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式中空成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928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全电式中空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包含:一机台、一夹模装置、一驱动装置,以及二定位装置。该夹模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模具,所述模具可在一互相远离的开模位置,以及一互相靠近而对接结合的闭模位置间转换。所述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该夹模装置的前后两侧,每一定位装置包括一位于其中一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单元,以及一位于另一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夹具组的第二定位单元。当该夹模装置位于该闭模位置时,每一定位装置的定位件受到该夹具组固定住而位于一锁闭位置,由此可提供所述模具稳固且紧密的闭模力量,从而可提高制造精度。
【专利说明】全电式中空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成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成型中空容器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中空成型机是一种用于成型中空容器的设备,例如本案 申请人:于先前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第98121827号专利案揭露一种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改良主要是通过两个模具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达到闭模与开模的目的。而中空成型机成型中空容器的方式,是对位于所述两模具的模穴中的中空塑料进行吹气,使该塑料变形成预定的容器形状并经冷却后成型。但 申请人:认为,由于吹气形成中空容器时的吹气压力很大,若所述两模具闭模时的定位力量不足的话,所述模具就容易受到吹气压力影响而晃动或位移,进而影响成型精度,因此已知的中空成型机有待改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闭模定位力量、闭模稳固、成型精度高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
[0004]本发明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组装在该机台上的夹模装置,以及一个驱动装置。该夹模装置包括左右设置的一个第一模具与一个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能在一个互相远离的开模位置,以及一个互相靠近而对接结合的闭模位置间转换;该驱动装置组装在该机台上并连结该夹模装置,用于驱动该夹模装置在该开模位置及该闭模位置间转换。该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该夹模装置的前后两侧的定位装置,每一个定位装置包括一个位于该第一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单元,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二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夹具组的第二定位单元;当该夹模装置位于该开模位置时,每一个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单元与该第二定位单元互相远离而位于一个非锁闭位置;当该夹模装置位于该闭模位置时,每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件靠近该夹具组并受到该夹具组固定住而位于一个锁闭位置。
[0005]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定位件包括一个本体部、一个间隔地位于该本体部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的一侧的末端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本体部与该末端部之间的颈部;该夹具组包括二个间隔相对的夹爪,每一个夹爪包括一个夹段,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夹段的远离该第一定位单元的一侧的衔接段,每一个夹爪的衔接段包括一个朝向另一夹爪的扩大面,每一个夹爪的夹段包括一个朝向另一夹爪且相对于该扩大面靠近另一夹爪的夹固面,当所述定位装置位于该锁闭位置时,该定位件的该末端部位于所述夹爪的衔接段之间,所述夹爪的夹段分别对应该定位件的该颈部的位置。
[0006]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第二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能受驱动而左右移动并包括一个限位部的限位件,在该非锁闭位置时,该限位件的限位部围绕在所述夹爪的衔接段外围;在该锁闭位置时,该限位部围绕在所述夹爪的夹段外围以限制每一个夹爪的夹段无法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移动。
[0007]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件的末端部包括一个外环面、一个连接在该外环面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的一侧的第一导引面,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外环面与该颈部之间的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自该外环面朝该第二定位单元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该第二导引面自该外环面朝该颈部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每一个夹爪的夹段还包括一个连接在该夹固面的朝向该第一定位单元的一侧的第三导引面,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夹固面与该扩大面之间的第四导引面,该第三导引面自该夹固面朝该第一定位单元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延伸,该第四导引面自该夹固面朝该扩大面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延伸。
