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630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该成型置具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二固定槽。该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框、上模框及成型置具;藉此,通过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制作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是电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有绝缘体以及与绝缘体镶嵌成型的多个端子,现有技术中,端子主要分成两类,分别是扁平式端子以及侧面式端子,所谓扁平式端子是指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大于竖向平面的宽度,侧面式端子是指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小于竖向平面的宽度。如此,当侧面式端子用自动机压入成型置具时,由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小于竖向平面的宽度,使得侧面式端子的受力平面较小,从而导致侧面式端子容易被压弯,并且,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时,侧面式端子是直接设置于成型模具的端子槽中,由于成型模具为金属材质,金属与金属接触使得侧面式端子会被擦伤和压伤,从而导致了侧面式端子更加容易被损坏,此外,金属材质的成型模具没有弹性,为了使侧面式端子不被擦伤和压伤,成型模具上固定槽的宽度必须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如此侧面式端子与成型模具搭配时不能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从而无法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对产品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侧面式端子在镶嵌成型过程中容易被损坏并无法确保平整度或正位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的第二固定槽。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一台阶的高度。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台阶的后侧形成有第三台阶,该第三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的高度,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后侧面,且第二固定槽的底面与第三台阶的表面平齐。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第一固定槽均贯穿第一台阶的前后侧面。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通槽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前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上下表面。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槽为前后设置的两排,两排第二固定槽的各个第二固定槽彼此错位。[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轮廓大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第二固定槽底部的轮廓小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一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二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
[0015]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包括有下模框、上模框以及前述成型置具;该下模框上设置有凹腔,成型置具嵌设于凹腔中,下模框内设置有下模芯,下模芯的上端嵌于成型置具的通槽内,下模芯的上端面凹设有模腔;该上模框与下模框配合进行合模和开模,上模框内设置有上模芯,该上模芯与下模芯相适配;该上模芯内设置有注射流道,上模框上设置有注射口,注射口与注射流道连通,合模状态下,注射流道与模腔连通。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腔的两相对侧缘均设置有供侧面式端子穿过的让位槽。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腔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凹腔中均并排嵌设有至少两前述成型置具。
[00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9]通过于塑胶主体之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
[00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俯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侧向透视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未插入端子的立体状态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插入端子后的立体状态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
[0027]图7是图6的分解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
[0029]图9是图8的分解图;[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12是图11的分解图;
[0033]图13是图12的进一步分解图;
[00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35]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未插入端子的立体状态图;
[0036]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插入端子后的立体状态图;
[0037]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
[0038]图18是图17的分解图;
[0039]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
[0040]图20是图19的分解图;
[0041]图2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0042]图2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3]图23是图22的分解图;`
[0044]图24是图23的进一步分解图。
[0045]附图标识说明:
[0046]10、绝缘体20、侧面式端子
[0047]21、折弯部22、焊接部
[0048]23、固定部201、凹位
[0049]30、塑胶主体31、通槽
[0050]32、第一台阶33、第二台阶
[0051]34、第一固定槽35、第二固定槽
[0052]36、第三台阶40、余料支架
[0053]50、下模框51、凹腔
[0054]60、上模框61、注射口
[0055]70、下模芯71、模腔
[0056]72、让位槽80、上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57]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端子模组为表面贴装式(SMT)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包括有一绝缘体10和多个侧面式端子20,该多个侧面式端子20并排间隔设置并与绝缘体10镶嵌成型一起。
[0058]每一侧面式端子20的两侧面均为平面,以更好地实现夹住定位,每一侧面式端子20的后端具有折弯部21和焊接部22,该焊接部22于折弯部21的尾端水平延伸出,侧面式端子20的中部位置具有固定部23,该固定部23的顶面凹设有凹位201,以便与绝缘体10实现很好的镶嵌成型固定。
[0059]如图4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成型置具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塑胶主体30。
