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21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古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随着各类塑胶产品被广泛使用,注塑机的使用也原来越普遍。

然而,传统的注塑机在结构上没有溢流槽,无法将空气和多余的原料排除,在压铸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存在空气或原料过多现象,当原料存在空气或者原料过多时,成品容易出现夹渣和气孔,从而使得成品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铸出来的成品容易产生夹渣和气孔,降低成品强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其包括加热器、上模移动板、下模移动板、活动板、用于驱动活动板移动的驱动组件、上模、下模、溢流槽、下模仁,所述上模移动板设置于加热器的下侧,所述上模设置于上模移动板的下侧,所述下模设置于下模移动板的上侧,所述活动板设置于下模移动板的下侧,所述下模上内嵌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设置有溢流槽。

优选地,所述溢流槽包括第一溢流支槽和第二溢流支槽,所述第一溢流支槽和第二溢流支槽互相对称配合连接呈牛角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流支槽和第二溢流支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溢流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前后移动电机,所述气缸和前后移动电机均与活动板连接,所述前后移动电机带动活动板运动,所述气缸利用气压通过活动板将上模移动板和下模移动板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气缸设置于活动板的下侧,所述前后移动电机设置于活动板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运动方向与前后移动电机的运动方向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仁的一侧设置溢流槽,在实现普通压铸时可以将原料中的空气和多余的原料压溢出来,同时也可从溢流槽中排出,从而使得压铸出来的成品不容易产生夹渣和气孔,进而增强成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中的下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中溢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2.上模移动板,3.下模移动板,4.活动板,5.气缸,6.上模,7.下模,8.前后移动电机,9.溢流槽,91.第一溢流支槽,92.第二溢流支槽,93.溢流缓冲槽,10.下模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加热器1、上模移动板2、下模移动板3、活动板4、用于驱动活动板4移动的驱动组件、上模6、下模7、溢流槽9、下模仁10,上模移动板2设置于加热器的下侧,上模6设置于上模移动板2的下侧,下模7设置于下模移动板3的上侧,活动板4设置于下模移动板3的下侧,下模7上嵌有下模仁10,下模仁10的一侧设置有溢流槽9;通过在下模仁10的一侧设置溢流槽9,在实现普通压铸时可以将原料中的空气和多余的原料压溢出来,同时也可从溢流槽9中排出,从而使得压铸出来的成品不容易产生夹渣和气孔,进而增强成品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溢流槽9包括第一溢流支槽91和第二溢流支槽92,第一溢流支槽91和第二溢流支槽92互相对称配合连接呈牛角状。

进一步地,第一溢流支槽91和第二溢流支槽92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溢流槽93;通过设置牛角状且有缓冲溢流槽93的溢流槽,可以对当在原料压溢出来量比较大的时候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得压溢出来的原料能更有效的排出。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5、前后移动电机8,所述气缸5和前后移动电机8均与活动板4连接,所述前后移动电机8带动活动板4运动,气缸5利用气压通过活动板4将上模移动板2和下模移动板3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气缸5设置于活动板4的下侧,前后移动电机8设置于活动板4的侧面。

进一步地,气缸5的运动方向与前后移动电机8的运动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射模具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气缸5和前后移动电机8将带动活动板4上下前后运动,从而带动下模移动板3上下前后运动,并且气缸5利用气压通过活动板4将上模移动板2和下模移动板3合在一起;当上模6往下模7向下压铸时,下模仁10中多余的原料和空气将会从溢流槽9压溢排出。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仁的一侧设置溢流槽,在实现普通压铸时可以将原料中的空气和多余的原料压溢出来,同时也可从溢流槽中排出,从而使得压铸出来的成品不容易产生夹渣和气孔,进而增强成品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