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772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拉链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拉链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在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在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下模具具有:后链牙列收容槽(53、54)、后型腔(57、58)、前链牙列收容槽(55、56)、前型腔(67、68)、将链牙列的端部向型腔侧拉靠的臂(45、46),在输送路径的左右具有引导部件,其能够在接近输送路径的位置和远离输送路径的位置移动,并具有后引导部件(41、42)和前引导部件(43、44),后引导部件在接近了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后链牙列的端部,前引导部件在接近了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前链牙列的端部。
【专利说明】拉链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具有间隙区域的拉链长链注塑成型止码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尤其涉及对带拉头的拉链长链注塑成型止码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其中,在拉链长链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除去链牙而得到所述间隙区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特公平01-028564(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的制造装置,所述制造装置通过注塑成型在沿长度方向间歇地配置有间隙区域的长尺寸的拉链长链上设置上止码及插接-分开装置的插管。
[0003]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的制造装置,在输送拉链长链的输送路径上具有:在拉链长链移动时使该拉链长链分离的分离装置;使分离的拉链长链再次啮合的组合装置;设在分离装置与组合装置之间且用于在间隙区域的两端部成型上止码和插接-分开装置的插管的注塑成型区段。
[0004]输送来的彼此啮合的一对拉链长链被分离装置分离,使分离状态的间隙区域停止于注塑成型区段,在间隙区域的两端部同时注塑成型上止码及插接-分开装置的插管,之后,拉链长链通过组合装置而再次啮合。如上述那样组合后的拉链长链被安装拉头,并在间隙区域被切断,将插座固定在一方的管上,由此,成为最终形态的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01-028564

【发明内容】

[0007]上述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的制造装置是用于在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上止码及插接-分开装置的插管之后安装拉头的装置。在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在输送路径的上方配置有用于引导链牙列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朝着输送路径而在上下方向移动。若用该制造装置来输送事先安装有拉头的拉链长链,则会导致引导部件与拉头接触。即,无法输送拉链长链。因此,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带插接-分开装置拉链的制造装置存在如下课题:无法应用于事先安装有拉头的拉链长链、即所谓带拉头的拉链长链。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课题而研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拉链的制造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0010]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具有输送拉链长链的输送路径,所述拉链长链具有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除去链牙而成的间隙区域,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在所述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上模具;和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具有:上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后链牙列;下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前链牙列;位于所述上游侧区域与所述下游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区域具有:收容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的后链牙列收容槽;位于与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后止码的后型腔,所述下游侧区域具有:收容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的前链牙列收容槽;位于与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前止码的前型腔,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臂,其按压所述间隙区域,将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后型腔侧拉靠,并且将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前型腔侧拉靠,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左右具有能够在接近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和远离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移动的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区域的所述后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后引导部件;和对配置在所述下游侧区域的所述前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前引导部件,在所述后引导部件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所述后引导部件从上方覆盖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在所述前引导部件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所述前引导部件从上方覆盖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
[0011]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第一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具有: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一链牙列;第二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二链牙列,在所述第一链牙列收容槽与所述第二链牙列收容槽之间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突起,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具有: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三链牙列;第四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四链牙列,在所述第三链牙列收容槽与所述第四链牙列收容槽之间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二突起。
[0012]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第二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与所述模具相比靠上游侧配置有第一通道,与所述模具相比靠下游侧配置有第二通道,所述拉链长链载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上,具有使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通道动作机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能够移动到所述拉链长链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接触的下方位置、和所述拉链长链相对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位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位于上方位置时,所述拉链长链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相比位于上方。
