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及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514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性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复合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于现今社会中许多物品或者平面,如柜子、台子墙壁甚至是建筑物等皆可由不同材质所制成,其触感以及质感皆因材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惟现在有许多材料的价格高昂,非一般大众所能负担,且装饰性复合材料具有轻便、便宜、且与原材料的外观及触感极为相似的优点,是以装饰性复合材料便于建筑或工业界的重要性便日益增加。又,装饰性复合材料为了使其表面的触感及质感更接近原材料,是以需要一种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普通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压模成形法为复合材料生产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法,压模成形法是将一基材、多个装饰层及预浸料置入一金属对模内,再经过加热及藉由该金属对模的加压固而化成形的方法。由于普通压模成形法的模具的材质为金属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材质,是以成形后该装饰层会与该基材紧密且结实地结合,该装饰层凹陷至该基材内,因此该复合材料于成形后,该复合材料的二个面是呈现平滑的样貌及触感,如此一来便无法产使复合材料产生立体的效果,是以需要一种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及制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铺放基材及装饰层至模具步骤,使基材及装饰层之间布满粘着剂步骤,提供一真空袋膜步骤,将真空袋膜封闭于模具及复合材料外,使该真空袋膜覆盖于该装饰层表面以及膜具的外部步骤,将真空袋膜内部的空间抽真空,并固化使该装饰层贴近该真空袋膜的表面形成微立体结构步骤以及除去真空袋膜并离膜步骤。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包括:一基材、至少一装饰层及一粘着剂,该基材藉由该粘着剂与该装饰层结合,该装饰层具有一纤维部及一镂空部,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具有一微立体面及一平整面。本发明藉由前述方法可制造出具有一平整面,及一微立体面的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制造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于成形前的放大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7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另一实施例于成形前的放大侧视图。图8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模具10真空袋膜11真空泵12基材13装饰层14粘着剂15内部空间16纤维部21镂空部22下装饰层31上装饰层32微立体面40平整面4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揭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的方法,包括:铺放基材及装饰层至模具步骤(a);使基材及装饰层之间布满粘着剂步骤(b);提供一真空袋膜步骤(c);将真空袋膜封闭于模具及复合材料外,使该真空袋膜覆盖于该装饰层表面以及模具的外部步骤(d);将真空袋膜内部的空间抽真空,并固化使该装饰层贴近该真空袋膜的表面形成微立体结构步骤(e);除去真空袋膜并离膜步骤(f)。前述步骤(b)的使基材及装饰层之间布满粘着剂,可预先将该基材或该装饰层浸润该粘着剂后再依序置入该模具;前述步骤(b)的使基材及装饰层之间布满粘着剂,可将基材及装饰层依序置入该模具后,再将粘着剂置入该模具,使该基材及该装饰层之间布满粘着剂;提供一模具10,该模具10是连接一真空泵12,将一基材13及至少一装饰层14依序上模铺放,其铺放顺序可为先铺放一层装饰层14再铺放一层基材13,最后再铺放一层装饰层14,亦或是先铺放一层装饰层14再铺放一层基材13;使该基材13及该装饰层14之间布满粘着剂15;将一真空袋膜11封闭于该模具10外,该真空袋膜11是覆盖于该基材13及该装饰层14的一侧,并封闭周边,形成一内部空间16;藉由该真空泵12将该真空袋膜11内的内部空间16抽取真空,并于该模具10外部加热,加热使该粘着剂15与该基材13及该装饰层14产生粘合的作用并固化,且藉由抽取真空使该装饰层14及该基材13紧密结合,达成结合的效果;制作完成后,除去该真空袋膜11,并将成品离膜。如前述步骤所示,其中,该装饰层14可选自炭纤维、克拉纤维、染色纤维、混编纤维及玻璃纤维其中之一。如前述步骤所示,其中,该粘着剂15可选自一热固性树脂与一热塑性树脂其中之一。如图4至图8所示,揭示本发明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包括:一基材13、至少一装饰层14及一粘着剂15,该基材13藉由该粘着剂15与该装饰层14结合,该装饰层14非普通连续平面的材料,该装饰层14是由纤维不规则排列组成的平面,该装饰层14具有纤维分布的部分以及镂空的部分,该装饰层14具有纤维处为一纤维部21,该装饰层14无纤维处为一镂空部22。如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装饰层14的数量为二,该装饰层14是分别位于该基材13的两面,于制造过程中,其中一装饰层14面对该模具10,另外一装饰层是面对该真空袋膜11,另定义面对该模具10的装饰层14为一下装饰层31、面对该真空袋膜11的装饰层14为一上装饰层32,于制造过程中藉由将该真空袋膜11的内部空间16抽真空并于该模具10外加热,藉此使真空袋膜11压迫二该装饰层14,使二该装饰层14藉由该粘着剂15与该基材13结合,于抽取真空的过程中,二该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的一部分因为压迫而陷入该基材13,且该纤维部21因压迫而变形。由于该真空袋膜11的质地柔软,是以于真空袋膜11压迫该上装饰层32的过程中,该上装饰层32的纤维部21的变形程度小,该上装饰层32的纤维部21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也较少,该上装饰层32的镂空部21是不影响原本基材13的高度、由于该上装饰层32的纤维部21因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较少,是以该上装饰层32的纤维部21是自该基材13凸出一高度,藉此形成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微立体面40。而该下装饰层31是面对该模具10,由于该模具10的质地较该真空袋膜11坚硬,是以于制造过程中该下装饰层31所承受的压力较该上装饰层32所受的压力大,因此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的变形程度较大,且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较多,相对应的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自该基材13凸出的部分较少,且该镂空部22与该纤维部21之间些微的高度落差因为该粘着剂15的填充而弭平,因此该下装饰层31是形成一平整面41。又由于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较多,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陷入该基材13,迫使该基材13朝该微立体面40的方向凸起,使该基材13于该微立体面40相对于该下装饰层31的纤维部21陷入的位置凸起一高度,进而使该微立体面40的立体感更佳。如图7及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装饰层14的数量为一,该装饰层14于制作过程中是位于该基材13面对该真空袋膜11的一面,于制造过程中是藉由将该真空袋膜11的内部空间16抽真空并于该模具10外加热,藉此使真空袋膜11压迫该装饰层14,使该装饰层14藉由该粘着剂15与该基材13结合,于抽取真空的过程中,该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的一部分因为压迫而陷入该基材13,且该纤维部21因压迫而变形。由于该真空袋膜11的质地柔软,是以于真空袋膜11压迫该装饰层14的过程中,其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的变形程度小,该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也较少,该装饰层14的镂空部22是不影响基材13原本的高度、而该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因陷入该基材13的部分较少,是以该装饰层14的纤维部21是自该基材13凸出一高度,藉此形成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微立体面40,该微立体面40的相对一面为一平整面41。由前述可知,藉由前述的制造方法,便能克服普通复合材料表面平滑的缺失,进而制造具有一微立体面40及一平整面41的具有微立体表面的复材装饰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