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66600发布日期:2018-07-31 22:4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容器的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收纳、搬运调料、饮料、酒类等,会使用树脂制的容器。容量大的容器的主体直径较大,单手难以把持。因此,吹塑成形时有时会在容器的主体部形成把手部。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吹塑成形用的模具,其在连杆构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形成把手部的突起部,且在连杆构件的隔着轴部的另一端侧设有用于使连杆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1521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中,在吹塑成形时,在连杆构件的一端侧的突起部作用有使预成形体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而在连杆构件的隔着轴部的另一端侧作用有用于使连杆构件转动的力。该构成在吹塑成形时容易在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轴部产生破损、故障等不良状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的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模具是用于将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插入模腔内来进行吹塑成形、从而制造带把手部的树脂制容器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包括:

连杆构件,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具有突状的把手形成部,该把手形成部用于对吹塑成形时膨胀的所述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从而在所述容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把手部;以及

活塞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模腔前进移动从而推压所述连杆构件,使所述连杆构件转动,使所述把手形成部从待机位置向加压位置移动,

所述连杆构件的把手形成部具有:

加压面,其对吹塑成形时膨胀的所述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以及

接触面,其能够与所述活塞构件接触,

所述活塞构件具有推压面,在使所述把手形成部的所述加压面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加压位置的过程中,该推压面与所述接触面接触,将所述把手形成部向所述模腔内推压,

所述加压面在所述活塞构件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把手形成部的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那一侧。

采用该结构,在活塞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加压面配置在与接触面相反的那一侧。因此,吹塑成形时在连杆构件作用有力的部位成为作用有使预成形体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的加压面和作用有使连杆构件转动的力的接触面。因而,吹塑成形时作用于连杆构件的力的大部分集中于把手形成部,能够减小施加于连杆构件的长条状的部位、轴部的负荷,能够抑制连杆构件、轴部破损或出现故障。

另外,本发明的模具也可以是,

在使所述把手形成部的所述加压面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加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活塞构件的所述推压面相对于所述接触面滑动,并向所述模腔内推压所述把手形成部。

采用该结构,在吹塑成形时,活塞构件的推压面相对于把手形成部的接触面滑动,使把手形成部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加压位置。即,在具有把手成形部的连杆构件与活塞构件之间不配置连结构件,也能够使把手成形部(连杆构件)移动需要的行程的量。因此,能够完全避免连结构件的破损、故障的相关风险、维修作业,并且,由于零件个数也减少,所以还能够降低模具(吹塑模具)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模具优选为,

在所述连杆构件和该模具之间设有弹性构件,

在未执行吹塑成形时,所述连杆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下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

采用该结构,在未执行吹塑成形时,连杆构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配置在待机位置,能够抑制把手形成部不必要地突出到模具的模腔内。另外,在吹塑成形时,能够利用弹性构件对由吹塑气体作用于连杆构件的不规则的方向的力进行缓冲。

另外,本发明的吹塑成形装置包括所述模具以及用于使用所述模具来制造带把手部的容器的吹塑装置。

采用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不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的吹塑成形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吹塑成形方法具有:

准备预成形体的工序;

将所述预成形体配置到所述模具的模腔内的工序;以及

对配置于所述模具内的所述预成形体进行吹塑来制造带把手部的容器的吹塑工序。

采用该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模具、装置不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的吹塑成形方法。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的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通过吹塑成形形成的树脂制容器的侧视图,图1的(b)是树脂制容器的主视图,图1的(c)是树脂制容器的后视图,图1的(d)是图1的(a)的a-a线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吹塑成形装置的框图。

图3是吹塑成形装置的吹塑成形模具的横剖视图,表示吹塑成形的一工序。

图4是吹塑成形装置的吹塑成形模具的横剖视图,表示吹塑成形的另一工序。

图5是表示吹塑成形部的连杆构件的图。

图6是表示树脂制容器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7的(a)、(b)是表示参考例的连杆构件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的(a)~(d)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制造出的树脂制容器1。树脂制容器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形成,例如作为用于收纳或者搬运调料、饮料、酒类等的容器等使用。树脂制容器1具有:包含上端侧开口的口部的颈部11、筒状的主体部12、扩径而将颈部11和主体部12连接起来的肩部13、下端侧的底部14、以及扩径而将底部14和主体部12连接起来的底脚部15。在树脂制容器1的主体部12设有把手部20。其中,图1的(a)~(c)中的虚线表示制造树脂制容器1时使用的预成形体p。预成形体p具有与树脂制容器1相同形状的颈部和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及大致半球状的底部,成为有底筒状的形状。

