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485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工开关面板大多采用卡扣固定的方式安装,普通卡扣在注塑模具结构中脱模时往往采用斜顶杆结构以斜顶的方式顶出,而安装斜顶杆结构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由此对于空间不足的产品来说就无法使用斜顶杆结构,由此需要人工手动脱模,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使卡扣顺利脱模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具有安装空间小,结构简单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上设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顶棍、第一顶杆板、第二顶杆板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上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板与第二顶杆板连接且第一顶杆板相对所述第二顶杆板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顶杆板与第二顶杆板之间设有使两者存在第一活动间隙的弹簧,所述动模还包括动模板,所述第二顶杆板位于所述动模板与所述第一顶杆板之间,且所述第二顶杆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存在第二活动间隙,所述第一顶杆的顶料端滑动贯穿所述第二顶杆板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上,所述第二顶杆的顶料端滑动插装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顶棍推动所述第一顶杆板向着所述第二顶杆板方向运动。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顶杆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顶杆安装板和第一顶杆底板,所述第一顶杆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杆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顶杆底板将所述第一顶杆头部限定在第一凹槽内。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二顶杆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杆安装板和第二顶杆底板,所述第二顶杆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杆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顶杆底板将所述第二顶杆头部限定在第二凹槽内。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顶杆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顶杆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限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顶杆板上还安装有回程杆,所述回程杆的末端滑动贯穿第二顶杆板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上。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动模板还包括模脚和底板,所述模脚安装在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动模板、模脚和所述底板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顶杆板和所述第二顶杆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使顶棍贯穿的通孔。

在上述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中,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其中之一设有导向柱,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上设有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顶棍、第一顶杆板、第二顶杆板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上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板与第二顶杆板连接且第一顶杆板相对第二顶杆板上下滑动,第一顶杆板与第二顶杆板之间设有使两者存在第一活动间隙的弹簧,动模还包括动模板,第二顶杆板位于动模板与第一顶杆板之间,且第二顶杆板与动模板之间存在第二活动间隙,第一顶杆的顶料端滑动贯穿第二顶杆板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上,第二顶杆的顶料端滑动插装在动模板上,顶棍推动第一顶杆板向着第二顶杆板方向运动。动模与定模注塑成型完成后开模,顶棍驱动推动第一顶杆板向着第二顶杆板方向运动,由于第一顶杆板与第二顶杆板连接,且第二顶杆板与动模板之间存在第二活动间隙,因此第二顶杆板会向着定模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顶杆板与定模板相抵,此时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顶料端伸出定模板并将注塑产品顶出并使其部分脱离定模板,完成第一次顶出,但是此时电工开关面板的卡扣仍未脱离定模板,随后顶棍继续推动第一顶杆板向着第二顶杆板方向运动,第一顶杆板压缩弹簧并向着第二顶杆板运动一定距离后与第二顶杆板相抵,在此过程中第一顶杆的顶料端将卡扣顶离动模板,实现第二次顶出,完成电工开关面板的完全脱模。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采用先后两次直顶方式将电工开关面板顶出脱模,直顶杆的安装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斜顶杆安装的方式来说,其占用空间会大大减少,由此会减小整个动模和顶出装置的结构尺寸,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的结构尺寸较小,因此可安装在一些空间不足的产品模具上,避免了工人手动脱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出装置相比斜顶的结构来说减少了一些导向件和连接件,因此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第一顶杆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顶杆安装板和第一顶杆底板,第一顶杆安装板靠近第一顶杆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顶杆底板将第一顶杆头部限定在第一凹槽内。如此设计,可便于第一顶杆的安装,同时也增强了第一顶杆与第一顶杆板的连接可靠性。

第二顶杆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杆安装板和第二顶杆底板,第二顶杆安装板靠近第二顶杆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顶杆底板将第二顶杆头部限定在第二凹槽内。如此设计,可便于第二顶杆的安装,同时也增强了第二顶杆与第二顶杆板的连接可靠性。

第一顶杆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顶杆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弹簧的两端分别限定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如此设计,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可保证弹簧始终处于竖直状态,避免弹簧发生倾斜。

第一顶杆板上还安装有回程杆,回程杆的末端滑动贯穿第二顶杆板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上。如此设计,在定模与动模合模时,回程杆与定模接触后可驱动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的向着顶棍方向移动,使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恢复至初始状态。

动模板还包括模脚和底板,模脚安装在动模板与底板之间,动模板、模脚和所述底板形成安装腔,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位于安装腔内,底板上设有用于使顶棍贯穿的通孔。如此设计,安装腔体可避免第一顶杆板和第二顶杆板受到外界破坏,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外界灰尘地进入,延长了使用寿命。

动模与定模其中之一设有导向柱,另一个设有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如此设计,可提高动模与定模的合模精度,提高电工开关面板的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合模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顶出装置第一次顶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顶出装置第二次顶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开关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中定模包括顶板1和定模板2,顶板1与定模板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动模包括动模板3,定模与动模合模时,定模板2与动模板3形成与电工开关面板外形相配合的注塑型腔,为了使注塑完成的电工开关面板脱模,本实施例中的动模上还设有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顶棍4、第一顶杆板5和第二顶杆板6,第一顶杆板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杆7,第二顶杆板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杆8。

