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753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蜡模铸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蜡模是一种常用铸造方式,首先用铝制作工件的型模,然后将蜡注入型模这一步叫“打蜡”,然后等蜡冷却后将蜡型取出这一部叫“退模”,这时蜡模与实物大小一致(实际尺寸根据铸造收缩比例有所放大),然后用沙将其蜡模表面沾满、沾实达到一定的厚度,这一步叫“沾沙”,等蜡模表面的铸造沙粘合后将沾满沙的蜡模放入水中煮将蜡煮化最终留下一个沙壳这一步叫“煮蜡”,最后将沙壳埋入铸造沙坑中将铁水延沙壳倒入,最后留在沙模里的铁水冷却了,就成为了铸件了。

在制作蜡模的过程中需要将融化的蜡液浇注到模具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零件,蜡模的成品率还是很高的,然而对于一些薄壁零件、具有异型孔的零件来说,由于空气难以排除干净、蜡液提前冷却等原因,使得成品的成型率较低,并且模具在浇注时,由于模具的温度低于蜡液的温度,会使得蜡液提前凝固,从而造成浇不足的情况。

其次,模具在冷却时,由于模具不是同时浇注的,存在一个时间差,因此对于每一个浇注模具的冷却起始时间需要进行记录,以便于确定起模时间,然而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若起模时间过早,则容易造成蜡模损坏,若起模时间过晚,则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成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排除模具中的空气以提高树脂基蜡模的成模率以及如何避免提前起模而造成的蜡模的损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壳、下模壳、上模具、下模具、浇注管、震荡模块、翻转模块、加热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左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右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式的固连在一起,上模壳和下模壳为翻转式的,可减小本发明占据的空间大小,上模壳和下模壳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空间,有利于浇注时温度的稳定,上模壳和下模壳内部可铺设保温层;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位于上模壳和下模壳内部并通过震荡模块与上模壳和下模壳弹性连接,且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通过连接件密封连接,上模壳和下模壳通过连接件密封连接后放入到上模具和下模具形成中;所述震荡模块可在翻转模块的作用下实现对上模具和下模具震荡,翻转模块可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摇晃,有利于蜡液的流动以及模具中空气的排出;所述震荡模块在浇注的过程中可产生振动,可避免蜡液的提前凝固,从而保证蜡模的质量;所述浇注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浇注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且浇注管向上或者向下穿出上模壳和下模壳,且所述浇注管上设置有进出控制阀,控制阀可防止蜡液从浇注管中流出,蜡液通过双向泵由位于下方的浇注管注入,空气由位于上方的浇注管排出,当位于上方的浇注管有蜡液排出并且无空气排出时,将位于上方的浇注管与蜡液连通,同时双向泵反向转动将蜡液从位于上方的浇注管吸入并从位于下方的浇注管排出,同时,翻转模块对上模壳和下模壳进行翻转,从而有利于模具中空气的排除,提高蜡模的质量;所述翻转模块固定在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左端,翻转模块用于实现上模壳和下模壳的来回翻转,翻转模块每翻转一次,浇注方向便变换一次,翻转次数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而定,若模具较为复杂,则模具中的空气难以排出,此时应多翻转几次,若模具较为简单,则空气易于排出,此时便可少翻转几次甚至不翻转;所述加热模块设在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内壁,加热模块用于维持上模壳和下模壳内温度的稳定,上模壳和下模壳内的温度维持在70℃~120℃;控制器用于控制蜡液的浇注以及翻转模块的工作。本发明将浇注与冷却分开,以方便减小了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震荡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震荡模块分别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底部相固连,震荡模块包括u形定位板、四个导向杆和四个减震弹簧,所述定位板上的u形凹槽与上模具的底部相对应;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浇注管穿过的通孔;四个导向杆分别设置在定位板的四个拐角处,且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导向杆通过螺纹杆将定位板与上模具固连在一起,且导向杆的上端竖直穿出上模壳;减震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且位于定位板与上模壳之间;所述下模具和震荡模块的安装形式与上模具和震荡模块的安装形式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壳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圆环形电磁铁,与上模壳相对应的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圆环形电磁铁相对应的圆环形铁块;所说圆环形电磁铁和圆环形铁块可配合所述翻转模块增加震荡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具的分型面的四周设置有连接凸缘,连接凸缘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焊接在上模具上并绕着上模具的四周均匀布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缸体、活塞、伸缩杆、旋转头和水银,所述缸体、活塞和伸缩杆组合形成液压缸,所述旋转头可转动安装在伸缩杆的端部;所述水银位于缸体,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