模厚调整用马达71的输出轴71a的旋转量等,且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装置60。控制装置60反馈控制模厚调整用马达71,以便间隙8成为设定值。 并且,模厚调整用马达71可为带制动器的马达。模厚调整用马达71的制动部71c可为一般的结构,例如由包括电磁铁的电磁制动器构成。电磁制动器在电磁铁被通电时容许模厚调整用马达71的输出轴71a旋转,在电磁铁没有被通电时限制输出轴71a旋转。另夕卜,制动部71c可具有气缸等作为驱动源来代替电磁铁,不限定为电磁制动器。接着,根据图3对模具装置19的安装进行说明。图3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表示在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产生预定合模力的状态。安装新的模具装置19时,模具装置19在由起重机等吊持的状态下,由螺栓临时固定于固定压板11。之后,可动压板12前进而与模具装置19接触,接着模具装置19合模。合模状态下,定模15和动模16通过螺栓分别正式固定于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也可使用利用液压或磁力的夹具装置等来代替螺栓。由于正式固定操作通过打开设置于注射成型机的罩上的门来进行,因此在停止向合模装置10 (详细而言为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以下也称为“停止状态”)下进行。这是为了排除基于控制装置60的误作动。停止状态可为基于各种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动作被反馈控制的驱动源(例如包括电磁铁49、直线马达28及模厚调整用马达71)的驱动控制被自动停止的伺服断开状态。在停止状态下,由于控制装置60的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的电力供给被截断,因此无法利用电磁铁49的吸附力作为合模力。因此,在停止向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使用产生预定合模力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0。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0包括抑制吸附板22后退(向开模方向移动)的移动抑制部110和模厚调整装置70。该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0在门关闭且停止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移动抑制部110例如通过相对后压板13卡止吸附板22来抑制吸附板22后退。移动抑制部110由设置于吸附板22侧(可动侧)的卡止孔111及设置于后压板13侧(固定侧)的卡止销112等构成。卡止孔111例如形成于与吸附板22 —体化的滑动底板Sb。卡止孔111可在滑动底板Sb的进退方向上隔着间隔形成多个(图3中仅图示一个)。如图3所示卡止销112插入于卡止孔111时限制滑动底板Sb进退,而如图1及图2所示卡止销112从卡止孔111拔出时容许滑动底板Sb进退。另外,卡止孔111可形成于吸附板22或安装板27等可动侧的部件中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吸附板22侧的部件来代替形成于滑动底板Sb。同样地,卡止销112可无法进退地支承于框架Fr等固定侧的部件来代替支承于后压板13。另外,可相反配置卡止孔111和卡止销112,也可将卡止孔111设置于固定侧的部件且将卡止销112设置于可动侧的部件。移动抑制部110可进一步包括向插拔方向引导卡止销112的导向部113及驱动卡止销112的驱动装置114。导向部113及驱动装置114例如固定于后压板13。驱动装置114至少在滑动底板Sb进退期间,使卡止销112分离滑动底板Sb。驱动装置114可为电动式也可为液压式。另外,作为限制吸附板22的进退的方法,除销固定以外还有螺纹固定、真空吸附或磁性吸附等。磁性吸附时,例如使用磁性夹具、磁性表架等,也可组合两者来使用。磁性夹具及磁性表架可设置在固定侧、也可设置在可动侧。接着,对设为上述结构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动作在模具装置19的临时固定操作后进行,且通过设置于控制装置60的合模力施加部101控制。首先,合模力施加部101为了进行卡止销112与卡止孔111之间的对位而驱动直线马达28。并且,合模力施加部101在对位后将卡止销112插入卡止孔111。插入后滑动底板Sb、甚至吸附板22无法向前后方向移动。接着,合模力施加部101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使可动压板12和吸附板22向前后方向分离。由于吸附板22的后退被限制,因此可动压板12前进,动模16压紧于定模15而产生合模力。如此,由移动抑制部110抑制吸附板22后退的状态下,合模力施加部101通过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来将合模力施加于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在停止模厚调整装置70之后,该合模力也通过移动抑制部110维持。由此,由于能够在停止状态下维持合模力,因此能够进行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在停止状态维持合模力时,可通过制动部71c的制动力限制螺母73向释放合模力的方向旋转来维持合模力。另外,还能够通过螺母73与螺纹43的摩擦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螺母73旋转。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卡止销112插入卡止孔111之后通过模厚调整装置70产生合模力,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在通过电磁铁49产生合模力的状态下将卡止销112插入卡止孔111。移动抑制部110在电磁铁49成为停止状态之后,也能够维持预定合模力。此时,由移动抑制部110构成合模力维持机构,且合模力维持机构可不包括模厚调整装置70。并且,此时,卡止孔111或卡止销112可配设于可动侧的部件,且可动侧的部件可为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吸附板22侧的部件,也可为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可动压板12侧的部件,还可为杆39。[第2实施方式]图4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且表示在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产生预定合模力的状态。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200除模厚调整装置70以外,具备用于向前方(闭模方向)对吸附板22施力的施力部来作为抑制吸附板22后退(向开模方向的移动)的移动抑制部。作为施力部,例如如图4所示利用弹簧210等。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且停止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的状态下,该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200产生预定合模力。弹簧210在新的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时使用。正式固定操作时,弹簧210的一端部211固定于相对框架Fr固定的弹簧安装部220。