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4632发布日期:2018-06-23 00:1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设备(如压缩机、空调主机、水泵、风机、洗衣机、锅炉以及变压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与低频噪音(频率低于200Hz),而人如果长时间处在低频噪音环境中,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近年来,由于土地制约,钢结构大楼与超高层智能建筑越来越多,大楼中各种动力设备由于空间制约,往往放置在大楼的顶层或中心设备夹层或避难层等,一旦设备运行起来,固体结构传声引起的低频噪音会严重影响周围的空间,固体传声引起的低频噪音辐射面积大,影响面积广,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大,对于寸土寸金的大楼,属于非常头痛的问题,为了隔绝低频噪音,人们对放置设备的房间采用浮筑结构(即在楼板与底板之间设置若干隔振隔声块)。现在用的隔振隔声块是橡胶块(规格为50mm*50mm*50mm),橡胶块在橡胶未老化时,对低频噪音有着良好的隔绝作用,可将低频噪音降低25dB左右,但由于空气存在着氧气、臭氧等气体的作用以及湿气的作用,橡胶块会很快老化变硬(失去弹性),降低了对低频噪音的衰减作用(实验测得50mm*50mm*50mm橡胶块使用一年后,对低频噪音的衰减量由25dB降至20dB以下),使用寿命较短,当橡胶老化至开裂时,甚至会导致浮筑坍塌。橡胶块本身价格不低,大面积在设备机房铺设浮筑已经花费了业主大量的金钱,而更换老化的橡胶块又会消耗业主大量的金钱与精力,故而现在的浮筑性价比低,并不能让业主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橡胶颗粒与软木颗粒混合后置于容器中,再加入胶水;

对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混合物维持温度在30℃~300℃,然后搅拌5min~600min;

搅拌完成后,对混合物施以50Pa~10000Pa的压力进行加压冷却;

待混合物冷却至10℃~30℃停止加压,而后将其切割成块。

相对于传统的橡胶块,在本方案中,以橡胶颗粒与软木颗粒作为原料,再混入胶水,再加压凝结成块,最后再切割成一块块的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由于采用了橡胶与软木作为原料,此二者皆有良好的弹性,能够有效隔绝固体间传播的低频噪音,由于胶水存在,橡胶颗粒与软木颗粒的表面被覆盖了一层胶水,将橡胶颗粒与外部环境隔绝开,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及臭氧等成分无法对橡胶颗粒造成影响,橡胶变得不易老化变硬,寿命长,同时软木颗粒具有良好的弹性,且防潮防霉,使用寿命长。由于胶水的粘结作用,橡胶颗粒与软木颗粒制成的隔振隔声块强度粘结强度高,更加不易开裂。

由于我国是橡胶使用大国,每年都会差生天量的废旧橡胶产品,而这些废旧橡胶产品并没有完全老化(彻底硬化或者风化成粉末),依然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样我国又是橡胶产品生产大国,我的橡胶厂每年都会产生天量的橡胶边角料。橡胶可以分成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在合成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所以优选利用废旧的橡胶产品(有天然橡胶制成)以及天然橡胶在生产橡胶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为原料,破碎后所成的颗粒作为原料来生产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废旧的橡胶颗粒的弹性虽然相对于新的橡胶颗粒的弹性较差,但由于软木颗粒存在较好的弹性,二者混合粘接在一起形成隔振隔声块依然具有良好的弹性,经实验测得,软木颗粒、橡胶颗粒及胶水三者混合形成的隔振隔声块(规格为50mm*50mm*50mm)可衰减低频噪音27dB以上,且使用寿命长,经实验测得,使用一年以后依然可以衰减低频噪音25dB以上,对低频噪音的衰减能力几乎无变化。

可选的,所述橡胶颗粒的直径为1mm~20mm,所述软木颗粒的直径为1mm~20mm。

软木颗粒与橡胶颗粒的大小对产片的隔振与隔声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若颗粒直径过小,会降低产品的隔振隔声效果,若直径过大,则橡胶颗粒容易暴露在环境,变得易老化,使用寿命降低,且如果颗粒过大的话,橡胶与软木的粘结变得更加困难。综合考虑产品的隔声隔振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选取1mm~20mm直径的颗粒作为生产原料。

可选的,所述橡胶颗粒与软木颗粒的质量比为1:1~1:10,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所形成的混合物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5:1。

橡胶颗粒、软木颗粒、胶水三者的配比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隔声与隔振效果,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产品的隔振隔声以及使用寿命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使用环境需要产品具有最佳的隔振隔声效果,并且愿意降低对产品使用寿命的要求,故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来调节三者的配比,以期达到与使用环境相匹配的最佳的隔振隔声效果。

可选的,所述胶水为水性胶水。

水性胶水环保,抗老化性能好,防潮性能好,同时也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防火能力。

可选的,所述软木颗粒的直径为5mm,所述橡胶颗粒的直径为16mm。

可选的,所述胶水、软木颗粒以及橡胶颗粒三者的质量比为1:2:2。

可选的,所述胶水、软木颗粒以及橡胶颗粒三者的质量比为1:4: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低频噪音有着良好的衰减效果,在浮筑中安装本发明所提供的点状式浮筑楼板隔振隔声块(50mm*50mm*50mm的规格)后,可以衰减低频噪音27dB以上;使用寿命长,不易开裂,使用1年以后,依然可以衰减低频噪音25dB以上,对低频噪音的衰减能力几乎无变化;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与防火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废旧轮胎回收后,破碎成直径10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10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三者按2:2:1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5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7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9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25℃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1为实施例1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实施例2

将废旧电缆皮回收后,破碎成直径5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10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三者按3:2:2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4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9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7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25℃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2为实施例2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实施例3

将废旧胶鞋的胶鞋底回收后,破碎成直径8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8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三者按4:2:3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7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12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5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25℃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3为实施例3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实施例4

将废旧橡胶密封环回收后,破碎成直径10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5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三者按3:2:1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8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12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8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20℃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4为实施例4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实施例5

以新制得橡胶块为原料,破碎成直径15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20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阻燃剂四者按4:2:2:0.02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5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15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8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15℃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5为实施例5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实施例6

将轮胎厂的边角料橡胶块回收后,破碎成直径15mm左右的橡胶颗粒,破碎完成后,选取直径20mm左右的软木颗粒,将软木颗粒、橡胶颗粒、水性胶水三者按3:2:1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将其置于容器中,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维持在150℃,边加热边搅拌,搅拌300min后,停止加热,对混合物施以7000Pa的压力,待混合物冷却至15℃时(此时混合物已经冷却成块状),停止加压,将块状混合物切割成50mm大小的立方体块。低频噪音衰减量检测按照GBJ75-1984以及GB/T19889.6-2005执行。

表6为实施例6的各项参数检测对比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