[0008]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第一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一气压缸,该第一气压缸具有一个第一缸体,以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缸体伸缩的第一缸轴,该定位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缸轴上;该第二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气压缸,该第二气压缸具有一个第二缸体,以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缸体伸缩的第二缸轴,该限位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缸轴上。
[0009]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能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该机台上的一个第一安装座与一个第二安装座,该第一安装座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模具的远离该第二模具的一侧,该第二安装座设置于该第二模具的远离该第一模具的一侧,并与该第二模具连动地结合;该第一气压缸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座上,该第二气压缸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座上。
[0010]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马达、一个连接该马达与该第一模具并能受该马达驱动而带动该第一模具左右移动的曲臂单元,以及一个连接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的连动单元,该连动单元能在该第一模具移动时,同步带动该第二模具朝着与该第一模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0011]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该连动单元包括一个与该第一模具连动结合而能随着该第一模具左右移动的第一排齿、一个能受该第一排齿带动而能在原地朝一个闭模方向转动或朝一个相反于该闭模方向的开模方向转动的齿轮,以及一个能受该齿轮带动并与该第二模具连动结合而能驱动该第二模具朝着与该第一模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排齿。
[0012]本发明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第二模具上的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与该第二模具连动地结合的第一座体、一个与该第一座体组装并与该第一座体共同界定一个填液空间的第二座体,以及一个用于测量该填液空间内的一液体的压力并将该液体的压力换算成闭模力量的检压计。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处于该锁闭位置时可提供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稳固且紧密的闭模力量,从而可避免模具晃动、提高制造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全电式中空成型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同时显示一夹模装置位于一开模位置;
[0015]图2是一类似图1的立体图,同时显示该夹模装置位于一闭模位置;
[0016]图3是该全电式中空成型机的局部前视图,同时显示该夹模装置位于该开模位置;
[0017]图4是一类似图3的局部前视图,同时显示该夹模装置位于该闭模位置;
[0018]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定位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同时显示该定位装置位于一非锁闭位置;
[0020]图7是一类似图6的剖视图,同时显示该定位装置位于一锁闭位置;
[0021]图8是一动作流程示意图,示意该定位装置由该非锁闭位置转换到该锁闭位置的过程;
[0022]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中该夹模装置位于该闭模位置,同时示意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4]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全电式中空成型机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机台1、一夹模装置2、一第一安装座3、一第二安装座4、一驱动装置5,以及二个定位装置6。
[0025]该机台I包括一底座11,以及一位于该底座11顶部并呈左右延伸的座体构造的基座12,该基座12包括二前后间隔且皆为左右向长向延伸的模具轨条121。
[0026]该夹模装置2包括组装于该机台I上且左右设置的一第一模具21与一第二模具22,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架设在所述模具轨条121上,并能受该驱动装置5驱动而沿所述模具轨条121左右移动。该第一模具21具有二分别能左右移动地夹持在所述模具轨条121上的第一滑座211 (图中只示出一个);该第二模具22具有二分别能左右移动地夹持在所述模具轨条121上的第二滑座221 (图中只示出一个)。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的相向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模穴,当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对接结合而闭模时,所述模穴可配合供塑料注入而使塑料后续可被吹气,以成型出中空容器。由于形成中空容器的方式为已知技术,不再说明。
