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泡罩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147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泡罩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具体是快速泡罩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药业的快速发展,药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种制药设备应运而生,如胶囊制备装置,药片制备装置等等。其中,胶囊制备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利用模具生产空胶囊体,将空胶囊体进行上下分离,对分离后的下空胶囊体进行加药操作,接着将上、下空胶囊体进行压合,得到内部填充有药粉的胶囊体,然后对胶囊体进行抛光处理;接下来是胶囊体的包装,先是将薄膜吹塑成泡罩,将胶囊体充填入泡罩内,然后送至封合装置,在合适的温度及压力下将覆盖膜与成型膜封合;接着是胶囊板分割成型,先将整块的胶囊板传送至切割装置处,然后分割成一定规格的包装胶囊板,然后根据数量要求分装入包装盒内;最后完 成质检,得到成品。一般的泡罩成型装置不仅结构复杂,同时成型效果还不太好,容易出现不合格的泡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快速泡罩成型装置,解决了以往泡罩成型装置结构复杂,成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下模具,下模具内设有空气压缩机,下模具上设有气孔,气孔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相通,底座上还设有导柱,导柱与底座相互垂直,导柱上依次套接有上模具、螺母,上模具的下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气孔一一对应,上模具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固定在上模具的中心处,且伸缩装置垂直于上模具。螺母可以防止上模具滑出导柱,上模具在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以沿着导柱上下移动,下模具内的空气压缩机通过输出压缩空气,使薄膜形成凹槽状的泡罩。所述气孔有36个,平均分为6排,所述凹槽也有36个,平均分成6排,每个气孔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所述气孔有54个,平均分为6排,所述凹槽也有54个,平均分成6排,每个气孔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平行。所述导柱有4根,且位于底座的四个角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模具和下模具组合的形式,通过设置在下模具内的空气压缩机,将已经加热软化的薄膜吹塑成泡罩,这样使得泡罩的成型效果十分理想,大大提高了泡罩的合格率。(2)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采用伸缩装置来完成上下移动,可快速完成对薄膜的压紧和抽离,提高了成型的整体速度。[0012](3)本实用新型的导柱顶端设置了螺母,防止了上模具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滑出导柱,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的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底座,2、下模具,3、导柱,4、上模具,5、气孔,6、凹
槽,7、伸缩装置,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I :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I以及设置在底座I上的下模具2,底座I上还设有导柱3,下模具2内设有空气压缩机,下模具2上设有气孔5。本实施例的导柱3与底座I相互垂直,导柱3有4根,且位于底座I的四个角上,导柱3上套接有导柱3上依次套接有上模具4、螺母8,上模具4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装置7,伸缩装置7固定在上模具4的中心处,且伸缩装置7垂直于上模具4,上模具4与下模具2相互平行。本实施例的气孔5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相通,气孔5有36个,平均分为6排。本实施例的上模具4的下表面设有凹槽6,凹槽6有36个,平均分成6排。本实施例的凹槽6与气孔5——对应,且每个气孔5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6。实施例2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I以及设置在底座I上的下模具2,底座I上还设有导柱3,下模具2内设有空气压缩机,下模具2上设有气孔5。本实施例的导柱3与底座I相互垂直,导柱3有4根,且位于底座I的四个角上,导柱3上套接有导柱3上依次套接有上模具4、螺母8,上模具4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装置7,伸缩装置7固定在上模具4的中心处,且伸缩装置7垂直于上模具4,上模具4与下模具2相互平行。本实施例的气孔5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相通,气孔5有54个,平均分为6排。本实施例的上模具4上设有凹槽6,凹槽6有54个,平均分成6排。本实施例的凹槽6与气孔5——对应,且每个气孔5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已经加热软化的薄膜来到下模具2上,上模具4在伸缩装置7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压紧薄膜,然后在空气压缩机的作用下,压缩空气通过气孔5将薄膜吹塑成泡罩,完成成型操作,接着上模具4在伸缩装置7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并松开薄膜,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已经吹塑成型的薄膜被传送至下一环节,整个装置就这样周而复始进行泡罩成型操作。[0032]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以及设置在底座(I)上的下模具(2),下模具(2)内设有空气压缩机,下模具(2)上设有气孔(5),气孔(5)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相通,底座(I)上还设有导柱(3),导柱(3)与底座(I)相互垂直,导柱(3)上依次套接有上模具(4)、螺母(8),上模具(4)的下表面上设有凹槽(6),凹槽(6)与气孔(5)—一对应,上模具(4)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装置(7),所述伸缩装置(7)固定在上模具(4)的中心处,且伸缩装置(7)垂直于上模具(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5)有36个,平均分为6排,所述凹槽(6)也有36个,平均分成6排,每个气孔(5)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5)有54个,平均分为6排,所述凹槽(6)也有54个,平均分成6排,每个气孔(5)的正上方对应一个凹槽(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4)与下模具(2)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有4根,且位于底座(I)的四个角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快速泡罩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下模具(2),下模具(2)内设有空气压缩机,下模具(2)上设有气孔(5),气孔(5)与空气压缩机的出风口相通,底座(1)上还设有导柱(3),导柱(3)与底座(1)相互垂直,导柱(3)上依次套接有上模具(4)、螺母(8),上模具(4)的下表面上设有凹槽(6),凹槽(6)与气孔(5)一一对应,上模具(4)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装置(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使整个装置更稳定,泡罩成型速度更快,同时成型效果更理想。
文档编号B29C49/32GK202528448SQ2012202113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陈继源 申请人: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