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075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相对于车上其它部件而言,它们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什么影响,但其面目一览无遗,代表了整部车子的形象,孰优孰劣,决定着轿车的声誉和档次,决定着人们选择轿车的意向。另外,对于轿车来讲,虽然内饰件只是一些辅助性的零配件,但它们要承担起减振、隔热、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汽车内饰件,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液压机对内饰件进行加热以及压制成型,而传统的液压机在对内饰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其采用的是单个上料板,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将上料板从液压机内移出后,将带加热的内饰件铺在上料板上,再将上料板送入液压机内进行加热加工,待加工完后,将装有加热好的内饰件的上料板再次从液压机内取出后,送至装有成型模具的另一台液压机进行压制成型,待成型好后,才能再将第二批内饰件放在上料板上进行再加工。而上述这种加工模式,在两批内饰件加工的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即下一批内饰件必须要等上一批内饰件加热及压制成型完成后方可进行上料,因此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工作效率不高;另外,传统的上料框架其工作过程为:首先,需要使用上压板将上料框架向下压,达到加热的位置,在加热完成后,需要使用复位缸驱动上料框架上升至初始位置,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能够有效的缩短两批内饰件加工之间的时间间隔,实现连续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其创新点在于:该加工系统用于对汽车内饰件进行加热及压制成型,包括并列分布的加热机构及压制机构,且在加热机构与压制机构之间留有容物料进行水平方向转换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横梁A、上活动块A、上压板A、下加热平台及下底座A,在上横梁A与下底座A之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立柱A,所述上活动块A套装在四个立柱A上,并可由上驱动缸A驱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横梁A与下底座A之间还设置有一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包括一通过复位机构安装在下底座上的上料框架,且该上料框架位于下加热平台的上方,在上料框架上安装有上、下设置且可水平抽出的上 上料板、下 上料板;在上料框架的内侧壁上具有两对与上料板一一对应的上下分布的导轨A,同时在上料板的两端具有数个与导轨A相配合的导向轮;

所述复位机构具体为:在上料框架的外侧端的两端具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安装座,在安装座上具有一上下贯穿安装座的通孔,同时在下底座A的上端具有与安装座一一对应的导向柱,在导向柱上套装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在导向柱的底端,另一端抵在安装座的下端;

所述上活动块的底端还安装有一压紧上料板的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所述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位于上压板的旁侧并位于上料板的上方,且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与上料框架之间错开设置,所述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的下端超出上压板一个上料板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制机构包括

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横梁B、上活动块B及下底座B,在上横梁B与下底座B 之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立柱B,所述上活动块B套装在四个立柱B上,并可由上驱动缸B驱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在上活动块B的底端具有一列并列设置的容上成型模具安装的T字形安装槽A,在下底座B的上端具有一列并列设置的容下成型模具安装的T字形安装槽B,所述上活动块B与下底座B之间还设置有一接料机构;

所述接料机构包括一接料支架,该接料支架与加热机构相对应,在接料支架的内侧壁上具有两对上下分布的导轨B。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穿过安装座上的通孔后与限位块通过螺钉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传统的上料机构进行改进,采用上下设置的两个上料板,可以在同一侧进行上下料,有效的节省空间,在进行加热时,第一批内饰件放在其中一个上料板送入液压机内进行加热,另一个上料板可抽出将下一批的内饰件提前装好,这样,在第一批内饰件加热好后,将对应的上料板抽出,并可直接将另一个装好内饰件的上料板送入液压机内进行加热,从而省去了两批内饰件之间上料与下料的时间间隔,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对压制机构作对应的调整,通过设置一与上料框架相对应的接料支架,一个上料板在进行加热时,另一个装有已经加热好的内饰件的上料板可直接送入压制机构进行压制成型,从而同时进行上一批内饰件的压制成型以及下一批内饰件的加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导向柱与复位弹簧的固定方式,在加热后,上活动块上行后,上料框架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进行自动复位,无需另外的驱动机构驱动,非常的方便。

通过对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的厚度以及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该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能够在位于上端的上料板进行工作时给其提供额外向下的压力,能够将上端的上料板能够达到设定的加工位置,而在位于下端的下料板进行工作时,刚好位于上活动块A与下端的下料板之间,这样保证在驱动缸的同一行程下,上、下两个上料板均能达到同一加工位置。