把手部20在树脂制容器1的背面侧从肩部13朝向主体部12的下方去地沿树脂制容器1的高度方向形成。把手部20形成为与树脂制容器1的外周面连续。把手部20形成为:在主体部12的背面侧具有与形成在把手部20的上下侧的主体部12的外周面大致相同外径的外周面。把手部20形成为:在主体部12的左右侧面侧具有相对于主体部12的外周面向树脂制容器1的内侧凹陷的外周面。

在把手部20的前方侧(树脂制容器1的中心轴线o侧),向树脂制容器1的内侧塌陷的左侧面的第一凹部22和右侧面的第二凹部23彼此相对地形成。第一凹部22和第二凹部23是作为把持把手部20时的把持用的凹部而设置的,形成在与把手部20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

第一凹部22具有从树脂制容器1的一侧面朝向树脂制容器1的内侧倾斜地形成的前侧面部22a及后侧面部22b、以及形成在前侧面部22a和后侧面部22b之间的底部22c。第二凹部23具有从树脂制容器1的与所述一侧面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朝向树脂制容器1的内侧倾斜地形成的前侧面部23a及后侧面部23b、以及形成在前侧面部23a和后侧面部23b之间的底部23c。第一凹部22与第二凹部23形成为底部22c和底部23c彼此相对。第一凹部22的后侧面部22b和第二凹部23的后侧面部23b规定了把手部20的前方侧的外周面。其中,在图1的(d)中,为底部22c与底部23c在它们的相对面(虚线部)熔接起来的构造,但是也可以是底部22c与底部23c在它们的相对面分离、接触。

接着,参照图2~图5,对用于制造树脂制容器1的吹塑成形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吹塑成形装置30包括用于制造预成形体的注塑成形部40以及用于调整制造好的预成形体的温度的温调部45。注塑成形部40与用于供给作为原材料的树脂材料的注射装置42相连接。另外,吹塑成形装置30还包括用于吹塑预成形体来制造带把手部20的树脂制容器1的吹塑成形部(吹塑装置的一例)50以及用于取出制造好的树脂制容器1的取出部55。

注塑成形部40、温调部45、吹塑成形部50以及取出部55设在以输送单元60为中心旋转错开预定角度(在本例中为90度)的位置。输送单元60由旋转板等构成,构成为随着旋转板的旋转将由安装于旋转板的颈模支承着颈部11的状态下的成形品向各部分输送。

注塑成形部40包括省略了图示的注射腔模、注射芯模、颈模等。构成为从注射装置42向这些模具合模而形成的预成形体形状的空间内流入树脂材料,来制造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

温调部45构成为将由注塑成形部40制造出的预成形体p的温度加热调整为适用于拉伸吹塑的温度。并且,温调部45的构成可以是温调罐式、红外线加热器式、red式、电磁波加热式中的任何样式。

取出部55构成为,将由吹塑成形部50制造出的树脂制容器1的颈部11从颈模放出,将树脂制容器1取出。

如图3、图4所示,吹塑成形部50包括:包括两个分型模71的吹塑腔模70;用于形成把手部20的连杆构件80;以及用于推压连杆构件80的活塞构件90。分型模71在设置活塞构件90的那一面固定于吹塑基座73,该吹塑基座73能够开闭地连结于合模装置51。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吹塑腔模70的下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有底模,并且在吹塑腔模70的上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有吹塑芯模。其中,位于吹塑腔模70的大致中心位置的虚线表示吹塑成形之前的预成形体p。

吹塑腔模70收纳注塑成形出来的预成形体p,并规定进行吹塑成形的预成形体p(树脂制容器1)的外周面。

连杆构件80构成为能够以轴部81为中心转动地安装于吹塑腔模70的各分型模71。具体而言,在分型模71的与分型线(pl)正交的侧面形成有凹陷部(凹部)72,在比该凹陷部72的中心靠近分型线的部位设有轴支承连杆构件80的轴部81。在吹塑成形预成形体p时,连杆构件80能够从图3所示那样的远离吹塑腔模70的模腔(空间)70a的中心的状态的待机位置向图4所示那样的靠近模腔70a的中心的状态的加压位置转动。在连杆构件80和吹塑腔模的分型模71之间设有弹性构件(例如拉伸弹簧等螺旋弹簧)87,在没有执行吹塑成形时,连杆构件80在弹性构件87的弹力的作用下配置在待机位置。