[0027]该第一安装座3与该第二安装座4皆为能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该机台I的所述模具轨条121上。该第一安装座3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模具21的远离该第二模具22的一侧,该第二安装座4设置于该第二模具22的远离该第一模具21的一侧,并与该第二模具22连动地结合。
[0028]该驱动装置5包括一个组装在该机台I上的马达51、一连接该马达51与该第一模具21的曲臂单元5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的连动单元53。其中,该曲臂单元52除了连接该马达51以外,其一端连接该第一模具21,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安装座
3。通过该马达51运转能带动该曲臂单元52伸直或弯曲,进而带动该第一模具21沿所述模具轨条121左右移动。
[0029]而该连动单元53则能在该第一模具21移动时,同步带动该第二模具22朝着与该第一模具2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该连动单元53包括一固定地设置在该基座12的一侧表面上的齿轮安装座531、二个能在原地转动地设置在该齿轮安装座531上的齿轮532、一与该第一模具21的第一滑座211连动地结合并啮合在所述齿轮532的上方的第一排齿533,以及一与该第二模具22的第二滑座221连动地结合并哨合在所述齿轮532的下方的第二排齿534。
[0030]参阅图3、图4,该第一排齿533能随着该第一模具21左右移动,当该第一排齿533受该第一模具21带动而如图3箭头所示朝左移动时,能带动所述齿轮532朝一闭模方向501转动,所述齿轮532进而带动该第二排齿534朝右移动而同步带动该第二模具22朝右移动,此时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相向移动并转换到图4的位置而对接闭模。当该第一排齿533受该第一模具21带动而如图4箭头所示朝右移动时,能带动所述齿轮532朝一相反于该闭模方向501 (图3)的开模方向502转动,所述齿轮532进而带动该第二排齿534朝左移动而同步带动该第二模具22朝左移动,使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相互远离并再度回到图3的位置而开模。由上述说明可知,该第二排齿534能受所述齿轮532带动而可驱动该第二模具22朝着与该第一模具2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0031]参阅图2、图5及图6,所述定位装置6分别架设在该夹模装置2的前后两侧,每一定位装置6包括一位于该第一模具21的一侧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座3上的第一定位单元7,以及一位于该第二模具22的一侧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座4上的第二定位单元8。该第一定位单元7包括一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座3上并包括一第一缸体711与一第一缸轴712的第一气压缸71,以及一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缸轴712的远离该第一缸体711的一端上的定位件72。
[0032]该第一缸轴712自该第一缸体711朝该第二定位单元8突出,并能相对该第一缸体711而内外伸缩。该定位件72包括一个与该第一缸轴712结合的本体部73、一间隔地位于该本体部73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8的一侧的末端部74,以及一连接在该本体部73与该末端部74之间的颈部75,该颈部75的外径小于该本体部73的外径,也小于该末端部74的外径。该末端部74包括一外环面741、一连接在该外环面741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8的一侧的第一导引面742,以及一连接在该外环面741与该颈部75之间的第二导引面743。该第一导引面742自该外环面741朝该第二定位单元8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该第二导引面743自该外环面741朝该颈部75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
[0033]该第二定位单元8包括一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座4上并具有一第二缸体811与一第二缸轴812的第二气压缸81、一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座4上并介于该第二缸体811与该第一缸体711之间且界定出一内部空间820的组装座82、一安装在该内部空间820中的夹具组83,以及一连动地结合在该第二缸轴812的远离该第二缸体811的一端的限位件84。
[0034]其中,该第二缸轴812自该第二缸体811通过该第二安装座4而伸入该组装座82的内部空间820,该第二缸轴812能相对该第二缸体811内外伸缩,进而带动该限位件84左右移动。补充说明的是,实际上本发明设有图未示出的通气管分别连接该第二气压缸81与第一气压缸71,以进行抽气或输气,从而达到控制该第二缸轴812与第一缸轴712伸缩的效果O
[0035]该夹具组83包括一夹爪结合座85,以及二彼此上下间隔并结合在该夹爪结合座85的朝向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一侧上的夹爪86。其中,该夹爪结合座85包括一凹陷于其外周面上并呈环形的嵌卡槽851。
[0036]每一夹爪86包括一固定地设置在该嵌卡槽851中的嵌卡段861、一间隔地位于该嵌卡段861的朝向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一侧的夹段862,以及一连接在该夹段862与该嵌卡段861之间的衔接段863。换句话说,衔接段863是连接在该夹段862的远离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一侧。每一夹爪86的衔接段863包括一朝向另一夹爪86的扩大面867,每一夹爪86的夹段862包括一朝向另一夹爪86且相对于该扩大面867靠近另一夹爪86的夹固面864、一连接在该夹固面864的朝向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一侧的第三导引面865,以及一连接在该夹固面864与该扩大面867之间的第四导引面866。所述两夹爪86的扩大面867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或略大于该定位件72的末端部74的最大部位外径。所述两夹爪86的夹固面864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定位件72的末端部74的最大部位外径,并且约等于或略大于该定位件72的颈部75的外径。每一夹爪86的第三导引面865自该夹固面864朝该第一定位单元7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86的方向延伸呈斜面,每一夹爪86的第四导引面866自该夹固面864朝该扩大面867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86的方向延伸呈斜面。