在本发明中,导向柱的上端通过设置一限位块固定,从而可以对安装座的上行程进行限制,避免在复位时,安装座弹出导向柱外,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加热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加热机构的导向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加热机构的导向柱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上 上料板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下 上料板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中压制机构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压制机构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接料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用加工系统,该加工系统用于对汽车内饰件进行加热及压制成型,包括并列分布的加热机构及压制机构。

如图2、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加热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横梁A1、上活动块A2、上压板A3、下加热平台4及下底座A5。

在上横梁A1与下底座A5之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立柱A6,上活动块A2套装在四个立柱A6上,并可由上驱动缸A7驱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在上横梁A1与下底座A5之间还设置有一上料机构。

该上料机构包括一通过复位机构安装在下底座上的上料框架10,且该上料框架10位于下加热平台4的上方,在上料框架10上安装有上、下设置且可水平抽出的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在上料框架10的内侧壁上具有两对与上料板一一对应的上下分布的导轨,同时在上料板的两端具有数个与导轨相配合的导向轮11,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复位机构为:在上料框架10的外侧端的两端具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安装座12,在安装座12上具有一上下贯穿安装座的通孔,同时在下底座A5的上端具有与安装座12一一对应的导向柱13,在导向柱13上套装有一复位弹簧14,且复位弹簧14的一端抵在导向柱13的底端,复位弹簧14的另一端抵在安装座12的下端。

导向柱13穿过安装座12上的通孔后与限位块15通过螺钉16固定。导向柱13的上端通过设置一限位块15固定,从而可以对安装座12的上行程进行限制,避免在复位时,安装座12由于复位弹簧14的作用而弹出导向柱13外,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上活动块的底端还安装有一压紧上料板的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20,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20位于上压板的旁侧并位于上料板的上方,且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20与上料框架10之间错开设置。

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20的下端超出上压板6的下端一个上料板的厚度。通过对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20的厚度以及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该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能够在位于上端的上料板进行工作时给其提供额外向下的压力,能够将上端的上料板能够达到设定的加工位置,而在位于下端的下料板进行工作时,刚好位于上活动块A与下端的下料板之间,这样保证在驱动缸的同一行程下,上、下两个上料板均能达到同一加工位置,如图6、图7所示。

如图8、图9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压制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横梁B20、上活动块B21及下底座B22,在上横梁B20与下底座B 22之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立柱B23,上活动块B21套装在四个立柱B23上,并可由上驱动缸B24驱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在上活动块B21的底端具有一列并列设置的容上成型模具安装的T字形安装槽A25,在下底座B22的上端具有一列并列设置的容下成型模具安装的T字形安装槽B26,在上活动块B21与下底座B22之间还设置有一接料机构。

如图10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接料机构包括一接料支架27,该接料支架27与上料框架10相对应,在接料支架27的内侧壁上具有两对与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一一对应的上下分布的导轨B,且导轨B与对应的导轨A相一一齐平。通过设置一与上料框架10相对应的接料支架27,一个上料板在进行加热时,另一个装有已经加热好的内饰件的上料板可直接送入压制机构进行压制成型,从而同时进行上一批内饰件的压制成型以及下一批内饰件的加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在进行加工时,首先,将上 上料板8、下 上料板9均从液压机内取出,然后将第一批内饰件放在上 上料板8后,将上 上料板8推送至液压机内,然后由上驱动缸A7驱动上活动块A2下行,而随着上活动块A2的下行,上料板高度补偿压块会先碰触到上 上料板8,并将上 上料板8下压,直至达到设定的加工位置,如图6所示,然后由下加热平台4对内饰件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由工作人员将第二批内饰件铺在下 上料板9上,待第一批内饰件加工后,由上驱动缸A7驱动上活动块A2上行,然后料支架10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上行复位,再由工作人员将上 上料板8拉出,并送至压制机构处,与接料支架27上对应高度的导轨B实现对接,待上 上料板8在导轨B上移动至对应的位置后,通过上驱动缸B24驱动上活动块B21下行,利用上活动块B21及下底座B22上安装的上、下成型模具对上 上料板8上的内饰件进行压制成型,在将上 上料板8送至压制机构处进行压制成型的同时,将下 上料板9推送进液压机内进行加热,两个上料板在加热机构与压制机构之间进行来回的切换,如此反复。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