为了便于第一顶杆7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杆板5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顶杆板5包括第一顶杆安装板51和第一顶杆底板52,第一顶杆安装板51靠近第一顶杆底板5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10,第一顶杆7的头部设有凸台,第一顶杆7的头部凸台限定在第一凹槽510内,第一顶杆底板52通过螺钉与第一顶杆安装板51固定连接,以将第一顶杆7头部凸台限定在第一凹槽510内,如此一来,可便于第一顶杆7的安装,同时也增强了第一顶杆7与第一顶杆板5的连接可靠性。

同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顶杆板6包括第二顶杆安装板61和第二顶杆底板62,第二顶杆安装板61靠近第二顶杆底板62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610,第二顶杆8的头部设有凸台,第二顶杆8的头部凸台限定在第二凹槽610内,第二顶杆底板62通过螺钉与第二顶杆安装板61固定连接,以将第二顶杆8头部凸台限定在第二凹槽610内,如此一来,可便于第二顶杆8的安装,同时也增强了第二顶杆8与第二顶杆板6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顶杆安装板和第一顶杆底板一体成型,此时第一顶杆螺纹连接在第一顶杆安装板上的螺纹孔内,第二顶杆安装板和第二顶杆底板一体成型,此时第二顶杆螺纹连接在第二顶杆安装板上的螺纹孔内,如此也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效果。

第一顶杆底板52上设有台阶孔,第一顶杆安装板5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11,第二顶杆底板6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611,第二顶杆安装板61上设有螺纹孔,螺栓的头部与台阶孔间隙配合,尾部穿过第一安装孔511和第二安装孔611后旋紧在螺纹孔上,以将第一顶杆板5连接在第二顶杆板6上,并且实现第一顶杆板5 相对第二顶杆板6上下滑动,在螺栓上还套装有弹簧9,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限定在第二安装孔611和第一安装孔511内,如此设计,第一安装孔511和第二安装孔611配合可保证弹簧9始终处于竖直状态,避免弹簧9发生倾斜;此外,弹簧9还可使第一顶杆板5与第二顶杆板6之间存在第一活动间隙10。

安装时,第二顶杆板6位于第一顶杆板5和动模板3之间,且第二顶杆板6 与动模板3之间存在第二活动间隙11,动模板3上设有两个与第一顶杆7和第二顶杆8间隙配合的通孔,第二顶杆安装板61和第二顶杆底板62上设有与第一顶杆7相对应的通孔,第一顶杆7的顶料端滑动贯穿第二顶杆安装板61和第二顶杆底板62的通孔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3上,第二顶杆8的顶料端滑动插装在动模板3上,顶棍4驱动第一顶杆板5向着第二顶杆板6的方向运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顶杆板5上还安装有回程杆12,回程杆12的安装方式与第一顶杆7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回程杆12的末端滑动贯穿第二顶杆板6后滑动插装在动模板3上。

如图3至5所示,动模与定模注塑成型完成后开模,顶棍4驱动推动第一顶杆板5向着第二顶杆板6方向运动,由于第一顶杆板5与第二顶杆板6连接,且第二顶杆板6与动模板3之间存在第二活动间隙11,因此第一顶杆板5和第二顶杆板6同时向着定模板3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顶杆板6与定模板3相抵,此时第一顶杆7和第二顶杆8的顶料端伸出定模板3并将注塑产品顶出并使其部分脱离定模板3,完成第一顶出,但是此时电工开关面板的卡扣仍未脱离定模板 3,随后顶棍4继续推动第一顶杆板5向着第二顶杆板6方向运动,第一顶杆板 5压缩弹簧9并向着第二顶杆板6运动一定距离后与第二顶杆板6相抵,在此过程中第一顶杆7的顶料端将卡扣顶离动模板3,实现第二次顶出,完成电工开关面板的完全脱模。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采用先后两次直顶方式将电工开关面板顶出脱模,直顶杆的安装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斜顶杆安装的方式来说,其占用空间会大大减少,由此会减小整个动模和顶出装置的结构尺寸,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的结构尺寸较小,因此可安装在一些空间不足的产品模具上,避免了工人手动脱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出装置相比斜顶的结构来说减少了一些导向件和连接件,因此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随后,顶棍4下行回到初始位置,第一顶杆板5在压缩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第一顶杆板5与第二顶杆板6之间的间隙恢复至第一活动间隙 10,由于回程杆12在顶出装置进行第一次顶出和第二顶出时会伸出定模板3上端面一部分,因此在动模向上运动与定模合模时,回程杆12的末端首先与定模板2相抵,在动模向着定模方向的运动过程中,回程杆12的首端驱动第一顶杆板5并带动第二顶杆板6向着远离定模板3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顶杆板6与定模板3之间的间隙恢复至第二活动间隙11,使顶出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为下一次脱模做准备。

本实施例中的动模板还包括模脚13和底板14,模脚13通过螺栓安装在动模板3与底板14之间,动模板3、模脚13和底板14形成安装腔,第一顶杆板5 和第二顶杆板6位于安装腔内,底板13上设有用于使顶棍4贯穿的通孔。如此设计,安装腔体可避免第一顶杆板5和第二顶杆板6受到外界破坏,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外界灰尘地进入,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动模与定模的合模精度,提高电工开关面板的成型质量,动模板3 还设有导向柱15,定模板2上设有与导向柱15配合的导向孔16,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动模板上设置导向孔,定模板上设有导向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