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446966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生产方法。该注射成型方法通过将纤维网固定在模具空腔内的阴模和/或阳模表面,通过模具表面的凹凸纹路将纤维网嵌入到塑胶板内,避免了单纯将纤维网固定在阴模和/或阳模表面时出现的浮纤现象,从而提高了塑胶板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方法还实现了塑胶板成型过程中纤维网的张紧,从而保证了塑胶板的强度。此外,纤维网是嵌在单一的塑胶料中,而非通过粘接等方式与塑胶板相固定,因此纤维网的两侧均为同种材质,避免了传统粘接固定等方式中发生的界面剥离问题,提高所生产的塑胶板的强度。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塑胶板可用作建筑模板等。
【专利说明】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以及建筑模板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纤维网塑胶板注射成型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施工采用的建筑模板主要包括木质、竹质、钢质、塑胶建筑模板以及由上述建筑模板中的几种复合而成的复合建筑模板。钢质建筑模板虽然坚固、使用次数高,但成本高、易锈、重量大、难运输;竹质、木质建筑模板重量轻、板幅宽、拼缝少,但强度相对低,不防湿防水,易霉变腐烂,且消耗绿色资源;塑胶建筑模板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重复使用次数较高、不锈、不粘水泥、防水的优点。塑胶建筑模板的生产方法可分为连续式生产、间断式生产;其中间断式生产方法虽然在生产效率上不及连续式生产方法,但是可灵活安排工人生产。
[0003]常见的间断式生产方法包括注射成型法。但现有的注射成型方法仅可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注射成型,如申请号为200710036384.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建筑模板及其注射成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塑料的玻璃纤维为离散状态,其增强效果远不及横纵向可以互相牵制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增强效果。虽然可以在注射模具的内腔内设置玻璃纤维网格布等纤维网,使纤维网与挤入模具的塑胶料成型在一起,从而形成含纤维网的塑胶板,但是常规的方法只能实现纤维网在塑胶板表面的固定,因此塑胶板表面容易出现浮纤,这种建筑模板在多次使用中表面的纤维网易磨损断裂,导致建筑模板的强度大幅下降,影响使用寿命。而且,纤维网在塑胶板内部能否实现张紧,也严重影响着建筑模板的强度和寿命O
[0004]因此,如何通过注射成型实现含纤维网的塑胶板的生产,这是建筑模板制造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
[0006]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塑胶料加入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得到26(T295°C的熔融塑胶料;并经挤出机以8(Tl40MPa的注射压力注射到阴模和阳模合模形成的预置有纤维网的模具空腔内,模具温度为3(T60°C,阴模和/或阳模的内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从而使纤维网嵌入熔融塑胶料中;随后保压2?10分钟,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30飞0%,背压5?20MPa ;最后脱模、冷却至常温并修边,得到含纤维网的塑胶板。
[0007]优选地,所述纤维网通过所述模具空腔内的定位杆定位、张紧并以贴合所述阴模和/或阳模内侧表面的方式预置在所述模具空腔内。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凸纹路为条纹型或波浪形凹凸纹路。
[0009]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纤维网为玻璃纤维网、碳纤维网、芳纶纤维网、无纺布网和金属纤维网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0]优选地,所述塑胶料的制备方法为:
51.将废旧塑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成均匀的塑料颗粒;
52.将废旧橡胶破碎成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
53.将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与占橡胶重量f15%的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
54.将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经混炼设备混炼后从机头挤出、切粒,得到f7cm大小的橡胶改性料;
55.将橡胶改性料与塑料颗粒按照If35:6512的重量比计量后,加入到混料筒中均匀混合并干燥,得到所述塑胶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注射成型方法通过将纤维网固定在模具空腔内的阴模和/或阳模表面,通过模具表面的凹凸纹路将纤维网嵌入到塑胶板内,避免了利用常规方法将纤维网固定在阴模和/或阳模表面时出现的浮纤现象,从而提高了塑胶板的使用寿命。通过模具内侧表面的凹凸纹路实现嵌入纤维网的原理是,由于模具表面的凹凸纹路使模具表面具有局部的凸起,这些凸起将纤维网顶起并脱离模具底部凹槽,当熔融塑胶料进入模腔时,熔融塑胶料进入模具底部凹槽,从而将纤维网嵌入在其中。虽然位于模具凸起处的纤维网并不能完全嵌入到熔融塑胶料中,但是对于成型后的塑胶板来说,未能完全嵌入到熔融塑胶料中的纤维网局部点位于塑胶板表面的凹槽处,在使用时并不易受到磨损,因此也不会影响塑胶板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方法还实现了塑胶板成型过程中纤维网的张紧,从而保证了塑胶板的强度。此外,纤维网是嵌在单一的塑胶料中,而非通过粘接等方式与塑胶板相固定,因此纤维网的两侧均为同种材质,避免了传统粘接固定等方式中发生的界面剥离问题。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塑胶板可用作建筑模板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注射成型方法中将纤维网嵌入到塑胶板内的原理示意图。