如图5所示,连杆构件80具有长条的且为大致l字状的连杆主体部82、以及固定在连杆主体部82的一端部(连杆端部)83的嵌件模84。连杆构件80的与固定有嵌件模84的连杆端部83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为轴部81。在本例中,将连杆端部83与嵌件模84组合的部分称作连杆构件80的把手形成部85。连杆构件80利用突状的把手形成部85对在吹塑成形时膨胀的预成形体p的一部分进行加压,从而在树脂制容器1的一部分形成把手部20。另外,在本例中,为了吹塑腔模70的节省空间化,嵌件模84设于大致l字状的连杆构件80的长边部82a侧,轴部81设于短边部82b侧。

把手形成部85具有对预成形体p加压的加压面85a以及在被活塞构件90推压时能够与活塞构件90接触的接触面85b。把手形成部85的加压面85a在活塞构件90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把手形成部85的与接触面85b相反的那一侧。加压面85a配置为,在连杆构件80位于待机位置时与模腔70a的内壁面大致平齐(参照图3),在连杆构件80位于加压位置时进入模腔70a内(参照图4)。

如图3、图4所示,活塞构件90配置在被安装于吹塑腔模70的筒状的缸95内,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吹塑腔模70的模腔70a进退。活塞构件90具有在缸95内滑动而沿朝向模腔70a的方向进退的活塞台91、以及从活塞台91朝向模腔70a延伸的活塞杆92。

活塞杆92的前端面成为与把手形成部85的接触面85b接触而对把手形成部85进行推压的推压面92a。即,活塞杆92与把手成形部85没有借助某些连结构件连接起来,成为仅是利用活塞杆92的前端面以非连结状态支承于因弹性构件87的弹力而向远离模腔70a的中心的方向转动的把手成形部85的接触面85b的结构。推压面92a在推压把手形成部85而使把手形成部85的加压面85a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加压位置的过程中,相对于把手形成部85的接触面85b滑动而使接触位置变化,将把手形成部85向模腔70a内推压。

另外,对于所述吹塑成形部50,仅对吹塑腔模70的一侧的那一半的分型模71进行了说明,另一侧的分型模71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6,对使用了吹塑成形装置30的树脂制容器1的吹塑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注塑成形部40,将注射芯模及注射腔模与颈模合模,从注射装置42向模具内注射树脂材料,来制造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p(步骤s101)。

接下来,使注射芯模退避,打开注射腔模,以将预成形体p的颈部保持在颈模的状态向温调部45输送(步骤s102)。

在温调部45,将预成形体p插入例如温调罐内,将预成形体p的温度调整为适合延伸的温度(步骤s103)。

接下来,将预成形体p从温调罐取出,向吹塑成形部50输送(步骤s104)。

在吹塑成形部50,向保持于颈模的预成形体p插入吹塑芯模,将吹塑腔模70合模,并且组装底模,从而将预成形体p配置到模腔70a内(步骤s105)。

从吹塑芯模向预成形体p内导入吹塑气体,将预成形体p吹塑成形为模腔70a的形状。该情况下,在因导入吹塑气体而使预成形体p一定程度膨胀的状态下,使设于分型模71的活塞构件90的活塞台91相对于模腔70a前进移动。随着活塞台91的前进,活塞杆92的推压面92a与把手形成部85的接触面85b接触,向模腔70a内推压把手形成部85。由此,连杆构件80转动,把手形成部85的加压面85a从待机位置(参照图3)向加压位置(参照图4)移动。另外,吹塑成形部50的另一侧的分型模71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使把手形成部85从吹塑腔模7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在被吹塑的预成形体p(树脂制容器1)的主体部12形成第一凹部22和第二凹部23。通过形成第一凹部22和第二凹部23,从而形成由第一凹部22的后侧面部22b和第二凹部23的后侧面部23b规定了前方侧的外周面的把手部20(步骤s106)。

接下来,将吹塑腔模70、吹塑芯模及底模开模,将吹塑成形好的树脂制容器1保持着利用颈模保持的状态地向取出部55输送(步骤s107)。

最后,在取出部55,使树脂制容器1的颈部11从颈模脱模,将形成有把手部20的树脂制容器1从吹塑成形装置30取出,树脂制容器1的制造完成(步骤s108)。

其中,在成形树脂制容器1的所述工序中,对于制造预成形体p的工序(步骤s101),只要是能够准备用于吹塑成形的预成形体p的工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输送在其他地点制造好的预成形体p的工序。

