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526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电磁模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温机,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模温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各种行业必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等特点的方向发展。

电磁感应加热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灶热源的产生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高频电流,由整流电路将50HZ/60HZ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25KHz的高频电流,通过螺旋状的磁感应圈,形成高频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材料)加热部位金属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电磁加热技术的热效率高达98%,比传统的电热丝加热高出40%。大大节约了能源,应用非常广泛。

模温机是一种通过热载体(如水,导热油)对需要加热的模具设备提供热量以维持模具的温度的设备,在塑料,电子,五金模具,建材等行业使用广泛。现有的模温机等一般采用传统的电热式发热管对热载体进行加热,普遍存在耗能大,加热速度慢,提供热效率低,更换发热管难等缺点。现有的电热管,只有45%左右的加热效率,而且热量必须穿过接触阻抗,加热器上的热惯量加到系统上,热效率低加热慢,效率低,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模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模温机,具有与模具设备相连接的出液口和回液口,热载体经由回液口进入电磁模温机后,经过电磁加热总成进行加热后,再经由出液口流出,电磁加热总成包括电磁发热体、电磁线圈和控制器,电磁发热体通过管道分别与回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电磁线圈包覆于电磁发热体外壁,电磁线圈通电后使电磁发热体快速升温,控制器与电磁线圈相连接,用于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状态,回液口与电磁发热体之间还串接有高温泵。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电磁模温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在控制器内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25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度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会产生高速度的磁场,当磁场内部的磁力线通过作为电磁发热体的金属容器(导磁材料制造)时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容器自行高速发热,从而使流经金属容器的热载体温度升高。电磁感应加热,是无接触电磁感应加热的,热量直接产生在金属容器筒壁上,大约有95%的加热效率,比传统的电热管加热高出40%。大大节约了能源,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外侧还设有磁场隔离磁条,磁场隔离磁条用于防止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外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发热体与高温泵之间还设有流量检测器,流量检测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发热体与高温泵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设有压力表,压力表与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显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管内液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口和回液口附近的管道还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液口与高温泵之间还串联有聚液腔,聚液腔的内径大于回液口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设有用于储存热载体的储液箱,储液箱与聚液腔通过管路相连接,管路还串联有开关阀,开关阀开启时,储液箱中的热载体经由管路流入聚液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箱还设有加液口和液位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液腔还设有排气口和卸液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口和卸液口分别位于储液箱和聚液腔连接处的上方和下方,储液箱位于聚液腔上方,排气口与储液箱上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磁模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磁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合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电磁模温机。如图所示,该装置具有与模具设备相连接的出液口3和回液口4。热载体经由回液口4进入电磁模温机后,经过电磁加热总成进行加热后,再经由出液口3流出。

其中,电磁加热总成包括导磁性的金属容器7、电磁线圈15和控制器16。金属容器7通过管道分别与回液口4和出液口3相连通。电磁线圈17包覆于金属容器7外壁,电磁线圈15通电后使金属容器7快速升温,控制器16与电磁线圈15相连接,用于控制电磁线圈15的电流状态。

回液口4与金属容器7之间还串接有高温泵8。

电磁线圈15外侧还设有磁场隔离磁条12。磁场隔离磁条12用于防止电磁线圈15产生的磁力线外泄。

控制器16还设有电流超压过载及漏电保护。

金属容器7与高温泵8之间还设有流量检测器9。流量检测器9与控制器16信号连接。

金属容器7与高温泵8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与控制器16信号连接。

该装置还设有压力表11。压力表11与压力传感器10信号连接,用于显示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的管内液压。

出液口3和回液口4附近的管道还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2。通过温度传感器2,控制器16可以进行控制电磁线圈15的电流状态,从而进行超温保护。

回液口4与高温泵8之间还串联有聚液腔6。

聚液腔6的内径大于回液口4的内径。

该装置还设有用于储存热载体的储液箱8。储液箱8与聚液腔6通过管路相连接。管路还串联有开关阀14。开关阀14开启时,储液箱8中的热载体经由管路流入聚液腔6。

储液箱8还设有加液口1和液位尺17。

聚液腔6还设有排气口5和卸液口13。

排气口5和卸液口13分别位于储液箱8和聚液腔6连接处的上方和下方,储液箱8位于聚液腔6上方,排气口5与储液箱8上部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电磁模温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在控制器内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25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度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会产生高速度的磁场,当磁场内部的磁力线通过作为电磁发热体的金属容器(导磁材料制造)时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容器自行高速发热,从而使流经金属容器的热载体温度升高。电磁感应加热,是无接触电磁感应加热的,热量直接产生在金属容器筒壁上,大约有95%的加热效率,比传统的电热管加热高出40%。大大节约了能源,应用非常广泛。

发明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第一步、向加液口1中加入导热载体(以下以导热油为热载体为例),到储液箱18中至液位尺17中上部位;

第二步、打开高温开关阀14(A处与聚液腔6的进口A相联),导热油进入聚液腔6中,聚油腔6的卸油口13与外部相联。聚油腔6的排气口5与油箱18的B口相联形成排气管路。聚液腔6与回液口4相连接,中间部位装有温度传感器2(可探测回油温度),回液时多余的气体将经排气管路由储液箱加液口1排出;

第三步、当电动高温泵8启动后,流量检测开关9测到有导热油经过,液位压力表11显示有0.2~0.6Mpa压力时,控制器16控制电磁线圈15开始通电,产生磁场,从而使金属容器7自身感应发热,迅速产生热量;

第三步、导热油经过到金属容器7,流到出液口3,出液口3与外接模具设备相连接,出液口3中间部位装有温度传感器2,以测量出油温度。

第四步、导热油经过回液口4流回聚液腔6,循环加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