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414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使得电脑前框的硬胶部分无需取出、即可完成后续软胶部分的成型,操作省时省力,使得工作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其包括上部的母模部分、下部的公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公模部分配合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部分具体包括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所述公模部分可以绕着转轴做轴向转动,所述公模部分转动的角度确保第二次母模和所述公模部分、硬胶结构配合形成软胶型腔,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预压。
【专利说明】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电脑一体机近几年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作为需经常与人接触的电子产品,给人接触的舒适度极为重要,现在一体机的外壳都使用硬胶,手感差不好,如果在电脑一体机的外观的特殊位置使用软胶,将有效的改善使用者的舒适度,现有的模具需要在将硬胶产品取出后,再在外面粘合一层软胶结构,其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不适应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使得电脑前框的硬胶部分无需取出、即可完成后续软胶部分的成型,操作省时省力,使得工作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0004]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上部的母模部分、下部的公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公模部分配合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部分具体包括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所述公模部分可以绕着转轴做轴向转动,所述公模部分转动的角度确保第二次母模和所述公模部分、硬胶结构配合形成软胶型腔,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预压。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公模部分具体包括两个相同的公模,两个公模关于转轴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分别位于两个公模的正上方,所述转轴单次旋转180°,两个所述公模分别支承于注塑机台的底座;采用两个不同的母模分别对应两个相同的公模,第一次母模和下方的公模合模形成硬胶型腔,之后脱模、使得第一次母模和下方的公模、产品分离,之后转轴带动公模旋转180°,第二次母模和下方的公模、产品合模、形成软胶型腔,再次注塑,形成产品;另一个公模同时交替重复上述步骤,使得两个型腔内依次完成产品的两次注塑成型,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6]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距离为0.03mm,使得注塑时软胶部分不会进入硬胶结构的其余部分,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
[0007]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料道连通至软胶流道入子的入口,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出口贯穿所述硬胶结构后连通至软胶型腔,所述软件流道入子采用单边斜度且盲镶的结构,水口顶针分别顶装于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内侧水口位置的底部;
[0008]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进胶结构具体为牛角进胶结构;
[0009]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分别包括上固定板、热流道板、母模板、母模仁、导套,两个相同的公模分别包括公模仁、公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下固定板、软胶流道入子、水口顶针、导柱,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的所述导套分别位于四角位置,每个所述公模的所述导柱分别位于四角位置,合模状态下的单个所述公模的导柱分别定位插装于对应的第一次母模\或第二次母模的对应位置的导套的内腔内;
[0010]所述公模的公模仁上紧固有模仁定位块,所述模仁定位块上凸于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模仁定位块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合模状态下的所述模仁定位块嵌装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内;
[0011]所述模仁定位块的上凸于所述公模仁的部分具体为自下而上收口的斜面,其确保定位的精准;
[0012]当电脑前框带有侧部倒扣结构时,所述公模内设置有斜顶块,所述斜顶块的底部卡装于固定块上部的水平直线导槽内,所述固定块的底部紧固于所述上顶出板、下顶出板所组成的整体,所述斜顶块的上端内侧紧贴所述侧部倒扣结构的外侧端面;
[0013]整套模具内还包括定位的零度束块。
[0014]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第一次母模和下方的公模形成硬胶型腔,硬胶型腔采用热流道直接进胶,注塑形成硬胶产品之后,脱模,之后公模转动一定角度至第二次母模的下方,再次合模,第二次母模和下方的公模、硬胶结构组合形成软胶型腔,且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预压,软胶通过料道注塑进入软胶型腔,使得产品注塑成型,其使得电脑前框的硬胶部分无需取出、即可完成后续软胶部分的成型,操作省时省力,使得工作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公模部分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的母模部分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0017]图3是本发明的公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次母模、公模的合模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次母模、公模的合模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A处具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序号所对应的标注名称如下:
[0022]母模部分1、公模部分2、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转轴5、硬胶结构6、软胶型腔7、母模仁8、底座9、软胶流道入子1、水口顶针11、上固定板12、热流道板13、母模板14、导套15、公模仁16、公模板17、上顶出板18、下顶出板19、下固定板20、导柱21、模仁定位块22、定位凹槽23、斜顶块24、固定块25、零度束块26、公模27、牛角进胶结构2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见图1?图6:其包括上部的母模部分1、下部的公模部分2,母模部分1、公模部分2配合形成型腔,母模部分I具体包括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公模部分2可以绕着转轴5做轴向转动,公模部分2转动的角度确保第二次母模4和公模部分2、硬胶结构6配合形成软胶型腔7,第二次母模4的母模仁8对应于硬胶结构6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D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6预压。
