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的排水管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587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排水管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市政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水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管道工程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管道工程总投资中,管材费用约占50%左右。排水管道属于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工程设施,要求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性和变通性。因此,排水管模具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更加简便和易于推广。商家需要低成本,高效率,易变通的排水管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的排水管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的排水管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注塑层、灌塑层;

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杆、轴承弹簧,所述底座的左侧安装支撑杆;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轴承弹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注塑层;

所述注塑层包括支撑杆、排水管模具I、排水管模具II、模具II使用阀、轴承弹簧,所述注塑层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注塑层的中间安装有排水管模具I,所述排水管模具I的右侧安装有模具II使用阀,所述模具II使用阀的右侧安装有排水管模具II;所述注塑层的右侧安装有轴承弹簧;所述注塑层的上方安装有灌塑层;

所述灌塑层包括支撑杆、注塑液、注塑液调节口,所述灌塑层的上方连接着推杆,所述推杆的上方安装有推杆弹簧;所述灌塑层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灌塑层的中部安装有注塑液,所述注塑液的下方安装有注塑液调节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高度在0.4~0.41米,且采用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出注塑层和灌塑层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液内部填充聚氮乙烯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模具I、排水管模具II在同一截面壁厚差不超过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铝合金底座,使得整体的注塑装置重心较低,稳定性比较好,而且耐用性也很强。设置轴承弹簧和支撑杆,使得装置在进行注塑时存在缓冲,保证注塑效果稳定和装置的有效保护,设置排水管模具I、排水管模具II、模具II使用阀,使得模具可以按客户需求完成模具制作,设置注塑液调节口,使得注塑液的流出存在缓冲和控制,防止制作过程中出现注塑液过满或者过少的状况从而影响模具制作效果,设置推杆弹簧和推杆,使得马达推动装置工作时有所缓冲,也使得装置受力均匀,防止装置出现振动和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注塑层,3-支撑杆,4-灌塑层,5-推杆,6-推杆弹簧,7-注塑液,8-注塑液调节口,9-排水管模具I,10-模具II使用阀,11-排水管模具II,12-轴承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的排水管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高度在零点四米左右,采用铝合金材质,在底座1中包括支撑杆3、轴承弹簧12,在底座1的左侧安装支撑杆3;在底座1的右侧安装轴承弹簧12,在底座1的上方为注塑层2。

在注塑层2中包括支撑杆3、排水管模具I9、排水管模具II11、模具II使用阀10、轴承弹簧12,在注塑层2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杆3,在注塑层2的中间安装有排水管模具I9,在排水管模具I9的右侧安装有模具II使用阀10,在模具II使用阀10的右侧安装有排水管模具II11,排水管模具I9、排水管模具II11在同一截面壁厚差不超过百分之八,在注塑层2的右侧安装有轴承弹簧12,在注塑层2的上方安装有灌塑层4,且注塑层2和灌塑层4都采用不锈钢材质;

在灌塑层4中包括支撑杆3、注塑液7、注塑液调节口8,在灌塑层4的上方连接着推杆5,在推杆5的上方安装有推杆弹簧6,在灌塑层4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杆3,在灌塑层的中部安装有注塑液7,且注塑液7内部填充有聚氮乙烯树脂,在注塑液7的下方安装有注塑液调节口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马达推动推杆5以及推杆弹簧6,向灌塑层4施压,灌塑层4向注塑层2靠近,与此同时,注塑液调节口8在下降过程中打开注塑液7的流出口,在灌塑层4和注塑层2接合时,注塑液7流入排水管模具 I9,此时,如果需要同时注塑出弯管,那么就打开模具II使用阀10,注塑层2在压力作用下和灌塑层4一起靠近底座1,因为有支撑杆3和轴承弹簧12,所以灌塑层4和注塑层2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将停止下降,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注塑液7一定的冷却时间,最后松开推杆弹簧6,在推杆弹簧6和轴承弹簧12的回弹过程中,注塑层2和灌塑层4以及底座1相互分离,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即可取出客户需要的已经成型的建筑用的排水管。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