[0037]该限位件84包括一位于远离该第二缸轴812的一端上并围绕呈环形的限位部841,该限位件84与该第二缸轴812之间可以为螺锁固定,但也可以利用其它方式固定。
[0038]本发明使用时,该夹模装置2能受该驱动装置5驱动而在一个如图1、图3的开模位置,以及一个如图2、图4的闭模位置间转换。在该开模位置时,所述定位装置6位于一非锁闭位置;在该闭模位置时,所述定位装置6位于一锁闭位置。
[0039]参阅图1、图3及图6,当该夹模装置2位于该开模位置时,所述第一、二模具21、22互相远离而没有靠合在一起,此时该驱动装置5的曲臂单元52弯曲。而所述定位装置6位于该非锁闭位置,该第一定位单元7与第二定位单元8互相远离而未接触,该第二定位单元8的限位件84的限位部841围绕在所述夹爪86的衔接段863外围。
[0040]当该曲臂单元52伸直时,能带动该第一模具21与该连动单元53的第一排齿533朝左移动,进而通过所述齿轮532转动而带动该第二排齿534与该第二模具22同步地朝右移动,使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靠近并对接结合,进而转换到图2、图4的该闭模位置。参阅图2、图7及图8,在此同时,该第一安装座3因为该曲臂单元52伸直的朝右抵推力量而远离该第一模具21,该第二安装座4则随着该第二模具22移动,而每一定位装置6的第一定位单元7与第二定位单元8也分别随着该第一安装座3与该第二安装座4移动。此外,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第一缸轴712与该定位件72受到驱动而朝该第二定位单元8突伸,该定位件72的第一导引面742与所述夹爪86的第三导引面865为斜面且相对应,使该定位件72进入所述夹爪86之间时,该定位件72的末端部74可将所述夹爪86的夹段862分别朝上与朝下抵推开而进入所述夹爪86的衔接段863之间。
[0041]当定位件72移动定位后,所述夹爪86的夹段862分别突入该定位件72的本体部73与末端部74之间的位置,也就是对应较为窄缩的该颈部75位置,由此利用所述夹爪86来固定该定位件72。而接着该第二气压缸81的第二缸轴812带动该限位件84朝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方向突伸,该限位件84的限位部841进而移动到对应所述夹爪86的夹段862位置并围绕在夹段862外围,以限制每一夹爪86的夹段862无法朝远离另一夹爪86的方向外扩移动,如此就可确实地将该定位件72固定住,使定位件72不会左右移动。此时所述定位装置6即位于该锁闭位置,由此可帮助固定住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以提供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稳固且紧密的闭模力量,使所述模具21、22的定位力量足够,如此一来,进行吹气以形成中空容器时,所述模具21、22就不会有晃动或位移,从而可提高制造精度。
[0042]当吹气结束时,该第二缸轴812内缩而带动该限位件84朝远离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方向移动,使该限位部841脱离所述夹爪86的夹段862,此时该第一定位单元7的第一缸轴712内缩以带动该定位件72脱离所述夹爪86,该定位件72移动的过程中,该定位件72的第二导引面743与所述夹爪86的第四导引面866的斜面形态相配合,因此所述夹爪86的夹段862可受到该定位件72的末端部74顶推而分别朝上与朝下移动,使该末端部74可通过所述夹段862之间而脱离所述夹爪86。参阅图4,接着该曲臂单元52弯曲而带动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一排齿533朝右移动,进而通过所述齿轮532转动而带动该第二排齿534与该第二模具22同步地朝左移动,因此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受到驱动而回到图1、图3的开模位置,所述定位装置6则转换到该非锁闭位置。
[0043]综上所述,通过所述定位装置6提供该第一模具21与该第二模具22稳固且紧密的闭模力量,从而可提高制造精度。而且所述两定位装置6相对地位于该第一模具21与第二模具22的前后两侧,此种对称设计所提供的定位力量较为均匀且稳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发明的各装置架设在该机台I的基座12上,而该基座12则通过该机台I的底座11而架高,该基座12下方的空间可设置图未示出的一输送带,并可利用机械手臂将成型后的中空容器自该夹模装置2中取出并置于该输送带上自动运送,如此设计可使各装置之间的配置关系佳,并且有效利用该基座12下方的空间,达到良好的空间利用率。
[0044]参阅图2、图9,补充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二模具22可通过一模厚调整螺丝20来螺锁在该第二安装座4上,通过改变该模厚调整螺丝20的螺锁深度可以改变该第二模具22的安装位置,利用此种微调可以调整该第二模具22与该第一模具21最合适的闭模位置,以调整出最佳的闭模力量以及模穴空间宽度。
[0045]此外,本实施例还包含一设置在该第二模具22上的压力检测装置9,该压力检测装置9包括一与该第二模具22连动地结合的第一座体91、一包围在该第一座体91周围并与该第一座体91共同界定一填液空间90的第二座体92,以及一用于测量该填液空间90的液体压力的检压计93。该填液空间90内填充有一液体,该液体为油料。当该第二模具22与该第一模具21对接闭模时,该第一座体91会受到闭模作用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使该第一座体91如图9的箭头A所示方向朝该填液空间90挤压而使该液体压力变大。该检压计93检测该液体压力而能换算得到闭模力量大小,由此确认闭模力量是否适当。