[0013]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第三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的上端为楔形。
[0014]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在上述第三技术案或第四技术案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上的所述拉链长链的第一长链按压部件;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所述拉链长链的第二长链按压部件;使所述第一长链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长链按压部件在上下方向动作的按压部件动作机构。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案,由于引导部件在输送路径的左右方向移动,所以引导部件不会与拉头接触。即,能够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
[00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案,能够通过第一突起进行引导而使后链牙列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和第二链牙列向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移动。另外,能够通过第二突起进行引导而使前链牙列的左右的第三链牙列和第四链牙列向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移动。即,能够使各链牙列可靠地收容到各收容槽中。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案,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向上移动而从模具排出注塑成型了止码的部分时,拉链长链不会与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接触。因此,能够迅速地排出拉链长链。
[002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案,第一突起能够引导后链牙列的第一链牙列和第二链牙列而使其可靠地移动到收容各链牙列的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另外,第二突起能够引导前链牙列的第三链牙列和第四链牙列而使其可靠地移动到收容各链牙列的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案,由于将拉链长链按压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因此,在拉链长链被臂牵拉而移动时,拉链长链的姿势不会被打乱。另外,后链牙列和前链牙列因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朝向下模具向下方移动而朝向收容槽移动。此时,即使后链牙列与第一突起接触、前链牙列与第二突起接触,拉链长链的姿势也不会被打乱。
[002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拉链的制造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整体的概要图。
[0024]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的下模具、第一通道的一部分以及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5]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0026]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0027]图5是图4的状态从上方观察到的俯视图。
[0028]图6是表示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分别从上方覆盖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9]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0030]图8是图7的状态从上方观察到的俯视图。
[0031]图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0032]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所制造的拉链的一例的图。
[0033]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拉链长链的一例的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I拉链的制造装置;2拉链长链;3拉链;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一汽缸(通道动作机构);14第二汽缸(通道动作机构);15第三汽缸(按压部件动作机构);16第四汽缸(按压部件动作机构);17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8第二长链按压部件;20链牙列;21第一链牙;22第二链牙;23第三链牙;24第四链牙;25拉头;26拉链带;27后止码28前止码;29间隙区域;30架台;31上模具;32下模具;33注射喷嘴;34第一凹部;35第二凹部;36浇道;37浇口(直浇口);41第一引导部件;42第二引导部件;43第三引导部件;44第四引导部件;45第一臂;46第二臂;51第一带收容槽;52第一突起;53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4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5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6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7第一型腔;58第二型腔;61第二带收容槽;62第二突起;67第三型腔;68第四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完全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要与本发明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37]另外,以下,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上游侧”表示拉链长链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侦『表示拉链长链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前”是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后”是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左”、“右”分别是相对于拉链长链的输送方向的方位,以图5为基准进行定义。
[0038]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利用拉链的制造装置制造在衣物类和包中使用的带两个拉头的拉链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制造其他类型的拉链。
[0039]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之前,说明在该拉链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拉链长链。
[0040]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拉链长链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拉链长链2包括:带状的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6 ;固定在拉链带26上的链牙列20 ;安装在链牙列20上的拉头25。此外,拉链长链2具有在拉链长链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除去链牙而成的间隙区域29。这里所说的间隙区域,不仅包括链牙被除去的部分(拉链带的缘部),还包括位于链牙被除去部分的左右的拉链带。在间隙区域29的两端部,配置有第一链牙21、第二链牙22、第三链牙23和第四链牙24。以下,有时将图11中的、比间隙区域29靠下侧的链牙列称为后链牙列,将比间隙区域29靠上侧的链牙列称为前链牙列。
[0041]另外,通过本发明的拉链的制造装置注塑成型了止码的拉链的一例在图10中示出。如图10所示,在拉链3上安装有两个拉头25。另外,在拉链3的两端部固定有止码。以下,将上侧的止码称为后止码,将下侧的止码称为前止码。本例的后止码27和前止码28相同。
[0042]接着,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构造。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整体的、合模状态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中的下模具、第一通道的一部分以及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的、且省略了上模具的立体图。