矩形连接槽,所述水银膨胀时伸缩杆收缩,并在旋转头的作用下实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连接;所述缸体外壁设有用于为水银加热的可拆卸式加热片,加热片在吊装上模具和下模具时对水银进行加热,保证上模具与下模具连接的可靠性,在模具在冷却时,加热片不进行加热,水银随模具一起冷却,当温度降到预设值时,旋转头对下模具的作用力为零,此时便可进行开模,可防止提前开模而造成废品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转模块包括底板、丝杠、丝杠螺母滑块、伺服电机、安装座和支撑杆,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底板上对称的设置有多条凹形滑槽,凹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丝杠螺母滑块;所述丝杠安装在底板上并可驱动丝杠螺母滑块沿凹形滑槽滑动,凹形滑槽与丝杠螺母滑块的配合设置可避免丝杠弯曲,从而对丝杠进行保护;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丝杠转轴,相对称的两个伺服电机同步动作,从而保证上模壳和下模壳的稳定形;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与丝杠螺母滑块的数量相等,安装座呈v形布置在上模壳和下模壳的背部,且安装座的水平间距与丝杠螺母滑块的水平间距相等,防止支撑板偏斜,提高支撑杆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保证上模壳和下模壳下翻转时的稳定;支撑杆的一端与安装座铰接,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丝杠螺母滑块相铰接,所有的支撑杆的长度可以为等长的固定长度,此时仅仅通过丝杠螺母滑块的位置调节实现上模壳和下模壳的翻转;同时,支撑板也可为伸缩式,支撑杆可以由气压杆或者液压杆制成,此时气压杆或者液压杆配合伺服电机实现对上模壳和下模壳的翻转。翻转完成后,通过控制部分丝杠螺母滑块的位置,可实现上模壳的打开,从而便于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取出以及放入新的模具。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本发明也可安装在墙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具的上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吊耳,吊耳内穿过吊杆,吊杆可实现对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快速连接,从而缩短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起吊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杆的下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收纳槽,收纳槽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块,所述收纳槽内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托举块,所述托举块的下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收纳槽内,托举块的后端面设置有铰接座,托举块的前后端面设置有限位块,挡块限制限位块的运动,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块和所述转轴配合实现托举块的承重功能;所述收纳槽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解锁缸;所述解锁缸内安装有复位解锁弹簧和解锁头,解锁头伸出解锁缸,解锁头的端部为圆弧形,吊杆向下运动,吊耳上的通孔将解锁头压入解锁缸中,解锁缸内设置有两个向下的相同长度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水平贯穿吊杆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内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三通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伸出机构和复位机构,且所述第三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且连通所述收纳槽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可沿第四通道上下伸缩,解锁头进入解锁缸后,解锁缸内的液压液进入第一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中,液压液将活塞杆推出,所述的伸出机构可单向控制液压液由第一通道进入第三通道的液压流量,所述复位解锁弹簧将解锁头向外推出,解锁缸内产生负压,液压液由第四通道流进第三通道、第二通道并进入解锁缸中,所述复位机构可单向控制液压液由第三通道进入第二通道的液压流量;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两个转动连杆的一端相铰接,两个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伸出机构配合活塞杆和解锁头工作可实现托举块收入到收纳槽中,所述复位机构配合复位解锁弹簧可实现托举块从收纳槽中伸出,实现托举块的托举。工作人员通过调节伸出机构和复位机构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从而实现托举块的展开与收起的时间控制,从而实现与模具的快速连接。