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047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机构,尤其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注塑模具,型腔壳体内设置有推顶管,推顶管与后端的推拉装置配合,需要脱模时,利用推拉装置将推顶管向前推顶,将产品推出。但是这种注塑模具的脱模装置存在缺陷:产品的开口直径小于产品内壁直径,模具型芯会卡在产品口部,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包括推管,所述推管的一端具有伸入其内部的推杆,推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与推管之间具有环形槽,型芯呈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的型芯下部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T型槽,相邻T型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T型槽内朝型芯上部的滑动,使得卡在环形槽内的产品口部实现脱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外侧边均为弧线,且一个第一滑块和一个第二滑块的圆心角之和为12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弧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T型槽相配合的T型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T型槽设置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彻底解决了由于产品的开口直径小于产品内壁直径而导致模具型芯卡在产品口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管,2.推杆,3.型芯,4.环形槽,5.T型槽,6.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T型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脱模机构,包括推管1,推管1的一端具有伸入其内部的推杆2,推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型芯3,型芯3与推管1之间具有环形槽4,型芯3呈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的型芯3下部外周面上开设有若干T型槽5,如图2所示,相邻T型槽5内分别卡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通过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在T型槽5内朝型芯3上部的滑动,使得卡在环形槽5内的产品口部实现脱模。

如图3~4所示,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的外侧边均为弧线,且一个第一滑块6和一个第二滑块7的圆心角之和为120°。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相对弧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T型槽5相配合的T型头8。由于一个第一滑块6和一个第二滑块7圆心角内120°,所以三个这样的滑块组的圆心角相加即为360°,即T型槽5的数量设置为六个。

脱模时,拉动推杆2,推管1向下移动,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在T型槽5内朝型芯3上部滑动,卡在环形槽5内的产品口部直径小于型芯3底部的直径,进而实现产品的脱模。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