弹簧210的另一端部212固定于与吸附板22 —体化的滑动底板S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簧210的一端部211固定于弹簧安装部220,但也可固定于框架Fr,只要固定在固定侧的部件上即可。同样地,弹簧210的另一端部212固定于滑动底板Sb,但也可固定于吸附板22,只要固定在可动侧的部件中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吸附板22侧的部件上即可。作为弹簧210的端部211、端部212的固定方法例如有销固定、螺纹固定、真空吸附、磁性吸附等。磁性吸附时,例如使用磁性夹具、磁性表架等,也可组合两者来使用。磁性夹具及磁性表架可设置在弹簧安装部220侧或滑动底板Sb侦U。弹簧安装部220如图4所示可配设于滑动底板Sb的前方,也可配设于滑动底板Sb的后方。配设于后方时,弹簧的施力方向也设定为前方(闭模方向)。接着,对设为上述结构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2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动作在模具装置19的临时固定操作后进行,且通过设置于控制装置60的合模力施加部201控制。首先,合模力施加部201驱动直线马达28来使可动压板12前进,并使动模16抵接于定模15。此时,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形成间隙5。另外,也可无间隙5。其后,弹簧210的一端部211相对弹簧安装部220固定,且弹簧210的另一端部212固定于滑动底板Sb。弹簧210对滑动底板Sb、甚至吸附板22向前方(图中的右方向)施力,并抑制吸附板22后退。接着,合模力施加部201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使可动压板12和吸附板22沿前后方向分离。通过弹簧210抑制吸附板22后退,因此可动压板12前进,动模16压紧于定模15来产生合模力。合模力中还包括弹簧210的加力。如此,合模力施加部201在由弹簧210抑制吸附板22后退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将合模力施加于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在停止模厚调整装置70之后,该合模力也通过弹簧210维持。由此,由于能够在停止状态维持合模力,因此能够进行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在停止状态下维持合模力时,可通过制动部71c的制动力限制螺母73向释放合模力的方向旋转来维持合模力。另外,也能够通过螺母73与螺纹43的摩擦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螺母73旋转。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弹簧210抑制吸附板22后退之后通过模厚调整装置70产生合模力,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在通过电磁铁49产生合模力的状态下通过弹簧210抑制吸附板22后退。电磁铁49成为停止状态之后,弹簧210也能够维持预定合模力。此时,由包括弹簧210的移动抑制部构成合模力维持机构,且合模力维持机构可不包括模厚调整装置70。并且,此时,弹簧210的另一端部212可固定在可动侧的部件上,且可动侧的部件可为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吸附板22侧的部件,也可为以杆39为基准配设于可动压板12侧的部件,还可为杆39。[第3实施方式]图5表不基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且表不在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产生预定合模力的状态。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300除模厚调整装置70以外,还包括抑制吸附板22后退(向开模方向的移动)的移动抑制部。移动抑制部利用电磁铁的电流供给结束后的残留磁通量。该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300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且停止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接着,对设为上述结构的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3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动作在模具装置19的临时固定操作后进行,且通过设置于控制装置60的合模力施加部301控制。合模力施加部301包括移动抑制部。首先,合模力施加部301驱动直线马达28及模厚调整装置70,以便使电磁铁49与吸附部51之间的间隙8 (参考图1)消失。并且,合模力施加部301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使吸附部51接触吸附于电磁铁49,并使吸附板22接触吸附于后压板13。接着,合模力施加部301结束向线圈48供给电流。此时,由于没有间隙S (参考图1),因此由电流供给结束后的残留磁通量产生充分的吸附力。由此,吸附板22的后退(向开模方向的移动)被抑制。如此,合模力施加部301包括移动抑制部。接着,合模力施加部301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使可动压板12和吸附板22向前后方向分离。由于吸附板22接触吸附于后压板13而不后退,因此可动压板12前进,动模16被压紧于定模15来产生合模力。如此,合模力施加部301在通过电流供给后的残留磁通量抑制吸附板22后退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模厚调整装置70将合模力施加于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该合模力在停止模厚调整装置70之后也被维持。由此,由于能够在停止状态维持合模力,因此能够进行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在停止状态下维持合模力时,可通过制动部71c的制动力限制螺母73向释放合模力的方向旋转来维持合模力。另外,还能够通过螺母73与螺纹43的摩擦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螺母73旋转。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磁铁49的残留磁通量使吸附板22接触吸附于后压板13之后通过模厚调整装置70产生合模力,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在形成微细的间隙6的状态(能够由模厚调整装置70调整间隙S )下向电磁铁49供给电流来产生合模力的同时消除间隙S。电磁铁49成为停止状态之后,也能够通过残留磁通量维持预定合模力。此时,由包括于合模力施加部301的移动抑制部构成合模力维持机构,且合模力维持机构可不包括模厚调整装置70。[第4实施方式]图6表不基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模具安装时的状态,且表不在固定压板11与可动压板12之间产生预定合模力的状态。该状态下,后压板13与吸附板22之间形成有间隙8。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400具备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在动模16抵接于定模15的状态下,将相对可动压板12固定的部分朝向相对固定压板11固定的部分吸引。