所述托举块的背部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可防止托举块收缩时挤压活塞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出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单向球和第一压紧弹簧,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依次设有第一流量控制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流量控制槽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流板,所述第一止流板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单向球和第一压紧弹簧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压紧弹簧将第一单向球压向所述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右侧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一压紧弹簧的挡圈,挡圈的中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的直径大于弧形凹槽的开口直径,避免挡圈阻挡液压液的流动,工作时,液压液将第一单向球推开,液压液从第一流量控制槽穿过弧形凹槽进入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中的液压液穿过排液口进入第三通道中;所述第一螺杆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调节槽,第一调节槽的形状与六角扳手相对应,通过六角扳手旋转第一螺杆,减小第一流量控制槽与第一通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说复位机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二单向球和第二压紧弹簧,所述第二螺杆的左端依次设有第二流量控制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止流板,所述第二止流板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单向球和第二压紧弹簧位于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压紧弹簧将第二单向球压向所述弧形凹槽,工作时,液压液推开第二单向球,液压液由第三通道穿过弧形凹槽依次经过第二安装槽、第二流量控制槽、第二通道并最终进入解锁缸中;所述第二螺杆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二调节槽,第二调节槽的形状与六角扳手相对应,通过六角扳手旋转第二螺杆,减小第二流量控制槽与第二通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翻转模块和震荡模块的相互配合可将模具中的空气排出,翻转模块能够将模具上下翻转,并且配合双向泵将蜡液注入模具中,可将模具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所述震荡模块在模具翻转的过程中可实现模具的震荡,从而可避免蜡液的提前冷却,进而提高成品率。

2.本发明通过连接件实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连接,连接件包括缸体、活塞、伸缩杆、旋转头和水银,缸体、活塞、伸缩杆组合形成液压缸,然后将水银注入液压缸内,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体积膨胀并推动伸缩杆收缩,此时旋转头便可将下模具可下模具夹紧固定,只有当温度达到起模温度时,此时水银的体积降到一定值,此时伸缩杆便不会对下模具上的连接凸缘产生拉力,此时便可进行起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5为本发明的翻转模块翻转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吊杆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伸出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复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托举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模块1、上模壳2、销轴3、下模壳4、翻转模块5、底板51、丝杠52、丝杠螺母滑块53、伺服电机54、安装座55、支撑杆56、减震弹簧6、下模具7、连接凸缘71、导向杆9、浇注管10、控制阀11、上模具12、吊耳121、震荡模块13、定位板131、螺栓14、圆环形电磁铁16、圆环形铁块161、连接件17、缸体171、活塞172、伸缩杆173、旋转头174、水银175、加热片176、吊杆18、收纳槽181、挡块182、托举块183、转轴1831、铰接座1832、限位块1833、开口槽1834、解锁缸184、第一通道1841、第二通道1842、第三通道1843、第四通道1844、解锁头185、复位解锁弹簧1851、伸出机构186、第一螺杆1860、第一流量控制槽1861、第一安装槽1862、第一止流板1863、挡圈1864、排液口1865、第一单向球1866、第一压紧弹簧1867、第一调节槽1868、复位机构187、第二螺杆1870、第二流量控制槽1871、第二安装槽1872、第二止流板1873、第二单向球1874、二压紧弹簧1875、第二调节槽1876、第活塞杆188、转动连杆18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壳2、下模壳4、上模具12、下模具7、浇注管10、震荡模块13、翻转模块5、加热模块1和控制器,所述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左端通过销轴3铰接在一起,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右端通过螺栓14可拆卸式的固连在一起,上模壳2和下模壳4为翻转式的,可减小本发明占据的空间大小,上模壳2和下模壳4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浇注空间,有利于浇注时温度的稳定,上模壳2和下模壳4内部可铺设保温层;所述上模具12和下模具7位于上模壳2和下模壳4内部并通过震荡模块13与上模壳2和下模壳4弹性连接,且上模具12和下模具7之间通过连接件17密封连接,上模壳2和下模壳4通过连接件17密封连接后放入到上模具12和下模具7形成中;所述震荡模块13可在翻转模块5的作用下实现对上模具12和下模具7震荡,翻转模块5可对上模具12和下模具7进行摇晃,有利于蜡液的流动以及模具中空气的排出;所述震荡模块13在浇注的过程中可产生振动,可避免蜡液的提前凝固,从而保证蜡模的质量;所述浇注管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浇注管10分别螺纹连接在上模具12和下模具7上,且浇注管10向上或者向下穿出上模壳2和下模壳4,且所述浇注管10上设置有进出控制阀11,控制阀11可防止蜡液从浇注管10中流出,蜡液通过双向泵由位于下方的浇注管10注入,空气由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排出,当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有蜡液排出并且无空气排出时,将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与蜡液连通,同时双向泵