[0013]图中:1、塑胶料;2、纤维网;3、阴模;4、阳模;5、定位杆;34、凸起;4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5]本发明是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将废旧塑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成均匀的塑料颗粒;
52.将废旧橡胶破碎成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
53.将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与占橡胶重量f15%的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
54.将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经混炼设备混炼后从机头挤出、切粒,得到f7cm大小的橡胶改性料;
55.将橡胶改性料与塑料颗粒按照If35:6512的重量比计量后,加入到混料筒中均匀混合并干燥,得到塑胶料;
56.将塑胶料加入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得到26(T295°C的熔融塑胶料;
57.将纤维网通过模具空腔内的定位杆定位、张紧并以贴合在所述阴模和/或阳模内侧表面的方式预置在所述模具中,这里阴模和/或阳模的内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凹凸纹路优选为条纹型或波浪形凹凸纹路;熔融塑胶料经挤出机以8(Tl40MPa的注射压力注射到阴模和阳模合模形成的模具空腔内,模具温度为3(T60°C,从而使纤维网嵌入熔融塑胶料中;
58.保压2?10分钟,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30?60%,背压5?20MPa;
59.脱模、冷却至常温并修边,得到含纤维网的塑胶板。
[0016]在上述方法中,纤维网为玻璃纤维网、碳纤维网、芳纶纤维网、无纺布网和金属纤维网中的一种或两种。若阴模和阳模的内侧表面均贴合有纤维网,则得到的塑胶板嵌有两层纤维网。若仅阴模或阳模的内侧表面贴合有纤维网,则得到的塑胶板嵌有一层纤维网。
[0017]通过该注射模具实现纤维网嵌入到塑胶板的原理在于:阴模3和/或阳模4内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比如为条纹或波浪形凹凸纹路;如图1所示,纤维网2通过一定定位装置,如定位杆5,实现张紧;这就使得阴模3和/或阳模4内侧表面的凸起34可以将纤维网顶起并脱离阴模3和/或阳模4的底部凹槽43,当熔融塑胶料I进入模具内腔时,穿过纤维网2的网格,到达阴模3和/或阳模4的底部凹槽43,从而使得纤维网2嵌入到塑胶料I中,待冷却后,就得到了嵌有纤维网的塑胶板,避免了浮纤。虽然位于模具凸起处的纤维网并不能完全嵌入到熔融塑胶料中,但是对于成型后的塑胶板来说,未能完全嵌入到熔融塑胶料中的纤维网局部点位于塑胶板表面的凹槽处,在使用时并不易受到磨损,因此也不会影响塑胶板的使用寿命。
[0018]通过本发明方法,可生产用作建筑模板的塑胶板。
[0019]上述各实施方案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含纤维网的塑胶板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塑胶料加入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得到26(T295°C的熔融塑胶料;并经挤出机以8(Tl40MPa的注射压力注射到阴模和阳模合模形成的预置有纤维网的模具空腔内,模具温度为3(T60°C,阴模和/或阳模的内侧表面具有凹凸纹路,从而使纤维网嵌入熔融塑胶料中;随后保压2?10分钟,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30飞0%,背压5?20MPa ;最后脱模、冷却至常温并修边,得到含纤维网的塑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通过所述模具空腔内的定位杆定位、张紧并以贴合所述阴模和/或阳模内侧表面的方式预置在所述模具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纹路为条纹型或波浪形凹凸纹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为玻璃纤维网、碳纤维网、芳纶纤维网、无纺布网和金属纤维网中的一种或两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料的制备方法为: .51.将废旧塑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成均匀的塑料颗粒; .52.将废旧橡胶破碎成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 .53.将橡胶颗粒和/或橡胶粉末与占橡胶重量f15%的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 .54.将橡胶和助剂的混合物经混炼设备混炼后从机头挤出、切粒,得到f7cm大小的橡胶改性料; . 55.将橡胶改性料与塑料颗粒按照18?35:65?82的重量比计量后,加入到混料筒中均匀混合并干燥,得到所述塑胶料。
【文档编号】B29B9/06GK104227929SQ20131025170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吴玉兰, 包雅星, 郭凌云 申请人:江阴大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