[0060]该塑胶主体30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31,通槽31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第一台阶32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20前端的第一固定槽34,每一第一固定槽34均贯穿第一台阶32的前后侧面,且该第一固定槽34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20的宽度,第一固定槽34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20的宽度,以使得侧面式端子20的前端容易进入第一固定槽34并紧配合地固定于第一固定槽34的底部;第二台阶33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20后端的第二固定槽35,且该第二固定槽35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20的宽度,第二固定槽35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以使得侧面式端子20的后端容易进入第二固定槽35并紧配合地固定于第二固定槽35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台阶33的高度小于第一台阶32的高度,该第二台阶33的高度是指第二台阶33表面相对塑胶主体30底面的高度,第一台阶32的高度是指第一台阶32表面相对塑胶主体30底面的高度,以更稳固地夹紧和定位侧面式端子20。为了进一步确保侧面式端子20植入后的平整度和正位度,该第二台阶33的后侧形成有第三台阶36,该第三台阶36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33的高度,第二固定槽35贯穿第二台阶33的后侧面,且第二固定槽35的底面与第三台阶36的表面平齐。
[0061 ] 如图8和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成型置具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种成型置具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0062]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槽31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通槽31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前述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如此,一次便可同时对两个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实施成型,通槽31的数量不予限制。
[0063]如图8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模框50、上模框60以及前述成型置具。
[0064]该下模框50上设置有凹腔51,成型置具嵌设于凹腔51中,下模框50内设置有下模芯70,下模芯70的上端嵌于成型置具的通槽31内,下模芯70的上端面凹设有模腔71,该模腔71的两相对侧缘均设置有供侧面式端子20穿过的让位槽72,其中一侧的让位槽72与前述第一固定槽34正对连通,另一侧的让位槽72与前述第二固定槽35正对连通;该上模框60与下模框50配合进行合模和开模,上模框60内设置有上模芯80,该上模芯80与下模芯70相适配;该上模芯80内设置有注射流道(图中未示),上模框60上设置有注射口61,注射口 61与注射流道连通,合模状态下,注射流道与模腔71连通。
[0065]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凹腔51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凹腔51中均并排嵌设有至少两前述成型置具,如此可批量成型制造电连接器端子模组,不以为限。
[0066]详述本实施例的成型方法如下:
[0067]采用前述成型模具,包括以下步骤:
[0068](I)植入端子:如图4和图5所示,将侧面式端子20插入成型置具中,使得侧面式端子20的前后两端分别夹紧固定于第一固定槽34和第二固定槽35内,具体而言,该第一固定槽34和第二固定槽35的宽度均小于侧面式端子20的宽度,以使得侧面式端子20达到紧密配合的目的,并且,该侧面式端子20的折弯部21是完全定位于第二固定槽35内,而焊接部22是抵于第三台阶36的表面上,以进一步提高侧面式端子20植入后平整度和正位度。
[0069](2)放入成型置具:将成型置具嵌入下模框50的凹腔51中定位,并使下模芯70的上端嵌入通槽31内。
[0070](3)注射成型:使上模框60与下模框70合模,上模芯80与下模芯70合模,并通过注塑机往注射口 61注入熔融塑胶,熔融塑胶经注射流道进入各个模腔71中。
[0071](4)开模:如图11所示,熔融塑胶冷却后形成了一固设于各侧面式端子20上的绝缘体10,上模框60与下模框50开模,上模芯80与下模芯70开模。在开模的过程中,同时利用顶针(图中未示)将成型置具顶松,此时,注射流道内形成的余料支架40与绝缘体10 —体连接。
[0072](5)如图12所示,将成型置具完全取出,此时余料支架40 (图中未示)与绝缘体10依然一体连接,然后,如图13所示,去除成型置具并将余料支架40去除即可得到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成品。
[0073]请参照图14至图2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端子模组为双列直插式(DIP)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各侧面式端子20的焊接部22均朝向延伸,且分成两排,两排焊接部22前后错位排布。
[0074]如图15至图2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两种成型置具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成型置具仅具有第一台阶32和第二台阶33,不具有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三台阶36,该第二固定槽35贯穿第二台阶33的上下表面,该第二固定槽35为前后设置的两排,两排第二固定槽35的各个第二固定槽35彼此错位,且第二固定槽35入口处的轮廓大于侧面式端子20的横向外轮廓,第二固定槽35底部的轮廓小于侧面式端子20的横向外轮廓,以使得侧面式端子20后端的焊接部22轻易插入并紧配合固定于第二固定槽35中,保证更好的正位度。
[0075]本实施例中的成型模具以及成型方法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在此对本实施例中的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不作详细叙述。
[0076]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塑胶主体之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
[007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的第二固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一台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后侧形成有第三台阶,该第三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的高度,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后侧面,且第二固定槽的底面与第三台阶的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固定槽均贯穿第一台阶的前后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通槽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前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上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槽为前后设置的两排,两排第二固定槽的各个第二固定槽彼此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轮廓大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第二固定槽底部的轮廓小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一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二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
1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模框、上模框以及如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置具;该下模框上设置有凹腔,成型置具嵌设于凹腔中,下模框内设置有下模芯,下模芯的上端嵌于成型置具的通槽内,下模芯的上端面凹设有模腔;该上模框与下模框配合进行合模和开模,上模框内设置有上模芯,该上模芯与下模芯相适配;该上模芯内设置有注射流道,上模框上设置有注射口,注射口与注射流道连通,合模状态下,注射流道与模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两相对侧缘均设置有供侧面式端子穿过的让位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凹腔中均并排嵌设有至少两前述成型置具。
【文档编号】B29C33/12GK203600478SQ20132067139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吴俊宽, 李宗尚, 杨任飞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