反向转动将蜡液从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吸入并从位于下方的浇注管10排出,同时,翻转模块5对上模壳2和下模壳4进行翻转,从而有利于模具中空气的排除,提高蜡模的质量;所述翻转模块5固定在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左端,翻转模块5用于实现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来回翻转,翻转模块5每翻转一次,浇注方向便变换一次,翻转次数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而定,若模具较为复杂,则模具中的空气难以排出,此时应多翻转几次,若模具较为简单,则空气易于排出,此时便可少翻转几次甚至不翻转;所述加热模块1设在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内壁,加热模块1用于维持上模壳2和下模壳4内温度的稳定,上模壳2和下模壳4内的温度维持在70℃~120℃;控制器用于控制蜡液的浇注以及翻转模块5的工作。本发明将浇注与冷却分开,以方便减小了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震荡模块13设置有两个,两个震荡模块13分别与上模具12和下模具7的底部相固连,震荡模块13包括u形定位板131、四个导向杆9和四个减震弹簧6,所述定位板131上的u形凹槽与上模具12的底部相对应;定位板13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浇注管10穿过的通孔;四个导向杆9分别设置在定位板131的四个拐角处,且导向杆9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导向杆9通过螺纹杆将定位板131与上模具12固连在一起,且导向杆9的上端竖直穿出上模壳2;减震弹簧6套设在导向杆9上且位于定位板131与上模壳2之间;所述下模具7和震荡模块13的安装形式与上模具12和震荡模块13的安装形式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上模壳2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圆环形电磁铁16,与上模壳2相对应的定位板131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圆环形电磁铁16相对应的圆环形铁块161;所说圆环形电磁铁16和圆环形铁块161可配合所述翻转模块5增加震荡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下模具7的分型面的四周设置有连接凸缘71,连接凸缘71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槽;所述连接件17焊接在上模具12上并绕着上模具12的四周均匀布置;所述连接件17包括缸体171、活塞172、伸缩杆173、旋转头174和水银175,所述缸体171、活塞172和伸缩杆173组合形成液压缸,所述旋转头174可转动安装在伸缩杆173的端部;所述水银175位于缸体171,所述伸缩杆173穿过所述矩形连接槽,所述水银175膨胀时伸缩杆173收缩,并在旋转头174的作用下实现上模具12与下模具7的连接;所述缸体171外壁设有用于为水银175加热的可拆卸式加热片176,加热片176在吊装上模具12和下模具7时对水银175进行加热,保证上模具12与下模具7连接的可靠性,在模具在冷却时,加热片176不进行加热,水银175随模具一起冷却,当温度降到预设值时,旋转头174对下模具7的作用力为零,此时便可进行开模,可防止提前开模而造成废品的产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翻转模块5包括底板51、丝杠52、丝杠螺母滑块53、伺服电机54、安装座55和支撑杆56,所述底板51通过螺栓14固定在地面上,底板51上对称的设置有多条凹形滑槽,凹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丝杠螺母滑块53;所述丝杠52安装在底板51上并可驱动丝杠螺母滑块53沿凹形滑槽滑动,凹形滑槽与丝杠螺母滑块53的配合设置可避免丝杠52弯曲,从而对丝杠52进行保护;所述伺服电机54用于驱动丝杠52转轴1831,相对称的两个伺服电机54同步动作,从而保证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稳定形;所述安装座55的数量与丝杠螺母滑块53的数量相等,安装座55呈v形布置在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背部,且安装座55的水平间距与丝杠螺母滑块53的水平间距相等,防止支撑板偏斜,提高支撑杆56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保证上模壳2和下模壳4下翻转时的稳定;支撑杆56的一端与安装座55铰接,且所述支撑杆56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5相对应的丝杠螺母滑块53相铰接,所有的支撑杆56的长度可以为等长的固定长度,此时仅仅通过丝杠螺母滑块53的位置调节实现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翻转;同时,支撑板也可为伸缩式,支撑杆56可以由气压杆或者液压杆制成,此时气压杆或者液压杆配合伺服电机54实现对上模壳2和下模壳4的翻转。翻转完成后,通过控制部分丝杠螺母滑块53的位置,可实现上模壳2的打开,从而便于将上模具12和下模具7取出以及放入新的模具。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本发明也可安装在墙壁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上模具12的上部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吊耳121,吊耳121内穿过吊杆18,吊杆18可实现对上模具12和下模具7的快速连接,从而缩短上模具12和下模具7的起吊时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吊杆18的下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收纳槽181,收纳槽181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挡块182,所述收纳槽181内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托举块183,所述托举块183的下端通过转轴1831铰接在收纳槽181内,托举块183的后端面设置有铰接座1832,托举块183的前后端面设置有限位块1833,挡块182限制限位块1833的运动,在所述限位块1833与所述挡块182和所述转轴1831配合实现托举块183的承重功能;所述收纳