作为吸引装置,例如如图6所示利用弹簧410等。可设置多个弹簧410。该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400在停止向电磁铁49的线圈48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由于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400不包括模厚调整装置70,因此能够与门的打开关闭状态无关地产生预定合模力。弹簧410在新的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时使用。正式固定操作时,弹簧410的一端部411固定于固定压板11,弹簧410的另一端部412固定于可动压板12。作为固定方法例如有销固定、螺纹固定、真空吸附、磁性吸附等。磁性吸附时,例如利用磁性夹具及磁性表架等,也可组合两者来使用。磁性夹具及磁性表架可设置在可动压板12侧或固定压板11侧。通过弹簧410的吸引力在可动压板12与固定压板11之间产生合模力,因此在停止合模装置10的驱动控制的状态下产生合模力,所以能够进行模具装置19的正式固定操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簧410的一端部411固定于固定压板11,但也可固定于框架Fr、连接杆14等,只要固定于固定侧的部件即可。同样地,弹簧410的另一端部412固定于可动压板12,但也可固定于滑动底板Sb、吸附板22等,只要固定于可动侧的部件即可。例如,弹簧410可与图4所示的弹簧210相同,一端部411固定于弹簧安装部220,另一端部412固定于滑动底板Sb。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停止状态下通过弹簧410产生合模力,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通过电磁铁49产生合模力之后安装弹簧410。弹簧410在电磁铁49成为停止状态之后也能够维持预定合模力。此时,由弹簧410构成合模力维持机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为利用弹簧410的加力的弹簧式吸引装置,但也可为利用液压或空气压等流体压的流体压式的吸引装置及螺纹式吸引装置等。螺纹式吸引装置由固定于固定压板11且贯穿可动压板12的轴、螺合于在该轴的后端部形成的螺纹的螺母及使螺母旋转的马达构成。若马达驱动且螺母向预定方向旋转,则可动压板12欲前进来产生合模力。另外,轴也可固定于可动压板12并贯穿固定压板11,此时,螺纹形成于轴的前端部。并且,轴还可贯穿可动压板12及固定压板11,此时,螺纹形成于轴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且螺母分别螺合于各螺纹,2个螺母相对地向反方向旋转。以上,对本发明的第I 第4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形或替换。例如,第I 第4实施方式的动模16安装于可动压板12,但也可经可动侧安装板安装于可动压板12。同样地,定模15可经固定侧安装板安装于固定压板11。此时,例如第4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可为朝向固定侧安装板吸引可动侧安装板的装置。并且,第I 第3实施方式的合模力施加部101 301被设置于控制装置60,但也可设置于专用的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注射成型机具备 第I固定部件,其安装有定模; 第I可动部件,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其与该第I可动部件一同移动; 第2固定部件,其配设于所述第I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其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在该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产生合模力;及 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其在停止向该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具备 移动抑制部,其抑制所述第2可动部件向开模方向的移动 '及 模厚调整部,其调整所述第I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移动抑制部通过相对所述第2固定部件卡止所述第2可动部件来抑制该第2可动部件向开模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移动抑制部通过利用停止向所述第I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后的残留磁通量、使所述第2可动部件接触吸附于所述第2固定部件,来抑制所述第2可动部件向开模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模厚调整部包括带制动器的驱动用马达, 并通过所述制动器的制动力维持由所述驱动用马达产生的合模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具备向闭模方向对所述第I可动部件和/或所述第2可动部件施力的施力部。
7.—种注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注射成型机具备 第I固定部件,其安装有定模; 第I可动部件,其安装有动模; 第2可动部件,其与该第I可动部件一同移动; 第2固定部件,其配设于所述第I可动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 合模力产生机构,其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在该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2可动部件之间产生合模力;及 合模力维持机构,其在停止向该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维持在所述第I固定部件与所述第I可动部件之间产生的预定合模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合模力维持机构具备抑制所述第I可动部件或所述第2可动部件的开模方向的移动的移动抑制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合模力维持机构具备向闭模方向对所述第I可动部件和/或所述第2可动部件施力的施力 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停止向合模装置供给电流的状态下实现模具装置的安装的注射成型机。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具备第1固定部件(11),其安装有定模(15);第1可动部件(12),其安装有动模(16);第2可动部件(22),其与第1可动部件(12)一同移动;第2固定部件(13),其配设于第1可动部件(12)与第2可动部件(22)之间;第1合模力产生机构,其通过电磁铁(49)的吸附力在第2固定部件(13)与第2可动部件(22)之间产生合模力;及第2合模力产生机构(100),其在停止向第1合模力产生机构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产生预定合模力。
文档编号B29C45/76GK102990882SQ2012103255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中崎修, 守谷幸次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