[0043]如图1所示,拉链的制造装置I具有输送拉链长链2的输送路径。在输送路径上配置有:配置在架台30上、在拉链长链2上注塑成型止码的模具(上、下模具);比模具靠上游侧配置的第一通道11 ;比模具靠下游侧配置的第二通道12。拉链长链2载置在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上。第一通道11通过作为通道动作机构的第一汽缸13的上下动作而能够移动到拉链长链2与下模具32的上表面接触的下方位置、和拉链长链2相对于下模具32的上面离开的上方位置,第一汽缸13配置在架台30上。第二通道12通过作为通道动作机构的第二汽缸14的上下动作而能够在拉链长链2与下模具32的上表面接触的下方位置、和拉链长链2相对于下模具32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位置移动,第二汽缸14配置在架台30上。在第一通道11的下游侧配置有从上方按压载置于第一通道11上的拉链长链2的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通过作为按压部件动作机构的第三汽缸15的上下动作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第三汽缸15配置在架台30上。在第二通道12的上游侧配置有从上方按压载置于第二通道12上的拉链长链2的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通过作为按压部件动作机构的第四汽缸16的上下动作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第四汽缸16配置在架台30上。
[0044]在模具的上方配置有注射喷嘴33。模具具有: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上模具31、和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下方的下模具32。下模具32具有:上游侧区域,其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用于配置与间隙区域29相比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后链牙列;下游侧区域,其位于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用于配置与间隙区域29相比位于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前链牙列;上游侧区域与下游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0045]如图2所示,在下模具32的上游侧区域,从上游侧依次具有:用于收容位于后链牙列的左右的拉链带26的左右的第一带收容槽51 ;第一突起52,其位于左右的第一带收容槽51的中央、向上方突出、将从第一通道11输送来的拉链长链2分成左右;后链牙列收容槽,其位于第一突起52的左右、用于收容后链牙列的端部;后型腔,其位于与后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下游侧的位置,用于成型左右的后止码27,由第一型腔57和第二型腔58构成。后链牙列收容槽由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构成,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收容固定在拉链长链2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具有第一链牙21的链牙列20 ;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收容固定在拉链长链2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具有第二链牙22的链牙列20。第一突起52由于在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之间朝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通过第一突起52进行引导来使后链牙列的左右的链牙列20向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移动。
[0046]下游侧区域在拉链长链2的输送方向隔着中间区域与上游侧区域对称。也就是说,在下模具32的下游侧区域,从下游侧依次具有:用于收容拉链带26的左右的第二带收容槽61 ;第二突起62,其位于左右的第二带收容槽61的中央,向上方突出;前链牙列收容槽,其位于第二突起62的左右,收容前链牙列的端部;前型腔,其位于与前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上游侧位置,用于成型左右的前止码28,由第三型腔67和第四型腔68构成。前链牙列收容槽由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构成,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收容固定在拉链长链2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具有第三链牙23的链牙列20 ;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收容固定在拉链长链2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具有第四链牙24的链牙列20,第二突起62在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与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之间朝向上方突出。第二突起62与第一突起52具有同样的作用,即,进行引导而使得前链牙列的左右的链牙列20向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移动。
[0047]另外,第一突起52和第二突起62的上端为楔形。由此,第一突起52能够引导后链牙列的左右的链牙列20而使左右的链牙列20向收容各链牙列20的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可靠地移动。另外,第二突起62能够引导前链牙列的左右的链牙列20而使左右的链牙列20向收容各链牙列20的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可靠地移动。但是,第一突起52和第二突起62的上端不限于楔形,只要能够发挥同样的作用,则还可以是其他形状。[0048]在下模具32的中间区域具有:设置成与第一型腔57、第二型腔58、第三型腔67以及第四型腔68连通的浇道36 ;设置在浇道36的左右的第一凹部34和第二凹部35。在第一凹部34的上方的位置具有第一臂45,在第二凹部35的上方的位置具有第二臂46。该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将间隙区域29向第一凹部34和第二凹部35按压,由此将后链牙列的端部向后型腔侧拉靠,并且将前链牙列的端部向前型腔侧拉靠。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通过未图示的作为动作机构的汽缸的上下动作而在上下方向移动。
[0049]另外,在上模具31设置有:与下模具32的各型腔对应的用于形成止码的未图示的型腔;与下模具32的浇道36对应的未图示的浇道;与注射喷嘴33连通的浇口(直浇口)37。
[0050]另外,在输送路径的左右具有能够在接近输送路径的位置和远离输送路径的位置移动的引导部件。引导部件通过未图示的作为动作机构的汽缸而在相对于输送路径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引导部件具有:对配置在上游侧区域的后链牙列进行引导、由第一引导部件41和第二引导部件42构成的后引导部件;和对配置在下游侧区域的前链牙列进行引导、由第三引导部件43和第四引导部件44构成的前引导部件。后引导部件,在接近了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后链牙列的端部。前引导部件在接近了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前链牙列的端部。由于引导部件在输送路径的左右方向移动,所以引导部件和拉头不会接触。即,能够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
[0051]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9,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I的动作。此外,由于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在拉链长链2的输送方向上隔着中间区域对称,所以,在下述说明中,存在仅说明上游侧区域的情况,由于下游侧区域也是同样的,所以省略其说明。
[0052]首先,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相对于下模具32位于上方。当该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位于上方位置时,拉链长链2相对于第一突起52和第二突起62位于上方。由此,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向上移动而从模具排出注塑成型了止码的部分时,拉链长链不会与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接触。所以,能够快速地排出拉链长链。拉链长链2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构而在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上被输送。当间隙区域29被输送到规定位置、例如下模具32的上方时,输送机构停止,如图3的箭头①所示,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和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通过图1所示的第三汽缸15和第四汽缸16的下移动作而向下方移动由此将拉链长链2按压在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上。在该状态下,如箭头②所示,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通过图1所示的第一汽缸13和第二汽缸14的下移动作而朝着下模具32向下方移动使得拉链长链2与下模具32的上表面接触。