另外,近年来,具有把手部的树脂制容器大型化,在大型的树脂制容器的主体部形成把手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把持性,需要在主体部较大且较深地形成抓持用的凹部。在该情况下,在形成树脂制容器的吹塑成形模具中,为了形成抓持凹部,大多搭载可动式的嵌件模。

例如,在图7的(a)所示的吹塑成形模具的结构(国际公开第2013/099753号)中,在连杆构件110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形成把手部的嵌件模111,在连杆构件110的隔着轴部112的另一端侧设有用于使连杆构件110转动的液压缸113。在该情况下,在吹塑成形时,在一端侧的嵌件模111作用有使预成形体100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箭头a),而在另一端侧作用有用于使连杆构件110转动的液压缸的力(箭头b)。在该结构中,吹塑气体的力和液压缸的力以同方向的力分别作用于连杆构件110的隔着轴部112的两侧,因此,包含嵌件模111、轴部112在内的连杆构件110的各部分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等不良状况。

另外,例如,图7的(b)所示的吹塑成形模具的结构(日本特开2007-153366号公报)中,嵌件模121设为与液压缸123同轴地连结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在吹塑成形时,使预成形体101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对嵌件模121的影响表现为由箭头c1、c2、…、c5等所示那样的不规则的方向的力。因此,吹塑气体的力有时也会使液压缸123的前进运动偏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摆动),也会存在液压缸123与周边部位摩擦等而发生破损、故障等不良状况的情况。

对此,采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的吹塑成形装置30及吹塑成形方法,连杆构件80的把手形成部85的加压面85a在活塞构件90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把手形成部85的与接触面85b相反的那一侧。因此,吹塑成形时在连杆构件80作用有力的部位为作用有用于使预成形体p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的靠模腔70a侧的加压面85a以及作用有使连杆构件80转动的力(来自活塞构件90的力)的靠活塞构件90侧的接触面85b。因而,吹塑成形时作用于连杆构件80的力的大部分集中于把手形成部85,能够减小施加于连杆构件80的连杆主体部82、轴部81的负荷,能够抑制连杆构件80破损或出现故障。

另外,连杆构件80的把手形成部85与活塞构件90为彼此独立的构件,没有连结起来。因此,在吹塑成形时,活塞构件90的推压面92a相对于把手形成部85的接触面85b滑动而使接触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下进行推压,使把手形成部85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加压位置。即,在具有把手成形部的连杆构件80与活塞构件90之间不配置连结构件,也能够使把手成形部(连杆构件)与必要的行程相应地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完全避免连结构件的破损、故障的相关风险、维修作业,并且,由于零件个数也减少,所以还能够降低花费在模具(吹塑模具)上的成本。

另外,在没有执行吹塑成形时,连杆构件80因弹性构件87而配置在待机位置。因此,除了形成把手时以外,能够抑制把手形成部85不必要地突出到吹塑腔模70的模腔70a内。另外,在吹塑成形时,能够利用设于轴部81的弹性构件87的弹性吸收并缓冲由吹塑气体作用于连杆构件80的把手形成部85的不规则的方向的力,抑制连杆构件80的晃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此外,对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地点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可以任意,不受限定。

在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输送单元由旋转板形成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该例。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吹塑成形装置30a为使用输送轨道将注塑成形部40和吹塑成形部50连接起来的结构。输送轨道也可以为能够呈环状连续输送支承着预成形体p的输送用的夹具的结构,在该路径的中途设有温调部45a(加热部)(其中,吹塑成形装置30a的结构是在本申请人的国际公开第2012/057016号公报等中公知的技术,因此在本申请中仅简单说明)。并且,也可以是,在吹塑成形部50,在合模装置51的长度范围内在沿着分型线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吹塑腔模70。

详细地且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地说明了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修正,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出愿编号2015-211770,其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

1、树脂制容器;11、颈部;12、主体部;20、把手部;22、第一凹部;23、第二凹部;30、吹塑成形装置;40、注塑成形部;50、吹塑成形部(吹塑装置的一例);70、吹塑腔模;70a、模腔;80、连杆构件;81、轴部;82、连杆主体部;83、连杆端部;84、嵌件模;85、把手形成部;85a、加压面;85b、接触面;87、弹性构件;90、活塞构件;91、活塞;92、活塞杆;92a、推压面;95、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