[0024]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次母模3和下方的公模部分2形成硬胶型腔,硬胶型腔采用热流道直接进胶,注塑形成硬胶产品之后,脱模,之后公模部分2转动一定角度至第二次母模4的下方,再次合模,第二次母模4和下方的公模部分2、硬胶结构6组合形成软胶型腔7,且第二次母模4的母模仁8对应于硬胶结构6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6预压,软胶通过料道(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注塑进入软胶型腔7,使得产品注塑成型,其使得电脑前框的硬胶部分无需取出、即可完成后续软胶部分的成型,操作省时省力,使得工作效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0025]优选结构:公模部分2具体包括两个相同的公模27,两个公模27关于转轴5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布置,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分别位于两个公模27的正上方,转轴5单次旋转180°,两个公模27分别支承于注塑机台的底座9 ;底座9为圆形结构,转轴5的中心即为底座9的中心;采用两个不同的母模分别对应两个相同的公模,第一次母模3和下方的公模27合模形成硬胶型腔,之后脱模、使得第一次母模3和下方的公模27、硬胶结构6分离,之后转轴5带动公模27旋转180°,第二次母模4和下方的公模27、硬胶结构6合模、形成软胶型腔7,再次注塑,形成产品;另一个公模27同时交替重复上述步骤,使得两个型腔内依次完成产品的两次注塑成型,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0026]第二次母模4的母模仁8对应于硬胶结构6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距离D为
0.03mm,使得注塑时软胶部分不会进入硬胶结构6的其余部分,且硬胶结构6表面无明显的应力痕,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
[0027]第二次母模4的料道连通至软胶流道入子10的入口,软胶流道入子10的出口贯穿硬胶结构6后连通至软胶型腔7,软件流道入子10采用单边斜度且盲镶的结构,水口顶针11分别顶装于软胶流道入子10的内侧水口位置的底部;水口顶针11在软胶型腔7脱模时,将软胶流道入子10内的废料脱离出产品,确保后续注塑顺利进行;软胶流道入子10的进胶结构具体为牛角进胶结构28 ;
[0028]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分别包括上固定板12、热流道板13、母模板14、母模仁8、导套15,两个相同的公模27分别包括公模仁16、公模板17、上顶出板18、下顶出板19、下固定板20、软胶流道入子10、水口顶针11、导柱21,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的导套15分别位于四角位置,每个公模27的导柱21分别位于四角位置,合模状态下的单个公模27的导柱21分别定位插装于对应的第一次母模3\或第二次母模4的对应位置的导套15的内腔内;
[0029]公模27的公模仁16上紧固有模仁定位块22,模仁定位块22上凸于公模仁的上表面,第一次母模3、第二次母模4的母模仁8对应于模仁定位块2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23,合模状态下的模仁定位块22嵌装于对应的定位凹槽23内;每个公模27的公模仁16上分别紧固有三块模仁定位块22,从四个方向定位,保证模仁的合模精度;模仁定位块22的上凸于公模仁16的部分具体为自下而上收口的斜面,其确保定位的精准;
[0030]当电脑前框带有侧部倒扣结构23时,公模27内设置有斜顶块24,斜顶块24的底部卡装于固定块25上部的水平直线导槽内,固定块25的底部紧固于上顶出板18、下顶出板19所组成的整体,斜顶块24的上端内侧紧贴侧部倒扣结构23的外侧端面;斜顶块24的顶部顶装于产品,增大了产品表面顶出面积,减小了产品的顶出变形;整套模具内还包括定位的零度束块26,确保模具的定位精准。
[0031]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包括上部的母模部分、下部的公模部分,所述母模部分、公模部分配合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部分具体包括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所述公模部分可以绕着转轴做轴向转动,所述公模部分转动的角度确保第二次母模和所述公模部分、硬胶结构配合形成软胶型腔,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其下凸的距离确保第二次注塑时对硬胶结构预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部分具体包括两个相同的公模,两个公模关于转轴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分别位于两个公模的正上方,所述转轴单次旋转180°,两个所述公模分别支承于注塑机台的底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硬胶结构和软胶部分的边缘处下凸距离为0.03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母模的料道连通至软胶流道入子的入口,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出口贯穿所述硬胶结构后连通至软胶型腔,所述软件流道入子采用单边斜度且盲镶的结构,水口顶针分别顶装于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内侧水口位置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流道入子的进胶结构具体为牛角进胶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分别包括上固定板、热流道板、母模板、母模仁、导套,两个相同的公模分别包括公模仁、公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下固定板、软胶流道入子、水口顶针、导柱,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的所述导套分别位于四角位置,每个所述公模的所述导柱分别位于四角位置,合模状态下的单个所述公模的导柱分别定位插装于对应的第一次母模\或第二次母模的对应位置的导套的内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的公模仁上紧固有模仁定位块,所述模仁定位块上凸于所述公模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次母模、第二次母模的母模仁对应于所述模仁定位块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合模状态下的所述模仁定位块嵌装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定位块的上凸于所述公模仁的部分具体为自下而上收口的斜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当电脑前框带有侧部倒扣结构时,所述公模内设置有斜顶块,所述斜顶块的底部卡装于固定块上部的水平直线导槽内,所述固定块的底部紧固于所述上顶出板、下顶出板所组成的整体,所述斜顶块的上端内侧紧贴所述侧部倒扣结构的外侧端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脑前框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整套模具内还包括定位的零度束块。
【文档编号】B29C45/16GK104260287SQ20141051305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严波涛 申请人:苏州飞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