[0053]接着,图4示出了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移动到下方的状态。图5是在图4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上游侧区域侧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将载置于第一通道11的拉链长链2按压在第一通道11上,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将载置于第二通道12的拉链长链2按压在第二通道12上。由此,当拉链长链被臂牵拉而移动时(后述)拉链长链的姿势不会被打乱。另外,后链牙列和前链牙列因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朝向下模具32向下方移动而朝向收容槽移动。此时,即使后链牙列与第一突起52接触、前链牙列与第二突起62接触,拉链长链的姿势也不会被打乱。拉链带26被收容在第一带收容槽51中。另外,第一突起52以使后链牙列收容在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中的方式将链牙列分成左右部分。[0054]在上述状态下,第一引导部件41?第四引导部件44分别从输送路径的左右朝向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移动而从上方覆盖收容在各链牙列收容槽53?56中的链牙列的端部。由此,限制链牙列向上方移动。图6是表示第一引导部件41和第二引导部件42覆盖后链牙列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链牙21和第二链牙22分别被第一引导部件41和第二引导部件42从上方覆盖,从而被限制向上方移动。
[0055]之后,如图7所不,通过未图不的汽缸的动作,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朝向第一凹部34和第二凹部35下降,按压间隙区域29 —直到位于间隙区域29的两端部的第一链牙21?第四链牙24分别与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的端部接触(参照图8)。此时,由于第一引导部件41?第四引导部件44从上方覆盖着链牙列,所以能够防止链牙列向上方起伏地变形。另外,为了使得链牙在接触链牙列收容槽的端部之前间隙区域的移动不会结束,将汽缸的冲程取得充分大,并将凹部的深度取得充分大。另外,还使得在链牙列收容槽与链牙接触后也会有适当的下压力作用于第一臂和第二臂。
[0056]接着,如图9所示,一边维持链牙列收容槽的端部和链牙接触的状态,一边使上模具31下降而与下模具32合模,从与注射喷嘴33连通的浇口 37经由浇道36向各型腔流入树脂,从而在拉链长链2上注塑成型止码,然后,使上模具31、第一臂45、第二臂46、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以及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返回原位置、即上方位置,使第一引导部件41?第四引导部件44返回原位置、即左右位置,使第一通道11及第二通道12返回原位置、即上方位置。接着,再次通过输送机构输送拉链长链2。在附着于止码的浇道被切断机构切断、并在间隙区域被切断后,成为图10所示的最终形态的拉链3。如图10所示,在拉链3的两端部成型有四个相同的止码。
[0057]在本实施例中,以注塑成型有四个相同止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间隙区域的两端部注塑成型不同的止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在事先安装有拉头的拉链长链、即所谓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事先没有安装拉头的拉链长链中,也就是应用于在注塑成型止码后再安装拉头的拉链长链中。
[0058]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长链按压部件、第二长链按压部件、第一?第四引导部件、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动作机构,列举了汽缸,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使上述各部件在规定方向上移动,则也可以是其他的动作机构。
[0059]根据本实施例的拉链的制造装置,能够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
[0060]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及其效果。
[0061]本发明的拉链的制造装置1,具有输送拉链长链2的输送路径,所述拉链长链2具有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除去链牙而成的间隙区域29,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在所述拉链长链2上注塑成型止码27、28的模具31、32,所述模具31、32具有: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上模具31 ;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的下模具32,所述下模具32具有:上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29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后链牙列;下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29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前链牙列;位于所述上游侧区域和所述下游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区域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的后链牙列收容槽53、54 ;和后型腔57、58,位于与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53、54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后止码27,所述下游侧区域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的前链牙列收容槽55、56 ;前型腔67、68,其位于与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55、56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前止码28,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臂45、46,其按压所述间隙区域29,将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后型腔57、58侧拉靠,并且将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前型腔67、68侧拉靠,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左右具有引导部件41?44,该引导部件41?44能够在接近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和远离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移动,所述引导部件41?44具有: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区域的所述后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后引导部件41、42 ;对配置在所述下游侧区域的所述前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前引导部件43、44,所述后引导部件41、42在所述后引导部件41、42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所述前引导部件43、44在所述前引导部件43,44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从上方覆盖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
[0062]根据该特征,由于引导部件在输送路径的左右方向移动,所以引导部件不会与拉头接触。即,能够在带拉头的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
[0063]在上述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53、54具有: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2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第一链牙列;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2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第二链牙列,在所述第一链牙列收容槽53与所述第二链牙列收容槽54之间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突起52,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55、56具有: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2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第三链牙列;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2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26上的第四链牙列,在所述第三链牙列收容槽55与所述第四链牙列收容槽56之间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二突起62。