若闭模力量过大或过小时,再通过该模厚调整螺丝20进行该第二模具22的位置调整,从而使该第二模具22可位于与该第一模具21共同产生最佳闭模力量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组装在该机台上的夹模装置,以及一个驱动装置,该夹模装置包括左右设置的一个第一模具与一个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能在一个互相远离的开模位置,以及一个互相靠近而对接结合的闭模位置间转换;该驱动装置组装在该机台上并连结该夹模装置,用于驱动该夹模装置在该开模位置及该闭模位置间转换,其特征在于:该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在该夹模装置的前后两侧的定位装置,每一个定位装置包括一个位于该第一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单元,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二模具的一侧并包括一个夹具组的第二定位单元;当该夹模装置位于该开模位置时,每一个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单元与该第二定位单元互相远离而位于一个非锁闭位置;当该夹模装置位于该闭模位置时,每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件靠近该夹具组并受到该夹具组固定住而位于一个锁闭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一个本体部、一个间隔地位于该本体部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的一侧的末端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本体部与该末端部之间的颈部;该夹具组包括二个间隔相对的夹爪,每一个夹爪包括一个夹段,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夹段的远离该第一定位单元的一侧的衔接段,每一个夹爪的衔接段包括一个朝向另一夹爪的扩大面,每一个夹爪的夹段包括一个朝向另一夹爪且相对于该扩大面靠近另一夹爪的夹固面,当所述定位装置位于该锁闭位置时,该定位件的该末端部位于所述夹爪的衔接段之间,所述夹爪的夹段分别对应该定位件的该颈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能受驱动而左右移动并包括一个限位部的限位件,在该非锁闭位置时,该限位件的限位部围绕在所述夹爪的衔接段外围;在该锁闭位置时,该限位部围绕在所述夹爪的夹段外围以限制每一个夹爪的夹段无法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件的末端部包括一个外环面、一个连接在该外环面的朝向该第二定位单元的一侧的第一导引面,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外环面与该颈部之间的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自该外环面朝该第二定位单元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该第二导引面自该外环面朝该颈部的方向逐渐径缩而呈倾斜环面;每一个夹爪的夹段还包括一个连接在该夹固面的朝向该第一定位单元的一侧的第三导引面,以及一个连接在该夹固面与该扩大面之间的第四导引面,该第三导引面自该夹固面朝该第一定位单元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延伸,该第四导引面自该夹固面朝该扩大面而逐渐朝远离另一夹爪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一气压缸,该第一气压缸具有一个第一缸体,以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缸体伸缩的第一缸轴,该定位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缸轴上;该第二定位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气压缸,该第二气压缸具有一个第二缸体,以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缸体伸缩的第二缸轴,该限位件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缸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能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该机台上的一个第一安装座与一个第二安装座,该第一安装座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模具的远离该第二模具的一侧,该第二安装座设置于该第二模具的远离该第一模具的一侧,并与该第二模具连动地结合;该第一气压缸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座上,该第二气压缸连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马达、一个连接该马达与该第一模具并能受该马达驱动而带动该第一模具左右移动的曲臂单元,以及一个连接该第一模具与该第二模具的连动单元,该连动单元能在该第一模具移动时,同步带动该第二模具朝着与该第一模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连动单元包括一个与该第一模具连动结合而能随着该第一模具左右移动的第一排齿、一个能受该第一排齿带动而能在原地朝一个闭模方向转动或朝一个相反于该闭模方向的开模方向转动的齿轮,以及一个能受该齿轮带动并与该第二模具连动结合而能驱动该第二模具朝着与该第一模具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排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式中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全电式中空成型机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第二模具上的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与该第二模具连动地结合的第一座体、一个与该第一座体组装并与该第一座体共同界定一个填液空间的第二座体,以及一个用于测量该填液空间内的一液体的压力并将该液体的压力换算成闭模力量的检压计。
【文档编号】B29L22/00GK104175536SQ20131019144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2日
【发明者】林炳荣, 林柏宏, 林柏亨 申请人:日晃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