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胶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36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浸胶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浸胶槽。



背景技术:

半固化片,又称PP 片,主要由树脂和增强材料组成,本发明中,所述半固化片主要用于制造覆铜板。一般而言,经过处理的玻纤布,浸渍上树脂胶液,再经热处理(预烘)而制成的薄片材料称为半固化片,其是多层板生产中的主要材料之一。目前,覆铜板用半固化片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供一玻纤布,对所述玻纤布预浸树脂,之后主浸树脂以形成半固化片。其相应的制造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玻纤布开卷单元、预浸单元、主浸单元、烘箱及半固化片收卷单元;所述预浸单元主要包括预浸胶槽、设于预浸胶槽内的预浸辊,预浸胶槽内盛装胶水;主浸单元的结构与预浸单元相似。

现有的预浸单元与主浸单元中使用的胶槽一般是采用底部进胶,顶部溢流的循环方式完成胶液的流动,其难以满足高性能产品的制备要求;由于目前印制电路板行业基本采用无铅焊接工艺,为了满足下游客户在耐热性和高温膨胀性方面的要求,覆铜板生产的很多胶液体系里面都添加了不同比例的填料,由于填料密度大于胶液中树脂的密度,在半固化片生产过程中,填料在降低胶水浸润性的同时,还会沉积在预浸胶槽和主浸胶槽底部,造成胶液浸润过程中本身体系不稳定,从而造成生产的半固化片品质不一致,且容易在半固化片和使用其压制的板材中出现填料聚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胶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浸胶槽,所述浸胶槽包括:具有收容空间胶槽本体,连通所述浸胶槽本体的进胶口、出胶口,架设于所述胶槽本体外部的导轨;以及部分连接于所述导轨,部分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至少一组滑动单元;

其中,所述浸胶槽本体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形成收容空间的侧壁;

所述滑动单元包括:靠近所述浸胶槽本体的底壁设置的耙式刮板,以及连接所述耙式刮板和所述导轨的连接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胶槽还包括:支架;所述胶槽本体、所述导轨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胶口和所述出胶口均开设于所述胶槽本体的底壁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胶槽本体的两侧;所述导轨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导轨槽,设置与所述导轨槽内,且以所述导轨槽为滑动轨迹的滑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轨的驱动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部为液压马达或气压马达。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驱动部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分别架设于所述胶槽本体两相对侧壁上、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式刮板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式刮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其中另一组所述滑轨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耙式刮板包括:耙杆和耙头;所述耙头呈I型、T型或L 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耙式刮板距离所述胶槽本体的底壁的距离为1cm至20c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滑动单元的数量为多组时,相邻两组滑动单元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6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浸胶槽,通过在其浸胶槽本体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滑动单元、以及在滑动胶槽本体的外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配合使用的导轨,可以使沉积在浸胶槽底壁的填料混合均匀,进而解决填料沉降和凝聚问题,以提高覆铜板用树脂组合物中填料的分散性,同时,增加胶液对玻纤布的浸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半固化片的浸润效果,避免生产的覆铜板出现白纹缺陷,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浸胶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文字描述,例如“上”、“下” 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词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词语的限制;这些词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上胶过程中、浸胶槽内部含填料树脂胶液体系分散不均匀、不稳定及因重力形成沉淀和聚团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半固化片制备用的浸胶槽。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浸胶槽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胶槽本体1,连通所述浸胶槽本体1的进胶口2、出胶口3,架设于所述胶槽本体1外部的导轨4;以及部分连接于所述导轨4,部分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至少一组滑动单元5。

所述浸胶槽本体1包括底壁(未图示)以及与所述底壁形成收容空间的侧壁11,所述进胶口2、出胶口3均开设于所述底壁上。

本发明具体应用中,所述浸胶槽本体1的收容空间内盛放胶液,所述胶液中含有环氧树脂、双氰胺固化剂、咪唑、溶剂和无机填料,其中无机填料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35%,胶液的固体质量百分数含量为65 %。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浸胶槽100包括:支架6,所述胶槽本体1、所述导轨4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导轨4的数量为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胶槽本体1的两侧;所述导轨4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导轨槽(未图示),设置与所述导轨槽内,且以所述导轨槽为滑动轨迹的滑轨4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轨的驱动部42。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42为电动驱动装置,其可以为液压马达或气压马达。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4还包括保护罩43,所述保护罩43罩设于所述驱动部42上,以防止用户操作该浸胶槽100过程中,误将身体某部份伸入该驱动部42,保证用户操作安全,同时,使该浸胶槽100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两组滑轨41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两组滑轨41的启动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运动方向以及开启时间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调整,如此,可使本发明的浸胶槽100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所述滑动单元5包括:靠近所述浸胶槽本体1的底壁设置的耙式刮板51,以及连接所述耙式刮板51和所述导轨4的连接件(未图示)。

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架设于所述胶槽本体1两相对侧壁上、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杆531和第二连接杆532;

所述第一连接杆5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式刮板51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3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其中一组所述滑轨4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5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式刮板5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5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其中另一组所述滑轨4上。

所述耙式刮板51靠近所述浸胶槽本体1的底壁设置,其包括:耙杆511和耙头513;所述耙头513呈I型、T型或L 型。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耙式刮板51距离所述胶槽本体1的底壁的距离为1cm至20cm。如此,易于所述耙式刮板51往复移动,进而使胶液中的各组成部分混合得更加均匀。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胶液中的各组成部分混合得更加均匀,通常将所述滑动单元5的数量设置为多组,相应的,当所述滑动单元5的数量为多组时,相邻两组滑动单元5之间的间距为30cm至60cm,如此,在保证胶液中的各组成部分混合得更加均匀的同时,节约材料。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单元5的数量设置为7组,相邻两组滑动单元5之间的间距为40cm。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浸胶槽,在对玻纤布上胶过程中,驱动部42驱动所述滑轨41以所述导轨槽为轨迹做往复运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耙式刮板51在靠近浸胶槽本体1的底壁处连续或间断的往复移动,如此,使沉积在浸胶槽本体1底壁的填料混合均匀,进而解决填料沉降和凝聚问题,以提高覆铜板用树脂组合物中填料的分散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浸胶槽,通过在其浸胶槽本体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滑动单元、以及在滑动胶槽本体的外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配合使用的导轨,可以使沉积在浸胶槽底壁的填料混合均匀,进而解决填料沉降和凝聚问题,以提高覆铜板用树脂组合物中填料的分散性,同时,增加胶液对玻纤布的浸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半固化片的浸润效果,避免生产的覆铜板出现白纹缺陷,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