槽181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解锁缸184;所述解锁缸184内安装有复位解锁弹簧1851和解锁头185,解锁头185伸出解锁缸184,解锁头185的端部为圆弧形,吊杆18向下运动,吊耳121上的通孔将解锁头185压入解锁缸184中,解锁缸184内设置有两个向下的相同长度的第一通道1841和第二通道1842,第一通道1841和第二通道1842的末端设置有水平贯穿吊杆18的第三通道1843,所述第三通道1843内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三通道184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伸出机构186和复位机构187,且所述第三通道1843的中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且连通所述收纳槽181的第四通道1844,所述第四通道1844内设置有活塞杆188,活塞杆188可沿第四通道1844上下伸缩,解锁头185进入解锁缸184后,解锁缸184内的液压液进入第一通道1841、第三通道1843和第四通道1844中,液压液将活塞杆188推出,所述的伸出机构186可单向控制液压液由第一通道1841进入第三通道1843的液压流量,所述复位解锁弹簧1851将解锁头185向外推出,解锁缸184内产生负压,液压液由第四通道1844流进第三通道1843、第二通道1842并进入解锁缸184中,所述复位机构187可单向控制液压液由第三通道1843进入第二通道1842的液压流量;所述活塞杆188的下端与两个转动连杆1881的一端相铰接,两个转动连杆188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铰接座1832上;所述伸出机构186配合活塞杆188和解锁头185工作可实现托举块183收入到收纳槽181中,所述复位机构187配合复位解锁弹簧1851可实现托举块183从收纳槽181中伸出,实现托举块183的托举。工作人员通过调节伸出机构186和复位机构187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从而实现托举块183的展开与收起的时间控制,从而实现与模具的快速连接。所述托举块183的背部设置有开口槽1834,开口槽1834可防止托举块183收缩时挤压活塞杆188。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述伸出机构186包括第一螺杆1860、第一单向球1866和第一压紧弹簧1867,所述第一螺杆1860的右端依次设有第一流量控制槽1861和第一安装槽1862,所述第一流量控制槽1861与第一安装槽1862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流板1863,所述第一止流板1863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单向球1866和第一压紧弹簧1867位于第一安装槽1862内,且所述第一压紧弹簧1867将第一单向球1866压向所述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槽1862的右侧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一压紧弹簧1867的挡圈1864,挡圈1864的中部设置有排液口1865,排液口1865的直径大于弧形凹槽的开口直径,避免挡圈1864阻挡液压液的流动,工作时,液压液将第一单向球1866推开,液压液从第一流量控制槽1861穿过弧形凹槽进入第一安装槽1862,第一安装槽1862中的液压液穿过排液口1865进入第三通道1843中;所述第一螺杆1860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调节槽1868,第一调节槽1868的形状与六角扳手相对应,通过六角扳手旋转第一螺杆1860,减小第一流量控制槽1861与第一通道1841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树脂基蜡模快速成型模具,所说复位机构187包括第二螺杆1870、第二单向球1874和第二压紧弹簧1875,所述第二螺杆1870的左端依次设有第二流量控制槽1871和第二安装槽1872,所述第二安装槽1872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止流板1873,所述第二止流板1873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单向球1874和第二压紧弹簧1875位于第二安装槽1872内,且所述第二压紧弹簧1875将第二单向球1874压向所述弧形凹槽,工作时,液压液推开第二单向球1874,液压液由第三通道1843穿过弧形凹槽依次经过第二安装槽1872、第二流量控制槽1871、第二通道1842并最终进入解锁缸184中;所述第二螺杆1870的右端面设置有第二调节槽1876,第二调节槽1876的形状与六角扳手相对应,通过六角扳手旋转第二螺杆1870,减小第二流量控制槽1871与第二通道1842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液压液流量的调节。

准备工作,工作人员首先将震荡模块13安装在上模壳2和下模壳4内,然后将上模具12和下模具7通过连接件17固连在一起,接着通过吊杆18将上模具12和下模具7放置在下模壳4内,并转动上模壳2将上模壳2盖在下模壳4上并通过螺栓14固定,然后通过导向杆9将定位板131分别与上模具12和下模具7固连,最后将两个浇注管10分别安装在上模具12和下模具7上。

浇筑时,两个浇注管10均通过管道与蜡液相连接,且位于下方的浇注管10与双向泵相连接,蜡液通过双向泵由位于下方的浇注管10注入,空气由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排出,当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有蜡液排出并且无空气排出时,将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与蜡液连通,同时双向泵反向转动将蜡液从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吸入并从位于下方的浇注管10排出,同时,翻转模块5对上模壳2和下模壳4进行翻转,从而有利于模具中空气的排除,提高蜡模的质量。

浇注完成后,拧下导向杆9和位于上方的浇注管10,然后松开螺栓14并转动上模壳2,接着通过吊杆18将浇注过的模具放到冷却区进行冷却。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模具为上模具和下模具组合形成的,不代表其他的零部件,在理解时可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的判断模具所表达的意思。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