[0064]根据该特征,能够通过第一突起进行引导而使得后链牙列的左右的第一链牙列和第二链牙列朝向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移动。另外,能够通过第二突起进行引导而使得前链牙列的左右的第三链牙列和第四链牙列朝向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移动。即,能够使各链牙列可靠地收容到各收容槽中。
[0065]在上述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比所述模具31、32靠上游侧配置有第一通道11,在比所述模具31、32靠下游侧配置有第二通道12,所述拉链长链2载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上,具有使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通道动作机构13、14,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能够移动到所述拉链长链2与所述下模具32的上表面接触的下方位置、和所述拉链长链2相对于所述下模具32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位置,当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位于上方位置时,所述拉链长链2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52和所述第二突起62位于上方。
[0066]根据该特征,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向上移动而从模具排出注塑成型了止码的部分时,拉链长链不会与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接触。因此,能够快速排出拉链长链。
[0067]在上述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52和所述第二突起62的上端为楔形。
[0068]根据该特征,第一突起能够对后链牙列的第一链牙列和第二链牙列进行引导而使其可靠地移动到收容各链牙列的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和第二链牙列收容槽中。另外,第二突起能够对前链牙列的第三链牙列和第四链牙列进行引导而使其可靠地移动到收容各链牙列的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和第四链牙列收容槽中。[0069]在上述拉链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一通道11上的所述拉链长链2的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 ;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二通道12上的所述拉链长链2的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 ;使所述第一长链按压部件17和所述第二长链按压部件18在上下方向动作的按压部件动作机构15、16。
[0070]根据该特征,由于将拉链长链按压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所以,在拉链长链被臂牵拉而移动时,拉链长链的姿势不会被打乱。另外,后链牙列和前链牙列因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朝向下模具向下方移动而朝向收容槽移动。此时,即使后链牙列与第一突起接触、前链牙列与第二突起接触,拉链长链的姿势也不会被打乱。
[0071]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效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的制造装置,具有输送拉链长链的输送路径,所述拉链长链具有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除去链牙而成的间隙区域,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在所述拉链长链上注塑成型止码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上模具;和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具有:上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侦牝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后链牙列;下游侧区域,其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用于配置与所述间隙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前链牙列;位于所述上游侧区域与所述下游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区域具有:收容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的后链牙列收容槽;位于与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后止码的后型腔, 所述下游侧区域具有:收容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的前链牙列收容槽;位于与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相邻的位置、用于成型前止码的前型腔, 在所述中间区域具有臂,其按压所述间隙区域,将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后型腔侧拉靠,并且将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向所述前型腔侧拉靠, 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左右具有能够在接近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和远离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移动的引导部件,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区域的所述后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后引导部件;和对配置在所述下游侧区域的所述前链牙列进行引导的前引导部件, 在所述后引导部件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所述后引导部件从上方覆盖所述后链牙列的端部, 在所述前引导部件接近了所述输送路径时,所述前引导部件从上方覆盖所述前链牙列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链牙列收容槽具有:第一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一链牙列;第二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二链牙列, 在所述第一链牙列收容槽与所述第二链牙列收容槽之间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突起,所述前链牙列收容槽具有:第三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三链牙列;第四链牙列收容槽,其用于收容固定在所述拉链长链的左右另一方的拉链带上的第四链牙列, 在所述第三链牙列收容槽与所述第四链牙列收容槽之间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二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与所述模具相比靠上游侧配置有第一通道,与所述模具相比靠下游侧配置有第二通道, 所述拉链长链载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上, 具有使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通道动作机构,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能够移动到所述拉链长链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接触的下方位置、和所述拉链长链相对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离开的上方位置, 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位于上方位置时,所述拉链长链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相比位于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的上端为楔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链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上的所述拉链长链的第一长链按压部件;从上方按压载置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所述拉链长链的第二长链按压部件;使所述第一长链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二长链按压部件在上下方向动作的按压部件动作机构。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3692615SQ20121037738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川户卓真, 尾崎雅秀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